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見人來齊了,開口問道,


    “這河南兩地州府的老年戶口數量怎麽會差這麽多?


    你可知道?”


    朱元璋這句話,看似是在問所有人,


    但目光看著的方向卻是兵部尚書,


    見兵部尚書眉頭緊鎖,朱元璋用眼神示意徐司馬上前,把自己手中老年戶數調查的數據,給兵部尚書拿過去,


    兵部尚書雙手接過,朝著徐司馬道了聲謝,


    便低頭看了起來。


    關於大明戶口問題,不去問戶部尚書,反而去問兵部尚書,看起來有些奇怪,


    但,其實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戶部手裏掌握的是民戶的戶籍,而兵部手下掌握的是軍部的戶籍,


    更何況現在是大明初年,


    各州府遍地都是都督府,這些都督府的府兵都是在軍籍上的,


    朱元璋規定都督府沒有戰事的時候就地屯田,規定屯田和備戰士兵的數量比例是八比二,


    但實際情況是,除了京中的都督府以外,其餘各地州府的都督府,幾乎每一個府兵都需要屯田,


    屯田才是他們的主要任務。


    像是征戰遼東,朝鮮,各武將調出的兵馬都是由京中都督府調出來的,


    京東都府的兵馬,才是最有戰鬥力的,


    至於各邊境有塞王來防禦,他們手中有自己的兵馬,


    所以就像是茹太素說的,老朱要想弄明白這事,問戶部問不明白,得去問兵部。


    兵部尚書還真沒注意過這情況,可既然陛下問到自己了,他也隻能往府兵製上麵想,


    再一看南陽府和汝寧府兩地,兵部尚書似乎明白了。


    “陛下,這兩地其實有差異。”


    朱元璋哦了一聲,


    問道,


    “是何差異,能差出這麽多老人?”


    兵部尚書沈晉恭敬道,


    “陛下,汝寧府近淮河。”


    朱元璋一愣,隨後更加豁然開朗了。


    戶部尚書茹太素的話和兵部尚書沈晉的話,


    加起來就是答案。


    這就是說明,老朱之前的思路沒問題,


    同時叫來戶部尚書,兵部尚書,都督府大都督,


    這事就離不了這三個人。


    兵部尚書沈晉繼續道,


    “陛下,


    都督府府兵耕種所得,要全數交給朝廷,再由兵部劃每月俸糧一石,一年就是十二石。


    河南為糧食大倉,中原的腹心之地,汝寧府又近淮河,為漕運之重地,所以其主要就是種地。


    汝寧府耕地不荒,糧產高,百姓也多,老人自然就多。


    而反之,


    南陽府之都督府,近陸路,為邊地塞王借兵之重地,


    按照大明軍製規定,塞王可調都督府兵馬,但調出的兵馬就要去作戰,而無暇耕種。


    不種地,不交糧,他們就沒有每月一石的俸祿。


    所以,被調出去之後,他們隻能花一年八石的價格,再雇人種地,自己得分四石。


    但,這也是半數,省下半數索性就拿塞王軍費,原州府的地,荒也就荒了。


    南陽府地不能年年大收,還要攤負和汝寧府一樣的稅收,


    一萬人分也是那些錢,一百人分也是要交那些錢。


    雖然聖孫殿下一條鞭法已推,但南陽府跑戶的情況卻難以逆轉了,


    人是越來越少,老人自然也就少了。”


    兵部尚書沈晉說了一大堆,但算是徹底把這件事給說明白了。


    簡單來說,


    同地不同命,


    汝寧府得漕運,府兵們全功率種地,


    糧產高,政策好,人多,老人也就多。


    大明戰事頻頻,南寧府府兵時不時就被調,


    府兵一調,軍屯的田荒一部分,糧食少,人少,老人也就少。


    說來說去,關鍵還是在這府兵製上。


    也就是說,


    很明顯,


    府兵製有些不合時宜了。


    種田就種田,打仗就打仗,把這兩件事混一起來做,對於現在快速發展的大明而言,有些落伍了。


    當然,


    府兵製在大明朝開國之初,可是立下汗馬功勞的,


    不止是在大明,可以說在很多朝代建國之初,走得都是耕戰路線,表現就是府兵的存在,


    閑時種地,戰時作戰。


    遼金元進入中原前,基本也是這種戰鬥模式,蒙古人的千戶製,即是生產組織,又是戰鬥單元,


    能保證極高的戰鬥力的同時,又保證生產。


    但,沒有一勞永逸的製度,現在明朝的府兵製就進入了一個停擺狀態,


    打仗用不著他們,可有時候缺人還得調他們,這讓他們到最後,仗也沒打明白,地也沒種明白。


    而且,現在是洪武二十年,也就是說,大明建朝已經二十年,最初的那些府兵,早就換過一輪了。


    以前的府兵是真的能做到,閑時耕種,戰時直接換鋤頭為弓箭,保持著極高的戰鬥力。


    但現在的府兵不行,甚至有不少一部分的府兵,連戰場都沒上過,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就會越來越喪失戰鬥力,


    府兵主打的就是一個耕戰,你連戰鬥力都沒有的話,我還不如直接把軍屯的地劃給農民種呢,何苦還留著府兵?


    所以,


    明朝中期時的府兵,與洪武、永樂年紀的府兵,


    除了都叫府兵以外,沒有任何共同點。


    明朝中期的府兵,已經完全沒有戰鬥力了。


    唐中期也遇到過這種困境,府兵越來越廢,用他們種地不如直接用農民。


    唐朝給出的解決方法是,


    改義務軍人為職業軍人。


    直接把府兵遣散,撤迴民籍,


    再拿朝廷的錢去雇傭職業軍人,隻負責打仗就行,其餘啥也不用管,也不用你種地。


    這個方法很好,可以說完全解決了府兵製存在的問題,


    徐司馬眼睛一閃,適時的問道,


    “陛下,可是要改為雇傭軍人?”


    朱元璋搖搖頭,


    沒看出同意,還是不同意,


    隻是陷入了沉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套大聖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套大聖爺並收藏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