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孫兒想法實在太不成熟,您怎麽看設內閣這事,可不可以教教孫兒啊~”


    老朱臉上皺紋舒展,這兩句話實在給老朱嘮的是舒服極了,


    朱元璋眼中閃過智慧的光芒,沉聲道,


    “大孫兒,咱覺得設內閣這事,弊遠大於利。


    第一,就是你手裏的權,被他們分了啊!丞相一開始叫啥?那叫宰相!


    無論是丞還是宰,那都是傅的意思!給咱當皇帝的當傅!


    可說歸這麽說,那胡惟庸不就是個例子嗎,丞相這東西,夾在皇帝和官員的中間,到最後還得是倒向官員,


    就拿常家來說,那家宰都不向著自家人了,那還得了?!


    咱手上的權到底也會被分走。”


    朱元璋一番話,說得朱標直點頭,顯然對於是否成立內閣,朱標更加傾向於父皇這一邊,態度是否定的。


    丞相為百官之首,協調百官,


    這兩個職能就是相衝突的,


    丞相既然是百官之首,那麽就意味著他代表著百官的利益,


    他又需要協調百官,這就意味著他是從皇帝的立場去做這件事的,那這豈不是矛盾的?


    丞相到底是代表著皇帝的立場,還是代表著百官立場呢?


    老朱進入狀態,繼續說道,“還有,大孫,別怪爺爺這話說的難聽,你這那個設立的倒不如把丞相給複立了呢。


    在朝堂之上,最怕的就是政出二門,這內閣都已經不是政出二門了,而是政出多門。


    丞相再不濟,他也是一道聲音。


    可內閣之中,各數官員,那成了幾道聲音啊?這不是逼著他們結黨營私嗎?


    咱看這不好!”


    老朱到底是老朱,哪怕沒試過內閣製度,但一眼就把內閣的弊端看出個底朝天,


    內閣發展到後期的最大問題,就是形成黨爭。


    哪個內閣官員都各自代表,細化出各部分朝堂上官員的利益,而這些官員在內閣中相較於朝堂的利益,他們肯定是更加要側重於自身和自己代表官員集團的利益,


    當目標一致時,他們就會在內閣內拉幫結派,而當目標不一致時,他們又轉頭相互攻訐,


    到時內閣之中,哪裏還有公事,爭的就全都是私事了!


    “第三....”老朱頓了頓,又把聲音壓下不少,“大孫,這天下到底是你的天下,是姓朱的天下,


    你這把內閣一弄,他們除了沒有皇帝名頭,實際上皇帝能做的事,他們也能做的不差,這不就是把權交出去了嗎?


    那你說這還是你的天下嗎?”


    朱標聽得連連點頭,看向朱雄英,不由開口說道,


    “大兒子,要不這事兒你再想想吧,你爺爺說的有道理。”


    朱標的態度也很明確,在這件事上,他和父皇是一頭的。


    老朱說的這些話並不是危言聳聽,都是會實際發生的,就像老朱臨死前,給皇族留下的兩句話,


    其一,不得複立丞相。


    其二,不得重用閹人。


    哪一件事沒說對啊?


    而且,老朱看重朱家江山,和愛護百姓,是絲毫不衝突的,


    說到底,中原地區上千年的王朝都這麽過來了,家天下思想已經深入人心,讓老朱憑空想出一個新國家體製,也不合理。


    哪怕後世對中原封建王朝詬病再多,但這個時代,中央專製製度無疑是最合適中原地區的,隻勝於雄辯,華夏能綿延上千年之久,中央封建製度功不可沒,


    聽說抬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華夏文明得益於中央封建製度綿延至今,後來人再站在現代的立場上,將中央封建製度批得一文不值,實在是沒道理。


    所以,老朱的想法很明確,


    這江山要姓朱。


    隻要不觸碰到這個基本盤,其餘啥事都好說,大孫兒設立內閣的行為,在老朱看來,實在是太危險了。


    朱雄英沉默了一會兒,抬頭說道,


    “爺爺,孫兒能不能說說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愣了下,痛快道,


    “好吧,你說!


    咱也想聽聽,你是怎麽想的。”


    朱雄英說道,“爺爺,其實內閣的設立是曆史趨勢,就算孫兒不設,以後早晚也得設。”


    朱元璋皺眉道,“大孫兒,此話何意?”


    “爺爺,您想啊,大明的疆土越來越大,以後的政事也會越來越多,


    您幾十年如一日,一天未休的批閱政事,況且都力有不逮,到孫兒這或許還能扛得住,


    可再之後呢,再之後的明朝皇帝生在深宮、嬌生慣養,哪裏來的的經曆和意誌去批閱,如此繁重的政事呢?


    到最後,大權還是要旁落,所以孫兒想著,趁著孫兒能控製住的時候,先把那個製度給完整,


    也好過到時候沒有準備,再生出禍事。”


    朱雄英此話一出,朱元璋變了顏色,就連一直支持父皇的朱標也神色微動。


    雖然朱雄英與國同運,但他沒有一直當皇帝的打算,當皇帝當得太久,難免在後麵走向昏庸,恐怕朱雄英也不能例外。


    老朱沉默半晌,他不得不承認,大孫兒這話說的在理,


    朱元璋的存在是特例,廢了丞相和中書省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這些本該由丞相和中書省處理的政事全部壓在了皇帝一人身上,


    老朱能抗住,不代表以後的皇帝能抗住啊。


    就像朱雄英說的,以後的小皇帝都長在深宮,嬌生慣養,哪裏有著朱元璋這般超凡的意誌力和精力,


    他們享受人生不香嗎?我們會去選擇如苦行僧一般的皇帝生活?


    而在一旁的朱標更是深有感觸,朱雄英的話句句沒有指向朱標,但卻字字紮在了朱標的心頭上,


    這他娘的不就是我的人生嗎?!


    朱標下定決心不當皇帝,也是因為這個,一想到自己,一輩子要像父皇那般批閱政事,說實話,朱標是真繃不住。


    就連朱標都扛不住,何況以後的皇帝?


    朱標是太有感觸了。


    在心中的天平開始傾向了大兒子。


    父皇說得是體製,而大兒子說得是人事,


    都有道理,也都有利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套大聖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套大聖爺並收藏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