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授你帝王術
大秦:我爺爺是秦始皇 作者:靜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嗯。”李斯朝著嬴佑頷首以示認可,轉而一笑,“那我們開始吧。”
“請。”嬴佑將李斯請進了屋子,二人落座,李斯雖是來教嬴佑讀書的,但是他卻並沒有帶一卷書來。
在他看來,書上的道理不在書裏,在人心裏,他李斯便是眼下這房間內最好的一卷書。
“我是大秦的丞相,每日要處理的公事很多。”落座之後,李斯朝著嬴佑輕聲說著,語氣一頓,“故而每三日我隻給你講一個時辰的課,也不會給你布置什麽功課,具體有多少所得,在你不在我。”
“學生明白。”嬴佑衝著李斯輕輕點頭,做弟子狀,眼下李斯不是他的外公,他也不是李斯的外孫,二人之間的關係,乃是先生跟學生。
“你父親公子扶蘇喜歡儒家典籍,說起儒家典籍,昔日的那位大儒孟子曾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此二人都在我秦國做過臣子,你若是知道的話,說說你的看法。”
聽著李斯的話,嬴佑沉思片刻,給出了自己的見解,“我以為,公孫衍、張儀,誠然是大丈夫。”
“哦?孟子被尊為亞聖,他的看法你都敢質疑?”李斯微微一笑,期待地看著嬴佑,“理由呢?”
“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此話誠然不錯。”嬴佑如此說著,語氣一頓,“可公孫衍和張儀就也未必不是大丈夫。”
“昔年公孫衍為我秦國河西一戰斬首魏軍八萬,使昔日的霸主魏國再無崛起之日,離開秦國之後也是合縱列國攻秦,雖然最後敗了,然其才難掩,其誌可敬。”說完了公孫衍,嬴佑又說張儀,“至於那位張儀,則是在公孫衍走後為我秦國獻策連橫,公孫衍合縱不成,張儀可謂居功至偉。”
“且此人昔日曾孤身入楚國廟堂,以一張利嘴和六裏土地騙的楚王退兵,以解我秦國燃眉之急,可謂大風流,雖被人罵是無恥之徒,可當時天下乃大爭之世,強則強矣,弱則亡矣,何須在乎手段如何?”
“此二人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人可定一國之興衰,一言可決萬人之生死,如何算不得大丈夫呢?”
“孟子能被儒家尊為亞聖,學問自然極大。”嬴佑如此說著,可隨即話鋒一轉,“然而即便是聖人的道理,有時候也未必全對,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啪,啪,啪。
李斯聽完嬴佑的話,不禁為這個少年鼓掌,真是好一番論斷!
本來李斯還在擔心嬴佑不會不知道秦國的這些昔日功臣吧,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嬴佑不光知道,而且還很清楚他們為秦國做了什麽,這很好。
而他之所以拿孟子的話來問,便是因為李斯想要看看嬴佑這個少年是否有質疑先賢的勇氣,若是嬴佑因為孟子是聖人就一味認同他的看法,李斯無疑會很失望。
可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出乎了李斯的意料,嬴佑不光敢去質疑孟子的話,而且還是質疑的有理有據,條理很清楚,實在難得。
尤其是在嬴佑這個年紀,且不說他這一番話是否全對,光是敢於說出來,就已然是很了不起了。
最後的那一句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頗為讓李斯滿意。
此等年紀就有這般見識,此子未來成就定然不會低了。
似嬴佑這般尊貴的身份,就當如此,先賢如何,聖人又如何?!
若是論起功績,如今的秦國書同文,車同軌,一統度量衡,可謂是真真正正的令天下凝一,又有誰能與嬴佑那位功蓋三皇,德超五帝的皇祖相比呢?
嬴佑身為嬴政的長孫,從出生起便是站在了嬴政這位巨人的肩膀上,這才是他應該有的氣魄!
“好少年,若是有酒的話,當為你這番話飲一樽。”李斯讚了一聲,一副滿意的樣子,“你很不錯,當得起我李斯的學生。”
若是嬴佑沒什麽本事的話,李斯是不會說出這番話的,如今既然說了,便是真的為嬴佑這個學生驕傲。
說來也是,嬴政看上的孫子,怎麽會是無才之輩呢?
“嗯。”嬴佑並沒有故作謙卑之態,他認為自己說的沒錯。
見嬴佑這幅樣子李斯更喜歡了,少年就該有如此意氣,說了就說了,事後做出一副謙卑之態,那不是少年應該做的事情,起碼不是嬴佑這個長孫應該做的事情。
“昔日莊子有言,天下劍有三把,庶人劍,諸侯劍,天子劍。”李斯昔日曾為稷下學宮荀子之徒,學問自然極大,說完了孟子又說莊子,“莊子有三劍,而我李斯有三術,庶人之術,諸侯之術,帝王之術。”
“小子,今日我便教你帝王術!”
“學生受教。”嬴佑並未起身,但雙手作揖,以示尊重。
“哈哈哈,好一個少年郎啊!”李斯笑著起身,整個人說不盡的肆意風流,“所謂帝王術,治國之道也。”
“今我秦國之疆域北抵陰山,東臨東海,西至隴西,南達南海,此等疆域,殷商不曾有過,周室亦不曾有過,唯我大秦有之!”
“治此國者,皇帝也,而皇帝需要做什麽呢?什麽都要做,也什麽都不用做!”
“治國之道,首在用人!”李斯的眼神一亮,開始給嬴佑舉例,“孝公用商鞅,惠文王用公孫衍,張儀,昭襄王用範雎,今日之陛下用我李斯,我大秦曆代雄主身邊全都不乏能臣!”
“對於人才,君王要會去發現他們,要把他們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去,合適時便用,不合適時便黜,然後換個合適的人上去。”
“治國用人,首重其才!其次才是對於君王的忠心,若是一人無才,就是對君王再忠心也不過是養在身邊的一條忠犬罷了,當不起治國重任。”
“而君王拿什麽來保證臣子的忠心,或是來約束臣子的行為呢?首先是禮,也就是現在那群儒生竭力想要恢複的東西,周室便是重此法,然而最後之結果便是各國諸侯紛紛無視了這禮法,搞出一個禮崩樂壞的五百年亂世!”
“所以光靠儒家之禮就想讓人畏懼臣服,顯然是很難做到的,所以就要用到法家之法!”李斯在說到這裏的時候,臉上的笑容更多了,他便是法家學說的推崇者,如今的秦國丞相,這無疑是他最驕傲的事情。
“用律法來約束臣子的行動,用律法來讓臣子對皇帝心生敬畏,若是臣子犯錯,按照律法處置,我大秦如今便是重此法。”
“禮和法,用來治國缺一不可,隻是儒家的那一套禮法不能為主,否則便是要成了周朝那般下場。”
“且有威望的君王可以同臣子交心,就像那日陛下與我一起分肉一般,此舉可以拉近與臣子的關係,但容易滋生臣子的傲慢之心,輕易不可為。”
“不過如今之陛下何等風姿,可謂古往今來第一人,他這麽做自是無所謂。”李斯微微一笑,然後不禁想到了淳於越當日的話,冷笑兩聲,“可笑那淳於越竟是拿儒家禮法約束陛下,可笑至極。”
“當日你打了他,雖然不是一個帝王應該做的,但很解氣。”李斯衝著嬴佑一笑,然後繼續道,“那帝王應該怎麽做呢?便是把那淳於越拖下去,按律法處置,如果律法有缺,便是補一條上去...”
“比如,冒犯天威,按律當斬!”
“為帝王者,理當如此,可一言定人生死,可一言令天下傾覆!”
嬴佑聽完這句話之後便是暗自替淳於越慶幸起來,若是當日自己沒揍這家夥一頓,他可能真就被砍了。
一個時辰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李斯看時候到了,便朝著嬴佑一笑,“今日的課講完了,你自己想一下,三日後我再來,到時若有疑問,再來問我。”
嬴佑在送別了李斯之後,心中早已被那李斯口中的帝王之術掀起驚濤駭浪,對於那帝王之位,心向往之。
走出屋外,嬴佑看著天空,喃喃道:
“世上有哪個不想做皇帝呢?”
-------------------------------------
“請。”嬴佑將李斯請進了屋子,二人落座,李斯雖是來教嬴佑讀書的,但是他卻並沒有帶一卷書來。
在他看來,書上的道理不在書裏,在人心裏,他李斯便是眼下這房間內最好的一卷書。
“我是大秦的丞相,每日要處理的公事很多。”落座之後,李斯朝著嬴佑輕聲說著,語氣一頓,“故而每三日我隻給你講一個時辰的課,也不會給你布置什麽功課,具體有多少所得,在你不在我。”
“學生明白。”嬴佑衝著李斯輕輕點頭,做弟子狀,眼下李斯不是他的外公,他也不是李斯的外孫,二人之間的關係,乃是先生跟學生。
“你父親公子扶蘇喜歡儒家典籍,說起儒家典籍,昔日的那位大儒孟子曾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此二人都在我秦國做過臣子,你若是知道的話,說說你的看法。”
聽著李斯的話,嬴佑沉思片刻,給出了自己的見解,“我以為,公孫衍、張儀,誠然是大丈夫。”
“哦?孟子被尊為亞聖,他的看法你都敢質疑?”李斯微微一笑,期待地看著嬴佑,“理由呢?”
“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此話誠然不錯。”嬴佑如此說著,語氣一頓,“可公孫衍和張儀就也未必不是大丈夫。”
“昔年公孫衍為我秦國河西一戰斬首魏軍八萬,使昔日的霸主魏國再無崛起之日,離開秦國之後也是合縱列國攻秦,雖然最後敗了,然其才難掩,其誌可敬。”說完了公孫衍,嬴佑又說張儀,“至於那位張儀,則是在公孫衍走後為我秦國獻策連橫,公孫衍合縱不成,張儀可謂居功至偉。”
“且此人昔日曾孤身入楚國廟堂,以一張利嘴和六裏土地騙的楚王退兵,以解我秦國燃眉之急,可謂大風流,雖被人罵是無恥之徒,可當時天下乃大爭之世,強則強矣,弱則亡矣,何須在乎手段如何?”
“此二人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人可定一國之興衰,一言可決萬人之生死,如何算不得大丈夫呢?”
“孟子能被儒家尊為亞聖,學問自然極大。”嬴佑如此說著,可隨即話鋒一轉,“然而即便是聖人的道理,有時候也未必全對,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啪,啪,啪。
李斯聽完嬴佑的話,不禁為這個少年鼓掌,真是好一番論斷!
本來李斯還在擔心嬴佑不會不知道秦國的這些昔日功臣吧,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嬴佑不光知道,而且還很清楚他們為秦國做了什麽,這很好。
而他之所以拿孟子的話來問,便是因為李斯想要看看嬴佑這個少年是否有質疑先賢的勇氣,若是嬴佑因為孟子是聖人就一味認同他的看法,李斯無疑會很失望。
可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出乎了李斯的意料,嬴佑不光敢去質疑孟子的話,而且還是質疑的有理有據,條理很清楚,實在難得。
尤其是在嬴佑這個年紀,且不說他這一番話是否全對,光是敢於說出來,就已然是很了不起了。
最後的那一句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頗為讓李斯滿意。
此等年紀就有這般見識,此子未來成就定然不會低了。
似嬴佑這般尊貴的身份,就當如此,先賢如何,聖人又如何?!
若是論起功績,如今的秦國書同文,車同軌,一統度量衡,可謂是真真正正的令天下凝一,又有誰能與嬴佑那位功蓋三皇,德超五帝的皇祖相比呢?
嬴佑身為嬴政的長孫,從出生起便是站在了嬴政這位巨人的肩膀上,這才是他應該有的氣魄!
“好少年,若是有酒的話,當為你這番話飲一樽。”李斯讚了一聲,一副滿意的樣子,“你很不錯,當得起我李斯的學生。”
若是嬴佑沒什麽本事的話,李斯是不會說出這番話的,如今既然說了,便是真的為嬴佑這個學生驕傲。
說來也是,嬴政看上的孫子,怎麽會是無才之輩呢?
“嗯。”嬴佑並沒有故作謙卑之態,他認為自己說的沒錯。
見嬴佑這幅樣子李斯更喜歡了,少年就該有如此意氣,說了就說了,事後做出一副謙卑之態,那不是少年應該做的事情,起碼不是嬴佑這個長孫應該做的事情。
“昔日莊子有言,天下劍有三把,庶人劍,諸侯劍,天子劍。”李斯昔日曾為稷下學宮荀子之徒,學問自然極大,說完了孟子又說莊子,“莊子有三劍,而我李斯有三術,庶人之術,諸侯之術,帝王之術。”
“小子,今日我便教你帝王術!”
“學生受教。”嬴佑並未起身,但雙手作揖,以示尊重。
“哈哈哈,好一個少年郎啊!”李斯笑著起身,整個人說不盡的肆意風流,“所謂帝王術,治國之道也。”
“今我秦國之疆域北抵陰山,東臨東海,西至隴西,南達南海,此等疆域,殷商不曾有過,周室亦不曾有過,唯我大秦有之!”
“治此國者,皇帝也,而皇帝需要做什麽呢?什麽都要做,也什麽都不用做!”
“治國之道,首在用人!”李斯的眼神一亮,開始給嬴佑舉例,“孝公用商鞅,惠文王用公孫衍,張儀,昭襄王用範雎,今日之陛下用我李斯,我大秦曆代雄主身邊全都不乏能臣!”
“對於人才,君王要會去發現他們,要把他們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去,合適時便用,不合適時便黜,然後換個合適的人上去。”
“治國用人,首重其才!其次才是對於君王的忠心,若是一人無才,就是對君王再忠心也不過是養在身邊的一條忠犬罷了,當不起治國重任。”
“而君王拿什麽來保證臣子的忠心,或是來約束臣子的行為呢?首先是禮,也就是現在那群儒生竭力想要恢複的東西,周室便是重此法,然而最後之結果便是各國諸侯紛紛無視了這禮法,搞出一個禮崩樂壞的五百年亂世!”
“所以光靠儒家之禮就想讓人畏懼臣服,顯然是很難做到的,所以就要用到法家之法!”李斯在說到這裏的時候,臉上的笑容更多了,他便是法家學說的推崇者,如今的秦國丞相,這無疑是他最驕傲的事情。
“用律法來約束臣子的行動,用律法來讓臣子對皇帝心生敬畏,若是臣子犯錯,按照律法處置,我大秦如今便是重此法。”
“禮和法,用來治國缺一不可,隻是儒家的那一套禮法不能為主,否則便是要成了周朝那般下場。”
“且有威望的君王可以同臣子交心,就像那日陛下與我一起分肉一般,此舉可以拉近與臣子的關係,但容易滋生臣子的傲慢之心,輕易不可為。”
“不過如今之陛下何等風姿,可謂古往今來第一人,他這麽做自是無所謂。”李斯微微一笑,然後不禁想到了淳於越當日的話,冷笑兩聲,“可笑那淳於越竟是拿儒家禮法約束陛下,可笑至極。”
“當日你打了他,雖然不是一個帝王應該做的,但很解氣。”李斯衝著嬴佑一笑,然後繼續道,“那帝王應該怎麽做呢?便是把那淳於越拖下去,按律法處置,如果律法有缺,便是補一條上去...”
“比如,冒犯天威,按律當斬!”
“為帝王者,理當如此,可一言定人生死,可一言令天下傾覆!”
嬴佑聽完這句話之後便是暗自替淳於越慶幸起來,若是當日自己沒揍這家夥一頓,他可能真就被砍了。
一個時辰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李斯看時候到了,便朝著嬴佑一笑,“今日的課講完了,你自己想一下,三日後我再來,到時若有疑問,再來問我。”
嬴佑在送別了李斯之後,心中早已被那李斯口中的帝王之術掀起驚濤駭浪,對於那帝王之位,心向往之。
走出屋外,嬴佑看著天空,喃喃道:
“世上有哪個不想做皇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