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把握話語權很重要
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 作者:河套大聖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齊泰心髒狂跳。
扶立另一個皇孫?!
如果失敗便是萬劫不複!
可如果成功的話...那便是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啊!
而且,
齊泰心知肚明,朱雄英在一天,他倆就沒有出頭之日,
不把朱雄英搞倒,他倆的仕途就廢了!
黃子澄還在惡魔低語,
“齊兄,你想啊,
朱雄英是嫡孫,朱允熥也不差啥!
朱雄英不過是占了個長!
他能吊打朱允炆,隻是因為朱允炆是庶!
咱倆隻要能和朱允熥聯絡上,這事就成了一半啊!”
齊泰沉思片刻,緩緩點頭,
“朱雄英洪武十五、十六兩年,大改稅法農業,又弄出了個狗屁加分製,
不知道多少想他死呢!咱們若是能把這些力量整合在一起,未必就不能和他抗衡!”
聽到這話,
黃子澄重重的一拍大腿,
興奮道,
“對啊!憑什麽他朱雄英生來就有一切!
憑什麽就是他繼任國儲?!
你看之前的太子殿下,現在都失蹤五年了!
定然是朱雄英在後麵下的黑手!
小小年紀,就如此不擇手段!若是繼位了還得了?!
我們要為大明社稷,扶立一個聖君!
朱允熥就有仁君之相啊!”
齊泰被黃子澄說得心思大動,
一邊是被徹底堵死的仕途,而另一邊是無比光明的未來,
該怎麽選,已經不需要多言了。
黃子澄和齊泰的手重重握在一起,兩人徹底一條心,
必須要搞倒朱雄英!
...........
“今天找你們來,就是說一件很重要的事。”
朱雄英麵前,
方孝孺和解縉並排而坐。
方孝孺開始蓄須了,頭發和胡須都弄得一絲不苟,打眼就是個很嚴謹的人。
而解縉則是一副花花公子的樣子,倒不是他穿著麵相輕浮,整個人散發出的氣質就感覺很飄,
朱雄英心知肚明,這解縉有輕狂的資本,
他與其他各府三元在一起的時候,都格外的出彩,一看就是人中龍鳳,這股子飄逸謫仙味道是蓋不住的。
解縉開口笑道,
“殿下但說無妨,全部交給微臣就是。”
現在方孝孺和解縉都在文淵閣做事,
他倆再加上個姚廣孝,以後都會是組閣的關鍵成員。
方孝孺也是微笑的看向朱雄英,
解縉驚訝的看向方孝孺,
方孝孺竟然還會笑?!
朱雄英用手指磕打著座椅扶手,
說道,
“我要你倆主編洪武大典。”
解縉聞言,眼中滿是自信,
“修典啊,小事兒。
殿下你放心,都不用方兄,我自己就能弄完。”
朱雄英搖搖頭,
“這個洪武大典,與往日的完全不同。”
聞言,
解縉和方孝孺對視一眼,表情一肅。
朱雄英繼續道,
“我要這部大典,包含前朝所有的書籍,還有前朝所有的技術,
都一個不差,一本不差的給我找出來。”
嘶!!!
解縉倒吸了一口涼氣,眼中滿是驚駭,
無論是工作難度還是工作量,這都拉滿了啊!
朱雄英笑著看向解縉,
問道,
“怎麽?不行了?”
解縉迴過神,眼中充滿了戰意,
正色道,
“殿下,這事務必要讓微臣來做!
微臣一定把前朝書籍,一本不差的給殿下找出來!”
朱雄英笑著點頭,
像解縉這樣的輕狂天才極好拿捏,給他一個充滿挑戰性的任務就是了。
說起來,跟用姚廣孝是一個路子,投其所好。
解縉再也坐不住了,激動的在屋內來迴走,
振奮道,
“好啊!太好了!
如此豐功偉業,舍我其誰啊!”
方孝孺皺眉說道,
“這是殿下的功績。”
解縉連忙打了下嘴,
“對對對,方兄提醒的是。”
隨後歉意的看向朱雄英,朱雄英根本就不在意這些,揮揮手示意沒事。
若是因為屬下一句稍稍僭越的話就急了,
如何能海納百川?又如何能容人用人?
朱雄英看向方孝孺,
問道,
“文淵閣辦報的事情弄得怎麽樣了?”
方孝孺聞言,臉上少有的出現了難色,
“殿下,有點難辦,不知道報紙上的內容該弄些什麽啊?”
朱雄英沒有直接迴答,
反問道,
“你可知今古文經之爭?”
方孝孺緩緩瞪大眼睛,瞬間就體悟到了朱雄英的用意。
今古文經之爭,就是漢代時期,各方儒生關於古文經和今文經的大辯論。
當時分為今文經派和古文經派兩派,
今文經派,便是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後,他們手中沒有了儒家經典,隻能靠老儒口口相傳,來教導經義,
這便是叫今文經。
但是,看到這,大家都會發現,
今文經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口傳今文經的老儒,能隨意在經文內夾雜私貨。
古文經派,是在孔子後代的宅邸夾縫中發現了古文藏書,並且嚴格遵守古文的儒家學派,
古文經大量出土以後,這些儒生發現了一個問題,
這他娘的口授經文和古文完全對不上啊!
今文經將儒家最本源的經義,改了太多了!
也是為了迎合董仲舒的獨尊儒術,
其實在漢朝的儒術,是儒法道三家合一,跟孔子的儒家沒啥關係了,
其後各朝各代再往裏加上私貨,隨意解讀,
所以儒家思想的弊,讓孔子全背鍋有點不合理。
孔子要是能活過來,他也看不懂之後增義的儒家經典,
我尋思我也沒說這話啊!
而今古文經之爭,最後以兩派合流結束,但說得好聽是合流,其實是以今文經為主,
這就是一次話語權的爭搶。
王莽改製時,不認今文經,大改漢朝博士必學今文經的傳統,複立古文經,
其實也是在爭搶輿論陣地,
隻不過最後失敗了而已,然後被人罵的一文不值。
今文經,古文經,
如果單獨拎出來從學術上看,重要嗎?
但是如果參雜了別的東西就不一樣了。
方孝孺也完全會意,
報紙上登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報紙是由朝廷出版的,
就算是上麵登一些家長裏短,那也是朝廷的話語權!
想到這,方孝孺心中大駭,
瞬間明白了殿下此舉背後的深意,
殿下是不想再要有心之人隨意利用輿論了!
這是準備直接搶占輿論高地!
扶立另一個皇孫?!
如果失敗便是萬劫不複!
可如果成功的話...那便是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啊!
而且,
齊泰心知肚明,朱雄英在一天,他倆就沒有出頭之日,
不把朱雄英搞倒,他倆的仕途就廢了!
黃子澄還在惡魔低語,
“齊兄,你想啊,
朱雄英是嫡孫,朱允熥也不差啥!
朱雄英不過是占了個長!
他能吊打朱允炆,隻是因為朱允炆是庶!
咱倆隻要能和朱允熥聯絡上,這事就成了一半啊!”
齊泰沉思片刻,緩緩點頭,
“朱雄英洪武十五、十六兩年,大改稅法農業,又弄出了個狗屁加分製,
不知道多少想他死呢!咱們若是能把這些力量整合在一起,未必就不能和他抗衡!”
聽到這話,
黃子澄重重的一拍大腿,
興奮道,
“對啊!憑什麽他朱雄英生來就有一切!
憑什麽就是他繼任國儲?!
你看之前的太子殿下,現在都失蹤五年了!
定然是朱雄英在後麵下的黑手!
小小年紀,就如此不擇手段!若是繼位了還得了?!
我們要為大明社稷,扶立一個聖君!
朱允熥就有仁君之相啊!”
齊泰被黃子澄說得心思大動,
一邊是被徹底堵死的仕途,而另一邊是無比光明的未來,
該怎麽選,已經不需要多言了。
黃子澄和齊泰的手重重握在一起,兩人徹底一條心,
必須要搞倒朱雄英!
...........
“今天找你們來,就是說一件很重要的事。”
朱雄英麵前,
方孝孺和解縉並排而坐。
方孝孺開始蓄須了,頭發和胡須都弄得一絲不苟,打眼就是個很嚴謹的人。
而解縉則是一副花花公子的樣子,倒不是他穿著麵相輕浮,整個人散發出的氣質就感覺很飄,
朱雄英心知肚明,這解縉有輕狂的資本,
他與其他各府三元在一起的時候,都格外的出彩,一看就是人中龍鳳,這股子飄逸謫仙味道是蓋不住的。
解縉開口笑道,
“殿下但說無妨,全部交給微臣就是。”
現在方孝孺和解縉都在文淵閣做事,
他倆再加上個姚廣孝,以後都會是組閣的關鍵成員。
方孝孺也是微笑的看向朱雄英,
解縉驚訝的看向方孝孺,
方孝孺竟然還會笑?!
朱雄英用手指磕打著座椅扶手,
說道,
“我要你倆主編洪武大典。”
解縉聞言,眼中滿是自信,
“修典啊,小事兒。
殿下你放心,都不用方兄,我自己就能弄完。”
朱雄英搖搖頭,
“這個洪武大典,與往日的完全不同。”
聞言,
解縉和方孝孺對視一眼,表情一肅。
朱雄英繼續道,
“我要這部大典,包含前朝所有的書籍,還有前朝所有的技術,
都一個不差,一本不差的給我找出來。”
嘶!!!
解縉倒吸了一口涼氣,眼中滿是驚駭,
無論是工作難度還是工作量,這都拉滿了啊!
朱雄英笑著看向解縉,
問道,
“怎麽?不行了?”
解縉迴過神,眼中充滿了戰意,
正色道,
“殿下,這事務必要讓微臣來做!
微臣一定把前朝書籍,一本不差的給殿下找出來!”
朱雄英笑著點頭,
像解縉這樣的輕狂天才極好拿捏,給他一個充滿挑戰性的任務就是了。
說起來,跟用姚廣孝是一個路子,投其所好。
解縉再也坐不住了,激動的在屋內來迴走,
振奮道,
“好啊!太好了!
如此豐功偉業,舍我其誰啊!”
方孝孺皺眉說道,
“這是殿下的功績。”
解縉連忙打了下嘴,
“對對對,方兄提醒的是。”
隨後歉意的看向朱雄英,朱雄英根本就不在意這些,揮揮手示意沒事。
若是因為屬下一句稍稍僭越的話就急了,
如何能海納百川?又如何能容人用人?
朱雄英看向方孝孺,
問道,
“文淵閣辦報的事情弄得怎麽樣了?”
方孝孺聞言,臉上少有的出現了難色,
“殿下,有點難辦,不知道報紙上的內容該弄些什麽啊?”
朱雄英沒有直接迴答,
反問道,
“你可知今古文經之爭?”
方孝孺緩緩瞪大眼睛,瞬間就體悟到了朱雄英的用意。
今古文經之爭,就是漢代時期,各方儒生關於古文經和今文經的大辯論。
當時分為今文經派和古文經派兩派,
今文經派,便是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後,他們手中沒有了儒家經典,隻能靠老儒口口相傳,來教導經義,
這便是叫今文經。
但是,看到這,大家都會發現,
今文經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口傳今文經的老儒,能隨意在經文內夾雜私貨。
古文經派,是在孔子後代的宅邸夾縫中發現了古文藏書,並且嚴格遵守古文的儒家學派,
古文經大量出土以後,這些儒生發現了一個問題,
這他娘的口授經文和古文完全對不上啊!
今文經將儒家最本源的經義,改了太多了!
也是為了迎合董仲舒的獨尊儒術,
其實在漢朝的儒術,是儒法道三家合一,跟孔子的儒家沒啥關係了,
其後各朝各代再往裏加上私貨,隨意解讀,
所以儒家思想的弊,讓孔子全背鍋有點不合理。
孔子要是能活過來,他也看不懂之後增義的儒家經典,
我尋思我也沒說這話啊!
而今古文經之爭,最後以兩派合流結束,但說得好聽是合流,其實是以今文經為主,
這就是一次話語權的爭搶。
王莽改製時,不認今文經,大改漢朝博士必學今文經的傳統,複立古文經,
其實也是在爭搶輿論陣地,
隻不過最後失敗了而已,然後被人罵的一文不值。
今文經,古文經,
如果單獨拎出來從學術上看,重要嗎?
但是如果參雜了別的東西就不一樣了。
方孝孺也完全會意,
報紙上登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報紙是由朝廷出版的,
就算是上麵登一些家長裏短,那也是朝廷的話語權!
想到這,方孝孺心中大駭,
瞬間明白了殿下此舉背後的深意,
殿下是不想再要有心之人隨意利用輿論了!
這是準備直接搶占輿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