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器材黨的廠花
重生:我是超雄症不是神精病 作者:我真不吃白蘿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午趁著迴家吃飯,從抽屜裏翻出父親當年剛過中年時購買的老男人至寶,海鷗203相機,看來不論什麽年代中年男人都會覺醒些奇怪的血脈。
看來所有男性,人到中年都會覺醒奇怪的屬性。
這款相機曾經是老爸的心頭好,當年也是風靡一時的機子。
而且是使用的120中畫幅膠片,對於拍攝風景有特別的優勢,當然大底就是真理,拍人像也能勝任。缺點就是定焦75的鏡頭,相當於135的50鏡頭。光圈小了一些,f3。5。
暫時夠用,現在這時代咱不挑。找出兩卷富士120的膠卷,這個可不便宜啊,一個都要大幾十。
下午體育課上,王永中在體育老師老劉的馬屁聲中迷失了自我。
答應了教一些簡單的套路給感興趣的同學,還有傳授基礎的街健動作和教程。
再一次在男生中建立了絕對的威信。
課後下午2點興趣課將要開始,拿著笨重的203相機,找到了程老師。
在老師的帶領下去了活動教室,一間用雜物間改造成的暗房,不擴印膠片的時候就是小組活動的教室了。
整個小組加上王永中一共就6個學生,想必這個需要不少成本的興趣課,絕大多數學生都會三思而行。
一共4男2女,使用的相機也是五花八門,居然還有一台雙反。這個是真的老古董了,腰平取景十分的不方便和費腰子。
其他的大多也是天津或者上海牌的135相機。
“你是120的哦,會用嗎?實際拍攝的時候我的讀數是按照135讀的,你120要自己注意哦,可以多問問那台祿來。”
程老師確實思考的細致,這個年代的攝影師理論知識對比後世非常的紮實,各種數據都需要背出來。
王永中前世也沒有玩過中畫幅,更別提全手動,沒有測光,距離還要自己估的相機了。
老師先是點評了上周活動時候自己拍攝的一些照片。
而學生們的照片並不會每次都拍完,這樣成本太高,每次活動基本上就拍個5-6張,幾周之後再由老師一起衝洗,選擇成片的擴印。
憑良心說,在這樣的菜中能有這樣的投入是非常不容易的,畢竟暗房和衝洗都需要成本。膠卷那要學生老師自己買了。
所以每次活動,大家都是前思後想,左右調整,老師讀數的時間會非常的充裕。
由此帶來的就是老師每次都會細細的解釋數據啊,構圖啊,為什麽用這個光圈?為什麽要這個距離這種構圖?
學生可以學的非常紮實。
不像後世大家短視頻裏經常看到的,一個老法師站在最高,拿個喇叭:“光圈3。5 iso100、快門1\/1000秒。也不解釋,下麵的人自己調好參數,隻聽“卡卡卡卡卡”幾十台高級相機高速的哢嚓哢嚓的連拍。到時候迴到家導出照片,一陣屎裏挑金,幾百上千張照片總能挑出幾張好片子出來。在組織參展評獎,老師得到了實惠,學生得到了虛榮心、日本廠商得到了大量的利潤。
這特麽傻瓜也能得獎的時代,你說哪個時代能更好的培養攝影師?
分析完照片後,老師帶領著出去掃街,拍一拍騎三輪車的老頭啊、拍一拍屋簷下的小貓啊、弄堂裏的煙火氣啊。
短短兩小時,王永中感覺學到了非常多,領悟到了上一世的這句話“攝影是等待的藝術,也是瞬間的藝術。”
由於120 的膠卷一次隻能拍12張,激動的王永中一沒控製住,哢嚓哢嚓一頓造完。程老師無奈的義務加班迴暗房,帶大家又上了一次衝印課。不同於其他的師兄師姐對於暗房已經駕輕就熟,王永中是真的第一次經曆暗房衝印的步驟。
拉片、顯影、定影、衝洗、潤片。最後看著自己的作品掛在那裏晾幹。
前世也算是攝影老法師了,這一刻感覺又做了一遍初學者。
看到晾著的作品,有的的虛了,有的曝光不足、有的過曝,最終成片就那麽一張。
那是一張弄堂裏的一景,照片底部是兩個白發蒼蒼的老年夫妻,背對鏡頭坐在門口的竹椅上望向前方,中景處是一對手拉手走過的情侶或夫妻,遠景處是三兩個小孩在十分投入的拍煙牌。
老年人背對著鏡頭所以看不到表情,青年夫妻側身走過,各自有半臉的表情露出甜蜜的微笑,遠處的小孩或得意或沮喪或猙獰的表情和動作。連同弄堂裏煙火氣十足的環境共同組成這幅意味深遠的瞬間。
就起名《宛如人生》。
看到自己的這張作品,好像真的開始有點喜歡上攝影了,不像以前最終淪為器材黨,反複的購買,滅門,再購買,再滅門。突出一個瞎折騰,最後怎麽樣呢?出去還不是隻用一個手機拍照?還不是把器械放在真空箱裏貶值?
這次試用膠片兩個小時隻拍了12張,這是深思熟慮後的12張,比得上前世的120張1200張。
決定了以後在繪畫書法之後再加一門攝影,會一直學下去愛下去。
前世擁有過的機型,這次要有,前世沒有擁有過的機型,這次也要有。前世買的起的要買,前世買不起的更要買。先買再說,鈔票特許。這就是器材黨,夠不夠清楚。
哈蘇現在出到什麽型號了?502還是503來著。
萊卡的一代經典m6好像也已經開始走上神壇了。
sony大法好像還沒有開始施法,現在最風光的應該是美能達。
初步定一個計劃,風光就哈蘇502大底就是真理,人文就萊卡m6便攜小巧就是真理,人像就美能達配上西平人像王85 1.4的大g鏡頭金圈就是真理。
一邊暢銷這今後的器材黨之路,一邊拿著師兄師姐還有老師都驚歎的作品,嘚瑟的迴到家。
與父母一起探討了作品,吃飯時又看了新聞。
王永中開始了日常pua,目的就是灌輸自己豐富的知識、超前的眼光、過人的分析能力。
突出一個和年齡不相符的成熟穩重和高瞻遠矚。為未來能勸說父母做出正確的決定與方向打好伏筆。
這不就機會來了嗎?
看來所有男性,人到中年都會覺醒奇怪的屬性。
這款相機曾經是老爸的心頭好,當年也是風靡一時的機子。
而且是使用的120中畫幅膠片,對於拍攝風景有特別的優勢,當然大底就是真理,拍人像也能勝任。缺點就是定焦75的鏡頭,相當於135的50鏡頭。光圈小了一些,f3。5。
暫時夠用,現在這時代咱不挑。找出兩卷富士120的膠卷,這個可不便宜啊,一個都要大幾十。
下午體育課上,王永中在體育老師老劉的馬屁聲中迷失了自我。
答應了教一些簡單的套路給感興趣的同學,還有傳授基礎的街健動作和教程。
再一次在男生中建立了絕對的威信。
課後下午2點興趣課將要開始,拿著笨重的203相機,找到了程老師。
在老師的帶領下去了活動教室,一間用雜物間改造成的暗房,不擴印膠片的時候就是小組活動的教室了。
整個小組加上王永中一共就6個學生,想必這個需要不少成本的興趣課,絕大多數學生都會三思而行。
一共4男2女,使用的相機也是五花八門,居然還有一台雙反。這個是真的老古董了,腰平取景十分的不方便和費腰子。
其他的大多也是天津或者上海牌的135相機。
“你是120的哦,會用嗎?實際拍攝的時候我的讀數是按照135讀的,你120要自己注意哦,可以多問問那台祿來。”
程老師確實思考的細致,這個年代的攝影師理論知識對比後世非常的紮實,各種數據都需要背出來。
王永中前世也沒有玩過中畫幅,更別提全手動,沒有測光,距離還要自己估的相機了。
老師先是點評了上周活動時候自己拍攝的一些照片。
而學生們的照片並不會每次都拍完,這樣成本太高,每次活動基本上就拍個5-6張,幾周之後再由老師一起衝洗,選擇成片的擴印。
憑良心說,在這樣的菜中能有這樣的投入是非常不容易的,畢竟暗房和衝洗都需要成本。膠卷那要學生老師自己買了。
所以每次活動,大家都是前思後想,左右調整,老師讀數的時間會非常的充裕。
由此帶來的就是老師每次都會細細的解釋數據啊,構圖啊,為什麽用這個光圈?為什麽要這個距離這種構圖?
學生可以學的非常紮實。
不像後世大家短視頻裏經常看到的,一個老法師站在最高,拿個喇叭:“光圈3。5 iso100、快門1\/1000秒。也不解釋,下麵的人自己調好參數,隻聽“卡卡卡卡卡”幾十台高級相機高速的哢嚓哢嚓的連拍。到時候迴到家導出照片,一陣屎裏挑金,幾百上千張照片總能挑出幾張好片子出來。在組織參展評獎,老師得到了實惠,學生得到了虛榮心、日本廠商得到了大量的利潤。
這特麽傻瓜也能得獎的時代,你說哪個時代能更好的培養攝影師?
分析完照片後,老師帶領著出去掃街,拍一拍騎三輪車的老頭啊、拍一拍屋簷下的小貓啊、弄堂裏的煙火氣啊。
短短兩小時,王永中感覺學到了非常多,領悟到了上一世的這句話“攝影是等待的藝術,也是瞬間的藝術。”
由於120 的膠卷一次隻能拍12張,激動的王永中一沒控製住,哢嚓哢嚓一頓造完。程老師無奈的義務加班迴暗房,帶大家又上了一次衝印課。不同於其他的師兄師姐對於暗房已經駕輕就熟,王永中是真的第一次經曆暗房衝印的步驟。
拉片、顯影、定影、衝洗、潤片。最後看著自己的作品掛在那裏晾幹。
前世也算是攝影老法師了,這一刻感覺又做了一遍初學者。
看到晾著的作品,有的的虛了,有的曝光不足、有的過曝,最終成片就那麽一張。
那是一張弄堂裏的一景,照片底部是兩個白發蒼蒼的老年夫妻,背對鏡頭坐在門口的竹椅上望向前方,中景處是一對手拉手走過的情侶或夫妻,遠景處是三兩個小孩在十分投入的拍煙牌。
老年人背對著鏡頭所以看不到表情,青年夫妻側身走過,各自有半臉的表情露出甜蜜的微笑,遠處的小孩或得意或沮喪或猙獰的表情和動作。連同弄堂裏煙火氣十足的環境共同組成這幅意味深遠的瞬間。
就起名《宛如人生》。
看到自己的這張作品,好像真的開始有點喜歡上攝影了,不像以前最終淪為器材黨,反複的購買,滅門,再購買,再滅門。突出一個瞎折騰,最後怎麽樣呢?出去還不是隻用一個手機拍照?還不是把器械放在真空箱裏貶值?
這次試用膠片兩個小時隻拍了12張,這是深思熟慮後的12張,比得上前世的120張1200張。
決定了以後在繪畫書法之後再加一門攝影,會一直學下去愛下去。
前世擁有過的機型,這次要有,前世沒有擁有過的機型,這次也要有。前世買的起的要買,前世買不起的更要買。先買再說,鈔票特許。這就是器材黨,夠不夠清楚。
哈蘇現在出到什麽型號了?502還是503來著。
萊卡的一代經典m6好像也已經開始走上神壇了。
sony大法好像還沒有開始施法,現在最風光的應該是美能達。
初步定一個計劃,風光就哈蘇502大底就是真理,人文就萊卡m6便攜小巧就是真理,人像就美能達配上西平人像王85 1.4的大g鏡頭金圈就是真理。
一邊暢銷這今後的器材黨之路,一邊拿著師兄師姐還有老師都驚歎的作品,嘚瑟的迴到家。
與父母一起探討了作品,吃飯時又看了新聞。
王永中開始了日常pua,目的就是灌輸自己豐富的知識、超前的眼光、過人的分析能力。
突出一個和年齡不相符的成熟穩重和高瞻遠矚。為未來能勸說父母做出正確的決定與方向打好伏筆。
這不就機會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