第216章 訓斥陸遜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直至深夜,趙塵大軍都不曾停歇,一路直奔居巢而去。
烏雲終究沒有托住天空的悲傷。
雨,不合時宜地落下。
唯一慶幸的是,周瑜大軍沒有追來。
趙塵領著眾人,冒雨行走。
雨水完全浸濕了衣裳,微涼的風吹來,讓人有些不自覺地發抖。
從軍者都是男子,就算淋些雨也無所謂。
可張寧乃女兒身,雨水落在她身上,微風帶走了大部分熱量,讓她的手腳冰冷。
趙塵解開衣裳,披在張寧身上,將她緊緊抱著,讓張寧冰冷的雙手放在自己胸前。
雨滴順著張寧額頭的長發,緩緩滴落。
張寧沒有害怕,更沒有感到不適,反而內心有些小小的欣喜。
她將頭埋進趙塵的懷裏,任由馬匹前後搖擺。
斥候來報,前方遇見了太史慈與陸遜大軍。
趙塵鬆了一口氣,二人能順利歸來,至少說明陳武被擊退了。
換言之,大軍的退路沒有斷。
二軍合為一處,陸遜見到趙塵,翻身下馬,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膝蓋濺起了地上的泥水,落在他的臉上,留下了些許泥痕。
“請先生責罰!”
陸遜狠狠地給趙塵磕了頭,久久沒有起身。
一旁所有的將士都看著陸遜,不知如何處理。
隻見趙塵盯著陸遜看了片刻,而後說道:“三弟,把他扶起來。”
太史慈急忙上前攙扶起陸遜,等候著趙塵的發落。
趙塵卻眼睛都不眨一下,大手一揮:“快速前進,到居巢再休息。”
眾將士得令,腳步不自覺變快了。
陸遜見狀,牽過一旁的戰馬,看著逐漸遠去的大軍,立刻跟了上去。
他麵上很平靜,但內心卻波濤洶湧。
居巢城,廬江郡十三縣之一,位於皖城與舒城的連接線上,距舒城一百餘裏,正常行軍兩日便可到達。
趙塵大軍八月初五午後撤離,一路飛奔,直到第二日中午時分才進居巢城。
也算是平安到了中途的休息站。
居巢城裏並沒有經曆很多戰火,百姓生活如舊,雖然富裕程度比不上徐州各縣,但好在平靜安享。
趙塵剛將張寧安頓好,陸遜便找上門來。
趙塵見陸遜麵帶愧疚,微微一笑:“伯言來得正好,我正要找你。”
陸遜心裏清楚,此刻找他沒有其他事,隻能是關於樅陽之事。
但他依舊誠心問道:“先生尋我何事?”
趙塵忽然變得嚴肅起來,質問陸遜:“樅陽,雖是小城,但地理位置至關重要。也算是長江在廬江郡為數不多的渡口。出發之前,我再三叮囑,樅陽地形特殊,隻需要當道紮寨,就算千軍萬馬,也不能輕易攻克。伯言可曾記得?”
陸遜低下頭,輕聲迴應:“先生之言,學生都記得。屯兵當道,築起城垣,賊兵上萬,不能偷過。”
“既知如此,那為何放棄當道紮寨,要上架子嶺屯兵?”
陸遜這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山上居高臨下可以觀察敵軍動向,方便追擊,由山上而下,勢如破竹。且夏日炎熱,山上樹木眾多,方便將士休息。未曾料到遇見陳武,圍而不打,切斷水源,致使軍中混亂。”
趙塵無奈一笑,陸遜的想法當真與馬謖如出一轍。
隻是曆史上街亭乃幹旱之地,多為黃土。而架子嶺低矮,植被眾多,周邊又有許多水係,任誰也不會想到陳武會將所有水係切斷,在把架子嶺圍住。
此刻若是陳武直接走過道,取居巢。
陸遜便可隨時下山斷陳武後路。
此法,不說百分百無效,隻要陸遜能有三千人,陳武的圍攻之法便無法實施。
難還是難在沒有那麽多人。
“學生錯了,還請先生責罰。”
趙塵看著誠懇認錯的陸遜,內心倍感欣慰。
他說道:“伯言,你不應該向我道歉,而是應該向樅陽一戰犧牲的兄弟們道歉。他們跟著你出生入死,護你周全。若是沒有他們,今日你就無法站在此地。”
趙塵的話讓陸遜倍感愧疚。
“伯言,你隻需記住一句話,勝敗雖是兵家常事,但生命卻是唯一。將士們願意跟隨你,是把他們的生命交給了你,萬不可隨意冒險。”
“去城外給那些將士立塊碑,記住昨天的日子。明日起,我會交給你五百人,那些人就是你以後的親信。”
陸遜聽之,給趙塵磕了三個頭,起身離去。
一旁的張寧,有些擔憂的問道:“厚德,這樣伯言會不會以後不敢帶兵上陣了?”
趙塵搖了搖頭,說道:“若是伯言沒有這份韌勁,也不配作我的徒弟。”
張寧看了一眼自信的趙塵,說道:“昨日當著眾人的麵,為何不訓斥伯言,而後今日才與他說明?”
趙塵歎了口氣,迴道:“當著眾人的麵斥責,隻會讓伯言陷入困境,變得膽小。為帥者,勇敢方能成事。將來他是要接任一方之人,豈能膽小怕事。今日說與他聽,希望他能有所成長,也算給他的一個教訓。”
當日午後,陸遜便來到居巢城外,對著樅陽方向,立了一塊碑,並在碑前跪地整整一個時辰。
直到一旁的將士實在看不下去,將他扶起,陸遜才迴城。
陸遜跪地向逝去的將士謝罪之事,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大軍。
眾人都紛紛為陸遜叫好。
原先軍中流傳著那些軍師包庇陸遜、陸遜沒有膽識也能領軍等等之類的話,如今全部銷聲匿跡。
次日出發之前,趙塵見時機已經成熟,便在城前跟眾將士說道:“伯言乃吾之學生,伯言之過吾亦有錯,隻是今日尚需麵對曹軍和周瑜大軍,待明日迴到徐州,我自會向主公請罪。至於伯言,勇於擔當、思緒縝密,今日起,賦予伯言五百精兵。有願意跟隨伯言者嗎?”
起初,整個隊伍中沒有一個將士願意舉手,後來忽然有一人高舉雙手,而後見眾人紛紛舉手。
趙塵看了眼陸遜,微微一笑。
至此,趙塵將僅有的四千餘人,分出了整整五百大軍,交給陸遜,作為他的親信。
陸遜跪地,謝趙塵之恩。
趙塵這無心之舉,在未來的路上卻幫了他大忙。
烏雲終究沒有托住天空的悲傷。
雨,不合時宜地落下。
唯一慶幸的是,周瑜大軍沒有追來。
趙塵領著眾人,冒雨行走。
雨水完全浸濕了衣裳,微涼的風吹來,讓人有些不自覺地發抖。
從軍者都是男子,就算淋些雨也無所謂。
可張寧乃女兒身,雨水落在她身上,微風帶走了大部分熱量,讓她的手腳冰冷。
趙塵解開衣裳,披在張寧身上,將她緊緊抱著,讓張寧冰冷的雙手放在自己胸前。
雨滴順著張寧額頭的長發,緩緩滴落。
張寧沒有害怕,更沒有感到不適,反而內心有些小小的欣喜。
她將頭埋進趙塵的懷裏,任由馬匹前後搖擺。
斥候來報,前方遇見了太史慈與陸遜大軍。
趙塵鬆了一口氣,二人能順利歸來,至少說明陳武被擊退了。
換言之,大軍的退路沒有斷。
二軍合為一處,陸遜見到趙塵,翻身下馬,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膝蓋濺起了地上的泥水,落在他的臉上,留下了些許泥痕。
“請先生責罰!”
陸遜狠狠地給趙塵磕了頭,久久沒有起身。
一旁所有的將士都看著陸遜,不知如何處理。
隻見趙塵盯著陸遜看了片刻,而後說道:“三弟,把他扶起來。”
太史慈急忙上前攙扶起陸遜,等候著趙塵的發落。
趙塵卻眼睛都不眨一下,大手一揮:“快速前進,到居巢再休息。”
眾將士得令,腳步不自覺變快了。
陸遜見狀,牽過一旁的戰馬,看著逐漸遠去的大軍,立刻跟了上去。
他麵上很平靜,但內心卻波濤洶湧。
居巢城,廬江郡十三縣之一,位於皖城與舒城的連接線上,距舒城一百餘裏,正常行軍兩日便可到達。
趙塵大軍八月初五午後撤離,一路飛奔,直到第二日中午時分才進居巢城。
也算是平安到了中途的休息站。
居巢城裏並沒有經曆很多戰火,百姓生活如舊,雖然富裕程度比不上徐州各縣,但好在平靜安享。
趙塵剛將張寧安頓好,陸遜便找上門來。
趙塵見陸遜麵帶愧疚,微微一笑:“伯言來得正好,我正要找你。”
陸遜心裏清楚,此刻找他沒有其他事,隻能是關於樅陽之事。
但他依舊誠心問道:“先生尋我何事?”
趙塵忽然變得嚴肅起來,質問陸遜:“樅陽,雖是小城,但地理位置至關重要。也算是長江在廬江郡為數不多的渡口。出發之前,我再三叮囑,樅陽地形特殊,隻需要當道紮寨,就算千軍萬馬,也不能輕易攻克。伯言可曾記得?”
陸遜低下頭,輕聲迴應:“先生之言,學生都記得。屯兵當道,築起城垣,賊兵上萬,不能偷過。”
“既知如此,那為何放棄當道紮寨,要上架子嶺屯兵?”
陸遜這才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山上居高臨下可以觀察敵軍動向,方便追擊,由山上而下,勢如破竹。且夏日炎熱,山上樹木眾多,方便將士休息。未曾料到遇見陳武,圍而不打,切斷水源,致使軍中混亂。”
趙塵無奈一笑,陸遜的想法當真與馬謖如出一轍。
隻是曆史上街亭乃幹旱之地,多為黃土。而架子嶺低矮,植被眾多,周邊又有許多水係,任誰也不會想到陳武會將所有水係切斷,在把架子嶺圍住。
此刻若是陳武直接走過道,取居巢。
陸遜便可隨時下山斷陳武後路。
此法,不說百分百無效,隻要陸遜能有三千人,陳武的圍攻之法便無法實施。
難還是難在沒有那麽多人。
“學生錯了,還請先生責罰。”
趙塵看著誠懇認錯的陸遜,內心倍感欣慰。
他說道:“伯言,你不應該向我道歉,而是應該向樅陽一戰犧牲的兄弟們道歉。他們跟著你出生入死,護你周全。若是沒有他們,今日你就無法站在此地。”
趙塵的話讓陸遜倍感愧疚。
“伯言,你隻需記住一句話,勝敗雖是兵家常事,但生命卻是唯一。將士們願意跟隨你,是把他們的生命交給了你,萬不可隨意冒險。”
“去城外給那些將士立塊碑,記住昨天的日子。明日起,我會交給你五百人,那些人就是你以後的親信。”
陸遜聽之,給趙塵磕了三個頭,起身離去。
一旁的張寧,有些擔憂的問道:“厚德,這樣伯言會不會以後不敢帶兵上陣了?”
趙塵搖了搖頭,說道:“若是伯言沒有這份韌勁,也不配作我的徒弟。”
張寧看了一眼自信的趙塵,說道:“昨日當著眾人的麵,為何不訓斥伯言,而後今日才與他說明?”
趙塵歎了口氣,迴道:“當著眾人的麵斥責,隻會讓伯言陷入困境,變得膽小。為帥者,勇敢方能成事。將來他是要接任一方之人,豈能膽小怕事。今日說與他聽,希望他能有所成長,也算給他的一個教訓。”
當日午後,陸遜便來到居巢城外,對著樅陽方向,立了一塊碑,並在碑前跪地整整一個時辰。
直到一旁的將士實在看不下去,將他扶起,陸遜才迴城。
陸遜跪地向逝去的將士謝罪之事,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大軍。
眾人都紛紛為陸遜叫好。
原先軍中流傳著那些軍師包庇陸遜、陸遜沒有膽識也能領軍等等之類的話,如今全部銷聲匿跡。
次日出發之前,趙塵見時機已經成熟,便在城前跟眾將士說道:“伯言乃吾之學生,伯言之過吾亦有錯,隻是今日尚需麵對曹軍和周瑜大軍,待明日迴到徐州,我自會向主公請罪。至於伯言,勇於擔當、思緒縝密,今日起,賦予伯言五百精兵。有願意跟隨伯言者嗎?”
起初,整個隊伍中沒有一個將士願意舉手,後來忽然有一人高舉雙手,而後見眾人紛紛舉手。
趙塵看了眼陸遜,微微一笑。
至此,趙塵將僅有的四千餘人,分出了整整五百大軍,交給陸遜,作為他的親信。
陸遜跪地,謝趙塵之恩。
趙塵這無心之舉,在未來的路上卻幫了他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