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五,漢獻帝的慶功宴上,劉備有驚無險地度過了一晚,還獲得了更高的官職,最重要的是有了劉皇叔的身份。


    劉皇叔,僅僅三個字,就代表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在漢朝這個不可異姓稱王的時代,曹操不管如何努力,再怎麽改革製度,如果他還想要保留忠臣的名聲,最多隻能到三公,甚至他親自改製後的丞相之位。


    王,對於曹操而言遙不可及。


    這不僅僅是職位,更是身份。


    職位可以升,身份隻能認。


    除非他不再糾結忠與奸,臣與賊。


    就如後期,禮義廉恥依舊沒有擋住曹操前進的腳步,甚至荀彧還付出了生命。


    而劉備,就憑借劉皇叔三個字,輕輕鬆鬆到達了曹操可能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高度。


    袁紹自詡四世三公,未來發展之路也不可能有劉備這麽寬了,頂多是個臣。


    這就是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


    但是,劉皇叔三個字,對於劉備和董承而言,卻是完全兩個意思。


    董承乃國丈,相較於皇叔,區別並非僅在於稱謂,而是涉及到國戚與皇親的地位差異。


    國丈作為皇帝的妻父,血緣關係相對淺薄,且缺乏皇族權力的繼承權。


    皇叔作為皇帝的兄弟,擁有更為正統的名號和繼承皇位的資格。


    曆史上許多戰爭和鬥爭正是因為皇叔們爭奪皇位而引發的,清朝九子奪嫡、西晉八王之亂等皆是明證。


    但是國丈在謀權篡位時缺乏可靠的身份基礎,難以獲得天下百姓的認同,因此對皇帝的威脅相對較小。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皇帝身邊的近親成員,往往是國丈、國舅等此類人員,也是最容易成為奸臣之人。而皇叔往往是被疏遠,甚至發到異地稱王。


    迴顧曆史,漢朝呂後一族和唐朝楊國忠等外戚雖然曾有一時的權勢,但最終仍難逃覆滅的命運。


    劉備有了這一身份,雖然如今帶上了拯救劉協的任務,但是在趙塵看來,對於皇位的合法繼承權才是最關鍵且最穩定的需求。


    朱元璋為了明朝,也曾經糾結小明王的安置問題,若是他被小明王稱為皇叔,或者至少同姓,事就好辦多了。


    當然,至此以後,劉備與董承隱隱中便成了天然的勁敵。


    畢竟一山不容二虎。


    曆史上,董承用衣帶詔綁架了劉備,也算是在為自己獨霸朝廷鋪路,劉備也不過是他的棋子罷了。


    迴到官驛的劉備,將趙雲拉到身邊,當即說道:“子龍,軍師曾說過,要我多要些官職,有利於今後興複漢室,不知道今日軍師是否欣喜。”


    趙雲迴道:“主公,大哥一心為主公謀劃,不管主公如何應對,大哥一定會為主公鋪好道路。”


    劉備笑道:“子龍果然忠義。今日已晚,明日當速速離開許昌,免得曹操為難我等。”


    趙雲卻說道:“主公,既然擔憂曹操會加害於你,不如趁曹操還未準備,連夜離城,久則生亂。”


    劉備思索了片刻,迴道:“不可,夜晚城門未開,若是要離開許昌,守城將士定會通知曹操,反而會引起曹操警覺。若是我等殺出去,便給曹操留了捉拿我等的借口。”


    趙雲恍然大悟,迴道:“主公英明。”


    “今夜我等在此地安歇,子龍,你去安排一下守衛。”


    趙雲領命離去。


    可他前腳剛剛走出大門,後腳董承的下人就匆匆跑進了官驛。


    劉備急忙迎接。


    那人說道:“國丈請皇叔速速去府上議事。”


    “今夜已深,國丈有說何事嗎?”


    “迴劉皇叔,國丈並未說何事,隻是要求小的務必請劉皇叔前去議事。”


    劉備思索了片刻,隻好答應下來。


    他心想,在國丈府上總比在官驛安全。


    出門之前,國丈下人給了劉備兩身衣服,讓他們喬裝之後再出門。


    劉備點頭答應。


    官驛裏國丈官邸隻隔著三條街,劉備與趙雲二人潛伏在影子中,快速得朝著官邸而去。


    可說巧不巧,兩人行到第二條街,就被巡邏之人看到。


    巡邏將士當即喝止兩人,質問:“何人在此地鬼鬼祟祟?”


    隨後亮出兵器,慢慢靠近。


    此地無法動手,劉備與趙雲相視一眼,又看了看不遠處的官邸,相互點了點頭。


    隻見趙雲急忙朝著另一個方向跑去,巡邏將士見狀,立刻追了過去。


    劉備趁機偷偷溜進了官邸。


    等巡邏之人追不上趙雲反應過來之時,劉備早就無影無蹤了。


    董承已經在官邸等候許久。


    見劉備依約而來,急忙將他請進了書房。


    “劉皇叔,官驛交流容易泄密,才會連夜請你來鄙府,切莫見怪。”


    劉備客氣地迴道:“國丈安排,備不敢有他言。今日深夜喚備至此,必有要事相商。還請國丈明示。”


    董承說道:“今日在偏殿裏,陛下可曾托付皇叔何事?”


    劉備自然不會把真實情況直接告訴董承,隻說陛下與自己相認,敘敘舊而已,並未說其他事。


    董承點了點頭,質問:“劉皇叔為何不願如實相告?”


    劉備忙道:“國丈此言何意?”


    “如今朝廷風雨飄渺,搖搖欲墜,許昌之中眾人唯知曹操而不知陛下。這天下還是陛下的天下嗎?這朝廷還是陛下的朝廷嗎?劉皇叔乃皇室宗親,難不成眼睜睜看著朝廷沒落?”


    劉備迴道:“備即為漢室宗親,又立誌複興漢室,豈有坐視不理的道理。”


    “既然如此,劉皇叔為何先前不說?”


    劉備尷尬地笑道:“隻是不知國丈真意。”


    董承微微一笑,這才從懷裏掏出一份契約,交給劉備。


    劉備定睛一看,契約上有些許熟人,長水校尉種輯、尚書郎吳碩、偏將王子服等,都是董承的親信,末尾居然還看到了西涼馬騰。


    契約寫著六個大字:護漢室,滅曹賊。


    他暗暗稱奇。


    “陛下曾經暗中交代老臣,要召集有誌之士,一道複興漢室,除滅曹賊。今日宴會之上,唯獨西涼馬騰和劉皇叔二人乃忠義之士,願意與老臣一道清君側,扶助朝廷。故而今日才將劉皇叔深夜叫來商議。”


    劉備點了點頭,一邊劉協打著趙塵的算盤,一邊董承打著他的算盤。


    若是沒遇到趙塵之前,劉備定然毫不猶豫的簽下字,對抗曹賊。


    可如今趙塵出門前說過,董承不可信,這個字簽下去便意味著與曹操站在對立麵,若是失敗,能不能出許昌都不一定。


    現在他擁有徐州和青州,明明可以穩紮穩打與曹操對抗,何必要冒如此大的風險,在別人地盤謀取別人性命呢?


    這一刻,劉備猶豫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州布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州布衣並收藏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