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再生一計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沮授通過幾名親信潛入下邳城散播有關趙塵自立的謠言,意圖離間劉備與趙塵,希望劉備為防萬一將趙塵速速召迴,以便緩解青州的壓力。
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劉備非但沒有懷疑趙塵,反而書信趙塵,讓他安心取青州。
沮授還以為是劉備與趙塵之間的信任度讓他的計謀落空。
他豈能知道,多虧貂蟬,才能瓦解趙塵這次危機。
沮授皺了皺眉頭,又將眼光放到了遠在豫、揚兩州的曹操、袁術和孫策三人。
一計不成,心中又生一計。
他連夜書信給袁紹,請袁紹表奏天子,任孫策為廣陵太守。
袁紹拿著書信,眉頭緊鎖。
“別駕這是何意?”
他迴頭,本想問問一直在身邊的田豐,卻發現田豐已經被自己打入牢,一時間莫名的失落。
田豐在袁紹集團中,也是數一數二之人,冀州治中從事,主財穀,換言之是沮授之外的冀州牧第二行政副手。
就因為逢紀、許攸等人的幾句話,便讓如此重要之人遭遇牢獄之災,倒是讓袁紹有些愧疚。
此時正是用人之際,他便想著將田豐先放出來。
還沒下令,荀諶上前迴道:“主公,別駕此計乃驅虎吞狼也,如今廣陵郡在劉備手中,任命孫策為廣陵太守,自然會讓孫策去徐州問劉備討要廣陵郡,劉備必然不給。如今一來,孫策便會與劉備結下梁子,甚至交兵。一旦起戰事,劉備定會召迴趙塵,去抵抗孫策。青州之圍自然可解。”
袁紹一聽,心中歡喜,忙道:“此計甚好,我這就上奏朝廷,請陛下任孫策為廣陵太守。”
袁紹的請奏書第一時間送到了兗州許都。
荀彧看著袁紹的書信,微微一笑:“趙塵何許人也?奉孝都要忌憚其三分,此區區驅虎吞狼小計謀豈能瞞得過趙塵?”
不屑歸不屑,但能惡心劉備,讓曹操更加安心取袁術,自然是好事。
他便書寫文書,附上袁紹書信,百裏送與在汝南郡的主公曹操。
曹操見文書,哈哈大笑。
郭嘉笑道:“此乃袁紹平白無故送給孫策一頂官帽,絲毫無用爾。”
曹操來了興致,笑眯眯地問郭嘉:“奉孝說來聽聽。”
郭嘉迴道:“主公,此計謀定然出自沮授之手。如今青州地界,趙塵數萬大軍全麵壓製袁譚和沮授,我料不出一個月,青州北海和東萊等地都會落入趙塵之手,袁譚和沮授根本擋不住趙塵。所以沮授便試圖引誘孫策攻打廣陵,讓劉備將趙塵召迴徐州應對孫策,畢竟徐州對於劉備而言重要性遠比青州高。”
曹操“嗯”了一聲,點頭迴應。
郭嘉繼續說道:“可孫策也絕非泛泛之輩,如今已是揚州雄主,此等計謀自有其帳下謀士能看破,力勸孫策繼續在揚州攻略,待收下整個揚州之後再行北上。不過,以孫策性格,沮授此計謀尚有可能引起孫劉對戰。”
曹操一聽,有些驚訝,忙問:“奉孝此話何意?”
郭嘉迴道:“孫策此人急功近利,勢強傲物又記仇,先前在廣陵營救吳景之時便被趙塵大敗,吳景又被趙塵擊殺,此兩項深仇大恨定然牢記不忘。此時正好是個機會,趙塵不在徐州,孫策又能正大光明問劉備討要廣陵,若是劉備不許,自然師出有名,一雪前恥。”
曹操聽完郭嘉的解釋,哈哈大笑:“如此甚好。正如文若信中所言,不管孫策起不起兵,對於我軍都是有利的。”
“然也!劉備如今發展勢頭正盛,能讓孫策去製約劉備,對我軍而言是極好的。早想做這個事,如今正好由袁紹主動承擔了,也不用擔心這筆賬算在我軍頭上。”
曹操大喜,當即迴複荀彧,準許袁紹之請求。
眾人便在軍營裏等候著好消息。
荀彧接到曹操的書信,便將袁紹的奏折呈到聖上跟前,便道明利弊。
“此乃平定天下混亂之謀,避免一方諸侯做大,還請聖上恩準。”
漢獻帝翻看著奏折上的各路諸侯,孫策、袁紹、袁術、劉備,都割據一方,心中難免有所傷感。
劉家列祖列宗將江山交到他劉協手中,如今已是支離破碎。
雖然在曹操掌控的許都,劉協麵上還過得去,尚且保留著身為聖上的尊嚴,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所有朝廷的決定都是得曹操點頭才能通過。
長此以往,朝中大臣自然會變得隻認曹操不識漢獻帝了。
彼時,劉協就再也沒有他的生存之地,一個可有可無的聖上,會變成曹操更進一步的絆腳石。
就好像朱元璋做大之時,小明王對於他而言,乃燙手山芋爾。
想到這一層,劉協不得不為今後的生活打算。
當看到最後一人乃劉備之時,他雙眼放光,仿佛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聽許劭所言,此人乃皇親也。
恰逢此時,衛將軍董承有急事求見。
漢獻帝順勢說道:“荀司馬先且迴,一會朕將授信遣人送至府上。”
荀彧聽之,告退離去。
出門之時,荀彧與衛將軍董承擦肩而過,兩人默契地相視一笑,轉身卻都變了臉色。
漢獻帝將董承喚之內府,屏退左右。
“衛將軍來得正好,朕有一事想問。”
董承見漢獻帝一臉嚴肅,忙迴:“請陛下示下。”
漢獻帝便將荀彧所請拿出來給董承看。
片刻功夫,董承重新合上奏章,交還給漢獻帝。
“命孫策為廣陵太守,擺明了是挑起孫策和劉備之間的矛盾,徐揚二州衝突,受益者乃冀、兗二州,果然是曹操與袁紹的計謀。不知陛下何意?”
漢獻帝並未在意計謀的作用,而是關注那個人的名字。
他鄭重地說道:“此奏章中有一名為劉備之人,董將軍可曾聽聞?”
董承迴道:“陛下,臣早有耳聞。聽聞此人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如今虎踞徐州,常以複興漢室為己任,手下強將眾多,建安元年還得一名堪稱神鬼之才者,名為趙塵。在此人的協助下,劉備從原先的委居海西縣,不足一年時間便到如今坐擁整個徐州,兵卒也從不足三千人,到如今數萬人,儼然已是一方諸侯也。”
漢獻帝點了點頭:“朕還聽聞趙塵此人正在攻略青州,確實是劉備帳下不可多得的人才。若是能將此人招納進朝廷,那漢室可興矣。”
董承迴道:“隻需將劉備召入朝廷,趙塵此人自然便是陛下的左膀右臂。不知陛下問劉備所為何事?”
漢獻帝一聽,心中便有了想法。
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劉備非但沒有懷疑趙塵,反而書信趙塵,讓他安心取青州。
沮授還以為是劉備與趙塵之間的信任度讓他的計謀落空。
他豈能知道,多虧貂蟬,才能瓦解趙塵這次危機。
沮授皺了皺眉頭,又將眼光放到了遠在豫、揚兩州的曹操、袁術和孫策三人。
一計不成,心中又生一計。
他連夜書信給袁紹,請袁紹表奏天子,任孫策為廣陵太守。
袁紹拿著書信,眉頭緊鎖。
“別駕這是何意?”
他迴頭,本想問問一直在身邊的田豐,卻發現田豐已經被自己打入牢,一時間莫名的失落。
田豐在袁紹集團中,也是數一數二之人,冀州治中從事,主財穀,換言之是沮授之外的冀州牧第二行政副手。
就因為逢紀、許攸等人的幾句話,便讓如此重要之人遭遇牢獄之災,倒是讓袁紹有些愧疚。
此時正是用人之際,他便想著將田豐先放出來。
還沒下令,荀諶上前迴道:“主公,別駕此計乃驅虎吞狼也,如今廣陵郡在劉備手中,任命孫策為廣陵太守,自然會讓孫策去徐州問劉備討要廣陵郡,劉備必然不給。如今一來,孫策便會與劉備結下梁子,甚至交兵。一旦起戰事,劉備定會召迴趙塵,去抵抗孫策。青州之圍自然可解。”
袁紹一聽,心中歡喜,忙道:“此計甚好,我這就上奏朝廷,請陛下任孫策為廣陵太守。”
袁紹的請奏書第一時間送到了兗州許都。
荀彧看著袁紹的書信,微微一笑:“趙塵何許人也?奉孝都要忌憚其三分,此區區驅虎吞狼小計謀豈能瞞得過趙塵?”
不屑歸不屑,但能惡心劉備,讓曹操更加安心取袁術,自然是好事。
他便書寫文書,附上袁紹書信,百裏送與在汝南郡的主公曹操。
曹操見文書,哈哈大笑。
郭嘉笑道:“此乃袁紹平白無故送給孫策一頂官帽,絲毫無用爾。”
曹操來了興致,笑眯眯地問郭嘉:“奉孝說來聽聽。”
郭嘉迴道:“主公,此計謀定然出自沮授之手。如今青州地界,趙塵數萬大軍全麵壓製袁譚和沮授,我料不出一個月,青州北海和東萊等地都會落入趙塵之手,袁譚和沮授根本擋不住趙塵。所以沮授便試圖引誘孫策攻打廣陵,讓劉備將趙塵召迴徐州應對孫策,畢竟徐州對於劉備而言重要性遠比青州高。”
曹操“嗯”了一聲,點頭迴應。
郭嘉繼續說道:“可孫策也絕非泛泛之輩,如今已是揚州雄主,此等計謀自有其帳下謀士能看破,力勸孫策繼續在揚州攻略,待收下整個揚州之後再行北上。不過,以孫策性格,沮授此計謀尚有可能引起孫劉對戰。”
曹操一聽,有些驚訝,忙問:“奉孝此話何意?”
郭嘉迴道:“孫策此人急功近利,勢強傲物又記仇,先前在廣陵營救吳景之時便被趙塵大敗,吳景又被趙塵擊殺,此兩項深仇大恨定然牢記不忘。此時正好是個機會,趙塵不在徐州,孫策又能正大光明問劉備討要廣陵,若是劉備不許,自然師出有名,一雪前恥。”
曹操聽完郭嘉的解釋,哈哈大笑:“如此甚好。正如文若信中所言,不管孫策起不起兵,對於我軍都是有利的。”
“然也!劉備如今發展勢頭正盛,能讓孫策去製約劉備,對我軍而言是極好的。早想做這個事,如今正好由袁紹主動承擔了,也不用擔心這筆賬算在我軍頭上。”
曹操大喜,當即迴複荀彧,準許袁紹之請求。
眾人便在軍營裏等候著好消息。
荀彧接到曹操的書信,便將袁紹的奏折呈到聖上跟前,便道明利弊。
“此乃平定天下混亂之謀,避免一方諸侯做大,還請聖上恩準。”
漢獻帝翻看著奏折上的各路諸侯,孫策、袁紹、袁術、劉備,都割據一方,心中難免有所傷感。
劉家列祖列宗將江山交到他劉協手中,如今已是支離破碎。
雖然在曹操掌控的許都,劉協麵上還過得去,尚且保留著身為聖上的尊嚴,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所有朝廷的決定都是得曹操點頭才能通過。
長此以往,朝中大臣自然會變得隻認曹操不識漢獻帝了。
彼時,劉協就再也沒有他的生存之地,一個可有可無的聖上,會變成曹操更進一步的絆腳石。
就好像朱元璋做大之時,小明王對於他而言,乃燙手山芋爾。
想到這一層,劉協不得不為今後的生活打算。
當看到最後一人乃劉備之時,他雙眼放光,仿佛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聽許劭所言,此人乃皇親也。
恰逢此時,衛將軍董承有急事求見。
漢獻帝順勢說道:“荀司馬先且迴,一會朕將授信遣人送至府上。”
荀彧聽之,告退離去。
出門之時,荀彧與衛將軍董承擦肩而過,兩人默契地相視一笑,轉身卻都變了臉色。
漢獻帝將董承喚之內府,屏退左右。
“衛將軍來得正好,朕有一事想問。”
董承見漢獻帝一臉嚴肅,忙迴:“請陛下示下。”
漢獻帝便將荀彧所請拿出來給董承看。
片刻功夫,董承重新合上奏章,交還給漢獻帝。
“命孫策為廣陵太守,擺明了是挑起孫策和劉備之間的矛盾,徐揚二州衝突,受益者乃冀、兗二州,果然是曹操與袁紹的計謀。不知陛下何意?”
漢獻帝並未在意計謀的作用,而是關注那個人的名字。
他鄭重地說道:“此奏章中有一名為劉備之人,董將軍可曾聽聞?”
董承迴道:“陛下,臣早有耳聞。聽聞此人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如今虎踞徐州,常以複興漢室為己任,手下強將眾多,建安元年還得一名堪稱神鬼之才者,名為趙塵。在此人的協助下,劉備從原先的委居海西縣,不足一年時間便到如今坐擁整個徐州,兵卒也從不足三千人,到如今數萬人,儼然已是一方諸侯也。”
漢獻帝點了點頭:“朕還聽聞趙塵此人正在攻略青州,確實是劉備帳下不可多得的人才。若是能將此人招納進朝廷,那漢室可興矣。”
董承迴道:“隻需將劉備召入朝廷,趙塵此人自然便是陛下的左膀右臂。不知陛下問劉備所為何事?”
漢獻帝一聽,心中便有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