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資金太多了,我們來做實業吧
重生:我是超雄症不是神精病 作者:我真不吃白蘿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終於對於初中生來說,最重要的初三下半學期到來了。
這次一開學,從老師到學生都開始緊張起來,往年節後第一天,哪次不是如同茶話會一般,
老師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是這次開學第一天,老師就給大家一個下馬威,各科老師都紛紛祭出考試大法。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啊。
隨後一周這些學生終於領教的人生第一次麵對命運分叉口的緊張。
中考其實對很多人來說,是超過高考的更重要的命運分叉口。
對於這所菜中來說,一大半人是上不了高中的。
對這些人來說,人生就已經完全是另一條路了。
上了高中的同學,又是等待下一次命運的抉擇,高考。
時間來到了2月中旬,在王永中和老媽馬靜的努力下,王家的資產再次暴增。
但是再次翻了幾番的資產,並沒有如上次一樣讓王家人如此的激動和興奮。
雖然這次入市的資金要遠超上次,但是現在市場規模也遠超去年。
加上兩人在商城辦公室裏的委托交易,這次馬老師究竟賺了多少就沒多少人知道了。
主打一個悶聲大發財,而在馬老師的帶領下,波特曼的小沙龍“s”會,的這些成員也都賺取了不菲的收入,並且都及時撤出,沒有如上一次那樣撤出太遲而利潤大減的情況。
山陰路洋房,王家的經濟路線會議再一次召開。
“老婆,現在我怎麽感覺對那麽多錢有些無感了,好像就是些數字。”
“哈哈,我也是,而且這次的買進賣出,在市場裏那麽大的資金進出,我好像也沒上次那麽提心吊膽了,從容淡定了很多。”
王永中看著父母和自己同樣的感受,對著他們說道:
“錢太多了就是些數字了,大家開始無感也沒什麽。但是我覺得接下去這些錢怎麽辦,總不見的就躺銀行裏?”
“對呀,我都不知道該怎麽花錢了,買車?我們駕照都沒學呢?買房也有了啊。”
老媽有些迷茫了。
“這個都是小錢,買車買房的,年後已經和區裏和他們海關學院確定好了,總共的費用比當初漲了不少,是3800萬,包含4000平的園子。我答應了下來,過幾周就可以付錢了。”
“哇,我覺得現在的房子已經夠好了的。沒想到我心心念念的房子終於有下文了。太好了太好了。”
老媽前麵股市幾億的盈利沒見她那麽興奮,聽到房子搞定了居然開心成這樣。
女人啊看來還是離不開房產啊。
俗話說男人愛車,女人愛房。這大概和原始社會時候的分工有關係吧,這基因幾十萬年流傳下來的。
“那丁關的洋房錢付了後,還有那麽多呢?你們有想法嗎?”
看著猶豫思考的兩人,王永中還是決定自己說吧。
“我覺得還是以實業為主,金融市場不是長久之計。總是要迴到實體來的。”
老爸是那個時候過來的人,對於工業有著執念的。
“對,金融股票什麽的太虛了,我感覺不太真實,還是實業好,但是怎麽弄呢。”
“老媽,你們的街道工廠是不是徹底幹不下去了。”
“對啊,上次被坑過之後,算是徹底完了。”
“那接下去怎麽弄,有方案嗎?現在對於街道工廠和鄉鎮企業的轉製好像開始加速了起來。”
“這個好像有聽說,但是我們那個破廠子沒什麽資產的,一些破設備,破廠房,地皮也不值錢啊。”
老媽的街道工廠說是工廠,其實就是個作坊。
工業縫紉機十幾台,鎖邊機等輔助機械七八台。
人不過三十,地不過三百。
純粹是當時迴魔都知青太多,用來安排工作的權宜之計。
老媽原本也可以進十八廠工作的,但是把機會留給了彩南省邊境城市芒勒迴來的大妹妹。
於是外婆提早退休大姨頂替去了十八廠。
老媽就暫時在家照顧老公和兒子,順便學做裁縫賺點外快。
隨著知青迴來的越來越多,各地的街道成立了大量的街道企業,於是老媽憑著裁縫的手藝,進了這小作坊成為了專職的裁縫。
時代在發展,經過價格闖關、經濟過熱等不利因素,現在的作坊已經停產,領導都調走,但是剩下的女工都沒有了出路。
“老媽,你知道嗎?像你們廠甚至於很多國營廠都開始日子不好過了。下崗的情況越來越多,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可以承包你們的小作坊?”
看著老爸在深思,老媽疑惑的說道:
“有什麽用?承包了之後呢?不也是生產服裝?不也是賣不出去嗎?”
“老媽,你們以前兩頭在外,倉庫裏當時購買了許多進口的麵料和附件吧。”
“對的,那些料子啊,質量是真的好,就那純棉的料子來說,80支100支120支的都有。這質感好像絲綢一般,不要太舒服哦。還有還有,他們的羊毛精仿的料子,這個又柔軟又光滑,挺括的不得了。”
“對呀,我感覺你們工廠現在唯一值錢的就是這些布料了。剩下來的賣不出去的成品沒有任何價值。其他的設備也好廠房也好都不靈了。我們如果接手,估計也就這些麵料還有熟練工罷了。”
“兒子,你說的有道理,設備廠房確實已經一塌糊塗了,重新購買和裝修是不是有些太大張旗鼓了,和自己直接成立一家公司有什麽區別。”
“老爸,現在我們國家私人直接注冊成立企業還有風險,我們隻是使用一下他們街道工廠的殼而已,等到政策明朗了,我們在徹底成立私人獨資的企業也不完。現在的任務其實隻有兩點,一個熟悉程序第二摸索市場。如果說硬要說還有什麽的話就加一個培養員工。”
“你的意思是為了未來自己的工廠,先趟趟路,試試錯是嗎?”
“好啊,小中,你的意思是那媽媽的單位來做試驗品是吧。那些阿姨哪個不是從小看著你長大的啊?都那麽喜歡你,你可不能讓她們被你的試錯給耽誤了哦。”
“老媽你放心吧,我不是說還有培養員工嗎?這些阿姨哪個不是手藝高超啊?刺繡也好設計也好,人才眾多啊。”
事實也是如此,後來老媽的單位徹底黃了。包括老媽這些阿姨女工們一個個都活的挺滋潤的。
畢竟有個裁縫的手藝,到了哪裏都不會沒飯吃。
“好的,那我明天去街道裏問問看這個承包的情況去。”
但是兒子啊,承包下來了後,我們的產品銷量怎麽解決呢?如果還是賣不出去,單位不是還是要黃。”
王魯海到底是做領導的,點到了關鍵的問題。
“我們不是主要是熟悉市場嘛?試錯唄,魔都市場不好做,我們做二三線城市。我們大魔都的產品還是應該蠻受歡迎的。還有可以出口啊,我們使用進口的原來加上我們低廉的人工,質量又好價格又低的產品誰不喜歡。”
老媽發現了華點開口到:
“那以前我們也是這樣啊,為什麽賣不出去?”
“那不是設計老土嗎?老媽你不是再學習嗎?我們先做加工單好了,等你設計能力上去了,我們在漸漸增加自有設計自有品牌的比重不就行了。反正能用多少錢,花個大幾百萬試錯我們也不心疼是吧。”
老爸老媽這一下算是被說服了,而且對著大幾百萬的試錯成本,居然都沒有什麽大的感覺。
看來錢是英雄膽啊,有底氣幹什麽事都容易成功不是。
為什麽後世的普通人的階級被固化,而有錢人可以一次一次嚐試?
不就是普通人試錯成本太高嘛,創業一次就直接傾家蕩產,失敗之後就永不翻身。
而那些二代們可以一次一次的去嚐試,基本上隻要不被騙被忽悠,一般最終都是會成功。
就這樣簡簡單單幾句話,一家街道單位的命運就這樣輕易的被改變了,隨之也給這些員工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次一開學,從老師到學生都開始緊張起來,往年節後第一天,哪次不是如同茶話會一般,
老師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是這次開學第一天,老師就給大家一個下馬威,各科老師都紛紛祭出考試大法。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啊。
隨後一周這些學生終於領教的人生第一次麵對命運分叉口的緊張。
中考其實對很多人來說,是超過高考的更重要的命運分叉口。
對於這所菜中來說,一大半人是上不了高中的。
對這些人來說,人生就已經完全是另一條路了。
上了高中的同學,又是等待下一次命運的抉擇,高考。
時間來到了2月中旬,在王永中和老媽馬靜的努力下,王家的資產再次暴增。
但是再次翻了幾番的資產,並沒有如上次一樣讓王家人如此的激動和興奮。
雖然這次入市的資金要遠超上次,但是現在市場規模也遠超去年。
加上兩人在商城辦公室裏的委托交易,這次馬老師究竟賺了多少就沒多少人知道了。
主打一個悶聲大發財,而在馬老師的帶領下,波特曼的小沙龍“s”會,的這些成員也都賺取了不菲的收入,並且都及時撤出,沒有如上一次那樣撤出太遲而利潤大減的情況。
山陰路洋房,王家的經濟路線會議再一次召開。
“老婆,現在我怎麽感覺對那麽多錢有些無感了,好像就是些數字。”
“哈哈,我也是,而且這次的買進賣出,在市場裏那麽大的資金進出,我好像也沒上次那麽提心吊膽了,從容淡定了很多。”
王永中看著父母和自己同樣的感受,對著他們說道:
“錢太多了就是些數字了,大家開始無感也沒什麽。但是我覺得接下去這些錢怎麽辦,總不見的就躺銀行裏?”
“對呀,我都不知道該怎麽花錢了,買車?我們駕照都沒學呢?買房也有了啊。”
老媽有些迷茫了。
“這個都是小錢,買車買房的,年後已經和區裏和他們海關學院確定好了,總共的費用比當初漲了不少,是3800萬,包含4000平的園子。我答應了下來,過幾周就可以付錢了。”
“哇,我覺得現在的房子已經夠好了的。沒想到我心心念念的房子終於有下文了。太好了太好了。”
老媽前麵股市幾億的盈利沒見她那麽興奮,聽到房子搞定了居然開心成這樣。
女人啊看來還是離不開房產啊。
俗話說男人愛車,女人愛房。這大概和原始社會時候的分工有關係吧,這基因幾十萬年流傳下來的。
“那丁關的洋房錢付了後,還有那麽多呢?你們有想法嗎?”
看著猶豫思考的兩人,王永中還是決定自己說吧。
“我覺得還是以實業為主,金融市場不是長久之計。總是要迴到實體來的。”
老爸是那個時候過來的人,對於工業有著執念的。
“對,金融股票什麽的太虛了,我感覺不太真實,還是實業好,但是怎麽弄呢。”
“老媽,你們的街道工廠是不是徹底幹不下去了。”
“對啊,上次被坑過之後,算是徹底完了。”
“那接下去怎麽弄,有方案嗎?現在對於街道工廠和鄉鎮企業的轉製好像開始加速了起來。”
“這個好像有聽說,但是我們那個破廠子沒什麽資產的,一些破設備,破廠房,地皮也不值錢啊。”
老媽的街道工廠說是工廠,其實就是個作坊。
工業縫紉機十幾台,鎖邊機等輔助機械七八台。
人不過三十,地不過三百。
純粹是當時迴魔都知青太多,用來安排工作的權宜之計。
老媽原本也可以進十八廠工作的,但是把機會留給了彩南省邊境城市芒勒迴來的大妹妹。
於是外婆提早退休大姨頂替去了十八廠。
老媽就暫時在家照顧老公和兒子,順便學做裁縫賺點外快。
隨著知青迴來的越來越多,各地的街道成立了大量的街道企業,於是老媽憑著裁縫的手藝,進了這小作坊成為了專職的裁縫。
時代在發展,經過價格闖關、經濟過熱等不利因素,現在的作坊已經停產,領導都調走,但是剩下的女工都沒有了出路。
“老媽,你知道嗎?像你們廠甚至於很多國營廠都開始日子不好過了。下崗的情況越來越多,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可以承包你們的小作坊?”
看著老爸在深思,老媽疑惑的說道:
“有什麽用?承包了之後呢?不也是生產服裝?不也是賣不出去嗎?”
“老媽,你們以前兩頭在外,倉庫裏當時購買了許多進口的麵料和附件吧。”
“對的,那些料子啊,質量是真的好,就那純棉的料子來說,80支100支120支的都有。這質感好像絲綢一般,不要太舒服哦。還有還有,他們的羊毛精仿的料子,這個又柔軟又光滑,挺括的不得了。”
“對呀,我感覺你們工廠現在唯一值錢的就是這些布料了。剩下來的賣不出去的成品沒有任何價值。其他的設備也好廠房也好都不靈了。我們如果接手,估計也就這些麵料還有熟練工罷了。”
“兒子,你說的有道理,設備廠房確實已經一塌糊塗了,重新購買和裝修是不是有些太大張旗鼓了,和自己直接成立一家公司有什麽區別。”
“老爸,現在我們國家私人直接注冊成立企業還有風險,我們隻是使用一下他們街道工廠的殼而已,等到政策明朗了,我們在徹底成立私人獨資的企業也不完。現在的任務其實隻有兩點,一個熟悉程序第二摸索市場。如果說硬要說還有什麽的話就加一個培養員工。”
“你的意思是為了未來自己的工廠,先趟趟路,試試錯是嗎?”
“好啊,小中,你的意思是那媽媽的單位來做試驗品是吧。那些阿姨哪個不是從小看著你長大的啊?都那麽喜歡你,你可不能讓她們被你的試錯給耽誤了哦。”
“老媽你放心吧,我不是說還有培養員工嗎?這些阿姨哪個不是手藝高超啊?刺繡也好設計也好,人才眾多啊。”
事實也是如此,後來老媽的單位徹底黃了。包括老媽這些阿姨女工們一個個都活的挺滋潤的。
畢竟有個裁縫的手藝,到了哪裏都不會沒飯吃。
“好的,那我明天去街道裏問問看這個承包的情況去。”
但是兒子啊,承包下來了後,我們的產品銷量怎麽解決呢?如果還是賣不出去,單位不是還是要黃。”
王魯海到底是做領導的,點到了關鍵的問題。
“我們不是主要是熟悉市場嘛?試錯唄,魔都市場不好做,我們做二三線城市。我們大魔都的產品還是應該蠻受歡迎的。還有可以出口啊,我們使用進口的原來加上我們低廉的人工,質量又好價格又低的產品誰不喜歡。”
老媽發現了華點開口到:
“那以前我們也是這樣啊,為什麽賣不出去?”
“那不是設計老土嗎?老媽你不是再學習嗎?我們先做加工單好了,等你設計能力上去了,我們在漸漸增加自有設計自有品牌的比重不就行了。反正能用多少錢,花個大幾百萬試錯我們也不心疼是吧。”
老爸老媽這一下算是被說服了,而且對著大幾百萬的試錯成本,居然都沒有什麽大的感覺。
看來錢是英雄膽啊,有底氣幹什麽事都容易成功不是。
為什麽後世的普通人的階級被固化,而有錢人可以一次一次嚐試?
不就是普通人試錯成本太高嘛,創業一次就直接傾家蕩產,失敗之後就永不翻身。
而那些二代們可以一次一次的去嚐試,基本上隻要不被騙被忽悠,一般最終都是會成功。
就這樣簡簡單單幾句話,一家街道單位的命運就這樣輕易的被改變了,隨之也給這些員工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