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營救錦囊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一百五十九章
話說百姓想要劉備留在許昌,紛紛到劉備下榻的官驛請求。
可劉備內心歡喜,卻不能答應。
畢竟此地乃曹操的地盤,若是留下來,便再也迴不去徐州了。
百姓不肯放棄,在某人的誘導下,拿出萬民書上奏朝廷,希望通過陛下讓劉備留在許昌。
萬民書送到劉協手中,劉協一眼就看出了其中問題。
一來百姓無知,很難形成如此大規模的請命,定然需要有人引導,而引導之人毫無疑問便是曹操安排的,否則曹操不可能安然坐在此地看著萬民書送到他手中;
二來許昌對於曹操而言意義非凡,縣令滿寵又是精明能幹之人,豈能對此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完全沒有出現在現場;
三來萬民所請乃讓劉備替換滿寵,要知道滿寵就是曹操的京兆尹,不可能輕易易人,更不會交給一個他方勢力。
所以很明顯,這就是曹操親自安排的計謀,想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可對於劉協而言,劉備自然不能留在許昌。
潛龍入海方才一展神話,擱在淺灘不如小魚小蝦。
如今董承這個依靠已然消失,其他諸侯各顧各的,唯獨能依靠的便是這位剛剛認的劉皇叔,要是在把劉皇叔留在許昌,複興漢室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劉協還是想要再掙紮掙紮。
他想要拒絕曹操看似順應民心的請求,可剛說出“可是……”兩個字,便被曹操的眼神壓了迴來。
今日他還能坐在這裏,便是曹操對他最後的仁慈。
要不然依照衣帶詔之事,劉協早就被曹操廢除,或另其他皇子取而代之,亦或是自己取而代之。
當然,曹操不這麽做,不隻是因為心中還有一個“臣”的觀念壓著,更重要的是此刻四麵楚歌,尚無法稱王。
有句話形容曹操很合適,每個人心中都有邪念,好人是因為邪念被善良壓著。
曹操被儒家觀念壓著。
劉協見狀,不得不同意萬民書所請,默默地命人準備聖旨。
曹操依舊麵無表情的喝著茶,直到聖旨被太監送出宮。
很快,聖旨就隨著萬民送到了劉備入住的官驛。
劉備領趙雲等人跪地接旨。
聖旨有雲:“任劉備為許縣縣令,滿寵為許縣縣尉。”
劉備心中暗叫不好,陛下同意就意味著他必須要留在此地。
本想著找個理由推脫,可當著眾多百姓之麵,他豈能不接聖旨。
太監還催促著劉備立刻前往縣衙任職。
劉備隻好推托驛站中尚有些許隨身物品需要收拾,明日便可前往。
太監點了點頭,轉頭便迴皇宮去了。
眾百姓高聲齊唿:“陛下萬歲!”
一旁的趙雲有些憂慮:“主公,任何事情都會通過曹操,陛下此聖旨定然也不例外,想必要留主公之人,乃曹操也。”
劉備點了點頭,說道:“子龍言之有理。早些時候百姓齊聚驛站我便有所懷疑,如今看來定然是曹操搞得詭計。”
“主公,既然如此,不如我等立刻出發出城,放棄陛下任命的縣令,如何?”
劉備當即果斷說道:“好,不必再收拾,立刻出發,免得被人發現。”
二人商議既定,轉身便從官驛的後門出了驛站,領著幾個親信從朝著許昌城東門而去。
一路穿街走巷,動作十分迅速。
約莫一刻多鍾,一行人便到了東門口。
誰知東門口城門緊閉,有數名巡邏者來迴巡邏,沒有任何一個百姓敢靠近。
“大白天為何緊閉城門,此地附近有沒有敵軍。”
劉備十分疑惑,忙讓趙雲四處打探。
趙雲下馬走到一旁,詢問了路人。
路人說道:“城門今日就未曾開過,問守城的官家,隻說是因為國丈府上發生要事,數名賊人尚未抓捕,曹司空下令許昌城在事件查清楚之前所有人都不得私自進出。”
趙雲又問:“是否有其他途徑可以出城?”
路人迴道:“以前城牆腳都會有些許小洞,可如今混亂,滿縣令早就將小洞全部封堵,沒有其他途徑出城了。”
趙雲塞給路人些許錢財,以表感謝,而後迴到劉備身邊,將此情況全部匯報。
劉備無奈:“看這架勢,全城封閉,不讓進出了,曹操是早有準備。”
“主公,如今出也出不去,迴去又會被曹操控製,正如軍師所說,被困許昌城中,不如打開第二個錦囊,如何?”
劉備急忙迴道:“差點忘了此事,子龍速速打開。”
趙雲再次從懷裏掏出第二個錦囊,打開交給劉備。
錦囊中有言:“曹操定然會想方設法將主公留在許昌,若是遇到此情況,主公切莫驚慌。等十二月初十,史阿會來接應主公,助主公出城。”
“十二月初十,那不是就今日?”
趙雲點了點頭:“主公,軍師讓我等等,可如今城門緊閉,史阿也無法進城,不知如何才能助主公出城。”
劉備迴道:“子龍,我等先迴驛站,軍師既然如此說,史阿定會來找。”
二人重新迴到了官驛,屁股還未坐熱,門外便進來一人。
不是別人,正是史阿也。
史阿說道:“主公,先生命我來帶主公和子龍將軍出城。”
劉備不解地問:“如今城門緊閉,軍師有何計劃帶我等出城?”
史阿迴道:“迴主公,我已經打探,可借助今夜夜色,殺出城去。”
劉備又問:“那豈不是曹操會率軍來追趕。”
史阿迴道:“曹操此時此刻應該沒有時間理會我等。”
“何出此言?”
“主公,軍師已經說動了荊州劉表和宛城張繡起兵反曹,南陽等地也紛紛響應。此刻消息應該已經送到了曹操手中,曹操定然會派大軍還擊而無暇顧及我等。”
劉備聽之,微微一笑:“軍師好計謀!荊州和宛城的勢力都能在軍師的掌控之中,真乃神人也。”
眾人事不宜遲,立刻準備。
日落之時,趁著夜色,史阿帶著劉備和趙雲等一行數人,悄悄摸到了東門邊。
“子龍將軍,一人一邊,看看誰能率先到達東門,如何?”
趙雲看了看自信的史阿笑道:“一言為定。”
片刻功夫,兩人便消失在夜色中,而後東門的城牆兩邊就不斷地出現人員倒地的聲音。
話說百姓想要劉備留在許昌,紛紛到劉備下榻的官驛請求。
可劉備內心歡喜,卻不能答應。
畢竟此地乃曹操的地盤,若是留下來,便再也迴不去徐州了。
百姓不肯放棄,在某人的誘導下,拿出萬民書上奏朝廷,希望通過陛下讓劉備留在許昌。
萬民書送到劉協手中,劉協一眼就看出了其中問題。
一來百姓無知,很難形成如此大規模的請命,定然需要有人引導,而引導之人毫無疑問便是曹操安排的,否則曹操不可能安然坐在此地看著萬民書送到他手中;
二來許昌對於曹操而言意義非凡,縣令滿寵又是精明能幹之人,豈能對此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完全沒有出現在現場;
三來萬民所請乃讓劉備替換滿寵,要知道滿寵就是曹操的京兆尹,不可能輕易易人,更不會交給一個他方勢力。
所以很明顯,這就是曹操親自安排的計謀,想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可對於劉協而言,劉備自然不能留在許昌。
潛龍入海方才一展神話,擱在淺灘不如小魚小蝦。
如今董承這個依靠已然消失,其他諸侯各顧各的,唯獨能依靠的便是這位剛剛認的劉皇叔,要是在把劉皇叔留在許昌,複興漢室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劉協還是想要再掙紮掙紮。
他想要拒絕曹操看似順應民心的請求,可剛說出“可是……”兩個字,便被曹操的眼神壓了迴來。
今日他還能坐在這裏,便是曹操對他最後的仁慈。
要不然依照衣帶詔之事,劉協早就被曹操廢除,或另其他皇子取而代之,亦或是自己取而代之。
當然,曹操不這麽做,不隻是因為心中還有一個“臣”的觀念壓著,更重要的是此刻四麵楚歌,尚無法稱王。
有句話形容曹操很合適,每個人心中都有邪念,好人是因為邪念被善良壓著。
曹操被儒家觀念壓著。
劉協見狀,不得不同意萬民書所請,默默地命人準備聖旨。
曹操依舊麵無表情的喝著茶,直到聖旨被太監送出宮。
很快,聖旨就隨著萬民送到了劉備入住的官驛。
劉備領趙雲等人跪地接旨。
聖旨有雲:“任劉備為許縣縣令,滿寵為許縣縣尉。”
劉備心中暗叫不好,陛下同意就意味著他必須要留在此地。
本想著找個理由推脫,可當著眾多百姓之麵,他豈能不接聖旨。
太監還催促著劉備立刻前往縣衙任職。
劉備隻好推托驛站中尚有些許隨身物品需要收拾,明日便可前往。
太監點了點頭,轉頭便迴皇宮去了。
眾百姓高聲齊唿:“陛下萬歲!”
一旁的趙雲有些憂慮:“主公,任何事情都會通過曹操,陛下此聖旨定然也不例外,想必要留主公之人,乃曹操也。”
劉備點了點頭,說道:“子龍言之有理。早些時候百姓齊聚驛站我便有所懷疑,如今看來定然是曹操搞得詭計。”
“主公,既然如此,不如我等立刻出發出城,放棄陛下任命的縣令,如何?”
劉備當即果斷說道:“好,不必再收拾,立刻出發,免得被人發現。”
二人商議既定,轉身便從官驛的後門出了驛站,領著幾個親信從朝著許昌城東門而去。
一路穿街走巷,動作十分迅速。
約莫一刻多鍾,一行人便到了東門口。
誰知東門口城門緊閉,有數名巡邏者來迴巡邏,沒有任何一個百姓敢靠近。
“大白天為何緊閉城門,此地附近有沒有敵軍。”
劉備十分疑惑,忙讓趙雲四處打探。
趙雲下馬走到一旁,詢問了路人。
路人說道:“城門今日就未曾開過,問守城的官家,隻說是因為國丈府上發生要事,數名賊人尚未抓捕,曹司空下令許昌城在事件查清楚之前所有人都不得私自進出。”
趙雲又問:“是否有其他途徑可以出城?”
路人迴道:“以前城牆腳都會有些許小洞,可如今混亂,滿縣令早就將小洞全部封堵,沒有其他途徑出城了。”
趙雲塞給路人些許錢財,以表感謝,而後迴到劉備身邊,將此情況全部匯報。
劉備無奈:“看這架勢,全城封閉,不讓進出了,曹操是早有準備。”
“主公,如今出也出不去,迴去又會被曹操控製,正如軍師所說,被困許昌城中,不如打開第二個錦囊,如何?”
劉備急忙迴道:“差點忘了此事,子龍速速打開。”
趙雲再次從懷裏掏出第二個錦囊,打開交給劉備。
錦囊中有言:“曹操定然會想方設法將主公留在許昌,若是遇到此情況,主公切莫驚慌。等十二月初十,史阿會來接應主公,助主公出城。”
“十二月初十,那不是就今日?”
趙雲點了點頭:“主公,軍師讓我等等,可如今城門緊閉,史阿也無法進城,不知如何才能助主公出城。”
劉備迴道:“子龍,我等先迴驛站,軍師既然如此說,史阿定會來找。”
二人重新迴到了官驛,屁股還未坐熱,門外便進來一人。
不是別人,正是史阿也。
史阿說道:“主公,先生命我來帶主公和子龍將軍出城。”
劉備不解地問:“如今城門緊閉,軍師有何計劃帶我等出城?”
史阿迴道:“迴主公,我已經打探,可借助今夜夜色,殺出城去。”
劉備又問:“那豈不是曹操會率軍來追趕。”
史阿迴道:“曹操此時此刻應該沒有時間理會我等。”
“何出此言?”
“主公,軍師已經說動了荊州劉表和宛城張繡起兵反曹,南陽等地也紛紛響應。此刻消息應該已經送到了曹操手中,曹操定然會派大軍還擊而無暇顧及我等。”
劉備聽之,微微一笑:“軍師好計謀!荊州和宛城的勢力都能在軍師的掌控之中,真乃神人也。”
眾人事不宜遲,立刻準備。
日落之時,趁著夜色,史阿帶著劉備和趙雲等一行數人,悄悄摸到了東門邊。
“子龍將軍,一人一邊,看看誰能率先到達東門,如何?”
趙雲看了看自信的史阿笑道:“一言為定。”
片刻功夫,兩人便消失在夜色中,而後東門的城牆兩邊就不斷地出現人員倒地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