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你不卷有的是人卷
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 作者:河套大聖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那些殿下身邊的二線武人...”
楊士奇鼠頭鼠腦的朝著左右看了看,又把另外兩人拉到了更隱蔽處,
壓低聲音說道,
“傅友德,傅將軍。”
“湯和,湯將軍。”
“郭英,郭將軍。”
“.....”
楊士奇一連說出了十幾個名字。
“....再加上一眾武勳的長子,這些都算是二線武將。”
楊榮和楊溥眼睛瞪的像銅鈴,
楊溥駭然道,
“傅將軍和湯將軍都算是二線了?!”
要知道,隨著老朱打天下的兄弟們,將星璀璨,隨便挑出來一個都能養活好幾百個說書人,
那傅友德、湯和等人更是戰功彪悍,在京城都隻能算作二線?!
楊士奇苦笑一聲,
“不是這兩位將軍實力算二線,這些二線的將軍實力也都不差,
可問題就在於,殿下能用的人實在太多了,這些二線武將連上戰場的機會都沒有,排都排不上號啊!”
楊溥聞言有些站不住了,
這位聖孫殿下,滿手的牌全是炸彈,王炸當成對三打,這誰能頂得住啊!
最恐怖的是,這些將軍完全不會因為爭功而內鬥,都憋著氣一心為殿下效力,這是擰成一股繩的全明星陣容啊,
楊榮愣了半天,緩了一下,
開口喃喃道,
“京城這麽卷嗎???”
楊士奇滿眼複雜的看向楊榮,
長歎道,
“不然的話,為啥叫京城?
現在誰不卷啊!
就拿武將這事兒來說,以前塞王與外臣,完全就搭不上邊,
外臣立功是朝廷封賞,塞王立功是陛下封賞,而且誰管啥地方都是分好的。
可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塞王都和外臣搶著立功,
你不卷?你不卷行嗎?!
十七殿下你們知道嗎?”
楊溥連連點頭,
“我們怎麽可能不知道十七殿下呢?”
楊士奇滿臉苦色,把食指一勾,
“九歲啊,十七殿下今年才九歲啊!
就已經開始為聖孫殿下做事了,小小年紀已經好幾年就業經曆了!
從娃娃就開始卷,十七殿下還是皇親國戚,再想想我們這些外臣,還有什麽資格不努力?”
楊溥聞言直接傻在了原地,京城的水太深,情況太複雜了,完全跟爹爹說的不一樣啊。
京城的水何止是深?
就連會水的,都不知道淹死多少了。
“那文臣呢?”
楊榮兩眼放光,提聲問道,
楊溥也是精神一振,目光灼灼的看向楊士奇。
武將這邊聽得就是一樂,文官這邊才是他們的賽道。
楊士奇搖了搖頭,頓了半天才說道,
“文官這邊的形勢更複雜。”
“先說朝堂內老樹迴春的,
禮部尚書,我的頂頭上司朱大人,吏部尚書詹大人,戶部尚書茹大人,
本來這些大人都是帶幹不幹的了,就拿茹大人來說,老人家早就到了乞骸骨的年齡了,
可一聽聖孫殿下要接班,看這意思還要大幹二十年!
在朝廷當官也就算了,茹大人沒事還去大學堂講課,就這身子骨,直接就是拚了!”
楊榮撓了撓頭,這還有老牌賽道呢?
一想也是,
東漢末年朝廷混亂,桓靈二帝去民間請名士出山,人家都不幹,
良禽擇木而棲,君挑臣,臣也挑君,那些名士大能也得愛惜羽毛吧,你這漢朝都臭到家了,誰跟你上這條破船啊?
而現在不一樣,人人都知道聖孫天下如何,人人也都有信心,上有聖君,下麵的人幹活也來勁啊,
這正是一展抱負才學的時機,那再不卷,純是傻子。
楊士奇自顧自繼續說道,
“新興的後起之秀,戶部侍郎夏原吉...”
楊士奇臉上現出了歎服的神色,
“這是文官中最頂級的一個,毫無疑問的大明新生代外臣第一人。
從布衣被殿下欽點,直接上任三品大員,治大明戶部五年,沒被換過一次,
陛下滿意,殿下也滿意,天下都滿意,
夏貔貅。”
楊榮和楊溥眼中生出敬畏的神色,雖然夏原吉年紀也不大,但其成就早就無人能望其項背了,
朱雄英身邊的謀主策士不少,但能握住錢袋子的,就這一個。
毫無疑問新生代第一人,夏原吉。
而且,更讓人佩服的是,當時殿下不過八歲,隻一眼就把什麽都不是的夏原吉給點出來了,反手就是三品大員,
如果說這還不夠離譜,那更離譜的還有,
殿下讓夏原吉一步登天做上戶部侍郎,陛下竟然還同意了!
這件事激勵了無數能人報效國家,人人堅信,隻要有才能,大明就不會虧待你。
“夏原吉之前,戶部官員一年一換,夏原吉之後,戶部官員六年沒動過。”
楊士奇說完這句話就閉嘴了,這句話已經說到頭了,
什麽含金量已經不用再說了,
能在洪武朝做六年戶部侍郎,基本就是無敵的存在。
別看陛下聖明,但關於錢的事,老朱簡直是苛刻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有多少次,老朱被夏原吉懟的臉紅脖子粗,可偏偏就動不了夏原吉一點。
“楊大哥,還有呢?!”
楊溥不由催促道,
聽著這些事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在吉安府,楊溥本以為自己的爹爹就是這個分段的極限,
這一到京城才知道,自己是多麽的幼稚,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還有就是那些大學士唄。”
楊士奇和那些人沒啥交往,但也能如數家珍,
“妖僧姚廣孝,滅佛、滅倭,都是他一手做的。”
“洪武大典編修方孝孺,聖孫殿下鐵杆中的鐵杆,為人中正,在之前的南北榜案,痛罵大儒劉三吾。”
“大明第一才子解縉,風華絕代,天下無雙。他也是吉安的,小楊,你知道不?”
楊溥聞言連連點頭,滿眼崇拜的神色,
“那咋能不知道啊?洪武十六年狀元!天才們公認的天才!”
解縉都已經是吉安府的都市傳說了,哪個吉安府的孩子沒聽過解縉的故事?
自解縉走出吉安府之後,再沒有人敢稱自己是天才了,
丟人。
楊士奇轉頭看向大理寺方向,
又神秘兮兮的低聲道,
“還有一人,在京城你們可千萬別惹。”
“誰啊?!”
楊溥和楊榮的情緒被調動了起來,他們從沒見過楊士奇臉上這麽複雜的表情,
楊士奇眼睛幽幽,
低聲道,
“另一個皇孫,聖孫殿下的親弟弟。”
楊士奇鼠頭鼠腦的朝著左右看了看,又把另外兩人拉到了更隱蔽處,
壓低聲音說道,
“傅友德,傅將軍。”
“湯和,湯將軍。”
“郭英,郭將軍。”
“.....”
楊士奇一連說出了十幾個名字。
“....再加上一眾武勳的長子,這些都算是二線武將。”
楊榮和楊溥眼睛瞪的像銅鈴,
楊溥駭然道,
“傅將軍和湯將軍都算是二線了?!”
要知道,隨著老朱打天下的兄弟們,將星璀璨,隨便挑出來一個都能養活好幾百個說書人,
那傅友德、湯和等人更是戰功彪悍,在京城都隻能算作二線?!
楊士奇苦笑一聲,
“不是這兩位將軍實力算二線,這些二線的將軍實力也都不差,
可問題就在於,殿下能用的人實在太多了,這些二線武將連上戰場的機會都沒有,排都排不上號啊!”
楊溥聞言有些站不住了,
這位聖孫殿下,滿手的牌全是炸彈,王炸當成對三打,這誰能頂得住啊!
最恐怖的是,這些將軍完全不會因為爭功而內鬥,都憋著氣一心為殿下效力,這是擰成一股繩的全明星陣容啊,
楊榮愣了半天,緩了一下,
開口喃喃道,
“京城這麽卷嗎???”
楊士奇滿眼複雜的看向楊榮,
長歎道,
“不然的話,為啥叫京城?
現在誰不卷啊!
就拿武將這事兒來說,以前塞王與外臣,完全就搭不上邊,
外臣立功是朝廷封賞,塞王立功是陛下封賞,而且誰管啥地方都是分好的。
可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塞王都和外臣搶著立功,
你不卷?你不卷行嗎?!
十七殿下你們知道嗎?”
楊溥連連點頭,
“我們怎麽可能不知道十七殿下呢?”
楊士奇滿臉苦色,把食指一勾,
“九歲啊,十七殿下今年才九歲啊!
就已經開始為聖孫殿下做事了,小小年紀已經好幾年就業經曆了!
從娃娃就開始卷,十七殿下還是皇親國戚,再想想我們這些外臣,還有什麽資格不努力?”
楊溥聞言直接傻在了原地,京城的水太深,情況太複雜了,完全跟爹爹說的不一樣啊。
京城的水何止是深?
就連會水的,都不知道淹死多少了。
“那文臣呢?”
楊榮兩眼放光,提聲問道,
楊溥也是精神一振,目光灼灼的看向楊士奇。
武將這邊聽得就是一樂,文官這邊才是他們的賽道。
楊士奇搖了搖頭,頓了半天才說道,
“文官這邊的形勢更複雜。”
“先說朝堂內老樹迴春的,
禮部尚書,我的頂頭上司朱大人,吏部尚書詹大人,戶部尚書茹大人,
本來這些大人都是帶幹不幹的了,就拿茹大人來說,老人家早就到了乞骸骨的年齡了,
可一聽聖孫殿下要接班,看這意思還要大幹二十年!
在朝廷當官也就算了,茹大人沒事還去大學堂講課,就這身子骨,直接就是拚了!”
楊榮撓了撓頭,這還有老牌賽道呢?
一想也是,
東漢末年朝廷混亂,桓靈二帝去民間請名士出山,人家都不幹,
良禽擇木而棲,君挑臣,臣也挑君,那些名士大能也得愛惜羽毛吧,你這漢朝都臭到家了,誰跟你上這條破船啊?
而現在不一樣,人人都知道聖孫天下如何,人人也都有信心,上有聖君,下麵的人幹活也來勁啊,
這正是一展抱負才學的時機,那再不卷,純是傻子。
楊士奇自顧自繼續說道,
“新興的後起之秀,戶部侍郎夏原吉...”
楊士奇臉上現出了歎服的神色,
“這是文官中最頂級的一個,毫無疑問的大明新生代外臣第一人。
從布衣被殿下欽點,直接上任三品大員,治大明戶部五年,沒被換過一次,
陛下滿意,殿下也滿意,天下都滿意,
夏貔貅。”
楊榮和楊溥眼中生出敬畏的神色,雖然夏原吉年紀也不大,但其成就早就無人能望其項背了,
朱雄英身邊的謀主策士不少,但能握住錢袋子的,就這一個。
毫無疑問新生代第一人,夏原吉。
而且,更讓人佩服的是,當時殿下不過八歲,隻一眼就把什麽都不是的夏原吉給點出來了,反手就是三品大員,
如果說這還不夠離譜,那更離譜的還有,
殿下讓夏原吉一步登天做上戶部侍郎,陛下竟然還同意了!
這件事激勵了無數能人報效國家,人人堅信,隻要有才能,大明就不會虧待你。
“夏原吉之前,戶部官員一年一換,夏原吉之後,戶部官員六年沒動過。”
楊士奇說完這句話就閉嘴了,這句話已經說到頭了,
什麽含金量已經不用再說了,
能在洪武朝做六年戶部侍郎,基本就是無敵的存在。
別看陛下聖明,但關於錢的事,老朱簡直是苛刻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有多少次,老朱被夏原吉懟的臉紅脖子粗,可偏偏就動不了夏原吉一點。
“楊大哥,還有呢?!”
楊溥不由催促道,
聽著這些事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在吉安府,楊溥本以為自己的爹爹就是這個分段的極限,
這一到京城才知道,自己是多麽的幼稚,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還有就是那些大學士唄。”
楊士奇和那些人沒啥交往,但也能如數家珍,
“妖僧姚廣孝,滅佛、滅倭,都是他一手做的。”
“洪武大典編修方孝孺,聖孫殿下鐵杆中的鐵杆,為人中正,在之前的南北榜案,痛罵大儒劉三吾。”
“大明第一才子解縉,風華絕代,天下無雙。他也是吉安的,小楊,你知道不?”
楊溥聞言連連點頭,滿眼崇拜的神色,
“那咋能不知道啊?洪武十六年狀元!天才們公認的天才!”
解縉都已經是吉安府的都市傳說了,哪個吉安府的孩子沒聽過解縉的故事?
自解縉走出吉安府之後,再沒有人敢稱自己是天才了,
丟人。
楊士奇轉頭看向大理寺方向,
又神秘兮兮的低聲道,
“還有一人,在京城你們可千萬別惹。”
“誰啊?!”
楊溥和楊榮的情緒被調動了起來,他們從沒見過楊士奇臉上這麽複雜的表情,
楊士奇眼睛幽幽,
低聲道,
“另一個皇孫,聖孫殿下的親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