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想不明白,”朱元璋環顧四周,搖了搖頭,繼續說道,


    “咱知道那黃道婆,織東西織的好,之前那陣子,在江南還興起過一陣紡織熱潮,


    可黃道婆那東西咱能看明白,最起碼,弄出來的東西確實是不一樣,


    可到這,咱卻看不明白了。”


    不光是老朱,在紡織機前坐著的馬氏,趴在紡織機上的朱權,哪怕是親手把這紡織機倒騰過來的工部官員楊榮,都基本沒一個明白,


    主要是,這東西的設計實在是太簡單了,簡單到,懂點木匠活的就都能做出來,


    偏偏這麽簡單的東西,卻產生了讓朱元璋想都不敢想的效益,


    朱雄英在旁暗笑,平時想看到爺爺這麽茫然的樣子,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小小朱沒急著解釋,而是在一旁,準備著繼續欣賞一會爺爺的表情,


    爺爺口中的黃道婆,便是元朝時的一女織戶,傳聞她在崖山一帶學到了崖山婦女代代相傳的紡織技術,黃道婆將這紡織技術推廣到了整個江南地區,掀起了一陣棉花革命,


    但可惜的是,哪怕是紡織技術變革了,可都是小家小戶在做,並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工廠生產,規模一直是小家庭作坊式的,


    黃道婆紡織技術改革,便是元朝時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華夏民族的一個重要節點,


    像是在課本上討論的資本主義萌芽原始積累,其實早在元朝就可以開始了,


    “大孫兒?”


    朱元璋向大孫兒投出了一個求助式的視線,


    “唉,爺爺~”


    “大孫兒,你能不能給咱講講這東西到底是咋迴事啊?這玩意兒看著太簡單了,咱也不敢用啊!”


    馬氏也在旁邊附和的點頭,臉上還帶著點淡淡的恐懼,


    以前這台紡織機完全顛覆了馬氏的三觀,


    別看朱元璋和馬皇後,貴為皇帝和皇後,但他們的思想,依然停留在男耕女織的小農家庭思維上,


    小農家庭最顯著的特點是什麽?


    付出多少,收獲多少。


    你要說這紡織機是兩倍、三倍產量的出,那朱元璋跟馬氏肯定是狂喜,


    但這八倍九倍的產量,真把二老給嚇壞了,還以為這是啥邪淫方術呢,


    朱雄英走到紡織機前,這才細細的看了過去,他這台紡織機是出自於一個小長工,但其中的每一處細節,基本都無可挑剔,


    別以為一個普通的小長工就做不到這種地步,但凡看過親眼看過古代出售海外的織物,就都會被震驚到,難以想象,那麽精美的織物是用手做出來的,


    與複雜精美的織物相比,在中華兒女的妙手下,這台紡織機還真不算什麽,


    “爺爺,奶奶,您們看。”


    朱元璋和馬氏趕緊順著大孫兒的手看了過去,不光是這二老,朱權和楊榮也是滿眼好奇的跟著瞅了過去,


    “正常的織機是梭子橫著進對吧?如果把這織機倒過來呢?”


    楊榮剛想順著陛下的話,歪頭看過去,隻聽見咚的一聲,


    陛下竟然把紡織機抱了起來,為了讓眾人看得真切,直接就橫了過來,


    朱雄英:倒過來(物理)


    楊榮張大嘴巴!滿眼驚恐!他哪裏見過這架勢啊?!


    這台紡織機方才是用了四個宮中侍衛,哼哧帶喘的才算是從工部抬到宮內,


    可,可可可可可,可陛下一個人就給橫抱起來了?!


    而且看陛下這表情,臉不紅氣不喘,跟拎起來一個小花盆,沒什麽兩樣!


    這是什麽神力啊?!


    楊榮忽然想到了什麽,立刻轉頭看向太上皇和太上皇後,


    隻見這二位,全心全意的打量著陛下抱起的紡織機,就沒把注意力放在一個問題上,陛下為什麽能抱起這麽重的紡織機?


    楊榮又看向十七殿下,隻見十七殿下也是如此,


    仿佛在他們眼中,陛下這都是常規操作一樣,


    楊榮徹底傻了,這場麵也太詭異了吧,難道就我自己發現了不對勁嗎?


    “你在這愣著幹什麽?”朱元璋注意到了楊榮的不對勁,皺眉問道,


    “這,陛下,那...”楊榮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


    “什麽這那的?趕緊看,趕緊學,你們工部沒弄明白,那還不趕緊抓緊?!”


    朱元璋嗬斥了楊榮一句,便趕緊又迴頭看向了大孫兒,生怕錯過了什麽重要知識,


    楊榮:“.....”


    “爺爺,奶奶,十七叔,你們看,這個織機橫過來之後,有什麽不一樣?”


    馬氏說道,“雄英,橫過來之後,好像跟尋常的織機沒什麽區別啊,就像是八九台織機一起倒過來的啊。”


    朱元璋點點頭,附和道,“咱看著也是這意思。”


    朱雄英笑道,“對啊,其實沒什麽複雜的,就是把普通織機倒過來了。”


    朱雄英把死沉的紡織機輕輕放迴地上,隨意拍了拍手上的灰塵,


    “大侄兒,就這麽簡單?”朱權滿臉的不可置信,


    “就這麽簡單啊。”


    朱雄英笑道。


    “十七叔,為什麽就不能這麽簡單呢?”


    朱權被問住了,支吾了一會兒迴答道,“大侄兒,可是我,我總覺得這麽好的東西,卻這麽簡單....是不是有點兒不合理了呀?”


    “這有什麽不合理的,往往影響時代的變革,並沒有那麽複雜,就是一瞬間的思維火花,


    就說最開始的鐵犁牛耕,現在看來,有什麽複雜的嗎?可偏偏那時候就是跨時代的發現,


    曲轅犁,代田法,龍骨翻車...這些時代節點的發明,在咱們看來,隨便找一個工匠就都能做出來,


    但最難的是,怎麽從零到一。”


    朱元璋幾人聞言,眼露沉思,


    朱雄英笑了笑,繼續說道,“十七叔,你覺得這東西如此簡單,迴報卻又那麽大,實在是不合理。


    不過,在我看來,我們已經付出夠多了,


    這織機與漢朝時用的織機根本就是大同小異,也就是說,我們的紡織工具,已經停擺幾百年了,


    用停擺幾百年,來換一個這麽高效的紡織機,你覺得我們付出的代價小嗎?”


    朱權眼中閃過了然,搖了搖頭,看向大侄兒正色說道,


    “真不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套大聖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套大聖爺並收藏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