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有臥龍,就一定有鳳雛
八歲瞎眼聖孫,開局爬出大明皇陵 作者:河套大聖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皇後拿著托盤走了進來,
朱元璋聞著香味興奮的搓著手,
饞道,
“哈哈哈哈,咱就愛吃妹子的煮麵!
快快快!”
爺孫倆人三兩下把煮麵禿嚕幹淨,
兩個碗跟舔過得一樣幹淨。
馬皇後微笑著把空碗拿到一邊,
老朱拍了拍桌案,
說道,
“行!咱把劉三吾定下來!
其他的就好說了。”
“好的,爺爺。”
朱雄英沒多說什麽。
在南北榜案中,劉三吾點出的殿試名單就是一切的導火索。
但是,
朱雄英並不會好心到,去告訴劉三吾該怎麽做。
他要的就是事情自然發展,在暗中觀察。
並且在關鍵時刻,抓住機會,推動改革。
越亂越能從中得利。
況且,
這件事不是說朱雄英伸手就能按下去的,就算按下去也隻是暫時,
不把這個膿包挑破了,根本就沒辦法解決這件事。
在朱雄英心裏,
劉三吾,已經是一枚棄子。
朱元璋拉過朱雄英,抖開文章試卷,
“大孫兒,你看看這個,
江西吉安府會試第一,黃子澄。
這文章寫得是真好啊!”
朱雄英微微皺眉,
黃子澄並不是洪武十五年的進士,
看來,
果然如係統所說,接下來的大明曆史完全進入了未知的狀態。
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影響了黃子澄提前進入了考場。
這或許是一個重要的信息。
朱雄英把這個情報暗自記下,老朱看到朱雄英皺眉,
問道,
“大孫兒?不喜歡這個?”
老朱作勢就要把黃子澄的文章扔到一邊。
一府頭名,隻要朱雄英不喜歡,便會被立馬斷了仕途。
老朱就是這麽任性。
朱雄英搖搖頭,
笑道,
“爺爺,不是。
孫兒都不了解此人,何談喜歡不喜歡。”
老朱嘿嘿一笑,
“咱想著不是有個眼緣嗎,沒準聽這名字大孫兒你就不喜歡呢。”
說著,朱元璋把黃子澄的文章拽了迴來。
江西的試卷,以黃子澄為首,都放在朱元璋的手邊。
江西,是江南西道,讀書人頻出的地方。
光是江西吉安府一地,就是出了無數知名人物,
除了這黃子澄以外,
還有現在仍未參加科舉的楊士奇,以及永樂時期內閣忠臣解縉、胡廣。
可以說,吉安府人傑地靈。
當然,
能出這麽多讀書種子,便知道,這也是士族雄據之地。
想到這,
朱雄英忽然有思路了。
難怪黃子澄會提前科舉!
正是因為自己的出現,加速了李善長的滅亡,
沒有了李善長領導文官集團,朝堂上的文官是一片散沙,
而且,
因為爺爺的大殺特殺,讓朝廷中的文官出現大量空缺,
這些空缺,正是將力量紮根朝堂的絕好機會!
所以,
江南士族讀書種子盡出!一股腦的擁擠在了這次科舉裏!
南北科舉...
嗬嗬,有意思。
“除了這黃子澄,這個叫齊泰的文章也不錯。”
果然,有臥龍的地方一定有鳳雛,
老朱扯完黃子澄的文章,又把齊泰的文章拽了出來,
朱雄英看了過去,齊泰試卷也是放在江蘇試卷的最頂,
江蘇也是科舉重地啊,卷的要死。
朱雄英接過文章,隨便的看了過去,
字數不過一千五左右,行文是挺流暢的,言語也挺優美的,也確實是言之有物。
果然能成為會試第一的,都有兩把刷子。
最起碼,文章寫得很可以。
老朱又是扯出了幾個文章,但看過齊泰和黃子澄的文章之後,
再看這些文章,是有些食之無味了。
不過,
朱雄英注意到了一個細節,
恐怕老朱都沒有意識到,
如果按照地域來劃分文章,老朱拽出來的都是南人的文章,北人那邊的文章紋絲未動。
這就很有意思了,
最起碼可以說明一件事情,
南人和北人的科舉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客觀差距。
馬皇後笑道,
“重八,
聽你念的這些文章都是辭藻華麗,有些膩了。
有沒有文風樸實一點的?
我也聽個樂。”
朱元璋笑道,
“當然有了!
北方學子的文章多古樸大氣,咱現在就給你挑一個!”
聽到馬皇後的話,朱雄英心中大驚,
奶奶也發現這一點了?!
朱雄英是靠著對未來事件的大致把控,看出的南北隱患。
而奶奶就是坐在旁邊,全程好像都沒有參與進來,也是隨口一說,
就一下切中了要點!
甚至說,現在爺爺都還沒反應過來!
這有些太離譜了!
難道奶奶真是大明真正的皇帝?
朱雄英忽然想起了一句話,
當你和一個人相處起來特別舒服的時間,那個人的智商和情商一定遠遠超過你。
難怪爺爺和奶奶相處的這麽好...
朱元璋皺眉挑了半天,才算是勉強的抽出一張北方學子的試卷,
然後勉為其難的讀了起來,
可讀到中間,就實在讀不下去了,
皺眉道,
“這寫得是什麽玩意?!水平也差太多了吧!”
朱雄英在一旁沒說話。
馬皇後邊整理著被褥,邊隨意笑道,
“咋啦?我聽著還挺好的呢。”
朱元璋不滿道,
“好啥好,北方學子的策論還行,
但是這文章寫得就太水了,用典都用的不對!”
朱元璋氣唿唿的把試卷拍在桌案上,
馬皇後搖搖頭沒說什麽。
朱雄英又是看了一會兒這些文章,看到朱雄英眼皮開始打架,
朱元璋把文章全部收好,
輕聲道,
“大孫兒,先睡吧,明天再說。”
朱雄英嗯了一聲,就睡過去了。
睡著之前的最後一個想法就是,
看這些文章比看折子還無聊。
洪武年的科舉文章還沒有完全用八股文的格式,但已經出現那個苗頭了,
或偶或散,寫法都差不多,就是往一個模子裏套,
看起來無聊至極。
而南方學子寫得這麽好,明顯就是經過係統訓練的。
相比下來,北方學子寫法根本就沒有固定格式,
難怪老朱說他們瞎寫胡寫。
朱元璋聞著香味興奮的搓著手,
饞道,
“哈哈哈哈,咱就愛吃妹子的煮麵!
快快快!”
爺孫倆人三兩下把煮麵禿嚕幹淨,
兩個碗跟舔過得一樣幹淨。
馬皇後微笑著把空碗拿到一邊,
老朱拍了拍桌案,
說道,
“行!咱把劉三吾定下來!
其他的就好說了。”
“好的,爺爺。”
朱雄英沒多說什麽。
在南北榜案中,劉三吾點出的殿試名單就是一切的導火索。
但是,
朱雄英並不會好心到,去告訴劉三吾該怎麽做。
他要的就是事情自然發展,在暗中觀察。
並且在關鍵時刻,抓住機會,推動改革。
越亂越能從中得利。
況且,
這件事不是說朱雄英伸手就能按下去的,就算按下去也隻是暫時,
不把這個膿包挑破了,根本就沒辦法解決這件事。
在朱雄英心裏,
劉三吾,已經是一枚棄子。
朱元璋拉過朱雄英,抖開文章試卷,
“大孫兒,你看看這個,
江西吉安府會試第一,黃子澄。
這文章寫得是真好啊!”
朱雄英微微皺眉,
黃子澄並不是洪武十五年的進士,
看來,
果然如係統所說,接下來的大明曆史完全進入了未知的狀態。
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影響了黃子澄提前進入了考場。
這或許是一個重要的信息。
朱雄英把這個情報暗自記下,老朱看到朱雄英皺眉,
問道,
“大孫兒?不喜歡這個?”
老朱作勢就要把黃子澄的文章扔到一邊。
一府頭名,隻要朱雄英不喜歡,便會被立馬斷了仕途。
老朱就是這麽任性。
朱雄英搖搖頭,
笑道,
“爺爺,不是。
孫兒都不了解此人,何談喜歡不喜歡。”
老朱嘿嘿一笑,
“咱想著不是有個眼緣嗎,沒準聽這名字大孫兒你就不喜歡呢。”
說著,朱元璋把黃子澄的文章拽了迴來。
江西的試卷,以黃子澄為首,都放在朱元璋的手邊。
江西,是江南西道,讀書人頻出的地方。
光是江西吉安府一地,就是出了無數知名人物,
除了這黃子澄以外,
還有現在仍未參加科舉的楊士奇,以及永樂時期內閣忠臣解縉、胡廣。
可以說,吉安府人傑地靈。
當然,
能出這麽多讀書種子,便知道,這也是士族雄據之地。
想到這,
朱雄英忽然有思路了。
難怪黃子澄會提前科舉!
正是因為自己的出現,加速了李善長的滅亡,
沒有了李善長領導文官集團,朝堂上的文官是一片散沙,
而且,
因為爺爺的大殺特殺,讓朝廷中的文官出現大量空缺,
這些空缺,正是將力量紮根朝堂的絕好機會!
所以,
江南士族讀書種子盡出!一股腦的擁擠在了這次科舉裏!
南北科舉...
嗬嗬,有意思。
“除了這黃子澄,這個叫齊泰的文章也不錯。”
果然,有臥龍的地方一定有鳳雛,
老朱扯完黃子澄的文章,又把齊泰的文章拽了出來,
朱雄英看了過去,齊泰試卷也是放在江蘇試卷的最頂,
江蘇也是科舉重地啊,卷的要死。
朱雄英接過文章,隨便的看了過去,
字數不過一千五左右,行文是挺流暢的,言語也挺優美的,也確實是言之有物。
果然能成為會試第一的,都有兩把刷子。
最起碼,文章寫得很可以。
老朱又是扯出了幾個文章,但看過齊泰和黃子澄的文章之後,
再看這些文章,是有些食之無味了。
不過,
朱雄英注意到了一個細節,
恐怕老朱都沒有意識到,
如果按照地域來劃分文章,老朱拽出來的都是南人的文章,北人那邊的文章紋絲未動。
這就很有意思了,
最起碼可以說明一件事情,
南人和北人的科舉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客觀差距。
馬皇後笑道,
“重八,
聽你念的這些文章都是辭藻華麗,有些膩了。
有沒有文風樸實一點的?
我也聽個樂。”
朱元璋笑道,
“當然有了!
北方學子的文章多古樸大氣,咱現在就給你挑一個!”
聽到馬皇後的話,朱雄英心中大驚,
奶奶也發現這一點了?!
朱雄英是靠著對未來事件的大致把控,看出的南北隱患。
而奶奶就是坐在旁邊,全程好像都沒有參與進來,也是隨口一說,
就一下切中了要點!
甚至說,現在爺爺都還沒反應過來!
這有些太離譜了!
難道奶奶真是大明真正的皇帝?
朱雄英忽然想起了一句話,
當你和一個人相處起來特別舒服的時間,那個人的智商和情商一定遠遠超過你。
難怪爺爺和奶奶相處的這麽好...
朱元璋皺眉挑了半天,才算是勉強的抽出一張北方學子的試卷,
然後勉為其難的讀了起來,
可讀到中間,就實在讀不下去了,
皺眉道,
“這寫得是什麽玩意?!水平也差太多了吧!”
朱雄英在一旁沒說話。
馬皇後邊整理著被褥,邊隨意笑道,
“咋啦?我聽著還挺好的呢。”
朱元璋不滿道,
“好啥好,北方學子的策論還行,
但是這文章寫得就太水了,用典都用的不對!”
朱元璋氣唿唿的把試卷拍在桌案上,
馬皇後搖搖頭沒說什麽。
朱雄英又是看了一會兒這些文章,看到朱雄英眼皮開始打架,
朱元璋把文章全部收好,
輕聲道,
“大孫兒,先睡吧,明天再說。”
朱雄英嗯了一聲,就睡過去了。
睡著之前的最後一個想法就是,
看這些文章比看折子還無聊。
洪武年的科舉文章還沒有完全用八股文的格式,但已經出現那個苗頭了,
或偶或散,寫法都差不多,就是往一個模子裏套,
看起來無聊至極。
而南方學子寫得這麽好,明顯就是經過係統訓練的。
相比下來,北方學子寫法根本就沒有固定格式,
難怪老朱說他們瞎寫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