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保還是不保,這是個問題
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 作者:河套大聖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坐了一會兒,關上煤油燈,這折子是怎麽都批不進去了。
起身,向著後宮而去。
見到賢寧宮的光未滅,朱元璋唿吸一滯,
雖然馬皇後白天那麽訓斥安慶公主,但畢竟是母女,
許久未見,自然有說不完的話。
朱元璋咬牙,在賢寧宮外站了一會兒,鼓起勇氣推門而入。
“爹爹!”
朱晴兒眼睛一亮,撲了過來。
盡管朱晴兒都快三十了,但表現的還像個小女孩一樣,
足以知道,在出嫁前,朱元璋把這個女兒寵到了什麽地步。
朱元璋抱著朱晴兒,強笑兩聲,
馬皇後坐了起來,一看朱元璋這出,她就意識到不對勁了。
朱元璋拍了拍朱晴兒的後背,
笑道,
“晴兒,都這麽晚了,你還不睡啊。”
朱晴兒像隻小狗一樣,嗯了一聲,
“爹爹,我就不睡啦,等著明早直接走。
娘說得對,這件事是我太不懂事了,
歐陽倫對我很好,我也喜歡他,不該讓他這麽沒麵子。
爹爹您放心,晴兒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了!
我還得顧著爹爹的麵子呢,要不別人都以為老朱家出來的姑娘不懂事呢!”
看著朱晴兒發亮的眼睛看向自己,朱元璋心中一疼,
尷尬道,
“那個,晴兒啊,
不行的話,咱想著,
你那個晚走兩天也行。
這祭祖你就算迴去也不趕趟了...”
馬皇後深深的看了朱元璋一眼,但也沒說什麽。
朱晴兒有些發愣,
今天早晨爹爹雖然沒說什麽重話,但是爹爹的態度是和娘一樣的,
想著自己趕緊迴到夫家,看能不能還趕上個祭祖的尾巴,
可是怎麽突然爹爹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呢?
朱晴兒與馬皇後聊了一晚,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想著明早趕緊早起迴家,
這一下又把她給弄懵了。
朱晴兒語氣有些疑惑的問道,
“爹爹,您的意思是讓我在京城多住一段日子?
可是夫君那裏...”
朱元璋強笑兩聲,
開口說道,
“咱也好久沒見他了,咱想著,趁著祭祖結束後,
讓他也來京城一趟,跟咱說說話。”
朱晴兒沒什麽城府,聽著爹爹這麽說,臉上一喜,
雀躍道,
“爹爹,真的?!
太好了!我又能在京中多陪爹爹和娘親一段日子了!”
看著朱晴兒開心的樣子,朱元璋不忍直視,把視線挪到了另一旁。
朱元璋的心,被折磨到了極點。
這件事實在太難辦了!
馬皇後看向朱晴兒,
說道,
“晴兒,時辰也不早了,趕緊睡覺吧,
既然你爹都說了,讓你多留在京一段時日,反正不起早走的話,也就沒必要熬夜了。”
朱晴兒重重點頭,
開心道,
“知道啦!娘親!”
.......
翌日一早
朱晴兒昨晚太過興奮,睡得很晚,朱元璋也就讓她先睡著,沒把她給叫醒。
朱元璋與馬皇後走在杏園內,
馬皇後看向朱元璋,
問道,
“重八,到底怎麽迴事?”
朱元璋臉色一沉,頂著巨大的黑眼圈,
說道,
“妹子,歐陽倫走私茶馬,被允熥抓到了。”
馬皇後聞言眼皮狂跳,
喃喃道,
“我看著歐陽倫是個好孩子啊,怎麽會這樣?”
朱元璋歎了口氣,
“那興許是咱倆看走眼了。”
歐陽倫這個平民進士,朱元璋和馬皇後看得都極其順眼,
老兩口看了一輩子的人,難免有看差眼的時候,但是能讓二老都看差眼,就有點說不通了。
馬皇後沉默,
大明律的條例,馬皇後自然了解,若是走三法司的審案途徑,歐陽倫隻有一個死字。
那晴兒,就得守寡。
而且這事情趕得太寸了,剛好就在晴兒進京的時候爆出來,前腳打後腳,逼得老朱裏外不是人。
馬皇後心思細膩,眼睛一閃,似乎明白了歐陽倫為何如此。
可是,想通之後,馬皇後又是長歎了口氣。
朱元璋見到馬皇後這副樣子,
忍不住問道,
“妹子,咱就想不明白,咱這女婿要啥有啥,看他的麵相也不像是貪心的人,
怎麽就闖出來這麽大的禍事啊?”
馬皇後歎息道,
“晴兒與歐陽倫差距太大了,
歐陽倫這孩子要強,想著證明自己,就走上了歪路。”
老朱聞言一愣,他從來沒往這個方向上想過,
可是一聽到馬皇後的話,老朱越琢磨越有道理,
歐陽倫和朱晴兒的婚事,歐陽倫就是個啥都沒有的窮小子,
摘掉個進士頭銜啥也不是,更何況大明朝也不缺進士。
從朱晴兒平日裏的表現就能看出,朱晴兒完全處於強勢,但朱晴兒還不是有意的。
歐陽倫到底是個男人,臉上看不出什麽,心裏肯定是不好受,
長此以往,就越走越歪,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朱元璋愣在原地,眼神複雜的看向馬皇後,
歎道,
“妹子,咱當時就該聽你的話,不該讓這兩個孩子走到一起。”
馬皇後搖搖頭,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麽用?
馬皇後雖然看中歐陽倫,但卻堅決反對歐陽倫和朱晴兒在一起,
倒不是覺得歐陽倫配不上朱晴兒,
隻不過,是要講個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絕對不是封建殘餘,相反,這個想法蘊含了古人的大智慧。
兩人出身差不多,三觀也就差不多,
這樣夫妻關係才能和睦,不至於一方壓倒另一方,
而歐陽倫和朱晴兒,
一個泥腿子,一個公主,
盡管朱元璋想刻意的消除這些差異,
比如說,每年都要求朱晴兒先在夫家拜年以後,再上京拜年,
但先天的差異,不是朱元璋一兩句話就能消除的。
朱晴兒平日裏吃的是什麽,見到的都是什麽人,
歐陽倫平日裏吃的是什麽,見到的都是什麽人?
完全是兩個世界!
長此以往,兩人的隔閡隻會越來越大,
因為家庭差異太大,
就沒辦法理解對方說出的話,做出的事。
歐陽倫又長期處於弱勢,思想怎麽可能不偏激?
馬皇後當時就是想到了這一點,才堅決反對兩人成親,
朱元璋滿眼愧疚,心裏更加傾向於保住歐陽倫。
起身,向著後宮而去。
見到賢寧宮的光未滅,朱元璋唿吸一滯,
雖然馬皇後白天那麽訓斥安慶公主,但畢竟是母女,
許久未見,自然有說不完的話。
朱元璋咬牙,在賢寧宮外站了一會兒,鼓起勇氣推門而入。
“爹爹!”
朱晴兒眼睛一亮,撲了過來。
盡管朱晴兒都快三十了,但表現的還像個小女孩一樣,
足以知道,在出嫁前,朱元璋把這個女兒寵到了什麽地步。
朱元璋抱著朱晴兒,強笑兩聲,
馬皇後坐了起來,一看朱元璋這出,她就意識到不對勁了。
朱元璋拍了拍朱晴兒的後背,
笑道,
“晴兒,都這麽晚了,你還不睡啊。”
朱晴兒像隻小狗一樣,嗯了一聲,
“爹爹,我就不睡啦,等著明早直接走。
娘說得對,這件事是我太不懂事了,
歐陽倫對我很好,我也喜歡他,不該讓他這麽沒麵子。
爹爹您放心,晴兒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了!
我還得顧著爹爹的麵子呢,要不別人都以為老朱家出來的姑娘不懂事呢!”
看著朱晴兒發亮的眼睛看向自己,朱元璋心中一疼,
尷尬道,
“那個,晴兒啊,
不行的話,咱想著,
你那個晚走兩天也行。
這祭祖你就算迴去也不趕趟了...”
馬皇後深深的看了朱元璋一眼,但也沒說什麽。
朱晴兒有些發愣,
今天早晨爹爹雖然沒說什麽重話,但是爹爹的態度是和娘一樣的,
想著自己趕緊迴到夫家,看能不能還趕上個祭祖的尾巴,
可是怎麽突然爹爹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呢?
朱晴兒與馬皇後聊了一晚,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想著明早趕緊早起迴家,
這一下又把她給弄懵了。
朱晴兒語氣有些疑惑的問道,
“爹爹,您的意思是讓我在京城多住一段日子?
可是夫君那裏...”
朱元璋強笑兩聲,
開口說道,
“咱也好久沒見他了,咱想著,趁著祭祖結束後,
讓他也來京城一趟,跟咱說說話。”
朱晴兒沒什麽城府,聽著爹爹這麽說,臉上一喜,
雀躍道,
“爹爹,真的?!
太好了!我又能在京中多陪爹爹和娘親一段日子了!”
看著朱晴兒開心的樣子,朱元璋不忍直視,把視線挪到了另一旁。
朱元璋的心,被折磨到了極點。
這件事實在太難辦了!
馬皇後看向朱晴兒,
說道,
“晴兒,時辰也不早了,趕緊睡覺吧,
既然你爹都說了,讓你多留在京一段時日,反正不起早走的話,也就沒必要熬夜了。”
朱晴兒重重點頭,
開心道,
“知道啦!娘親!”
.......
翌日一早
朱晴兒昨晚太過興奮,睡得很晚,朱元璋也就讓她先睡著,沒把她給叫醒。
朱元璋與馬皇後走在杏園內,
馬皇後看向朱元璋,
問道,
“重八,到底怎麽迴事?”
朱元璋臉色一沉,頂著巨大的黑眼圈,
說道,
“妹子,歐陽倫走私茶馬,被允熥抓到了。”
馬皇後聞言眼皮狂跳,
喃喃道,
“我看著歐陽倫是個好孩子啊,怎麽會這樣?”
朱元璋歎了口氣,
“那興許是咱倆看走眼了。”
歐陽倫這個平民進士,朱元璋和馬皇後看得都極其順眼,
老兩口看了一輩子的人,難免有看差眼的時候,但是能讓二老都看差眼,就有點說不通了。
馬皇後沉默,
大明律的條例,馬皇後自然了解,若是走三法司的審案途徑,歐陽倫隻有一個死字。
那晴兒,就得守寡。
而且這事情趕得太寸了,剛好就在晴兒進京的時候爆出來,前腳打後腳,逼得老朱裏外不是人。
馬皇後心思細膩,眼睛一閃,似乎明白了歐陽倫為何如此。
可是,想通之後,馬皇後又是長歎了口氣。
朱元璋見到馬皇後這副樣子,
忍不住問道,
“妹子,咱就想不明白,咱這女婿要啥有啥,看他的麵相也不像是貪心的人,
怎麽就闖出來這麽大的禍事啊?”
馬皇後歎息道,
“晴兒與歐陽倫差距太大了,
歐陽倫這孩子要強,想著證明自己,就走上了歪路。”
老朱聞言一愣,他從來沒往這個方向上想過,
可是一聽到馬皇後的話,老朱越琢磨越有道理,
歐陽倫和朱晴兒的婚事,歐陽倫就是個啥都沒有的窮小子,
摘掉個進士頭銜啥也不是,更何況大明朝也不缺進士。
從朱晴兒平日裏的表現就能看出,朱晴兒完全處於強勢,但朱晴兒還不是有意的。
歐陽倫到底是個男人,臉上看不出什麽,心裏肯定是不好受,
長此以往,就越走越歪,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朱元璋愣在原地,眼神複雜的看向馬皇後,
歎道,
“妹子,咱當時就該聽你的話,不該讓這兩個孩子走到一起。”
馬皇後搖搖頭,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麽用?
馬皇後雖然看中歐陽倫,但卻堅決反對歐陽倫和朱晴兒在一起,
倒不是覺得歐陽倫配不上朱晴兒,
隻不過,是要講個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絕對不是封建殘餘,相反,這個想法蘊含了古人的大智慧。
兩人出身差不多,三觀也就差不多,
這樣夫妻關係才能和睦,不至於一方壓倒另一方,
而歐陽倫和朱晴兒,
一個泥腿子,一個公主,
盡管朱元璋想刻意的消除這些差異,
比如說,每年都要求朱晴兒先在夫家拜年以後,再上京拜年,
但先天的差異,不是朱元璋一兩句話就能消除的。
朱晴兒平日裏吃的是什麽,見到的都是什麽人,
歐陽倫平日裏吃的是什麽,見到的都是什麽人?
完全是兩個世界!
長此以往,兩人的隔閡隻會越來越大,
因為家庭差異太大,
就沒辦法理解對方說出的話,做出的事。
歐陽倫又長期處於弱勢,思想怎麽可能不偏激?
馬皇後當時就是想到了這一點,才堅決反對兩人成親,
朱元璋滿眼愧疚,心裏更加傾向於保住歐陽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