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亂時不做事
穿越賈璉之慢節奏生活 作者:江陵野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屋裏頭,平兒這般安慰著王熙鳳,見不好轉,不由的也哭了起來,俱是淚人了。偏王熙鳳刁鑽,見平兒哭了,立起身子抹了眼淚,看著平兒道,“你哭個什麽勁,將來做了姨娘,你的福還在後頭呢。”
平兒不願鬥氣,見她如此,止住哭,“我隻是替奶奶傷心罷了,奶奶如此說,便是我的不是了,我便將來開臉做了姨娘,也不過是奶奶的仆人不是?”
“算你知理,你也是我的貼心人,從小同我一道長大,我豈會虧了你。”
這時豐兒進屋來說,“東府裏的蓉大奶奶邀您過去說會話,來人在門外候著,可給個話?”
“就說我一刻鍾後過去,讓她候著。”
“是。”豐兒出屋傳話。
王熙鳳又與平兒談心,“我這般如此,皆因我心不安。幼時與他相識相知,他雖紈絝,但常順我言語,不與我相爭。那時覺得便是嫁於他,不得富貴,也是好的。
可等他年漸長,富貴愈重,出入禁中,家人俱喜,喚曰,可得一良婿矣。獨我心憂,不似他年耳。
至今夏,他又有那般作為,更讓我心不安。娘家怨待,夫家怒其不仁,老太太自是見過世麵,拿過大小的,幾時有過那般模樣,我自出入賈府十餘年,不得見一迴。
我勸他,他不置一詞,行事如常。相處雖有親,卻也失了心。我不讀書,卻也知朝堂詭譎,如今看著好,隻怕他日反目,夫妻離散。”
.........
兩日後,北郊大營,西北演武場。
驍騎營都統羅辻奇領著左右翼統領祁轅、侯誌遠並諸協主官,站在高台上巡視各部按序排演的操練情況。
此時恰逢右翼第七協的部隊在演練,左翼統領祁轅看了,戴著那張一萬年不變的笑容,轉頭對站在一眾將校中的賈璉捧道,“方才我看了諸部操練的情況,到目前為止,就屬賈協領的第七協,氣勢淩人,軍陣變換諳熟,可當諸軍之首,這想必是賈協領實心用事,日夜督練的結果。不到兩年,第七協就有如此變化,真是讓人感慨啊。可見魯元應先前是何等無能,無能又好貪,賈協領殺的不怨呀。”
話到這一步,在場眾人心裏打起鼓,不知這祁轅是刮了哪個方向的風,提起魯元應來。
便是和祁轅一道落後羅辻奇半步的侯誌遠也用目光斜看他,瞧他下麵是個什麽。
“來日冬日大校,第七協便能為我們驍騎營爭光,若是奪了魁首,既顯你之才,更是陛下識人用人之明。我等俱已年邁,料想它日你部出彩,當是我等退位讓賢之時。你說是不是,賈協領?”
站在眾人中的賈璉自祁轅開始說話,便注意起那位背對眾人的都統羅辻奇來,到祁轅說完,賈璉方將視線轉迴祁轅。
“祁統領說笑了,兵書雲,士不選練,卒不素習,起居不利,動靜不齊,趨利不歹,避難不逮,前擊後解,與旗鼓相失,此不習之過也,百不當一。
今日所看不過起居、行進、軍陣變化而已,且演練如何能說的上諳熟;再則我協之後還有諸部,未觀全貌何以稱譽。
便是祁統領最後一句也錯了,凡京師四營,上至節帥,下至各協校尉,哪個不是陛下任之用之。便是有一二悖逆之輩,也是欺聖藏奸,在朝諸賢輔佐之,斷不使奸佞長久。
我是隆興元年侍衛,陛下簡拔於我,我當肝腦塗地,興利除宿弊,以報陛下之恩,此乃為臣之道。便是您也是隆興二年升任的左翼統領,亦是陛下之恩,你我同道,何有親疏?
至於年邁,廉頗六十能戰,統領何故輕視?”以上是一段假大空的話,賈璉知道眾人不會信半點,但沒人能說錯。
眾人冷眼觀二人鬥法,祁轅聽了這話,有些繃住,還欲言語。羅辻奇轉過身來製止了,眼睛橫掃諸將,沉聲說道,“好了,我看你也是久經曆事的,不想說話也這般離奇,幸而賈璉是個明事理的,不然今日就你這話,我也要罰你受杖,以警示諸將。
今日我等全聚於此,是為臘月的冬日大校,汝等不可懈怠,明白嗎?”
眾將皆應,不複前態。
事情揭過,賈璉於眾人中看著下頭排練的兵士,腦子裏卻想著另一番故事,“從知道祁轅請求演練,我就知道有事發生,但祁轅今日如此直白,不做鋪陳,形如傻插,是我之前沒想到的,他是如何混到這位置上的?”
心內對於今日場景發生的原委很清楚,今日在台上的諸人分為三派,如羅辻奇、祁轅等出身普通、勳貴舊屬;如侯誌遠、賈璉等出身貴胄、皇帝近臣;第三派便是方才冷眼旁觀的大多數,中間派。
今日祁轅發難,受人所製,不是自己的意思,但於賈璉而言卻是自穿越過來後,在逐漸長大中所體會的一直存在的禍患。
今日之禍,不始於足下,而是本朝第一亂源的漣漪而已。何謂天下第一大禍?簡而言之,世家貴族政治的複辟!
我那位出身公府、蔭封授官的二叔依仗榮國公府權勢插手文官複職候選,便是亂源之表象也。
至宋始,占據社會主流的便是文官士族,偏到本朝四王八公為首的武家勳貴聲勢大顯。當然啦,一切現象都有其內在的必然邏輯,這裏麵的緣故要追溯到本朝的創立過程了。
那是太久遠的故事了,今人早已沒了興趣,在此不多做贅述。
很簡便地講,如今朝野的問題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千古不破的故事,簡單之上又加了難度——太上皇還在,那可不是位唐高祖、唐明皇,上皇主動退位隻是覺得年邁,精神不複往昔,不能長時間理政。
對於一個皇帝而言,兵權是要牢牢抓在手中的,即使麵對自己的父親,也是要一爭的,畢竟史書上父慈子孝的故事還少嗎。
兵權之中又以京師四營最為關鍵,畢竟地方失控,短時也隻是藩鎮,有時間處理。京師四營若是不好,那性命便在旦夕之間了,一堵宮牆可阻擋不了十萬軍士。
所以以陛下潛邸時的侍衛侯誌遠、元年龍禁尉侍衛出身的賈璉等為首的就入了京營為將,通過逐步蠶食的方式控製京營。
但侯賈二人的特殊出身對二人掌握京營,即是便利,也是一道割袍關。其中賈璉最為嚴重,一則其祖父賈代善在嘉祥年間做了近十年的京營節度使,一般人可幹不了這麽久的;二則現任京營節度使王子騰是賈璉的妻家。
金陵四大家族賈史王薛聯絡有親,王子騰還接的你祖父賈代善的班。在這京營裏的所有人最初看來,他賈璉和他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異姓兄弟,有利益勾連著,比親兄弟也不為過。
可賈璉一下場,就殺了在營裏做了十來年的魯元應,用的理由還是貪汙,簡直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不講道理。眾人心內都想,那魯元應是你祖父在時就給他看門執戟的衛士,若論遠近,怕是這營裏的中下階武官中沒幾個比他還近的了。
到了你妻家的王子騰接班,他也是勤勤懇懇,方升了權理協領,隻待時機,就可以轉正,可如今......
不由得有句,“狗兒的,有這麽辦事的嗎?”
侯誌遠就簡單多了,他是修國公府旁係,同現在當家的修國公血緣差的有點遠,再則修國公府原本根基便不在京中,便是得罪了些,也沒人不開眼,湊上前去挨刀。
說來那魯元應還有一事未了,賈璉沒找到機會,便一直耽擱著。
這上麵說的亂嗎,我賈璉覺得怕還不夠亂,更亂的在下麵。
原書寫賈府已至末世,何謂末世?對於像賈府這樣的仕宦勳貴大家,末世有兩大特征:一是子嗣凋零,二是禮教衰敗。
前者涉及立家的根本,在封建社會中,或者不止限於此,所謂權勢富貴,先有權後有錢,權錢相依。權力永遠不會處於真空,必須有人繼承,但有人還不行,還要有能,無能無以守家業。
世界是公平的,但又不太公平。一個人即使是出生富貴之家,也不一定能成才,就成才率而言,士族大家能提供的多為起步更高的平台、對上升所需資源的高獲取、對失敗的高承受能力。
賈府人丁少,林家更少,五代列侯、詩書簪纓之族,單傳到林如海這,沒了!無後,便是再大的權力富貴,也如過眼雲煙,隨風化。
賈府呢?第四代人中,僅以榮府舉例,有長房的賈瑚、賈璉、賈琮,二房的賈珠、賈瑛(寶玉),賈環,一代六人,死了兩個——還是嫡長,剩下的一個有能而無德、一個有德而無能、兩個少描而無所能。(注:這裏的能指的是仕途經濟的能,可處事而攀高附下,不是詩詞才子的能。)
生的四個俱不能入仕途經濟學問一道,再加上本朝所規定的降等襲爵對大家族的人才產出更加嚴苛,原非前明勳貴可比,君不見英國公、成國公之事乎?那才是真正的與國同休,如今算個啥。
所以賈府到此便已末路,當然賈母還是有些見識的,見男子無用,便用女兒家的做買賣,先頭嫁賈敏,後頭賣元春都是無奈之舉(說賣其實也是讚美,元朝《龐涓夜走馬陵道》中不是有句“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的話,隻不過元春賣的不是文武藝罷了,但原理相同,喵嗚)。
但後者比前者更瘋狂、也更找死,賈敏嫁的林如海還隻是隆興帝心腹,元春則直接找上了原主,簡直了,活生生將鬥爭水平拉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特別還和江南甄氏掛上了勾。賈璉在得知賈母欲要送探春入宮,重走書中原路時,不由得想抓起老家夥的衣領,問問那位老太婆,她是不是忘了嘉祥年間她們做的事了。
我曾有過齷齪陰暗的想法,養在她膝下的那三位,明上是侯府千金、榮國公夫人、一品誥命夫人所教養,將來許是能嫁的好些,有所迴報。隻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事情逐漸擺脫控製,最後狂飆奔向火葬場,俱付灰燼矣。
末世的第二特征僅以東府的爬灰,西府的官爵兩賜,便可見一斑。東府的不用說,爬灰的爬灰,隻可憐那美人早衰,但美人雖美,心有不美;西府呢?爵位是賈赦的,官職給了賈政,治國治家,我還未見過,有一位頂著皇冠卻把國家權力給了弟弟的皇帝。
政出多門,則有疑議生,疑議生則廢立起,廢立起則權臣擅命,權臣擅命則強臣篡逆,這便是致亂之源。封建家長製下,西府的權力格局可以說敗壞了封建道德禮教所提倡的忠孝觀的存在依據。物質基礎不在,便無所謂忠孝可言。
更讓賈璉寒心的是,上皇當年還同意了,當然賈璉還是要感謝他祖父的,畢竟還有一個法子,使名實相和。
話說迴來,禮教是維係政治體製的理論依據,國是大家,皇帝是諸小家之長,上下相輔,以成其教。
如此世道,賈璉當初找那位混蛋老子,托他遞名錄進宮候選龍禁尉侍衛時,便已不再有求他人之心是了。
殺魯元應不過是那位計劃下的一步,好戲才開場,賈璉隻是棋子,從穿越過來,浮華場中一朝覆,求生欲起,便是半點不由人,隻留你一條兩側高牆往天砌、中間寬處一尺半的小道。
賈璉做事便是不做事,現在做的都是順天命、盡人事的買賣。
此時諸校演練已畢,羅辻奇在眾軍士麵前說了些場麵話,便讓士卒在校尉們的帶領下,依本朝軍法聚散之道散了。
自己則領著眾將官迴了中軍營帳,再次開起了關於冬日大校所需準備的逐一事項宣導會,重點強調了友誼不重要,爭先第一是王道的原則精神,並命諸下屬迴去都寫一份關於這次大校體會心得,已備後來。
至晚,一眾齊聚用飯,畢,方散。
賈璉正處輪值,未歸家,居營中。
七日後,陛下遣大明宮掌宮太監戴權到京營節度使衙門,明示諸將校,今歲冬日大校取消。
平兒不願鬥氣,見她如此,止住哭,“我隻是替奶奶傷心罷了,奶奶如此說,便是我的不是了,我便將來開臉做了姨娘,也不過是奶奶的仆人不是?”
“算你知理,你也是我的貼心人,從小同我一道長大,我豈會虧了你。”
這時豐兒進屋來說,“東府裏的蓉大奶奶邀您過去說會話,來人在門外候著,可給個話?”
“就說我一刻鍾後過去,讓她候著。”
“是。”豐兒出屋傳話。
王熙鳳又與平兒談心,“我這般如此,皆因我心不安。幼時與他相識相知,他雖紈絝,但常順我言語,不與我相爭。那時覺得便是嫁於他,不得富貴,也是好的。
可等他年漸長,富貴愈重,出入禁中,家人俱喜,喚曰,可得一良婿矣。獨我心憂,不似他年耳。
至今夏,他又有那般作為,更讓我心不安。娘家怨待,夫家怒其不仁,老太太自是見過世麵,拿過大小的,幾時有過那般模樣,我自出入賈府十餘年,不得見一迴。
我勸他,他不置一詞,行事如常。相處雖有親,卻也失了心。我不讀書,卻也知朝堂詭譎,如今看著好,隻怕他日反目,夫妻離散。”
.........
兩日後,北郊大營,西北演武場。
驍騎營都統羅辻奇領著左右翼統領祁轅、侯誌遠並諸協主官,站在高台上巡視各部按序排演的操練情況。
此時恰逢右翼第七協的部隊在演練,左翼統領祁轅看了,戴著那張一萬年不變的笑容,轉頭對站在一眾將校中的賈璉捧道,“方才我看了諸部操練的情況,到目前為止,就屬賈協領的第七協,氣勢淩人,軍陣變換諳熟,可當諸軍之首,這想必是賈協領實心用事,日夜督練的結果。不到兩年,第七協就有如此變化,真是讓人感慨啊。可見魯元應先前是何等無能,無能又好貪,賈協領殺的不怨呀。”
話到這一步,在場眾人心裏打起鼓,不知這祁轅是刮了哪個方向的風,提起魯元應來。
便是和祁轅一道落後羅辻奇半步的侯誌遠也用目光斜看他,瞧他下麵是個什麽。
“來日冬日大校,第七協便能為我們驍騎營爭光,若是奪了魁首,既顯你之才,更是陛下識人用人之明。我等俱已年邁,料想它日你部出彩,當是我等退位讓賢之時。你說是不是,賈協領?”
站在眾人中的賈璉自祁轅開始說話,便注意起那位背對眾人的都統羅辻奇來,到祁轅說完,賈璉方將視線轉迴祁轅。
“祁統領說笑了,兵書雲,士不選練,卒不素習,起居不利,動靜不齊,趨利不歹,避難不逮,前擊後解,與旗鼓相失,此不習之過也,百不當一。
今日所看不過起居、行進、軍陣變化而已,且演練如何能說的上諳熟;再則我協之後還有諸部,未觀全貌何以稱譽。
便是祁統領最後一句也錯了,凡京師四營,上至節帥,下至各協校尉,哪個不是陛下任之用之。便是有一二悖逆之輩,也是欺聖藏奸,在朝諸賢輔佐之,斷不使奸佞長久。
我是隆興元年侍衛,陛下簡拔於我,我當肝腦塗地,興利除宿弊,以報陛下之恩,此乃為臣之道。便是您也是隆興二年升任的左翼統領,亦是陛下之恩,你我同道,何有親疏?
至於年邁,廉頗六十能戰,統領何故輕視?”以上是一段假大空的話,賈璉知道眾人不會信半點,但沒人能說錯。
眾人冷眼觀二人鬥法,祁轅聽了這話,有些繃住,還欲言語。羅辻奇轉過身來製止了,眼睛橫掃諸將,沉聲說道,“好了,我看你也是久經曆事的,不想說話也這般離奇,幸而賈璉是個明事理的,不然今日就你這話,我也要罰你受杖,以警示諸將。
今日我等全聚於此,是為臘月的冬日大校,汝等不可懈怠,明白嗎?”
眾將皆應,不複前態。
事情揭過,賈璉於眾人中看著下頭排練的兵士,腦子裏卻想著另一番故事,“從知道祁轅請求演練,我就知道有事發生,但祁轅今日如此直白,不做鋪陳,形如傻插,是我之前沒想到的,他是如何混到這位置上的?”
心內對於今日場景發生的原委很清楚,今日在台上的諸人分為三派,如羅辻奇、祁轅等出身普通、勳貴舊屬;如侯誌遠、賈璉等出身貴胄、皇帝近臣;第三派便是方才冷眼旁觀的大多數,中間派。
今日祁轅發難,受人所製,不是自己的意思,但於賈璉而言卻是自穿越過來後,在逐漸長大中所體會的一直存在的禍患。
今日之禍,不始於足下,而是本朝第一亂源的漣漪而已。何謂天下第一大禍?簡而言之,世家貴族政治的複辟!
我那位出身公府、蔭封授官的二叔依仗榮國公府權勢插手文官複職候選,便是亂源之表象也。
至宋始,占據社會主流的便是文官士族,偏到本朝四王八公為首的武家勳貴聲勢大顯。當然啦,一切現象都有其內在的必然邏輯,這裏麵的緣故要追溯到本朝的創立過程了。
那是太久遠的故事了,今人早已沒了興趣,在此不多做贅述。
很簡便地講,如今朝野的問題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千古不破的故事,簡單之上又加了難度——太上皇還在,那可不是位唐高祖、唐明皇,上皇主動退位隻是覺得年邁,精神不複往昔,不能長時間理政。
對於一個皇帝而言,兵權是要牢牢抓在手中的,即使麵對自己的父親,也是要一爭的,畢竟史書上父慈子孝的故事還少嗎。
兵權之中又以京師四營最為關鍵,畢竟地方失控,短時也隻是藩鎮,有時間處理。京師四營若是不好,那性命便在旦夕之間了,一堵宮牆可阻擋不了十萬軍士。
所以以陛下潛邸時的侍衛侯誌遠、元年龍禁尉侍衛出身的賈璉等為首的就入了京營為將,通過逐步蠶食的方式控製京營。
但侯賈二人的特殊出身對二人掌握京營,即是便利,也是一道割袍關。其中賈璉最為嚴重,一則其祖父賈代善在嘉祥年間做了近十年的京營節度使,一般人可幹不了這麽久的;二則現任京營節度使王子騰是賈璉的妻家。
金陵四大家族賈史王薛聯絡有親,王子騰還接的你祖父賈代善的班。在這京營裏的所有人最初看來,他賈璉和他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異姓兄弟,有利益勾連著,比親兄弟也不為過。
可賈璉一下場,就殺了在營裏做了十來年的魯元應,用的理由還是貪汙,簡直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不講道理。眾人心內都想,那魯元應是你祖父在時就給他看門執戟的衛士,若論遠近,怕是這營裏的中下階武官中沒幾個比他還近的了。
到了你妻家的王子騰接班,他也是勤勤懇懇,方升了權理協領,隻待時機,就可以轉正,可如今......
不由得有句,“狗兒的,有這麽辦事的嗎?”
侯誌遠就簡單多了,他是修國公府旁係,同現在當家的修國公血緣差的有點遠,再則修國公府原本根基便不在京中,便是得罪了些,也沒人不開眼,湊上前去挨刀。
說來那魯元應還有一事未了,賈璉沒找到機會,便一直耽擱著。
這上麵說的亂嗎,我賈璉覺得怕還不夠亂,更亂的在下麵。
原書寫賈府已至末世,何謂末世?對於像賈府這樣的仕宦勳貴大家,末世有兩大特征:一是子嗣凋零,二是禮教衰敗。
前者涉及立家的根本,在封建社會中,或者不止限於此,所謂權勢富貴,先有權後有錢,權錢相依。權力永遠不會處於真空,必須有人繼承,但有人還不行,還要有能,無能無以守家業。
世界是公平的,但又不太公平。一個人即使是出生富貴之家,也不一定能成才,就成才率而言,士族大家能提供的多為起步更高的平台、對上升所需資源的高獲取、對失敗的高承受能力。
賈府人丁少,林家更少,五代列侯、詩書簪纓之族,單傳到林如海這,沒了!無後,便是再大的權力富貴,也如過眼雲煙,隨風化。
賈府呢?第四代人中,僅以榮府舉例,有長房的賈瑚、賈璉、賈琮,二房的賈珠、賈瑛(寶玉),賈環,一代六人,死了兩個——還是嫡長,剩下的一個有能而無德、一個有德而無能、兩個少描而無所能。(注:這裏的能指的是仕途經濟的能,可處事而攀高附下,不是詩詞才子的能。)
生的四個俱不能入仕途經濟學問一道,再加上本朝所規定的降等襲爵對大家族的人才產出更加嚴苛,原非前明勳貴可比,君不見英國公、成國公之事乎?那才是真正的與國同休,如今算個啥。
所以賈府到此便已末路,當然賈母還是有些見識的,見男子無用,便用女兒家的做買賣,先頭嫁賈敏,後頭賣元春都是無奈之舉(說賣其實也是讚美,元朝《龐涓夜走馬陵道》中不是有句“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的話,隻不過元春賣的不是文武藝罷了,但原理相同,喵嗚)。
但後者比前者更瘋狂、也更找死,賈敏嫁的林如海還隻是隆興帝心腹,元春則直接找上了原主,簡直了,活生生將鬥爭水平拉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特別還和江南甄氏掛上了勾。賈璉在得知賈母欲要送探春入宮,重走書中原路時,不由得想抓起老家夥的衣領,問問那位老太婆,她是不是忘了嘉祥年間她們做的事了。
我曾有過齷齪陰暗的想法,養在她膝下的那三位,明上是侯府千金、榮國公夫人、一品誥命夫人所教養,將來許是能嫁的好些,有所迴報。隻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事情逐漸擺脫控製,最後狂飆奔向火葬場,俱付灰燼矣。
末世的第二特征僅以東府的爬灰,西府的官爵兩賜,便可見一斑。東府的不用說,爬灰的爬灰,隻可憐那美人早衰,但美人雖美,心有不美;西府呢?爵位是賈赦的,官職給了賈政,治國治家,我還未見過,有一位頂著皇冠卻把國家權力給了弟弟的皇帝。
政出多門,則有疑議生,疑議生則廢立起,廢立起則權臣擅命,權臣擅命則強臣篡逆,這便是致亂之源。封建家長製下,西府的權力格局可以說敗壞了封建道德禮教所提倡的忠孝觀的存在依據。物質基礎不在,便無所謂忠孝可言。
更讓賈璉寒心的是,上皇當年還同意了,當然賈璉還是要感謝他祖父的,畢竟還有一個法子,使名實相和。
話說迴來,禮教是維係政治體製的理論依據,國是大家,皇帝是諸小家之長,上下相輔,以成其教。
如此世道,賈璉當初找那位混蛋老子,托他遞名錄進宮候選龍禁尉侍衛時,便已不再有求他人之心是了。
殺魯元應不過是那位計劃下的一步,好戲才開場,賈璉隻是棋子,從穿越過來,浮華場中一朝覆,求生欲起,便是半點不由人,隻留你一條兩側高牆往天砌、中間寬處一尺半的小道。
賈璉做事便是不做事,現在做的都是順天命、盡人事的買賣。
此時諸校演練已畢,羅辻奇在眾軍士麵前說了些場麵話,便讓士卒在校尉們的帶領下,依本朝軍法聚散之道散了。
自己則領著眾將官迴了中軍營帳,再次開起了關於冬日大校所需準備的逐一事項宣導會,重點強調了友誼不重要,爭先第一是王道的原則精神,並命諸下屬迴去都寫一份關於這次大校體會心得,已備後來。
至晚,一眾齊聚用飯,畢,方散。
賈璉正處輪值,未歸家,居營中。
七日後,陛下遣大明宮掌宮太監戴權到京營節度使衙門,明示諸將校,今歲冬日大校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