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龍顧蛟,蛟隨龍
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 作者:河套大聖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哥!!!”
沒過一會兒,朱允熥從大理寺內衝了出來,直撲進朱雄英的懷裏。
就算知道爺爺不會殺朱允熥,但是看到朱允熥安然無恙,朱雄英還是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朱允熥死死摟住朱雄英,朱雄英笑著拍了拍朱允熥的後背,
輕聲道,
“辛苦了。”
朱雄英說完這句之後,還覺得不夠,
又補充了一句,
“你這次算是幫了哥哥的大忙了。”
朱允熥聽到這話後,眼睛大亮,抬起眼忽閃著看向哥哥,
激動道,
“真的嗎?哥哥!”
朱雄英認真點頭,
“真的!”
其餘大理寺官員紛紛把頭轉到另一邊,殺伐無情的大理寺卿,竟然還有這樣的一麵?
他們是不敢再看了。
如果這事跟朱雄英沒關係,
對於朱允熥來說,殺不殺駙馬爺無所謂,法理人情什麽的也無所謂,
他根本就沒有為天下蒼生怎麽樣怎麽樣的想法。
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朱允熥要是那麽愛與正義,也不會一直苟著,任由朱允炆做大。
這件事他隻是知道,
砍了歐陽倫,哥哥受益最大。
而朱允熥這次不過是走在了正確的路上罷了,
如果歐陽倫是朱雄英呢?
朱允熥會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
朱允熥的動力很純粹,
有且隻有一個。
朱雄英揉了揉朱允熥的頭,
這件事情簡直讓朱雄英受益太大了!
首先,是擴大了大明律的範圍。
大明律名義上說,是對所有人有效。
但其實是隻對百姓和官員有作用。
想殺誰,想留誰,都是爺爺的一句話,
注意,
這裏並不是說朱元璋做得不對,
在大明建國初年,朱元璋如此行事是很必要的。
具體情況不同,處理方法肯定不同,
在一片亂世之下,正需要人心凝聚的時候,難不成朱元璋拿著大明律開始清算以前的犯罪者?
這不是直了,而是蠢。
而且,
在無法之地,建立法治,不可能一蹴而就做到完美,
時代的局限,也讓朱元璋隻能做到這種地步。
先不說以後該如何如何,
就算刑不上天子,但是必須要刑上皇家。
路要一步一步走,
這一步,就已經走出很遠了。
古今中外,
基本都是小部分的精英帶領大部分的人民,
而這些開國皇帝加上官僚集團,就是一小撮的精英。
但是之後生出來的皇族不一定是,
他們是既得利益者,他們都是法外狂徒。
不要說以後怎麽樣怎麽樣,一代人幹一代人的事,
最起碼,從現在看,
刑上皇族,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第二,駙馬案直接把所有小朱都鎮住了,
就算朱雄英能收拾小朱們,但是他們打心眼裏不怕,
他們知道朱雄英是大侄兒,是自家人,他們以後還得按照父皇的意思給大侄兒效力,
所以,
他們現在可以為所欲為。
朱雄英狠心收拾他們,也僅限於皮肉層麵,小朱們沒臉沒皮,記吃不記打,
所以,朱雄英收拾他們基本沒用。
這一次,就不一樣了,
他們所有自負的東西,都被朱允熥毫不猶豫的砸碎了,就連他們敬畏的父皇,都隻能啞巴吃黃蓮,
而且,他們深信不疑,
得瑟可以,要得瑟大勁越界的話,
朱允熥也不會留著他們。
這一柄懸在小朱們頭上的劍,很重要。
有人唱白臉,就得有人唱黑臉。
第三,就是大明的新老交替。
就像馬皇後說得,
他們老了。
沒有一個人質疑,洪武爺再造華夏的功績,
洪武爺認學,思維靈活,不墨守成規,
所以就算讓洪武爺再治大明三十年,大明江山也會穩如泰山。
但是,洪武爺突破不了時代局限性,
他出生於戰爭時期,難免就會受其影響,這已經體現在很多治國的策略上了。
粗暴,簡單,滿是毛刺。
朱標就與朱元璋有過很多次,關於大明未來的爭論,兩人的政見完全不同。
朱標用朱元璋的法子,大辦胡惟庸案,
是因為他知道,在這個時間點上,父親的方法是最對的。
而朱元璋以朱標為太子,
也是因為老朱知道,現在自己是對的,而未來小朱才是對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
就像老朱期望的那樣,
一代會勝過一代。
洪武十九年的大明和洪武元年的大明,
雖然都有著洪武兩個字做為前綴,
但全然是兩個世界。
接下來的大明,要在全地球擴張,商戰水戰並舉,
就算洪武爺再認學,也跟不上了。
朱元璋早就想給朱雄英讓位了,但一直缺少一個契機,
朱允熥就打開了這個契機。
在朱允熥一手造就的,這個所有人受傷的結局裏,
唯一的也是最大的贏家,
就是朱雄英。
兄弟二人,心知肚明。
朱允熥又是把頭埋進了朱雄英的懷裏,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
任誰都想不到,
眼前的這個黑發少年,竟然設了一個這麽大這麽複雜的局!
每一步,都是時機完美,
朱允熥一直有意和朱家人保持距離,之後和朱雄英自薦大理寺,
選擇朱雄英出京的時候悍然出手,
知道駙馬案的第一時間去見老朱,沒有暴露真實想法,隻是誘導著朱元璋同意把歐陽倫拿上京城。
讓常家人整日盯梢,隻要歐陽倫一到,朱允熥立馬進宮按人。
刑場上,砍頭立威一氣嗬成。
甚至怕自己遇到什麽突發情況,沒能及時出手,還把藍玉和常茂安排在了刑場內。
步步為營,天衣無縫。
姚廣孝把朱允熥教得太好了,大毒物相較於小毒物,還沒有小毒物與生俱來的優勢和嚐盡人情冷暖的童年。
朱允熥在刀尖上行走,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步走偏了,歐陽倫的腦袋都掉不下來。
以後再想辦,也辦不了了。
哥哥以法治國的想法,會直接半路夭折。
而且,
朱允熥把皇家當著全天下人的麵前架在火上烤,
如果歐陽倫不死,那對於大明律的打擊則是毀滅性的,
朱允熥沒想過失敗,所以做成了。
一人對上整個皇家。
把所有人都算到了極致。
甚至,就連細節都做到了完美。
朱允熥一直覺得朱權可用,
但朱權的小聰明是雙刃劍,
太自負於自己的小聰明,總有一天朱權會遭波大的。
朱權死活跟朱允熥一點關係沒有,
不過,朱允熥不想因為朱權的自負拖累哥哥,
所以,
朱允熥又在閑暇之餘,給朱權好好上了一課。
朱權自始至終隻當是朱允熥是要給天下人一個交待,
一家人的思維慣性,讓朱權完全猜不到朱允熥的最終目的。
直到那一刀砍下以後,
朱權才恍然大悟,
朱允熥要收拾的就是自家人!
一步錯,步步錯,
朱權鬥不過朱允熥。
但,
不用說,經曆了這駙馬案之後,
朱權也會徹底蛻變。
沒過一會兒,朱允熥從大理寺內衝了出來,直撲進朱雄英的懷裏。
就算知道爺爺不會殺朱允熥,但是看到朱允熥安然無恙,朱雄英還是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朱允熥死死摟住朱雄英,朱雄英笑著拍了拍朱允熥的後背,
輕聲道,
“辛苦了。”
朱雄英說完這句之後,還覺得不夠,
又補充了一句,
“你這次算是幫了哥哥的大忙了。”
朱允熥聽到這話後,眼睛大亮,抬起眼忽閃著看向哥哥,
激動道,
“真的嗎?哥哥!”
朱雄英認真點頭,
“真的!”
其餘大理寺官員紛紛把頭轉到另一邊,殺伐無情的大理寺卿,竟然還有這樣的一麵?
他們是不敢再看了。
如果這事跟朱雄英沒關係,
對於朱允熥來說,殺不殺駙馬爺無所謂,法理人情什麽的也無所謂,
他根本就沒有為天下蒼生怎麽樣怎麽樣的想法。
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朱允熥要是那麽愛與正義,也不會一直苟著,任由朱允炆做大。
這件事他隻是知道,
砍了歐陽倫,哥哥受益最大。
而朱允熥這次不過是走在了正確的路上罷了,
如果歐陽倫是朱雄英呢?
朱允熥會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
朱允熥的動力很純粹,
有且隻有一個。
朱雄英揉了揉朱允熥的頭,
這件事情簡直讓朱雄英受益太大了!
首先,是擴大了大明律的範圍。
大明律名義上說,是對所有人有效。
但其實是隻對百姓和官員有作用。
想殺誰,想留誰,都是爺爺的一句話,
注意,
這裏並不是說朱元璋做得不對,
在大明建國初年,朱元璋如此行事是很必要的。
具體情況不同,處理方法肯定不同,
在一片亂世之下,正需要人心凝聚的時候,難不成朱元璋拿著大明律開始清算以前的犯罪者?
這不是直了,而是蠢。
而且,
在無法之地,建立法治,不可能一蹴而就做到完美,
時代的局限,也讓朱元璋隻能做到這種地步。
先不說以後該如何如何,
就算刑不上天子,但是必須要刑上皇家。
路要一步一步走,
這一步,就已經走出很遠了。
古今中外,
基本都是小部分的精英帶領大部分的人民,
而這些開國皇帝加上官僚集團,就是一小撮的精英。
但是之後生出來的皇族不一定是,
他們是既得利益者,他們都是法外狂徒。
不要說以後怎麽樣怎麽樣,一代人幹一代人的事,
最起碼,從現在看,
刑上皇族,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第二,駙馬案直接把所有小朱都鎮住了,
就算朱雄英能收拾小朱們,但是他們打心眼裏不怕,
他們知道朱雄英是大侄兒,是自家人,他們以後還得按照父皇的意思給大侄兒效力,
所以,
他們現在可以為所欲為。
朱雄英狠心收拾他們,也僅限於皮肉層麵,小朱們沒臉沒皮,記吃不記打,
所以,朱雄英收拾他們基本沒用。
這一次,就不一樣了,
他們所有自負的東西,都被朱允熥毫不猶豫的砸碎了,就連他們敬畏的父皇,都隻能啞巴吃黃蓮,
而且,他們深信不疑,
得瑟可以,要得瑟大勁越界的話,
朱允熥也不會留著他們。
這一柄懸在小朱們頭上的劍,很重要。
有人唱白臉,就得有人唱黑臉。
第三,就是大明的新老交替。
就像馬皇後說得,
他們老了。
沒有一個人質疑,洪武爺再造華夏的功績,
洪武爺認學,思維靈活,不墨守成規,
所以就算讓洪武爺再治大明三十年,大明江山也會穩如泰山。
但是,洪武爺突破不了時代局限性,
他出生於戰爭時期,難免就會受其影響,這已經體現在很多治國的策略上了。
粗暴,簡單,滿是毛刺。
朱標就與朱元璋有過很多次,關於大明未來的爭論,兩人的政見完全不同。
朱標用朱元璋的法子,大辦胡惟庸案,
是因為他知道,在這個時間點上,父親的方法是最對的。
而朱元璋以朱標為太子,
也是因為老朱知道,現在自己是對的,而未來小朱才是對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務,
就像老朱期望的那樣,
一代會勝過一代。
洪武十九年的大明和洪武元年的大明,
雖然都有著洪武兩個字做為前綴,
但全然是兩個世界。
接下來的大明,要在全地球擴張,商戰水戰並舉,
就算洪武爺再認學,也跟不上了。
朱元璋早就想給朱雄英讓位了,但一直缺少一個契機,
朱允熥就打開了這個契機。
在朱允熥一手造就的,這個所有人受傷的結局裏,
唯一的也是最大的贏家,
就是朱雄英。
兄弟二人,心知肚明。
朱允熥又是把頭埋進了朱雄英的懷裏,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
任誰都想不到,
眼前的這個黑發少年,竟然設了一個這麽大這麽複雜的局!
每一步,都是時機完美,
朱允熥一直有意和朱家人保持距離,之後和朱雄英自薦大理寺,
選擇朱雄英出京的時候悍然出手,
知道駙馬案的第一時間去見老朱,沒有暴露真實想法,隻是誘導著朱元璋同意把歐陽倫拿上京城。
讓常家人整日盯梢,隻要歐陽倫一到,朱允熥立馬進宮按人。
刑場上,砍頭立威一氣嗬成。
甚至怕自己遇到什麽突發情況,沒能及時出手,還把藍玉和常茂安排在了刑場內。
步步為營,天衣無縫。
姚廣孝把朱允熥教得太好了,大毒物相較於小毒物,還沒有小毒物與生俱來的優勢和嚐盡人情冷暖的童年。
朱允熥在刀尖上行走,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步走偏了,歐陽倫的腦袋都掉不下來。
以後再想辦,也辦不了了。
哥哥以法治國的想法,會直接半路夭折。
而且,
朱允熥把皇家當著全天下人的麵前架在火上烤,
如果歐陽倫不死,那對於大明律的打擊則是毀滅性的,
朱允熥沒想過失敗,所以做成了。
一人對上整個皇家。
把所有人都算到了極致。
甚至,就連細節都做到了完美。
朱允熥一直覺得朱權可用,
但朱權的小聰明是雙刃劍,
太自負於自己的小聰明,總有一天朱權會遭波大的。
朱權死活跟朱允熥一點關係沒有,
不過,朱允熥不想因為朱權的自負拖累哥哥,
所以,
朱允熥又在閑暇之餘,給朱權好好上了一課。
朱權自始至終隻當是朱允熥是要給天下人一個交待,
一家人的思維慣性,讓朱權完全猜不到朱允熥的最終目的。
直到那一刀砍下以後,
朱權才恍然大悟,
朱允熥要收拾的就是自家人!
一步錯,步步錯,
朱權鬥不過朱允熥。
但,
不用說,經曆了這駙馬案之後,
朱權也會徹底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