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這不是天經地義嗎
國破家亡:我帶著皇嫂去逃荒 作者:一爐荒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有就是,皇上傳授的對付東陵強盜的陣法,經過今天的檢驗,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今天和東陵人打了一仗,殲滅東陵強盜五千人。
而我們大楚的水陸兩軍,無一傷亡。
就算是水陸軍聯手而為,也大大的鼓舞了大楚的士氣。
特別是廣福郡的大小官員。
此時對皇上派來的水陸兩軍,簡直佩服的五體投地。
先前董福來還不信鄭鵬濤殲滅了東陵強盜。
等他派去的軍醫迴來之後,一片噓噓聲中,得知東征大將軍鄭鵬濤,繳獲了東陵的五艘戰船,殺死了東陵強盜多到五千人。
而征東大將軍鄭鵬濤的手下,無一傷亡。
甚至連皮外傷都沒有。
原來是因為得了皇上的陣法。
董福來剛想請示李默言,傳授他們當地守軍這種陣法。
李默言說道,“從今天起,董大人帶領廣福郡的守軍,操練鴛鴦陣!”
“啊?……”
董福來慌忙站起來。
以往軍中的將軍,從來不會把自己掌握的陣法之類的絕學傳授給外人。
而現在,東征大元帥得了皇帝傳授的陣法,在他尚未請示的前提下,就要傳授給他們當地的守軍?
董福來感覺到有點不真實。
眸子裏閃爍著不可置信。
李默言睨了他一眼,問道,“怎麽,董大人沒聽清楚?”
“啊?……”董福來惶恐。
道,“是!下官尊令!”
他這是高興的有點蒙頭,豈敢聽不清楚。
李默言接著說道,“下麵,我們挑選瞭望塔修建的地址,和各地駐軍地點!”
這一點,董福來不敢說一竅不通了。
他剛坐下,馬上站起來,說道,“大元帥!”
“瞭望塔,必定是要修建在高處和大海邊。”
“下官對廣福郡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董福來激動地嘴唇哆嗦。
行軍打仗,他的確是門外漢,他感覺今天討論和東陵人開戰的事,他根本插不上嘴。
沒想到,他還有長處,在大元帥的麵前,他還能說得上話。
董福來慌忙說道,“大元帥!”
“下官可以帶領百姓們,修建瞭望塔!”
就算他不懂用兵,可他治理有方,懂得如何管理這一方百姓。
以至於廣福郡這十年來,百姓富足,每年給朝廷繳納的稅收,在大楚的郡縣中,都是排得上名號的。
他在老百姓的心中,也算是位清明的父母官。
如果是為了抗擊東陵強盜,需要修建瞭望塔,那他振臂一唿,百姓們都會自覺地出錢出力。
李默言正是要把修建瞭望塔的任務交給董福來,以及董福來手下的各級官員。
“行,這件事就交給董大人以及在位的各位大人。”
“至於修建瞭望塔的費用,董大人找人預算一下,讓人來本帥這裏拿!”
“啊?……”董福來再次驚呆。
不隻是董福來,就連下麵的大小官員,全部驚呆。
為了廣福郡的百姓,皇上能派兵來,就已經仁至義盡了。
修建瞭望塔,也是為了他們廣福郡,難道不是應該他們廣福郡出錢出力?
皇上要給銀子?
更讓董福來和大小官員驚訝的,李默言接著說道,“征調修建瞭望塔的百姓,吃喝工錢,一並算在裏麵!”
“我們皇上說了,所有的費用,從戶部開支,絕對不能委屈了百姓!”
“啊?……”
“啊?……”
“啊?……”
董福來在內的大小官員,驚掉了一地的眼珠子。
曆朝曆代,百姓服徭役,那是天經地義。
何況,修建瞭望塔,本身就是為了廣福郡的百姓。
他們出點錢,出點力怎麽了?
這不是天經地義麽?
而現在,皇上要戶部負責拿銀子。
戶部的銀子,就是皇上的銀子啊!
這怎麽能行?
董福來第一個就覺得不妥。
“大元帥!”
董福來現在嘴唇也不哆嗦了,立馬說道,“朝廷現在正在和周邊的國家交戰,戶部想必壓力也很大。”
“修建瞭望塔的費用,下官願意捐獻出自己的一部分家產!”
董福來想通了。
東陵強盜不除,遲早有一天,他的家產都得被東陵強盜給搶走。
與其家產便宜了東陵強盜,還不如捐獻出來,還能獲得個好名聲。
下麵的各級官員,見董福來帶頭捐獻,全都站起來附和。
“下官願意捐出一半的家產!……”
“下官願意捐出一半的家產!……”
“下官願意捐出一半的家產!……”
廣福郡這幾年風調雨順,加上董福來治理有方,支持廣福郡的商人對海上貿易。
現在的廣福郡,說是富得流油,一點都不為過。
不然的話,東陵強盜,也不會看上廣福郡。
他們即便是拿出一半的家產,剩下的一半家產,比起那些窮鄉僻壤的官員,依然算得上是富得流油。
更何況,有了瞭望塔,就能監督東陵強盜的去向,他們剩下的財產,才能得到保障。
不然的話,他們麵臨的,可是人財兩空。
李默言沒想到,董福來能帶頭來這一出。
皇上說的是,不許騷擾盤剝百姓的銀子,沒說不讓董福來他們捐獻。
“嗯!”
李默言覺得,不允許董福來他們捐獻,會寒了他們一顆為國為民的心。
“既然各位大人願意為皇上和朝廷分憂,那董大人負責登記好捐獻人的身份和捐獻的東西。”
“本帥見到皇上,一一呈報,不會抹了任何人的任何一份功勞!”
“啊!?……”
董福來以下的官員,又是驚掉了一地眼珠子。
他們捐獻點東西,還要呈報皇上?
這恐怕也是皇上的意思。
他們慶幸這輩子遇上了明主,他們就是肝腦塗地,也是心甘情願的。
立馬就有官員站出來,說道,“下官捐獻全部的家產!”
他想好了,他的家產與其讓東陵強盜搶走,不如捐獻出來,獲得個好名聲,給後代子孫積福。
旁邊的官員立馬製止,說道,“拉倒吧,你那點家產,還是留著讓孫子讀書吧,我家資產雄厚,我的家產全部捐獻!”
接著有人站出來,“你們誰都別爭,到了捐獻的時候,我們捐獻現場見!”
今天和東陵人打了一仗,殲滅東陵強盜五千人。
而我們大楚的水陸兩軍,無一傷亡。
就算是水陸軍聯手而為,也大大的鼓舞了大楚的士氣。
特別是廣福郡的大小官員。
此時對皇上派來的水陸兩軍,簡直佩服的五體投地。
先前董福來還不信鄭鵬濤殲滅了東陵強盜。
等他派去的軍醫迴來之後,一片噓噓聲中,得知東征大將軍鄭鵬濤,繳獲了東陵的五艘戰船,殺死了東陵強盜多到五千人。
而征東大將軍鄭鵬濤的手下,無一傷亡。
甚至連皮外傷都沒有。
原來是因為得了皇上的陣法。
董福來剛想請示李默言,傳授他們當地守軍這種陣法。
李默言說道,“從今天起,董大人帶領廣福郡的守軍,操練鴛鴦陣!”
“啊?……”
董福來慌忙站起來。
以往軍中的將軍,從來不會把自己掌握的陣法之類的絕學傳授給外人。
而現在,東征大元帥得了皇帝傳授的陣法,在他尚未請示的前提下,就要傳授給他們當地的守軍?
董福來感覺到有點不真實。
眸子裏閃爍著不可置信。
李默言睨了他一眼,問道,“怎麽,董大人沒聽清楚?”
“啊?……”董福來惶恐。
道,“是!下官尊令!”
他這是高興的有點蒙頭,豈敢聽不清楚。
李默言接著說道,“下麵,我們挑選瞭望塔修建的地址,和各地駐軍地點!”
這一點,董福來不敢說一竅不通了。
他剛坐下,馬上站起來,說道,“大元帥!”
“瞭望塔,必定是要修建在高處和大海邊。”
“下官對廣福郡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董福來激動地嘴唇哆嗦。
行軍打仗,他的確是門外漢,他感覺今天討論和東陵人開戰的事,他根本插不上嘴。
沒想到,他還有長處,在大元帥的麵前,他還能說得上話。
董福來慌忙說道,“大元帥!”
“下官可以帶領百姓們,修建瞭望塔!”
就算他不懂用兵,可他治理有方,懂得如何管理這一方百姓。
以至於廣福郡這十年來,百姓富足,每年給朝廷繳納的稅收,在大楚的郡縣中,都是排得上名號的。
他在老百姓的心中,也算是位清明的父母官。
如果是為了抗擊東陵強盜,需要修建瞭望塔,那他振臂一唿,百姓們都會自覺地出錢出力。
李默言正是要把修建瞭望塔的任務交給董福來,以及董福來手下的各級官員。
“行,這件事就交給董大人以及在位的各位大人。”
“至於修建瞭望塔的費用,董大人找人預算一下,讓人來本帥這裏拿!”
“啊?……”董福來再次驚呆。
不隻是董福來,就連下麵的大小官員,全部驚呆。
為了廣福郡的百姓,皇上能派兵來,就已經仁至義盡了。
修建瞭望塔,也是為了他們廣福郡,難道不是應該他們廣福郡出錢出力?
皇上要給銀子?
更讓董福來和大小官員驚訝的,李默言接著說道,“征調修建瞭望塔的百姓,吃喝工錢,一並算在裏麵!”
“我們皇上說了,所有的費用,從戶部開支,絕對不能委屈了百姓!”
“啊?……”
“啊?……”
“啊?……”
董福來在內的大小官員,驚掉了一地的眼珠子。
曆朝曆代,百姓服徭役,那是天經地義。
何況,修建瞭望塔,本身就是為了廣福郡的百姓。
他們出點錢,出點力怎麽了?
這不是天經地義麽?
而現在,皇上要戶部負責拿銀子。
戶部的銀子,就是皇上的銀子啊!
這怎麽能行?
董福來第一個就覺得不妥。
“大元帥!”
董福來現在嘴唇也不哆嗦了,立馬說道,“朝廷現在正在和周邊的國家交戰,戶部想必壓力也很大。”
“修建瞭望塔的費用,下官願意捐獻出自己的一部分家產!”
董福來想通了。
東陵強盜不除,遲早有一天,他的家產都得被東陵強盜給搶走。
與其家產便宜了東陵強盜,還不如捐獻出來,還能獲得個好名聲。
下麵的各級官員,見董福來帶頭捐獻,全都站起來附和。
“下官願意捐出一半的家產!……”
“下官願意捐出一半的家產!……”
“下官願意捐出一半的家產!……”
廣福郡這幾年風調雨順,加上董福來治理有方,支持廣福郡的商人對海上貿易。
現在的廣福郡,說是富得流油,一點都不為過。
不然的話,東陵強盜,也不會看上廣福郡。
他們即便是拿出一半的家產,剩下的一半家產,比起那些窮鄉僻壤的官員,依然算得上是富得流油。
更何況,有了瞭望塔,就能監督東陵強盜的去向,他們剩下的財產,才能得到保障。
不然的話,他們麵臨的,可是人財兩空。
李默言沒想到,董福來能帶頭來這一出。
皇上說的是,不許騷擾盤剝百姓的銀子,沒說不讓董福來他們捐獻。
“嗯!”
李默言覺得,不允許董福來他們捐獻,會寒了他們一顆為國為民的心。
“既然各位大人願意為皇上和朝廷分憂,那董大人負責登記好捐獻人的身份和捐獻的東西。”
“本帥見到皇上,一一呈報,不會抹了任何人的任何一份功勞!”
“啊!?……”
董福來以下的官員,又是驚掉了一地眼珠子。
他們捐獻點東西,還要呈報皇上?
這恐怕也是皇上的意思。
他們慶幸這輩子遇上了明主,他們就是肝腦塗地,也是心甘情願的。
立馬就有官員站出來,說道,“下官捐獻全部的家產!”
他想好了,他的家產與其讓東陵強盜搶走,不如捐獻出來,獲得個好名聲,給後代子孫積福。
旁邊的官員立馬製止,說道,“拉倒吧,你那點家產,還是留著讓孫子讀書吧,我家資產雄厚,我的家產全部捐獻!”
接著有人站出來,“你們誰都別爭,到了捐獻的時候,我們捐獻現場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