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以糧誘之
三國:劉備的桃花軍師 作者:明州布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說文醜兩萬大軍攻打高菀城,被太史慈一千騎兵偷襲後軍,擾亂了節奏,便領軍撤離。
張遼頂住了幾個時辰的壓力,在太史慈的協助下成功守住了城池。
而後,趙塵的到來讓眾人看到了希望,也讓眾人倍感安全。
經曆今日這一戰,城中五千將士死傷過半。
城下文醜大軍將士死傷相當。
夕陽落下。
高菀城進入了夜晚。
城牆上依舊掛著斑駁血跡。
城外是堆成山的屍體,沒有一個人敢開城出門,生怕文醜大軍再來偷襲。
城內縣衙中,趙塵召集了張遼和太史慈、陸遜一道商議。
張遼率先開口:“軍師,確實沒有料到。經曆了這麽多日的平靜,文醜大軍會突然來襲。好在城中糧食剛剛運到,應該還能堅守幾日。”
趙塵點了點頭:“文醜大軍突如其來,確實出乎意料。不過這個時間點恰如其分,顯然文醜就是衝著這批糧草來的。”
陸遜急忙問:“先生的意思是文醜知道我軍往高菀城運送了糧草,所以他想大軍壓境,逼迫張將軍退兵,好吞了糧草?”
趙塵迴道:“從目前的狀況判斷,應當如此。文醜和沮授將城池讓給我軍,無非就是借用了糧草這枚棋子。”
眾人點頭稱是。
太史慈忽然提出一個疑問:“這個沮授究竟什麽人?”
陸遜問道:“袁紹的智謀之士,冀州別駕。曾經聽先生說過,此人才智超群,算是袁紹謀士群中數一數二的人物,在中原也是排得上號的人。”
“那這個人怎麽都沒有見過?”太史慈又問道。
此言一出,眾人俱有疑惑。
交手至今,隻見過顏良、張郃、文醜等人,確實不曾見過沮授。
先前在西安小縣,大軍也未曾兵臨城下。
如今文醜前來攻打高菀城,也不見沮授隨軍。
“莫非此人乃文弱書生,一直躲在背後?”
太史慈隨口猜測。
隻有趙塵知道,沮授不僅僅是一名具有大才的謀士,更是一名將帥,如同程昱程仲德一般。
曆史上,沮授曾被韓馥表為騎都尉。在袁紹入主冀州後,他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幫助袁紹奪取青州、並州、幽州而統一河北。
沮授曾對袁紹提出奉迎天子,反對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戰略,不但沒有被袁紹采納,反而被削弱兵權。
由此可見,沮授乃統兵之人,怎麽可能不上戰場,甘心做幕後呢!
眾人議論紛紛。
又一名斥候來報:“軍師,進攻西安的於陵和博昌兩路大軍已經撤迴,西安城如今完好。”
聽到此處,趙塵忽然明白了什麽。
於陵和博昌兩路大軍無緣無故的起兵,又無緣無故的撤迴,其中定然與文醜和沮授有關。
若隻是因為趙塵占領了西安而出兵,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行動了,絕對不會等到今日。
唯一的解釋便是沮授幕後的安排,用兩路大軍威脅西安,想把趙塵留在西安城,而後命文醜二萬大軍全力攻打高菀城。
如此打一個兩頭不顧,好趁機全部拿下兩城,重新奪取糧草。
可趙塵卻沒有如沮授之願,調來臨淄徐盛領兩千人來守西安,加上城中兩人,一共便有四千人,足以應對兩路大軍。
而趙塵自己則領著三千人馬來助張遼。
所以太史慈衝擊文醜後軍之後,文醜有條不紊地撤離了。
這一切都是沮授事先安排好的。
趙塵突然哈哈大笑。
眾人驚訝地看著趙塵。
既然如此,沮授這麽想要糧草,那趙塵便給他糧草。
趙塵的眼神再次變得炯炯有神。
張遼和太史慈眼中一亮,明白軍師找到了破敵之策。
果不其然,趙塵頓了頓,說道:“文遠、子義,既然沮授一直不肯露麵,那我等便硬要讓他露麵。”
張遼笑道:“軍師,如此甚好,讓我等看看究竟是何方神聖。”
太史慈也十分期待。
趙塵當即下令:“文醜與沮授二人沒有拿下今日的糧草,定然不會放棄。明日我會領一千人,從南門出繞道東門進,再從南門出,裝成五千人模樣出城,留下高菀城的糧草,往西安方向而去,文醜大軍見我軍撤離,定然夜晚來奪城。”
“子義,命你領二千人馬,從北門出城,城東北麵十裏地有一片小樹林,此地往北便是臨濟,往東便是博興和博昌,地利位置至關重要。你看到高菀城火起,就領軍朝著高菀城殺來。城中駐紮不了很多人,沮授定然會安排一部分人馬於城北安營,屆時子義盡管放手衝殺。”
“文遠,命你領二千騎兵,前往東麵十裏地等候,等日落便悄悄摸到東門,屆時伯言會打開東門接應你。你隻管殺入城中,用巷戰將文醜大軍往北門趕。高菀城小巷小街道,文醜大軍人多反而占不到優勢。”
“伯言,命你領五百人,組織百姓遠離主街巷,而後潛伏在人群中。等文醜大軍入城之後,悄悄在各街巷放火,並讓人去東門接應文遠。”
“明日,城中必有一戰。巷戰如同絞肉機,眾將士定要小心,時刻保持小組隊形。”
眾人各自領命離去。
次日,趙塵領一千人馬繞城數圈,裝出五千人模樣,而後往西安方向離去。
斥候早就將此消息報給了遠在北麵的文醜和沮授。
文醜問斥候:“趙塵大軍帶糧草了嗎?”
斥候迴道:“並未見糧草。”
沮授笑道:“趙塵識時務者為俊傑,此時高菀城城牆破損,已經無法再守,與其受不住人財兩空,倒不如放棄迴西安。文將軍,今夜便可奪迴高菀城,拿下城中糧草。”
兩人謀劃了今夜的行動。
高菀城的夜晚,月色黯淡。
漆黑的夜幕籠罩著整座城池,隻有城頭的火把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城門緊閉,城頭看不到一名守城的將士。
城北不遠處,有一隊人馬,靜靜地等候著深夜。
他們便是文醜的二萬大軍,沮授也在其中。
兩人見狀,便按照原計劃,兵分兩路靠近城池。
一路從北門進入,另一路繞道西門進入,以免出現混亂,可以相互照應。
隨著一聲尖銳的哨聲,摸到城下的將士們瞬間發起了攻擊。
繩索掛鉤一個個甩上來,勾住城牆,城下眾人紛紛攀繩而上。
沒有任何阻擋的攻城遠比昨日順利,僅僅一刻鍾功夫,高菀城的北門和西門都在兩人手中。
兩軍順利推進,一直到了城中心處匯合。
文醜笑道:“先生,趙塵大軍果然撤了。”
沮授點了點頭:“趙塵不跑得快些,被我軍追上就勝負難料了,所以他才會寧可放棄糧草輕裝迴城。文將軍速速行動,將城中糧食全部搬走。”
兩人來到糧倉門口,打開一看,頗為驚喜。
張遼頂住了幾個時辰的壓力,在太史慈的協助下成功守住了城池。
而後,趙塵的到來讓眾人看到了希望,也讓眾人倍感安全。
經曆今日這一戰,城中五千將士死傷過半。
城下文醜大軍將士死傷相當。
夕陽落下。
高菀城進入了夜晚。
城牆上依舊掛著斑駁血跡。
城外是堆成山的屍體,沒有一個人敢開城出門,生怕文醜大軍再來偷襲。
城內縣衙中,趙塵召集了張遼和太史慈、陸遜一道商議。
張遼率先開口:“軍師,確實沒有料到。經曆了這麽多日的平靜,文醜大軍會突然來襲。好在城中糧食剛剛運到,應該還能堅守幾日。”
趙塵點了點頭:“文醜大軍突如其來,確實出乎意料。不過這個時間點恰如其分,顯然文醜就是衝著這批糧草來的。”
陸遜急忙問:“先生的意思是文醜知道我軍往高菀城運送了糧草,所以他想大軍壓境,逼迫張將軍退兵,好吞了糧草?”
趙塵迴道:“從目前的狀況判斷,應當如此。文醜和沮授將城池讓給我軍,無非就是借用了糧草這枚棋子。”
眾人點頭稱是。
太史慈忽然提出一個疑問:“這個沮授究竟什麽人?”
陸遜問道:“袁紹的智謀之士,冀州別駕。曾經聽先生說過,此人才智超群,算是袁紹謀士群中數一數二的人物,在中原也是排得上號的人。”
“那這個人怎麽都沒有見過?”太史慈又問道。
此言一出,眾人俱有疑惑。
交手至今,隻見過顏良、張郃、文醜等人,確實不曾見過沮授。
先前在西安小縣,大軍也未曾兵臨城下。
如今文醜前來攻打高菀城,也不見沮授隨軍。
“莫非此人乃文弱書生,一直躲在背後?”
太史慈隨口猜測。
隻有趙塵知道,沮授不僅僅是一名具有大才的謀士,更是一名將帥,如同程昱程仲德一般。
曆史上,沮授曾被韓馥表為騎都尉。在袁紹入主冀州後,他又監統內外,威震三軍,幫助袁紹奪取青州、並州、幽州而統一河北。
沮授曾對袁紹提出奉迎天子,反對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戰略,不但沒有被袁紹采納,反而被削弱兵權。
由此可見,沮授乃統兵之人,怎麽可能不上戰場,甘心做幕後呢!
眾人議論紛紛。
又一名斥候來報:“軍師,進攻西安的於陵和博昌兩路大軍已經撤迴,西安城如今完好。”
聽到此處,趙塵忽然明白了什麽。
於陵和博昌兩路大軍無緣無故的起兵,又無緣無故的撤迴,其中定然與文醜和沮授有關。
若隻是因為趙塵占領了西安而出兵,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行動了,絕對不會等到今日。
唯一的解釋便是沮授幕後的安排,用兩路大軍威脅西安,想把趙塵留在西安城,而後命文醜二萬大軍全力攻打高菀城。
如此打一個兩頭不顧,好趁機全部拿下兩城,重新奪取糧草。
可趙塵卻沒有如沮授之願,調來臨淄徐盛領兩千人來守西安,加上城中兩人,一共便有四千人,足以應對兩路大軍。
而趙塵自己則領著三千人馬來助張遼。
所以太史慈衝擊文醜後軍之後,文醜有條不紊地撤離了。
這一切都是沮授事先安排好的。
趙塵突然哈哈大笑。
眾人驚訝地看著趙塵。
既然如此,沮授這麽想要糧草,那趙塵便給他糧草。
趙塵的眼神再次變得炯炯有神。
張遼和太史慈眼中一亮,明白軍師找到了破敵之策。
果不其然,趙塵頓了頓,說道:“文遠、子義,既然沮授一直不肯露麵,那我等便硬要讓他露麵。”
張遼笑道:“軍師,如此甚好,讓我等看看究竟是何方神聖。”
太史慈也十分期待。
趙塵當即下令:“文醜與沮授二人沒有拿下今日的糧草,定然不會放棄。明日我會領一千人,從南門出繞道東門進,再從南門出,裝成五千人模樣出城,留下高菀城的糧草,往西安方向而去,文醜大軍見我軍撤離,定然夜晚來奪城。”
“子義,命你領二千人馬,從北門出城,城東北麵十裏地有一片小樹林,此地往北便是臨濟,往東便是博興和博昌,地利位置至關重要。你看到高菀城火起,就領軍朝著高菀城殺來。城中駐紮不了很多人,沮授定然會安排一部分人馬於城北安營,屆時子義盡管放手衝殺。”
“文遠,命你領二千騎兵,前往東麵十裏地等候,等日落便悄悄摸到東門,屆時伯言會打開東門接應你。你隻管殺入城中,用巷戰將文醜大軍往北門趕。高菀城小巷小街道,文醜大軍人多反而占不到優勢。”
“伯言,命你領五百人,組織百姓遠離主街巷,而後潛伏在人群中。等文醜大軍入城之後,悄悄在各街巷放火,並讓人去東門接應文遠。”
“明日,城中必有一戰。巷戰如同絞肉機,眾將士定要小心,時刻保持小組隊形。”
眾人各自領命離去。
次日,趙塵領一千人馬繞城數圈,裝出五千人模樣,而後往西安方向離去。
斥候早就將此消息報給了遠在北麵的文醜和沮授。
文醜問斥候:“趙塵大軍帶糧草了嗎?”
斥候迴道:“並未見糧草。”
沮授笑道:“趙塵識時務者為俊傑,此時高菀城城牆破損,已經無法再守,與其受不住人財兩空,倒不如放棄迴西安。文將軍,今夜便可奪迴高菀城,拿下城中糧草。”
兩人謀劃了今夜的行動。
高菀城的夜晚,月色黯淡。
漆黑的夜幕籠罩著整座城池,隻有城頭的火把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城門緊閉,城頭看不到一名守城的將士。
城北不遠處,有一隊人馬,靜靜地等候著深夜。
他們便是文醜的二萬大軍,沮授也在其中。
兩人見狀,便按照原計劃,兵分兩路靠近城池。
一路從北門進入,另一路繞道西門進入,以免出現混亂,可以相互照應。
隨著一聲尖銳的哨聲,摸到城下的將士們瞬間發起了攻擊。
繩索掛鉤一個個甩上來,勾住城牆,城下眾人紛紛攀繩而上。
沒有任何阻擋的攻城遠比昨日順利,僅僅一刻鍾功夫,高菀城的北門和西門都在兩人手中。
兩軍順利推進,一直到了城中心處匯合。
文醜笑道:“先生,趙塵大軍果然撤了。”
沮授點了點頭:“趙塵不跑得快些,被我軍追上就勝負難料了,所以他才會寧可放棄糧草輕裝迴城。文將軍速速行動,將城中糧食全部搬走。”
兩人來到糧倉門口,打開一看,頗為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