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合作協議
穿越賈璉之慢節奏生活 作者:江陵野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預對李嵇的話是認同的,如果李嵇重返內閣,現任首輔謝臏必然下台,二人矛盾不可調和,去歲冬末對謝臏的參奏現在看來就是一場前奏。
首輔一換,薊遼戰事的進程就掌握在對方手中,本朝內閣閣員定額九人,而這九人中隻有樞密院樞密使是武將,如果沒有陛下支持,開戰是萬萬不可能的。
現任樞密使繕國公府現襲一等伯的石秉昆是個老好人、泥菩薩,坐在這個位置上已有十一年,外麵人都在等他退下來,讓樞密副使鎮國公府現襲一等伯的牛繼宗做武勳代表。
但這不符合以齊國公府為首的人的利益。
陸預想到這,一時無話可以辯駁。
賈璉拍了拍陸預,示意他坐下,“虞公的話不算錯,但我也有一番道理要講。
鎮國公府和除薊遼以外九邊諸鎮的關係密切,陛下再信任牛繼宗,也不會把薊遼戰事的主導權轉交給他。
牛繼宗坐鎮中樞,調度軍備,陳瑞文擔任前線指揮,是上皇在位時就埋下的釘子,過去幾年都是按照這條路線安排的。
如果虞公被陛下委以重任,成為首輔,那麽更換樞密使就事在必行,而除牛繼宗以外有資格擔任樞密使的隻有陳瑞文、王子騰兩人,而王子騰已升任九省統製,還有何人可用?”
李嵇沉默不答,賈璉繼續兌子。
“而且先生方才也講了要進行地稅改革,若是牛繼宗擔任薊遼戰事主帥,一朝功成,聲威大漲,樞密使是他的囊中之物也就罷了,到時你所要推行之改革怕也是功敗垂成。
所以先生不必講我們雙方誰有求於誰,共贏而已。
接下來我們坦誠布公地談一談,先生認為如何?”
李嵇點頭表示了認同,賈璉便繼續講下去。
“先生希望用在薊遼戰事主導權上對我們的支持換取我們在地稅改革上的支持,可以。
但我們有一點要求,畢竟薊遼戰事的結束對你們而言本質上也是好事,不是嗎。”
“講吧。”李嵇倒要看看這群人的胃口到底有多大。
“遼東貿易的專營權自嘉祥初年起,就一直掌握在以甄家為首的皇商手中,所得之財何止千萬。
我希望在戰事開啟之前遼東貿易專營權能轉到我們手中,這樣也可以減少我們在地稅改革中的損失,如何?”
李嵇眯著眼,迴了一句,“我們支持但不表態。”
賈璉點頭,示意可以接受,但接著李嵇沉聲道,“而且遼稅要按商稅算。”
賈璉等人一愣,稍晚反應過來,感慨到“不想先生也是個鐵算盤,可以,我們接受。”
本朝商稅最重,但勳貴、士人、皇商都有優待減免,李嵇方才之言講的是對遼貿易的收稅要按正常的來,這樣在稅收上也能有所迴補,一利換一利嘛。
“第二件事,我們要建設遼南碼頭,搭建從金陵經登州、天津到梁房口(現營口)的近海運輸線。”
這話一講,李嵇陷入沉思,他沒想到齊國公府為首的武勳們有這樣的要求,開海自前明以來就備受爭議,就算他是首輔也輕易不敢碰這樣的話題,畢竟對他來說開海毫無一利,根本不在他的計劃範圍內,不提還好,提了就極有可能損害江南士人集團乃至天下士紳的利益,稍有不慎就會跌落高台。
“這個要求恕我無法答應。”思忖良久後,李嵇給出這樣的迴複。
“先生不要急著拒絕,我隻講一點好處,若能建成這條運輸線,那麽就能極大避免從江南經大運河至通州、再從通州走陸路到遼東的高成本,要知道薊遼戰事一開,日費何止千金。
若是能在薊遼戰事中節省一二對您日後的改革也是好的,您說呢?”
李嵇冷哼一聲,“可也會讓天下人指著我李嵇的名字罵娘,南北都不會同意的,想都不要想!”
“真的嗎?”賈璉先是反問,後又退後一步,“如果隻建遼東專線呢,登州、天津隻做中轉補給,可不可行?”
“不行,此事不用再談。”李嵇毫不猶豫地拒絕。“今日之事,到此都已談妥,我想我該離開了,不然會誤了時辰。”
行事之果斷,看樣子在這個問題上是連講一講的興趣都沒有。
賈璉四人隻得目送人離開。
...........
迴到屋內的陸預總覺得這場會談虎頭蛇尾,心下把今天的談話捋了幾遍,將隱憂說與三人。
賈璉等相視一笑,謝鱗拍著陸預的肩膀大笑,“荊夫會想了,說明在驍騎營的日子沒白待,我們也算對得起你哥的托付了。”
陸預有些不好意思,而韓奇則誘導他,“你不覺得從虞山先生進門到會談結束,過程過於順利了嗎?
對於幾個關鍵性的地方他都是泛泛地講,而對於我們的條件,答應地太過爽利,像是有求與人一樣。
可方才璉二也說了,這是一場共贏的交易,雙方地位應當是平等的。而且虞山先生馬上就貴為首輔了,又有陛下信任,論地位不知高了我們多少,便是陳叔叔在這,對他也是要低聲說話的。
那能容璉二在這討價還價。”
聽了這話,陸預連連點頭,正和謝鱗一起烤肉的賈璉聽了,不由玩笑著辯駁,“你這話也太長他人誌氣,太看低我們了,難道我們幾個不值得他虞山先生看重,三十年河東,莫欺少年窮。”
“你也說了是三十年後啦,說不得到時他都埋黃土裏了。”一旁的謝鱗往嘴裏塞完一片肉,不待咽下就做起捧哏。
玩笑歸玩笑,韓奇繼續給陸預講故事。
“荊夫,不要太把今夜的話放在心上,所謂的合作不過是場麵話,隻是雙方各自交點底,免得日後扯他人後腿。不要覺得虞山先生有多大氣節和誌向,他講的改革也不是今日才有的。
當年種種因才有今日果,後金是一定要滅的,稅製是一定要改的,這是兩宮不論誰在位都改變不了的。
事情總要有人去做,而誰做誰就掌握了事件的走向,能最大程度影響了利益的分配,乃至日後權力的分配,雙方合作是為了保障自己能夠站得先機。
從今天的形勢看,是我們取得了一點有利地位。
虞山先生能夠屈尊降貴來此完全是因為薊遼總督是陳伯伯,而我們選擇他則是為了避免他站到鎮國公府一邊,畢竟陛下必然要倚重他去奪權的,而且如果我們支持別人則會帶來極大的變數,可能導致戰事延後乃至丟失薊遼軍權,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至於他一定會支持開戰而方才你璉二哥能豪言壯語則是因為不解決薊遼戰事那就無法完成改革奪權。雙方要做的事本質上是一件事,隻不過他是文官,我們是武官,職權不同而已。”
“那為什麽改革和滅後金會聯係一起,進而能幫陛下完成收權呢?”陸預聽了韓奇的話,思索一會,問了這話,個別用詞也含蓄些。
首輔一換,薊遼戰事的進程就掌握在對方手中,本朝內閣閣員定額九人,而這九人中隻有樞密院樞密使是武將,如果沒有陛下支持,開戰是萬萬不可能的。
現任樞密使繕國公府現襲一等伯的石秉昆是個老好人、泥菩薩,坐在這個位置上已有十一年,外麵人都在等他退下來,讓樞密副使鎮國公府現襲一等伯的牛繼宗做武勳代表。
但這不符合以齊國公府為首的人的利益。
陸預想到這,一時無話可以辯駁。
賈璉拍了拍陸預,示意他坐下,“虞公的話不算錯,但我也有一番道理要講。
鎮國公府和除薊遼以外九邊諸鎮的關係密切,陛下再信任牛繼宗,也不會把薊遼戰事的主導權轉交給他。
牛繼宗坐鎮中樞,調度軍備,陳瑞文擔任前線指揮,是上皇在位時就埋下的釘子,過去幾年都是按照這條路線安排的。
如果虞公被陛下委以重任,成為首輔,那麽更換樞密使就事在必行,而除牛繼宗以外有資格擔任樞密使的隻有陳瑞文、王子騰兩人,而王子騰已升任九省統製,還有何人可用?”
李嵇沉默不答,賈璉繼續兌子。
“而且先生方才也講了要進行地稅改革,若是牛繼宗擔任薊遼戰事主帥,一朝功成,聲威大漲,樞密使是他的囊中之物也就罷了,到時你所要推行之改革怕也是功敗垂成。
所以先生不必講我們雙方誰有求於誰,共贏而已。
接下來我們坦誠布公地談一談,先生認為如何?”
李嵇點頭表示了認同,賈璉便繼續講下去。
“先生希望用在薊遼戰事主導權上對我們的支持換取我們在地稅改革上的支持,可以。
但我們有一點要求,畢竟薊遼戰事的結束對你們而言本質上也是好事,不是嗎。”
“講吧。”李嵇倒要看看這群人的胃口到底有多大。
“遼東貿易的專營權自嘉祥初年起,就一直掌握在以甄家為首的皇商手中,所得之財何止千萬。
我希望在戰事開啟之前遼東貿易專營權能轉到我們手中,這樣也可以減少我們在地稅改革中的損失,如何?”
李嵇眯著眼,迴了一句,“我們支持但不表態。”
賈璉點頭,示意可以接受,但接著李嵇沉聲道,“而且遼稅要按商稅算。”
賈璉等人一愣,稍晚反應過來,感慨到“不想先生也是個鐵算盤,可以,我們接受。”
本朝商稅最重,但勳貴、士人、皇商都有優待減免,李嵇方才之言講的是對遼貿易的收稅要按正常的來,這樣在稅收上也能有所迴補,一利換一利嘛。
“第二件事,我們要建設遼南碼頭,搭建從金陵經登州、天津到梁房口(現營口)的近海運輸線。”
這話一講,李嵇陷入沉思,他沒想到齊國公府為首的武勳們有這樣的要求,開海自前明以來就備受爭議,就算他是首輔也輕易不敢碰這樣的話題,畢竟對他來說開海毫無一利,根本不在他的計劃範圍內,不提還好,提了就極有可能損害江南士人集團乃至天下士紳的利益,稍有不慎就會跌落高台。
“這個要求恕我無法答應。”思忖良久後,李嵇給出這樣的迴複。
“先生不要急著拒絕,我隻講一點好處,若能建成這條運輸線,那麽就能極大避免從江南經大運河至通州、再從通州走陸路到遼東的高成本,要知道薊遼戰事一開,日費何止千金。
若是能在薊遼戰事中節省一二對您日後的改革也是好的,您說呢?”
李嵇冷哼一聲,“可也會讓天下人指著我李嵇的名字罵娘,南北都不會同意的,想都不要想!”
“真的嗎?”賈璉先是反問,後又退後一步,“如果隻建遼東專線呢,登州、天津隻做中轉補給,可不可行?”
“不行,此事不用再談。”李嵇毫不猶豫地拒絕。“今日之事,到此都已談妥,我想我該離開了,不然會誤了時辰。”
行事之果斷,看樣子在這個問題上是連講一講的興趣都沒有。
賈璉四人隻得目送人離開。
...........
迴到屋內的陸預總覺得這場會談虎頭蛇尾,心下把今天的談話捋了幾遍,將隱憂說與三人。
賈璉等相視一笑,謝鱗拍著陸預的肩膀大笑,“荊夫會想了,說明在驍騎營的日子沒白待,我們也算對得起你哥的托付了。”
陸預有些不好意思,而韓奇則誘導他,“你不覺得從虞山先生進門到會談結束,過程過於順利了嗎?
對於幾個關鍵性的地方他都是泛泛地講,而對於我們的條件,答應地太過爽利,像是有求與人一樣。
可方才璉二也說了,這是一場共贏的交易,雙方地位應當是平等的。而且虞山先生馬上就貴為首輔了,又有陛下信任,論地位不知高了我們多少,便是陳叔叔在這,對他也是要低聲說話的。
那能容璉二在這討價還價。”
聽了這話,陸預連連點頭,正和謝鱗一起烤肉的賈璉聽了,不由玩笑著辯駁,“你這話也太長他人誌氣,太看低我們了,難道我們幾個不值得他虞山先生看重,三十年河東,莫欺少年窮。”
“你也說了是三十年後啦,說不得到時他都埋黃土裏了。”一旁的謝鱗往嘴裏塞完一片肉,不待咽下就做起捧哏。
玩笑歸玩笑,韓奇繼續給陸預講故事。
“荊夫,不要太把今夜的話放在心上,所謂的合作不過是場麵話,隻是雙方各自交點底,免得日後扯他人後腿。不要覺得虞山先生有多大氣節和誌向,他講的改革也不是今日才有的。
當年種種因才有今日果,後金是一定要滅的,稅製是一定要改的,這是兩宮不論誰在位都改變不了的。
事情總要有人去做,而誰做誰就掌握了事件的走向,能最大程度影響了利益的分配,乃至日後權力的分配,雙方合作是為了保障自己能夠站得先機。
從今天的形勢看,是我們取得了一點有利地位。
虞山先生能夠屈尊降貴來此完全是因為薊遼總督是陳伯伯,而我們選擇他則是為了避免他站到鎮國公府一邊,畢竟陛下必然要倚重他去奪權的,而且如果我們支持別人則會帶來極大的變數,可能導致戰事延後乃至丟失薊遼軍權,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至於他一定會支持開戰而方才你璉二哥能豪言壯語則是因為不解決薊遼戰事那就無法完成改革奪權。雙方要做的事本質上是一件事,隻不過他是文官,我們是武官,職權不同而已。”
“那為什麽改革和滅後金會聯係一起,進而能幫陛下完成收權呢?”陸預聽了韓奇的話,思索一會,問了這話,個別用詞也含蓄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