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克妻王爺和小官之女9
被迫綁定生子係統:男主愛不釋手 作者:三月春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錯,快收下吧。長者賜,不可辭也。”太後語氣溫和眉眼滿是笑意,
太後看著這個一直悶不做聲的兒子出來幫腔,會心一笑,看來兒子開竅了。
曲承歡隻好點頭應下,太後忙讓人把東西送到曲府,隨後讓盛珣送曲小姐迴家。
畢竟是從自己肚子裏出來的她還不了解,若是他真的不喜歡,皇帝的旨意他怎麽都不會接受。
雖然在這一直喝茶,可她看的真真的,那眼神時不時的往這邊飄來。
太後那邊歡天喜地,皇帝這邊心情也頗為愉悅。
“陛下,心情是似乎不錯!看來對曲氏女很滿意!”
皇後給皇帝遞了一杯茶,語氣中帶著幾分溫婉的笑意。
皇帝接過皇後的茶,輕輕啜飲一口。
慢悠悠開口道:“朕讓吏部拿來曲淩這些年的的政績考核,是個腳踏實地、幹實事的人,你聽那曲氏女說的話就知道她的家教是不錯的。”
“朕還讓人把他兒子中榜的文章一同拿來,字跡端正有力,文章意思大氣磅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呐!”
皇後聞言,恭恭敬敬地行了個蹲禮,笑道:“那臣妾就恭喜陛下又得兩位幹吏。”
皇帝會心一笑,淮王是自己的親弟弟,按說不該防著他,但自己是帝王,淮王又得軍心,雖然曲家父子皆有才華之人,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背景,即使二人成婚,對自己也沒什麽威脅,自己用著放心!
現下最擔心的就是曲氏女別出什麽意外。
二人一前一後的走著,誰也沒有說話。
曲承歡長舒一口氣,總算要嫁過去了,再拿不下盛珣,父親就會被戳脊梁骨,說留著一個老姑娘嫁不出去。
盛珣內心的感覺說不出來,有一點子歡喜,更多的是擔憂。
來到宮門處盛珣紳士的邀請她上淮王府的馬車,鴛兒本就因為小姐要嫁給淮王急的不行,一直沒找到機會和小姐說上話。這會子怎麽又要上他的馬車呢。
“小姐,還是上咱們自己的馬車吧。”
鴛兒上去就要拉著小姐走。
沈即卻上來攔著鴛兒:“姑娘,是太後娘娘讓我家王爺送小姐迴家的,總不能違背懿旨不是。”
又拉著鴛兒的袖子往曲家的馬車那去。
“走!我幫姑娘趕馬車,以後咱們是一家人,現在正好熟悉一下。對了你叫什麽名字。”
“放開我,誰跟你是一家人!小姐!”
盛珣看著沈即嘰嘰喳喳的把人拉走,又紳士的伸出一個請的手勢:“小姐,請~”
曲承歡也沒有扭捏,徑直走向了淮王的馬車,一路上二人還是靜默地坐著,全程沒有交流。
到了門口曲承歡下了馬車,對著車上沒下來的盛珣行禮:“多謝王爺送臣女迴來,家中簡陋就不請王爺進去了。”
盛珣對著她微微點頭,曲承歡得了示意轉身離去。
盛珣撩開轎簾一角往她走的方向看去,沒想到曲承歡則站在門口打算等他離去,兩人就這樣四目相對。
一如八年前那樣,隻是兩人對換了位置。
相視過後,盛珣放下轎簾吩咐沈即迴府。
盛珣看清楚了曲承歡看他的眼神,為何如此熟悉,這個眼神分明是在打量他。
不對!這個眼神,是——探究。
探究!
淮王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一個畫麵,那年他迴邊關去城郊祭奠那次,那時候那個女孩就是這種眼神!是她,那個女孩眼角也有顆朱砂痣,八年了就是如今她這個年紀。
可是為什麽她要用這種眼神看著自己?她又為什麽去祭奠杜家小姐?最重要的是,她為什麽要嫁給自己?
曲承歡帶著一堆賞賜迴了府,曲父看到女兒這個陣仗,摸不著頭腦:“歡兒,這哪來這麽多東西?”
她就把宴會上的事情向父親描述了一遍,說皇帝已經把她賜婚於淮王,想來聖旨這幾天就能下來。
“胡鬧!”曲淩聽完激動的站起身來,指著女兒說:“你怎麽能嫁給淮王呢。”
“我怎麽不能嫁給淮王,您不是還誇他保家衛國,沒有皇室子弟的養尊處優的樣子嗎?”
“我說是這個嗎?淮王他克死了好幾個女子了。”曲父焦急對著她的說:“你忘了你杜家姐姐怎麽死的了嗎?剛嫁入淮王府就被活活燒死,你又是你杜姐姐帶大的,你是怎麽想的竟要嫁給淮王!”
曲承歡替父親順了順氣,開口道:“父親不是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嗎?怎麽克妻這種話您也信。何況那種情況由不得我不答應,天子賜婚,咱們還能抗旨不成?”
“你~”
……
盛珣迴到府裏,一直迴想那幾個問題。當時皇帝下旨賜婚時,她看向自己的眼裏帶著得逞的意味。她嫁給自己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讓龍三來見我!”
盛珣叫來了暗衛,他先交代龍三,在女暗衛中找幾個可靠的貼身保護曲承歡的安全,然後讓龍三去查曲承歡的過往,事無巨細都要知道,重點查查她與杜小姐的關係。
沈即迴到王府就大喇叭宣揚王爺和曲小姐要成親的消息,這全府上下都知道了。
原本聽到王爺讓他保護未來王妃時,自己還替主子高興,以為主子懂得疼人。這又讓自己查王妃的過往,還讓重點查未來王妃和前任王妃的關係。
看著王爺嚴肅的神情,龍三知道事情的重要性,領命離去。
第二日,皇帝的賜婚聖旨就下達了曲家。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工部員外郎曲淩之女曲承歡蕙質蘭心、端莊、品貌出眾,正值妙齡之年;淮王德才兼備,英勇無雙,適婚娶之年,乃天作之合,朕特賜婚,冊爾為淮王正妃。一切禮儀,交由禮部與欽天監監正共同操辦 ,於下月十六完婚。曲淩教女有方,擢升吏部侍郎,即刻上任;曲淩之子曲慎授翰林院編修。欽此!”
皇帝為了給弟弟體麵,竟然將父親從工部員外郎提升到吏部侍郎,一下子升了三級,何況吏部和工部不同,吏部可是要差,還把哥哥放到翰林院。
太後看著這個一直悶不做聲的兒子出來幫腔,會心一笑,看來兒子開竅了。
曲承歡隻好點頭應下,太後忙讓人把東西送到曲府,隨後讓盛珣送曲小姐迴家。
畢竟是從自己肚子裏出來的她還不了解,若是他真的不喜歡,皇帝的旨意他怎麽都不會接受。
雖然在這一直喝茶,可她看的真真的,那眼神時不時的往這邊飄來。
太後那邊歡天喜地,皇帝這邊心情也頗為愉悅。
“陛下,心情是似乎不錯!看來對曲氏女很滿意!”
皇後給皇帝遞了一杯茶,語氣中帶著幾分溫婉的笑意。
皇帝接過皇後的茶,輕輕啜飲一口。
慢悠悠開口道:“朕讓吏部拿來曲淩這些年的的政績考核,是個腳踏實地、幹實事的人,你聽那曲氏女說的話就知道她的家教是不錯的。”
“朕還讓人把他兒子中榜的文章一同拿來,字跡端正有力,文章意思大氣磅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呐!”
皇後聞言,恭恭敬敬地行了個蹲禮,笑道:“那臣妾就恭喜陛下又得兩位幹吏。”
皇帝會心一笑,淮王是自己的親弟弟,按說不該防著他,但自己是帝王,淮王又得軍心,雖然曲家父子皆有才華之人,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背景,即使二人成婚,對自己也沒什麽威脅,自己用著放心!
現下最擔心的就是曲氏女別出什麽意外。
二人一前一後的走著,誰也沒有說話。
曲承歡長舒一口氣,總算要嫁過去了,再拿不下盛珣,父親就會被戳脊梁骨,說留著一個老姑娘嫁不出去。
盛珣內心的感覺說不出來,有一點子歡喜,更多的是擔憂。
來到宮門處盛珣紳士的邀請她上淮王府的馬車,鴛兒本就因為小姐要嫁給淮王急的不行,一直沒找到機會和小姐說上話。這會子怎麽又要上他的馬車呢。
“小姐,還是上咱們自己的馬車吧。”
鴛兒上去就要拉著小姐走。
沈即卻上來攔著鴛兒:“姑娘,是太後娘娘讓我家王爺送小姐迴家的,總不能違背懿旨不是。”
又拉著鴛兒的袖子往曲家的馬車那去。
“走!我幫姑娘趕馬車,以後咱們是一家人,現在正好熟悉一下。對了你叫什麽名字。”
“放開我,誰跟你是一家人!小姐!”
盛珣看著沈即嘰嘰喳喳的把人拉走,又紳士的伸出一個請的手勢:“小姐,請~”
曲承歡也沒有扭捏,徑直走向了淮王的馬車,一路上二人還是靜默地坐著,全程沒有交流。
到了門口曲承歡下了馬車,對著車上沒下來的盛珣行禮:“多謝王爺送臣女迴來,家中簡陋就不請王爺進去了。”
盛珣對著她微微點頭,曲承歡得了示意轉身離去。
盛珣撩開轎簾一角往她走的方向看去,沒想到曲承歡則站在門口打算等他離去,兩人就這樣四目相對。
一如八年前那樣,隻是兩人對換了位置。
相視過後,盛珣放下轎簾吩咐沈即迴府。
盛珣看清楚了曲承歡看他的眼神,為何如此熟悉,這個眼神分明是在打量他。
不對!這個眼神,是——探究。
探究!
淮王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一個畫麵,那年他迴邊關去城郊祭奠那次,那時候那個女孩就是這種眼神!是她,那個女孩眼角也有顆朱砂痣,八年了就是如今她這個年紀。
可是為什麽她要用這種眼神看著自己?她又為什麽去祭奠杜家小姐?最重要的是,她為什麽要嫁給自己?
曲承歡帶著一堆賞賜迴了府,曲父看到女兒這個陣仗,摸不著頭腦:“歡兒,這哪來這麽多東西?”
她就把宴會上的事情向父親描述了一遍,說皇帝已經把她賜婚於淮王,想來聖旨這幾天就能下來。
“胡鬧!”曲淩聽完激動的站起身來,指著女兒說:“你怎麽能嫁給淮王呢。”
“我怎麽不能嫁給淮王,您不是還誇他保家衛國,沒有皇室子弟的養尊處優的樣子嗎?”
“我說是這個嗎?淮王他克死了好幾個女子了。”曲父焦急對著她的說:“你忘了你杜家姐姐怎麽死的了嗎?剛嫁入淮王府就被活活燒死,你又是你杜姐姐帶大的,你是怎麽想的竟要嫁給淮王!”
曲承歡替父親順了順氣,開口道:“父親不是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嗎?怎麽克妻這種話您也信。何況那種情況由不得我不答應,天子賜婚,咱們還能抗旨不成?”
“你~”
……
盛珣迴到府裏,一直迴想那幾個問題。當時皇帝下旨賜婚時,她看向自己的眼裏帶著得逞的意味。她嫁給自己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讓龍三來見我!”
盛珣叫來了暗衛,他先交代龍三,在女暗衛中找幾個可靠的貼身保護曲承歡的安全,然後讓龍三去查曲承歡的過往,事無巨細都要知道,重點查查她與杜小姐的關係。
沈即迴到王府就大喇叭宣揚王爺和曲小姐要成親的消息,這全府上下都知道了。
原本聽到王爺讓他保護未來王妃時,自己還替主子高興,以為主子懂得疼人。這又讓自己查王妃的過往,還讓重點查未來王妃和前任王妃的關係。
看著王爺嚴肅的神情,龍三知道事情的重要性,領命離去。
第二日,皇帝的賜婚聖旨就下達了曲家。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聞工部員外郎曲淩之女曲承歡蕙質蘭心、端莊、品貌出眾,正值妙齡之年;淮王德才兼備,英勇無雙,適婚娶之年,乃天作之合,朕特賜婚,冊爾為淮王正妃。一切禮儀,交由禮部與欽天監監正共同操辦 ,於下月十六完婚。曲淩教女有方,擢升吏部侍郎,即刻上任;曲淩之子曲慎授翰林院編修。欽此!”
皇帝為了給弟弟體麵,竟然將父親從工部員外郎提升到吏部侍郎,一下子升了三級,何況吏部和工部不同,吏部可是要差,還把哥哥放到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