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六零小福星3
快穿:我家衛生間是時空中轉地 作者:金靈湖的羅刹公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李尚玲的指揮下,他們在土裏挖釣魚用的蚯蚓。有一把後,直接撒到水麵上。
過了三分鍾,一大群鯽魚、幾條大草魚遊了出來。
撿魚的時候到了。
李尚玲坐在河邊的石頭上,看五個哥哥抓魚放竹簍裏。
五個男孩子臉上滿是笑容,嘴裏一個音都沒發出來。
等裝滿竹簍後,五個孩子停手了。
李尚鵬朝著前方大喊一聲,“大柱、二柱、三娃……我們迴去了。妹妹累了。”
大柱迴道:“好,知道了。”
二柱搖搖頭,這就是帶小娃娃出來的缺點。一路上隻摸到幾個小石蟹,不夠塞牙縫,現在迴去太早了。
下午六點,花椒村的各家各戶炊煙升起。
李本國家,廚房。
彭祥秀將處理醃製好的鯽魚下油鍋炸。油香、魚香味在廚房爆發。
廚房門口,李尚偉、李尚峰、李尚玲閉著眼睛,頭往裏伸了伸聞香味。
從小溪裏抓迴來的鯽魚有大有小,小的不足三兩,大的有一斤重。
炸鯽魚把骨頭炸透、炸酥,吃起來不用吐刺。
經過複炸,鯽魚出鍋、瀝幹油。
三個孩子圍在彭祥秀左右,等待媽媽的投喂。
“來,一人一條。小心燙,慢點吃。”彭祥秀用筷子給孩子們夾炸鯽魚,不忘記叮囑。
“知道了,媽媽。”三個孩子異口同聲說。
李本國扛著鋤頭迴家,聞到味道,心中暗道:媳婦今天做什麽好吃的了?怪香的嘞!
晚飯桌上,一盤酥炸小鯽魚,一碗炒綠葉菜,一盆酸菜魚,一桶大米飯。
一家五口埋頭吃魚,顧不上說話。
壘尖的一盆酸菜魚吃的最後,酸菜吃完了,酸酸微辣的魚湯拌飯喝完了。
李本國將頭從盆裏抬起來,盆裏幹幹淨淨,一粒米都沒剩。
“孩他娘,你的廚藝更好了。”
“就會貧嘴。吃飽了去洗碗。”彭祥秀笑了笑後說,指揮丈夫做家務。
沒有一秒的猶豫,李本國將碗從小到大摞起來,拿上筷子端到廚房。
院子裏,三個孩子趁著天沒有全黑,在院子裏散步消食。
媽媽做的魚太好吃了,一不小心吃多了。
廚房,李本國洗了碗,放到碗櫃裏,接著拿掃把掃地,突然看到一個蓋著的水桶。
移開蓋子,他看到活蹦亂跳的魚。晚上吃了那麽多,還有一桶!
他震驚了!
孩子們太能幹了!
又能拿去賣錢了!
嘴巴快笑歪了,李本國情不自禁哼起調子。
天黑盡,一家五口在夫妻倆的房間商議大事。
李尚偉低聲說:“爸爸,這次要多多零花錢。把魚背迴家,我和弟弟花了大力氣的。”
李本國想了想,點頭說:“行,你們三兄妹各一塊零花錢。”
二娃李尚峰沉不住氣,眉眼彎彎。
大娃李尚偉心裏樂開了花,我應該是花椒村零花錢最多的小學生了。
李尚玲不發表意見。她年齡太小,村裏沒有小賣部,有錢也不能花出去。空間裏吃喝不愁,她對錢沒有欲望。
大事商議完畢。李尚偉和李尚峰迴隔壁房間睡覺,李尚玲和夫妻一起睡。
次日淩晨四點半,李本國起床了,背著魚到了隔壁大興村小舅子家。銀貨兩訖後,李本國迴家吃早飯,然後上工。
對於小女兒李尚玲的“特別”,李本國和彭祥秀在夢裏得到了提示。
夢中,一條金色錦鯉進入彭祥秀的肚子。錦鯉是好運的象征。
天氣慢慢變冷,冬天來了。
花椒村大隊長鄧鬆組織青壯年進山打獵。村裏的豬太瘦了,交了公豬後,每戶分不到一斤肉。
李本國和李本福在進山的隊伍中。
彭祥秀抱著李尚玲在山腳下目送狩獵隊進山,“一定要小心啊!不要脫離隊伍……”
“知道,孩他娘,快迴去。等我們的好消息。”李本國迴道。
山中的某處山洞,兩頭300斤重的瘸腿野豬突然出現了。陌生的環境讓它們驚恐的哼哼直叫。
這是哪裏?
我不是在溪流邊喝水嗎?
這裏好黑,趕快出去!
另一頭,鄧鬆和獵人姚宣在隊伍前頭。
姚宣的耳朵很靈,聽到野豬的哼哼聲。
他抬起手示意後麵的人停下,“年輕人趕快爬上樹,有野豬跑過來了!鄧叔,網子準備好……”
在鄧鬆和姚宣的指揮下,村民們有條不紊的布置陷阱,然後上樹等待。
不一會兒,兩頭瘸腿野豬過來了。它們十分悠閑。這裏一個人、一頭獸都看不到。不用被其他豬欺負了。
姚宣看到野豬的大個頭,先是欣喜然後擔憂。這麽大的野豬會不會掙脫掉漁網?
不管怎樣,肉就在眼前,他們要盡力捕捉。
野豬一進入陷阱區,毫無防備的被網住了。
接著,弓箭、柴刀、標槍等往野豬身上招唿。眾人齊心合力,將野豬製服了。
鄧鬆眼睛一掃,兩頭野豬預估不少於500斤。剛進山就大收獲。可以下山了。
兩個小時後,進山的隊伍下山了。
曬壩上,殺豬的在一處,起灶的在一處。原來公社食堂的大鍋拿出來,今天花椒村要做殺豬菜。
村裏的小孩子眼饞的看著案板上分割的豬肉,口水直流。好多肉!
村裏的大喇叭響起來:“每戶5斤肉,家裏派一個人來曬壩領取。進山的人單獨領4斤肉。”
兩頭豬屠宰後除去內髒、骨頭、下水、毛,有415斤肉。
花椒樹有62戶,進山的青壯年有25人,共分了410斤肉。還有5斤肉下鍋煮。
彭祥秀和一群婦女在洗、切殺豬菜裏的蘿卜、土豆。
李本國排隊領肉。領到肉後,他迴家拿鹽醃製,做臘肉。
灶頭,大鍋裏熱氣騰騰,咕咚冒泡。殺豬菜的肉香味遠飄五百米。
豬肺、豬心、豬血、豬肝、下水、豬頭肉等燉在一起,油花滿滿一大層。加了一大堆蘿卜、土豆等菜,豐富了內容。菜混著肉香,味道更好了。
每戶從家裏拿盆,排隊打殺豬菜。
壩上沒有擺桌凳,各戶端迴家裏吃。
今天,花椒村的村民和知青們很高興。一年到頭,肚子裏油水少,今天能敞開吃。
過了幾天,李本國和李本福兩家一起熏臘肉。他們不是獨一戶,花椒村裏熏臘肉的人挺多。
盡管冬天天氣冷,但鮮肉放在家裏會變臭。臘肉比鮮肉更能存放。
豬肉有了,過年怎麽能沒有魚呢!
這天,李本國、李尚偉、李尚峰和李尚玲拿著簡易魚竿來的河邊釣魚。他們找了一個背風的地方。
李尚玲坐在二哥李尚峰的懷裏,手腳頭包的嚴實。有李尚峰這個暖火爐在,她沒有覺得冷。
一把蚯蚓和玉米粒打窩後,李本國、李尚峰、李尚偉的簡易魚竿頻頻上魚,就像有人在河底掛魚一樣。
不一會兒,水桶裏就魚頭攢動。
釣魚的村民看看隔壁的魚竿,再看看自己的魚竿。隻隔了幾米的距離,怎麽就截然不同。
大收獲後,李本國提著水桶,帶著孩子們迴家。
看到李本國走後,距離最近的村民鄧鑫連忙挪窩,占據了地利。幾分鍾後,他釣到了一條兩斤的草魚。
雖然比不上李本國一家,但是他有魚了,可以迴家交差。
李本國家,臘肉熏好後,臘魚開始醃製。有魚有肉,能過個好年。
時間流逝,光陰荏苒。
l969年,夏季。
李尚偉高中畢業了。
城裏工廠招工少,競爭大。李尚偉參加了幾次考試,沒有進。
幸好村裏小學招老師,李尚偉參加選拔,成為小學老師。老師沒有工資,按天記工分,一天10個滿工分。農忙時候,老師要參加勞動。
過了三分鍾,一大群鯽魚、幾條大草魚遊了出來。
撿魚的時候到了。
李尚玲坐在河邊的石頭上,看五個哥哥抓魚放竹簍裏。
五個男孩子臉上滿是笑容,嘴裏一個音都沒發出來。
等裝滿竹簍後,五個孩子停手了。
李尚鵬朝著前方大喊一聲,“大柱、二柱、三娃……我們迴去了。妹妹累了。”
大柱迴道:“好,知道了。”
二柱搖搖頭,這就是帶小娃娃出來的缺點。一路上隻摸到幾個小石蟹,不夠塞牙縫,現在迴去太早了。
下午六點,花椒村的各家各戶炊煙升起。
李本國家,廚房。
彭祥秀將處理醃製好的鯽魚下油鍋炸。油香、魚香味在廚房爆發。
廚房門口,李尚偉、李尚峰、李尚玲閉著眼睛,頭往裏伸了伸聞香味。
從小溪裏抓迴來的鯽魚有大有小,小的不足三兩,大的有一斤重。
炸鯽魚把骨頭炸透、炸酥,吃起來不用吐刺。
經過複炸,鯽魚出鍋、瀝幹油。
三個孩子圍在彭祥秀左右,等待媽媽的投喂。
“來,一人一條。小心燙,慢點吃。”彭祥秀用筷子給孩子們夾炸鯽魚,不忘記叮囑。
“知道了,媽媽。”三個孩子異口同聲說。
李本國扛著鋤頭迴家,聞到味道,心中暗道:媳婦今天做什麽好吃的了?怪香的嘞!
晚飯桌上,一盤酥炸小鯽魚,一碗炒綠葉菜,一盆酸菜魚,一桶大米飯。
一家五口埋頭吃魚,顧不上說話。
壘尖的一盆酸菜魚吃的最後,酸菜吃完了,酸酸微辣的魚湯拌飯喝完了。
李本國將頭從盆裏抬起來,盆裏幹幹淨淨,一粒米都沒剩。
“孩他娘,你的廚藝更好了。”
“就會貧嘴。吃飽了去洗碗。”彭祥秀笑了笑後說,指揮丈夫做家務。
沒有一秒的猶豫,李本國將碗從小到大摞起來,拿上筷子端到廚房。
院子裏,三個孩子趁著天沒有全黑,在院子裏散步消食。
媽媽做的魚太好吃了,一不小心吃多了。
廚房,李本國洗了碗,放到碗櫃裏,接著拿掃把掃地,突然看到一個蓋著的水桶。
移開蓋子,他看到活蹦亂跳的魚。晚上吃了那麽多,還有一桶!
他震驚了!
孩子們太能幹了!
又能拿去賣錢了!
嘴巴快笑歪了,李本國情不自禁哼起調子。
天黑盡,一家五口在夫妻倆的房間商議大事。
李尚偉低聲說:“爸爸,這次要多多零花錢。把魚背迴家,我和弟弟花了大力氣的。”
李本國想了想,點頭說:“行,你們三兄妹各一塊零花錢。”
二娃李尚峰沉不住氣,眉眼彎彎。
大娃李尚偉心裏樂開了花,我應該是花椒村零花錢最多的小學生了。
李尚玲不發表意見。她年齡太小,村裏沒有小賣部,有錢也不能花出去。空間裏吃喝不愁,她對錢沒有欲望。
大事商議完畢。李尚偉和李尚峰迴隔壁房間睡覺,李尚玲和夫妻一起睡。
次日淩晨四點半,李本國起床了,背著魚到了隔壁大興村小舅子家。銀貨兩訖後,李本國迴家吃早飯,然後上工。
對於小女兒李尚玲的“特別”,李本國和彭祥秀在夢裏得到了提示。
夢中,一條金色錦鯉進入彭祥秀的肚子。錦鯉是好運的象征。
天氣慢慢變冷,冬天來了。
花椒村大隊長鄧鬆組織青壯年進山打獵。村裏的豬太瘦了,交了公豬後,每戶分不到一斤肉。
李本國和李本福在進山的隊伍中。
彭祥秀抱著李尚玲在山腳下目送狩獵隊進山,“一定要小心啊!不要脫離隊伍……”
“知道,孩他娘,快迴去。等我們的好消息。”李本國迴道。
山中的某處山洞,兩頭300斤重的瘸腿野豬突然出現了。陌生的環境讓它們驚恐的哼哼直叫。
這是哪裏?
我不是在溪流邊喝水嗎?
這裏好黑,趕快出去!
另一頭,鄧鬆和獵人姚宣在隊伍前頭。
姚宣的耳朵很靈,聽到野豬的哼哼聲。
他抬起手示意後麵的人停下,“年輕人趕快爬上樹,有野豬跑過來了!鄧叔,網子準備好……”
在鄧鬆和姚宣的指揮下,村民們有條不紊的布置陷阱,然後上樹等待。
不一會兒,兩頭瘸腿野豬過來了。它們十分悠閑。這裏一個人、一頭獸都看不到。不用被其他豬欺負了。
姚宣看到野豬的大個頭,先是欣喜然後擔憂。這麽大的野豬會不會掙脫掉漁網?
不管怎樣,肉就在眼前,他們要盡力捕捉。
野豬一進入陷阱區,毫無防備的被網住了。
接著,弓箭、柴刀、標槍等往野豬身上招唿。眾人齊心合力,將野豬製服了。
鄧鬆眼睛一掃,兩頭野豬預估不少於500斤。剛進山就大收獲。可以下山了。
兩個小時後,進山的隊伍下山了。
曬壩上,殺豬的在一處,起灶的在一處。原來公社食堂的大鍋拿出來,今天花椒村要做殺豬菜。
村裏的小孩子眼饞的看著案板上分割的豬肉,口水直流。好多肉!
村裏的大喇叭響起來:“每戶5斤肉,家裏派一個人來曬壩領取。進山的人單獨領4斤肉。”
兩頭豬屠宰後除去內髒、骨頭、下水、毛,有415斤肉。
花椒樹有62戶,進山的青壯年有25人,共分了410斤肉。還有5斤肉下鍋煮。
彭祥秀和一群婦女在洗、切殺豬菜裏的蘿卜、土豆。
李本國排隊領肉。領到肉後,他迴家拿鹽醃製,做臘肉。
灶頭,大鍋裏熱氣騰騰,咕咚冒泡。殺豬菜的肉香味遠飄五百米。
豬肺、豬心、豬血、豬肝、下水、豬頭肉等燉在一起,油花滿滿一大層。加了一大堆蘿卜、土豆等菜,豐富了內容。菜混著肉香,味道更好了。
每戶從家裏拿盆,排隊打殺豬菜。
壩上沒有擺桌凳,各戶端迴家裏吃。
今天,花椒村的村民和知青們很高興。一年到頭,肚子裏油水少,今天能敞開吃。
過了幾天,李本國和李本福兩家一起熏臘肉。他們不是獨一戶,花椒村裏熏臘肉的人挺多。
盡管冬天天氣冷,但鮮肉放在家裏會變臭。臘肉比鮮肉更能存放。
豬肉有了,過年怎麽能沒有魚呢!
這天,李本國、李尚偉、李尚峰和李尚玲拿著簡易魚竿來的河邊釣魚。他們找了一個背風的地方。
李尚玲坐在二哥李尚峰的懷裏,手腳頭包的嚴實。有李尚峰這個暖火爐在,她沒有覺得冷。
一把蚯蚓和玉米粒打窩後,李本國、李尚峰、李尚偉的簡易魚竿頻頻上魚,就像有人在河底掛魚一樣。
不一會兒,水桶裏就魚頭攢動。
釣魚的村民看看隔壁的魚竿,再看看自己的魚竿。隻隔了幾米的距離,怎麽就截然不同。
大收獲後,李本國提著水桶,帶著孩子們迴家。
看到李本國走後,距離最近的村民鄧鑫連忙挪窩,占據了地利。幾分鍾後,他釣到了一條兩斤的草魚。
雖然比不上李本國一家,但是他有魚了,可以迴家交差。
李本國家,臘肉熏好後,臘魚開始醃製。有魚有肉,能過個好年。
時間流逝,光陰荏苒。
l969年,夏季。
李尚偉高中畢業了。
城裏工廠招工少,競爭大。李尚偉參加了幾次考試,沒有進。
幸好村裏小學招老師,李尚偉參加選拔,成為小學老師。老師沒有工資,按天記工分,一天10個滿工分。農忙時候,老師要參加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