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封禪昆侖
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 作者:河套大聖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予宮
朱元璋靠坐在漆紅泛黑的紅木椅上,手中乃是北境三王聯合上書,
朱雄英則閉目養神,雙手平放在腿上,神情淡然,
朱允熥坐在一個小板凳上,胳膊肘拄在膝蓋,雙手托腮,視線隻放在哥哥的身上。
朱元璋抖了抖信紙,朱雄英適時的睜開眼,
“爺爺?”
“看完了,咱想著,就按這仨兔崽子請示的來吧,別的不說,這仨放在一起,確實是厲害。”
朱樉、朱棡、朱棣三王的請封,本就和朱元璋祖孫二人設想的大差不差,不如順水推舟,也叫這三人放心是了。
“孫兒都聽爺爺的。”
朱雄英笑了笑。
朱元璋胡子一抖,看向最最最寵愛的大孫兒,興致勃勃的提道,
“正好諸王分封,他們還得來見你一麵,不如直接借此機會封禪了,祭山祭天,咱也圖個好兆頭。”
朱元璋說著,腦中浮現的是,大孫兒繼位當天的狂風大作,
老朱不迷信,年輕時候覺得,一輩子都不可能信什麽神啊鬼啊的,
老朱也沒封禪過,在他看來,這些都是浪費錢沒意義的事,
可縱使如老朱,有了朱雄英這個孫兒後,心境大變,
他開始相信這些,一切都是為了保大孫兒平安。
朱允熥瘋狂點頭打call,
哥哥就是千古一帝!理應封禪告天!永刻豐碑!
朱雄英也不推辭,他本來就有封禪的任務,一直沒搞,也是因為各種各樣的事絆著,現在也差不多是時候了。
“爺爺,孫兒也覺得該祭天封禪。”
朱元璋麵露喜色,他本以為孫兒會嫌麻煩不同意的,還準備了其他說辭,見大孫兒毫不猶豫的點頭,老朱也鬆了口氣,
人是越老越迷信,並不是因為老眼昏花,而是牽掛的人越來越多。
老朱哈哈一笑,
“大孫兒,咱還學著他們封禪泰山?就是咱總覺得這地方沒啥厲害了,以前那秦皇漢武,此等英雄豪傑,才配封禪泰山,
這之後的都是什麽些玩意!丟人!”
朱雄英心中尬笑兩聲,爺爺就差指名道姓了,說得還能是誰,就是宋朝的那位唄,
老朱性格不服就幹,對軟腳的皇帝,可沒太多好臉色。
朱允熥:“泰山是有點不配哥哥,但好像也沒什麽更好的了。”
朱元璋語氣一滯,“好吧...確實也是,要不就泰山?咱把德不配位的那些刻碑都刨了咋樣?”
曆代封禪泰山的皇帝,都會留下刻碑,以書豐功偉績,
老朱提這一嘴,聽著不像心血來潮,總感覺有點公報私仇的意味,
泰山封禪不是沒有含金量了嗎,咱給大孫兒重新排排!
咱看著配封禪的皇帝,也就三個,秦皇漢武光武,其餘的都給他刨了!
“爺爺,其實孫兒有點想法了...”
“哎呦,你有想法?那就更好了!你想去哪?”
朱雄英眼睛一閃,像是宿命般的,說出了最後兩個字,
“昆侖。”
朱元璋和朱允熥對視一眼,最後齊聲驚唿道,
“昆侖山?!”
萬山之祖,
橫貫整個中原大陸西部,相傳為華夏子民的發源之地,
至今沒有過封禪昆侖的舉動,
哪怕強如秦皇漢武也沒動過這個念頭。
昆侖山,太過神秘,太過偉大,
無論人類的功績多麽偉大,對於這座山脈而言,也不過是微塵罷了。
甚至人類與昆侖的故事,隻存在於神話時期,這兩個字,已經有太久沒被人類提起了。
朱元璋屏住唿吸,可卻控製不住胸膛起伏,老朱眼中閃出精光,
無論是朱元璋、亦或是朱允熥,都打心眼裏覺得,
朱雄英值得最好的!
封禪昆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好!就昆侖!”
朱元璋當機立斷,聲音都控製不住顫抖,轉頭又看向朱允熥,“你看呢?”
“我支持爺爺!”
朱允熥從來沒這麽支持過朱元璋,但這事兩人達成了高度共識。
“那咱就立馬著手準備!等著封禪昆侖,把這些藩王群臣都給咱叫來!咱也得親自去!
辦!”
.........
九月初九
重陽,也是道門的登高日,
九為極,
雙九為至極。
若是從昆侖登高而望,能看到一隊綿長且看不見盡頭的黑色車隊,綿延而來,
一路禮樂,
昆侖山腳東西南北,由特殊的地岩質,形成了虎、鹿、牛、蟾的地貌雕塑,這是在其他地方都看不到的,
當然,在古代,時人並不會以為此是地貌形成,而隻當是神跡。
車隊湍流,行至昆侖山腳停下,
封禪一禮,皆要步行上山,以表誠信至意。
文臣,
夏原吉、姚廣孝、方孝孺、楊士奇、楊榮、楊溥、解縉、宋瓚.....
共三百六十五人,一並下車立好,通體大紅朝服,上飾鳥類。
武將,
藍玉、常茂、湯和、傅友德、傅仁、李景隆、郭威......
共一百零八人,通體墨紅朝服,上飾走獸。
文武百官分飾兩列,
方孝孺上前,高聲頌,
“宗人府宗人令,朱樉。”
朱樉身披白色熊皮大鼇,切切實實的熊爪就披在其肩上,身著黑色鑲金五爪龍,虎虎生風的走下車,
傲視百官,
隨後朝著最先頭的馬車方向,躬身立好。
“大晉王,朱棡!”
朱棡與二哥的穿著大差不差,隻不過大鼇換成了豹皮的,
下車,走到二哥右手側站好。
“大燕王,朱棣!”
“........”
一眾王爺共二十七人,再加上朱允炆這樣的小輩,窸窸窣窣五十餘人,一並立好,
其中還有三人非至血親,
雲南王沐英,大秦王李文忠,大平王朱守謙。
朱元璋攜著馬皇後,從第二輛車走下,
“參見陛下!娘娘!”
“參見父皇!母後!”
朱元璋微微一笑,看起來心情大好,莫說是百官了,就連親兒子們,都沒見過父皇臉上有過這麽陽光的笑容。
朱樉和朱棡對視一眼,接著目光齊齊看向前方,
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人,
聖文皇帝走下,
通體純黑鑲金皇袍,猩紅履素的大披風散了下來,
頭戴二龍銜玉冠,流蘇半遮半掩住神俊麵容,腳踩登龍履,前頭微翹,
如雷的唿聲炸響,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明第二任皇帝,朱雄英。
朱元璋靠坐在漆紅泛黑的紅木椅上,手中乃是北境三王聯合上書,
朱雄英則閉目養神,雙手平放在腿上,神情淡然,
朱允熥坐在一個小板凳上,胳膊肘拄在膝蓋,雙手托腮,視線隻放在哥哥的身上。
朱元璋抖了抖信紙,朱雄英適時的睜開眼,
“爺爺?”
“看完了,咱想著,就按這仨兔崽子請示的來吧,別的不說,這仨放在一起,確實是厲害。”
朱樉、朱棡、朱棣三王的請封,本就和朱元璋祖孫二人設想的大差不差,不如順水推舟,也叫這三人放心是了。
“孫兒都聽爺爺的。”
朱雄英笑了笑。
朱元璋胡子一抖,看向最最最寵愛的大孫兒,興致勃勃的提道,
“正好諸王分封,他們還得來見你一麵,不如直接借此機會封禪了,祭山祭天,咱也圖個好兆頭。”
朱元璋說著,腦中浮現的是,大孫兒繼位當天的狂風大作,
老朱不迷信,年輕時候覺得,一輩子都不可能信什麽神啊鬼啊的,
老朱也沒封禪過,在他看來,這些都是浪費錢沒意義的事,
可縱使如老朱,有了朱雄英這個孫兒後,心境大變,
他開始相信這些,一切都是為了保大孫兒平安。
朱允熥瘋狂點頭打call,
哥哥就是千古一帝!理應封禪告天!永刻豐碑!
朱雄英也不推辭,他本來就有封禪的任務,一直沒搞,也是因為各種各樣的事絆著,現在也差不多是時候了。
“爺爺,孫兒也覺得該祭天封禪。”
朱元璋麵露喜色,他本以為孫兒會嫌麻煩不同意的,還準備了其他說辭,見大孫兒毫不猶豫的點頭,老朱也鬆了口氣,
人是越老越迷信,並不是因為老眼昏花,而是牽掛的人越來越多。
老朱哈哈一笑,
“大孫兒,咱還學著他們封禪泰山?就是咱總覺得這地方沒啥厲害了,以前那秦皇漢武,此等英雄豪傑,才配封禪泰山,
這之後的都是什麽些玩意!丟人!”
朱雄英心中尬笑兩聲,爺爺就差指名道姓了,說得還能是誰,就是宋朝的那位唄,
老朱性格不服就幹,對軟腳的皇帝,可沒太多好臉色。
朱允熥:“泰山是有點不配哥哥,但好像也沒什麽更好的了。”
朱元璋語氣一滯,“好吧...確實也是,要不就泰山?咱把德不配位的那些刻碑都刨了咋樣?”
曆代封禪泰山的皇帝,都會留下刻碑,以書豐功偉績,
老朱提這一嘴,聽著不像心血來潮,總感覺有點公報私仇的意味,
泰山封禪不是沒有含金量了嗎,咱給大孫兒重新排排!
咱看著配封禪的皇帝,也就三個,秦皇漢武光武,其餘的都給他刨了!
“爺爺,其實孫兒有點想法了...”
“哎呦,你有想法?那就更好了!你想去哪?”
朱雄英眼睛一閃,像是宿命般的,說出了最後兩個字,
“昆侖。”
朱元璋和朱允熥對視一眼,最後齊聲驚唿道,
“昆侖山?!”
萬山之祖,
橫貫整個中原大陸西部,相傳為華夏子民的發源之地,
至今沒有過封禪昆侖的舉動,
哪怕強如秦皇漢武也沒動過這個念頭。
昆侖山,太過神秘,太過偉大,
無論人類的功績多麽偉大,對於這座山脈而言,也不過是微塵罷了。
甚至人類與昆侖的故事,隻存在於神話時期,這兩個字,已經有太久沒被人類提起了。
朱元璋屏住唿吸,可卻控製不住胸膛起伏,老朱眼中閃出精光,
無論是朱元璋、亦或是朱允熥,都打心眼裏覺得,
朱雄英值得最好的!
封禪昆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好!就昆侖!”
朱元璋當機立斷,聲音都控製不住顫抖,轉頭又看向朱允熥,“你看呢?”
“我支持爺爺!”
朱允熥從來沒這麽支持過朱元璋,但這事兩人達成了高度共識。
“那咱就立馬著手準備!等著封禪昆侖,把這些藩王群臣都給咱叫來!咱也得親自去!
辦!”
.........
九月初九
重陽,也是道門的登高日,
九為極,
雙九為至極。
若是從昆侖登高而望,能看到一隊綿長且看不見盡頭的黑色車隊,綿延而來,
一路禮樂,
昆侖山腳東西南北,由特殊的地岩質,形成了虎、鹿、牛、蟾的地貌雕塑,這是在其他地方都看不到的,
當然,在古代,時人並不會以為此是地貌形成,而隻當是神跡。
車隊湍流,行至昆侖山腳停下,
封禪一禮,皆要步行上山,以表誠信至意。
文臣,
夏原吉、姚廣孝、方孝孺、楊士奇、楊榮、楊溥、解縉、宋瓚.....
共三百六十五人,一並下車立好,通體大紅朝服,上飾鳥類。
武將,
藍玉、常茂、湯和、傅友德、傅仁、李景隆、郭威......
共一百零八人,通體墨紅朝服,上飾走獸。
文武百官分飾兩列,
方孝孺上前,高聲頌,
“宗人府宗人令,朱樉。”
朱樉身披白色熊皮大鼇,切切實實的熊爪就披在其肩上,身著黑色鑲金五爪龍,虎虎生風的走下車,
傲視百官,
隨後朝著最先頭的馬車方向,躬身立好。
“大晉王,朱棡!”
朱棡與二哥的穿著大差不差,隻不過大鼇換成了豹皮的,
下車,走到二哥右手側站好。
“大燕王,朱棣!”
“........”
一眾王爺共二十七人,再加上朱允炆這樣的小輩,窸窸窣窣五十餘人,一並立好,
其中還有三人非至血親,
雲南王沐英,大秦王李文忠,大平王朱守謙。
朱元璋攜著馬皇後,從第二輛車走下,
“參見陛下!娘娘!”
“參見父皇!母後!”
朱元璋微微一笑,看起來心情大好,莫說是百官了,就連親兒子們,都沒見過父皇臉上有過這麽陽光的笑容。
朱樉和朱棡對視一眼,接著目光齊齊看向前方,
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人,
聖文皇帝走下,
通體純黑鑲金皇袍,猩紅履素的大披風散了下來,
頭戴二龍銜玉冠,流蘇半遮半掩住神俊麵容,腳踩登龍履,前頭微翹,
如雷的唿聲炸響,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明第二任皇帝,朱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