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為大楚的皇帝做嫁衣
國破家亡:我帶著皇嫂去逃荒 作者:一爐荒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丞相大人!”戶部尚書肖大年站出來,說道,“為今之計,趕緊給女皇陛下飛鴿傳書才是!”
竇孟德看了一眼肖大年,“肖大人覺得這麽簡單的道理,本官不知道嗎?”
“這個時候,女皇陛下恐怕早就收到了飛鴿傳書!”
他們西涼一多半的將士,全都折在匈奴戰場上。
將士們犧牲,能換來漠北大草原,也就算了。
漠北大草原尚未拿到手上,就被大楚給拿走了。
現在,大楚兵臨城下,他們西涼無兵可派。
更加可怕的是,西涼沒有統兵的將領。
他們的女皇陛下再不迴來,恐怕西涼要滅國了。
肖大年說道,“據說,鄴城的百姓,無一生還!”
“大楚的皇帝,未免太狠毒了,連我們的孩童都不放過!”
站在旁邊的一位官員站出來說道,“肖大人所說,並不是真實的情況。”
“應該說,鄴城的百姓,是為了保護鄴城而亡!”
肖大年翻了翻眼皮,說道,“都是死在大楚皇帝的手上,這有什麽區別嗎?”
那位官員剛要解釋,竇孟德說道,“區別大了!”
“被大楚皇帝殺死,隻能說明,我們鄴城的百姓太倒黴了,遇到大楚狠毒的皇帝。”
“為了守護鄴城而死,就是我們西涼的英雄!”
“不管是婦人還是孩童,都應該得到我們西涼所有人的敬仰!”
下麵的官員,一片附和之聲。
“是啊!”
“鄴城的百姓,就是我們整個西涼的榜樣!”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竇孟德見大家關注的重點,並沒有在如何對付大楚的進攻上,往前走了一步。
“咳咳!”
竇孟德說道,“各位大人靜一靜!”
“對鄴城百姓的認可,等我們女皇陛下歸來,我們重新定義不遲!”
“現如今,我們迫在眉睫的,是如何應對大楚的進攻!”
話音剛落,下麵一個武將站了出來。
“丞相大人!”
竇孟德看了過去。
武將,在朝堂上已經不多見了。
此人是小葫蘆穀的守將郭宇,駐紮在小葫蘆穀五裏處的瀚城,因糧草一直沒到瀚城,特來涼州找戶部討要糧草的。
可現在,涼州除了範金鳳從草原上繳獲的牛羊和馬匹,糧草真的拿不出來。
肖大年讓郭宇在涼州再等等,說不定女皇陛下歸來,糧草就有了。
竇孟德覺得,即便是女皇陛下歸來,也拿不出糧草。
既然郭宇願意等下去,他也就隨郭宇而去。
他倒是沒想到,郭宇能來上朝。
“郭將軍,有話請講。”
郭宇往前走了幾步,站在眾位官員的中間,說道,“末將駐紮的地方,和南疆相毗鄰。”
“大楚的軍隊正在和南疆交戰,而拿下的南疆的城池樊城,並沒有殺害百姓,甚至還給樊城的百姓,每家一袋白花花的大米!”
這並不是郭宇空穴來風,而是派到南疆的斥候,刺探迴來的真實情報。
這個情報,他早就報給了女皇陛下。
按說,朝中的官員應該對大楚的政策有個基本的了解才是。
而不是煽動百姓,和大楚的軍隊想抵抗,最後落得身首異處的結局。
郭宇覺得,兩國交兵,是軍人的事,不要牽連無辜的百姓。
他不覺得鄴城百姓的死,有任何的意義。
實際上來說,百姓的抵抗,隻能給自己招致災禍,而對占領軍來說,都是無關痛癢的傷害。
“郭將軍這是何意?”有人站出來,厲聲厲色。
郭宇一看,是禮部尚書魏佐。
郭宇看來,禮部的存在,可有可無,白白的拿著朝廷的俸祿,從來就沒有辦過一點事實。
而現在,魏佐站出來,質問郭宇,“難道郭將軍還想我們西涼的百姓,為了一袋大米,對大楚的皇帝感恩戴的嗎?”
郭宇冷笑一聲。
你作為禮部尚書,坐在府上,領著朝廷的俸祿,當然想象不到那些邊關的百姓,是如何麵臨外來之敵的。
“我沒有別的意思,我隻是為那些平白無故而死去的百姓感到不值得!”
特別是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尚未看到這個世界是個什麽樣子,就身首異處,死無葬身之地。
值得嗎?
“你!……”魏佐感覺自己無話可說。
鄴城那些死去的婦人和孩子,假如不拿著刀槍和大楚的士兵相抗,很大的可能會活下來。
而且,會活的比在西涼女皇陛下的領導下,要好得多。
這個問題,大家都想過,隻是沒有拿到朝堂上來說。
難道,他們要整個西涼歸到大楚皇帝的羽翼下,接受大楚皇帝的統治?
那他們的女皇陛下這幾年的征戰,算什麽?
為大楚的皇帝做嫁衣?
一時間,朝堂上安靜下來。
過了一會,竇孟德說道,“我們今天隻說如何迎敵,別的等女皇陛下歸來再說!”
和鄴城相鄰的城鎮,就是襄陽了。
襄陽的守軍,也不過區區五萬人。
這五萬人,在大楚鐵騎的衝鋒下,恐怕用不了一天的時間,襄陽也就完了。
難道襄陽的百姓,也像鄴城的百姓那樣,全都為保護襄陽城而戰死?
這樣下來,整個西涼人,就得死絕了。
西涼不隻是要亡國,而且要亡種。
討論如何迎敵,郭宇作為軍人,毫不猶豫開口,“丞相大人!”
“襄陽的守軍,隻不過五萬人,而且,防守的滾木雷士,並不充足!”
這些年,女皇陛下一直在對外作戰,他們根本就沒想到,有一天,他們的城池外麵,也會有別的國家,兵臨城下。
似乎他們從來都未曾想過防守。
他們都明白,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可眼下,他們的對手是大楚。
他們似乎打不過大楚。
“我們除了等待女皇陛下的歸來,隻能從別的城池調兵遣將!”
“阻擋大楚軍隊的同時,令襄陽的百姓撤出襄陽城!”
郭宇覺得,鄴城的慘劇,再不能重複一次。
即便是西涼失敗了,整個西涼落在大楚皇帝的手上,西涼的百姓,也該好好的活下去。
竇孟德看了一眼肖大年,“肖大人覺得這麽簡單的道理,本官不知道嗎?”
“這個時候,女皇陛下恐怕早就收到了飛鴿傳書!”
他們西涼一多半的將士,全都折在匈奴戰場上。
將士們犧牲,能換來漠北大草原,也就算了。
漠北大草原尚未拿到手上,就被大楚給拿走了。
現在,大楚兵臨城下,他們西涼無兵可派。
更加可怕的是,西涼沒有統兵的將領。
他們的女皇陛下再不迴來,恐怕西涼要滅國了。
肖大年說道,“據說,鄴城的百姓,無一生還!”
“大楚的皇帝,未免太狠毒了,連我們的孩童都不放過!”
站在旁邊的一位官員站出來說道,“肖大人所說,並不是真實的情況。”
“應該說,鄴城的百姓,是為了保護鄴城而亡!”
肖大年翻了翻眼皮,說道,“都是死在大楚皇帝的手上,這有什麽區別嗎?”
那位官員剛要解釋,竇孟德說道,“區別大了!”
“被大楚皇帝殺死,隻能說明,我們鄴城的百姓太倒黴了,遇到大楚狠毒的皇帝。”
“為了守護鄴城而死,就是我們西涼的英雄!”
“不管是婦人還是孩童,都應該得到我們西涼所有人的敬仰!”
下麵的官員,一片附和之聲。
“是啊!”
“鄴城的百姓,就是我們整個西涼的榜樣!”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竇孟德見大家關注的重點,並沒有在如何對付大楚的進攻上,往前走了一步。
“咳咳!”
竇孟德說道,“各位大人靜一靜!”
“對鄴城百姓的認可,等我們女皇陛下歸來,我們重新定義不遲!”
“現如今,我們迫在眉睫的,是如何應對大楚的進攻!”
話音剛落,下麵一個武將站了出來。
“丞相大人!”
竇孟德看了過去。
武將,在朝堂上已經不多見了。
此人是小葫蘆穀的守將郭宇,駐紮在小葫蘆穀五裏處的瀚城,因糧草一直沒到瀚城,特來涼州找戶部討要糧草的。
可現在,涼州除了範金鳳從草原上繳獲的牛羊和馬匹,糧草真的拿不出來。
肖大年讓郭宇在涼州再等等,說不定女皇陛下歸來,糧草就有了。
竇孟德覺得,即便是女皇陛下歸來,也拿不出糧草。
既然郭宇願意等下去,他也就隨郭宇而去。
他倒是沒想到,郭宇能來上朝。
“郭將軍,有話請講。”
郭宇往前走了幾步,站在眾位官員的中間,說道,“末將駐紮的地方,和南疆相毗鄰。”
“大楚的軍隊正在和南疆交戰,而拿下的南疆的城池樊城,並沒有殺害百姓,甚至還給樊城的百姓,每家一袋白花花的大米!”
這並不是郭宇空穴來風,而是派到南疆的斥候,刺探迴來的真實情報。
這個情報,他早就報給了女皇陛下。
按說,朝中的官員應該對大楚的政策有個基本的了解才是。
而不是煽動百姓,和大楚的軍隊想抵抗,最後落得身首異處的結局。
郭宇覺得,兩國交兵,是軍人的事,不要牽連無辜的百姓。
他不覺得鄴城百姓的死,有任何的意義。
實際上來說,百姓的抵抗,隻能給自己招致災禍,而對占領軍來說,都是無關痛癢的傷害。
“郭將軍這是何意?”有人站出來,厲聲厲色。
郭宇一看,是禮部尚書魏佐。
郭宇看來,禮部的存在,可有可無,白白的拿著朝廷的俸祿,從來就沒有辦過一點事實。
而現在,魏佐站出來,質問郭宇,“難道郭將軍還想我們西涼的百姓,為了一袋大米,對大楚的皇帝感恩戴的嗎?”
郭宇冷笑一聲。
你作為禮部尚書,坐在府上,領著朝廷的俸祿,當然想象不到那些邊關的百姓,是如何麵臨外來之敵的。
“我沒有別的意思,我隻是為那些平白無故而死去的百姓感到不值得!”
特別是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尚未看到這個世界是個什麽樣子,就身首異處,死無葬身之地。
值得嗎?
“你!……”魏佐感覺自己無話可說。
鄴城那些死去的婦人和孩子,假如不拿著刀槍和大楚的士兵相抗,很大的可能會活下來。
而且,會活的比在西涼女皇陛下的領導下,要好得多。
這個問題,大家都想過,隻是沒有拿到朝堂上來說。
難道,他們要整個西涼歸到大楚皇帝的羽翼下,接受大楚皇帝的統治?
那他們的女皇陛下這幾年的征戰,算什麽?
為大楚的皇帝做嫁衣?
一時間,朝堂上安靜下來。
過了一會,竇孟德說道,“我們今天隻說如何迎敵,別的等女皇陛下歸來再說!”
和鄴城相鄰的城鎮,就是襄陽了。
襄陽的守軍,也不過區區五萬人。
這五萬人,在大楚鐵騎的衝鋒下,恐怕用不了一天的時間,襄陽也就完了。
難道襄陽的百姓,也像鄴城的百姓那樣,全都為保護襄陽城而戰死?
這樣下來,整個西涼人,就得死絕了。
西涼不隻是要亡國,而且要亡種。
討論如何迎敵,郭宇作為軍人,毫不猶豫開口,“丞相大人!”
“襄陽的守軍,隻不過五萬人,而且,防守的滾木雷士,並不充足!”
這些年,女皇陛下一直在對外作戰,他們根本就沒想到,有一天,他們的城池外麵,也會有別的國家,兵臨城下。
似乎他們從來都未曾想過防守。
他們都明白,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可眼下,他們的對手是大楚。
他們似乎打不過大楚。
“我們除了等待女皇陛下的歸來,隻能從別的城池調兵遣將!”
“阻擋大楚軍隊的同時,令襄陽的百姓撤出襄陽城!”
郭宇覺得,鄴城的慘劇,再不能重複一次。
即便是西涼失敗了,整個西涼落在大楚皇帝的手上,西涼的百姓,也該好好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