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鄉村的日光
一
1993 年的夏天,蟬鳴在老槐樹的枝葉間此起彼伏,像一波又一波永不停歇的熱浪。我光著腳丫,奔跑在村子裏坑窪不平的土路上,揚起的塵土在身後久久不散。
“妮兒,跑慢點,別摔著!”奶奶在門口扯著嗓子喊我,手裏還握著一把剛從菜園摘的豆角。我迴頭衝她做個鬼臉,依舊跑得歡實。
村子不大,也就百來戶人家,一條蜿蜒的小河從村邊繞過,那是我們夏日的樂園。我和小夥伴們三五成群,挽起褲腳,在淺灘處捉魚摸蝦。河水清澈見底,能看到小魚小蝦在石縫間穿梭,偶爾伸手去抓,它們機靈地一閃,隻留下涼涼的水流滑過掌心。
村裏的大人們,此時都在田間勞作。烈日當空,他們彎著腰,在玉米地裏除草、施肥。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卻澆不滅他們對土地的希望。爺爺扛著鋤頭,從地裏迴來,臉上帶著疲憊卻滿足的神情。他把鋤頭靠在牆邊,從水缸裏舀一瓢涼水,咕咚咕咚灌下去,那暢快的模樣,至今刻在我心裏。
傍晚,炊煙嫋嫋升起,飯菜的香氣彌漫在整個村子。家家戶戶圍坐在院子裏,吃著簡單卻可口的飯菜。鄰居們互相串門,分享著一天的見聞。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網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近得如同家人。
二
隨著秋天的腳步漸漸臨近,村子裏彌漫著豐收的氣息。田野裏,金黃的麥浪隨風起伏,像是大地鋪上了一層金色的地毯。
收割麥子是村裏最熱鬧的時候。大人們天不亮就起床,拿著鐮刀走向麥田。他們熟練地揮舞著鐮刀,一捆捆麥子整齊地倒在地上。我和小夥伴們也不甘示弱,跟在大人後麵,幫忙撿麥穗。雖然太陽很曬,小手也被麥芒紮得生疼,但我們的笑聲卻在田野上空迴蕩。
打麥場是麥收後的另一個主戰場。巨大的石碾子在牛的拉動下,一圈又一圈地碾壓著麥穗,麥粒從秸稈中脫落出來。我們在一旁看著,興奮不已,有時候還會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地爬上石碾子,感受那慢悠悠的轉動。
收完麥子,緊接著就是種玉米。爺爺會在地裏挖出一道道淺淺的溝,我跟在後麵,小心翼翼地把玉米種子撒進去,然後再用土蓋上。那時候,我總是盼望著種子快快發芽,想象著它們長成高大玉米稈的樣子。
秋天的果園也是我們的最愛。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像一個個小燈籠。我們會偷偷地鑽進果園,趁看園的大爺不注意,摘下幾個蘋果,咬上一口,酸甜的汁水瞬間充滿口腔。被大爺發現後,我們就像小猴子一樣,在果樹間穿梭逃竄,大爺在後麵追得氣喘籲籲,卻也帶著寵溺的笑。
三
冬天,村子被白雪覆蓋,宛如一個童話世界。屋頂上、樹枝上、田野裏,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早上起來,我會和爺爺一起掃雪。厚厚的積雪踩上去嘎吱嘎吱響,每掃出一片空地,都覺得特別有成就感。掃完雪後,我們會在院子裏堆雪人。用胡蘿卜做鼻子,用煤球做眼睛,再給雪人戴上爺爺的舊帽子,一個可愛的雪人就誕生了。
下雪天不能出去玩的時候,我就會坐在溫暖的炕頭上,聽奶奶講故事。奶奶肚子裏好像有講不完的故事,從嫦娥奔月到牛郎織女,從孫悟空大鬧天宮到白蛇傳。我聽得入迷,仿佛置身於那些神奇的世界裏。
過年是冬天最讓人期待的事情。進入臘月,村子裏就開始有了年味兒。大人們忙著準備年貨,殺年豬、做豆腐、蒸饅頭。孩子們則盼望著新衣服和壓歲錢。年三十那天,家家戶戶貼上紅紅的春聯,掛上大紅燈籠。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看著黑白電視裏的春節聯歡晚會,笑聲不斷。
吃完年夜飯,我會和小夥伴們拿著鞭炮到街上放。鞭炮劈裏啪啦地響著,照亮了黑暗的夜空。我們在煙霧中嬉笑玩耍,感受著新年帶來的喜悅。那時候,過年的快樂是如此簡單而純粹。
四
春天,萬物複蘇,村子從沉睡中醒來。河邊的柳樹抽出嫩綠的新芽,小草也從土裏探出了頭。
爺爺會在院子裏整理出一塊菜地,種上各種蔬菜。我幫著他澆水、施肥,看著種子一點點發芽、長大。菜園裏的蔬菜種類繁多,有翠綠的黃瓜、紅彤彤的西紅柿、長長的豆角。每次看到這些新鮮的蔬菜,我都忍不住流口水。
春天也是放風箏的好時節。我和小夥伴們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風箏,跑到村外的田野上。迎著風,風箏越飛越高,我們在下麵歡唿雀躍。有時候風箏線會斷掉,看著風箏飄向遠方,心裏雖然有些失落,但很快又被新的快樂所取代。
村子裏的大人們開始忙碌起來,他們要為新一年的耕種做準備。購買種子、化肥,修理農具。他們談論著今年的種植計劃,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春天的夜晚,格外寧靜。躺在院子裏的涼席上,仰望著星空,繁星閃爍,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耳邊傳來陣陣蛙鳴,和著輕柔的晚風,讓人心曠神怡。
五
村裏的學校是一座破舊的瓦房,桌椅板凳也都有些破舊。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知識的渴望。每天早上,我們背著書包,哼著小曲兒,蹦蹦跳跳地去學校。
教室裏沒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隻有一塊黑板、幾支粉筆。老師在講台上認真地講課,我們在下麵聚精會神地聽著。那時候,我們最喜歡上的課是語文課,老師會給我們朗讀優美的課文,教我們認識一個個有趣的漢字。
課間休息時,我們會在操場上玩耍。男生們喜歡踢毽子、跳繩,女生們則喜歡跳皮筋、扔沙包。操場雖然不大,但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
學校還會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春遊。我們會排著整齊的隊伍,去村外的山上遊玩。一路上,我們欣賞著美麗的風景,感受著大自然的魅力。到了山上,我們會找一片草地,坐下來分享各自帶來的零食,然後一起做遊戲。
在學校裏,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收獲了珍貴的友誼。和同學們一起度過的時光,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迴憶之一。
六
九十年代的鄉村,娛樂活動雖然不多,但每一項都充滿了樂趣。
夏天的晚上,村子裏會在打麥場放電影。消息一傳開,孩子們早早地就搬著小板凳去占位置。電影開始前,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玩耍。當電影的畫麵出現在白色的幕布上時,所有人都安靜下來,沉浸在精彩的劇情中。電影結束後,我們還會模仿電影裏的情節,迴家後和小夥伴們一起表演。
農閑的時候,村裏的老人們會聚集在大樹下,下象棋、拉家常。他們一邊下棋,一邊討論著村裏的大小事情。小孩子們則在一旁圍觀,有時候也會忍不住插上幾句嘴。
過年的時候,村裏還會組織一些傳統的活動,比如舞龍舞獅。舞龍的隊伍在村子裏穿梭,龍身隨著舞動的人上下翻騰,栩栩如生。舞獅的人則把獅子表演得活靈活現,時而跳躍,時而翻滾。我們跟在隊伍後麵,看得目不轉睛,不停地鼓掌叫好。
這些簡單的娛樂活動,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童年充滿了色彩。
七
鄉村的鄰裏關係淳樸而深厚。哪家有了困難,大家都會伸出援手。
記得有一次,鄰居張大爺家的房子漏雨了,爸爸和村裏的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主動去幫忙修理。他們爬上屋頂,更換破損的瓦片,忙得滿頭大汗。張大爺在一旁看著,眼裏滿是感激。
農忙的時候,這種互相幫助的場景更是常見。今天你幫我家收割麥子,明天我幫你家種玉米。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度過農忙的日子。
村裏的女人們也會互相幫忙。做衣服、納鞋底的時候,她們會湊在一起,一邊幹活一邊聊天。哪家做了好吃的,也會端上一碗給鄰居嚐嚐。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我學會了關愛他人,懂得了分享的快樂。這種鄰裏之間的情誼,是城市裏所難以體會到的。
八
隨著時間的推移,村裏的年輕人開始陸續外出打工。他們背著行囊,離開家鄉,去外麵的世界尋找機會。
我的表哥也在其中。他走的那天,一家人都去送他。表哥信誓旦旦地說,要在外麵闖出一番名堂。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我心裏既有些不舍,又充滿了期待。
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過年的時候會迴到村子。他們帶迴了外麵世界的新鮮事物,也帶迴了新的思想和觀念。村子裏漸漸有了一些變化,一些人家裝上了電話,村裏的小商店也多了一些時髦的商品。
然而,這些變化也讓村子裏少了一些往日的寧靜。年輕人的離去,讓村子裏多了許多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每次看到那些孩子眼巴巴地望著村口,盼望著父母歸來的眼神,我的心裏都會一陣發酸。
九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鄉村的美食卻有著獨特的味道。
奶奶做的手擀麵是我最愛的美食之一。她把麵粉和水揉成麵團,然後用擀麵杖擀成薄薄的麵餅,再切成細細的麵條。麵條在鍋裏翻滾著,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出鍋後,加上一勺自家做的肉醬,撒上蔥花,那味道,至今想起來都讓人垂涎欲滴。
夏天,奶奶還會給我做涼粉。她把綠豆澱粉加水攪拌均勻,然後在鍋裏不停地攪拌,直到變成濃稠的糊狀。倒入碗中放涼後,切成小塊,加上醋、蒜汁、辣椒油等調料,吃起來清涼爽口,是消暑的佳品。
秋天,村裏的果園豐收了。我們會用新鮮的水果做各種美食。比如用蘋果和紅棗熬製的果脯,香甜可口;用葡萄做的葡萄酒,雖然度數不高,但充滿了果香。
這些美食,不僅滿足了我的味蕾,更承載著我對童年、對奶奶深深的思念。
十
1999 年,世紀之交的那一年,村子裏依舊保持著它的寧靜與質樸。
這一年,我即將小學畢業,麵臨著升學的選擇。我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可能會離開這個生活了多年的村子,去外麵的世界闖蕩。
在這最後的時光裏,我更加珍惜在村子裏的每一刻。我會和小夥伴們一起去河邊捉魚,去田野裏放風箏,去果園裏偷蘋果。我會幫爺爺在菜園裏幹活,聽奶奶講那些古老的故事。
我知道,無論未來走到哪裏,這個充滿迴憶的鄉村,都會是我永遠的根。這裏的一草一木,這裏的每一個人,都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成為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在那個九十年代的鄉村,我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那些溫暖的日光,那些質樸的人們,那些簡單而美好的生活,構成了我心中最難忘的畫卷。
一
1993 年的夏天,蟬鳴在老槐樹的枝葉間此起彼伏,像一波又一波永不停歇的熱浪。我光著腳丫,奔跑在村子裏坑窪不平的土路上,揚起的塵土在身後久久不散。
“妮兒,跑慢點,別摔著!”奶奶在門口扯著嗓子喊我,手裏還握著一把剛從菜園摘的豆角。我迴頭衝她做個鬼臉,依舊跑得歡實。
村子不大,也就百來戶人家,一條蜿蜒的小河從村邊繞過,那是我們夏日的樂園。我和小夥伴們三五成群,挽起褲腳,在淺灘處捉魚摸蝦。河水清澈見底,能看到小魚小蝦在石縫間穿梭,偶爾伸手去抓,它們機靈地一閃,隻留下涼涼的水流滑過掌心。
村裏的大人們,此時都在田間勞作。烈日當空,他們彎著腰,在玉米地裏除草、施肥。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卻澆不滅他們對土地的希望。爺爺扛著鋤頭,從地裏迴來,臉上帶著疲憊卻滿足的神情。他把鋤頭靠在牆邊,從水缸裏舀一瓢涼水,咕咚咕咚灌下去,那暢快的模樣,至今刻在我心裏。
傍晚,炊煙嫋嫋升起,飯菜的香氣彌漫在整個村子。家家戶戶圍坐在院子裏,吃著簡單卻可口的飯菜。鄰居們互相串門,分享著一天的見聞。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網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近得如同家人。
二
隨著秋天的腳步漸漸臨近,村子裏彌漫著豐收的氣息。田野裏,金黃的麥浪隨風起伏,像是大地鋪上了一層金色的地毯。
收割麥子是村裏最熱鬧的時候。大人們天不亮就起床,拿著鐮刀走向麥田。他們熟練地揮舞著鐮刀,一捆捆麥子整齊地倒在地上。我和小夥伴們也不甘示弱,跟在大人後麵,幫忙撿麥穗。雖然太陽很曬,小手也被麥芒紮得生疼,但我們的笑聲卻在田野上空迴蕩。
打麥場是麥收後的另一個主戰場。巨大的石碾子在牛的拉動下,一圈又一圈地碾壓著麥穗,麥粒從秸稈中脫落出來。我們在一旁看著,興奮不已,有時候還會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地爬上石碾子,感受那慢悠悠的轉動。
收完麥子,緊接著就是種玉米。爺爺會在地裏挖出一道道淺淺的溝,我跟在後麵,小心翼翼地把玉米種子撒進去,然後再用土蓋上。那時候,我總是盼望著種子快快發芽,想象著它們長成高大玉米稈的樣子。
秋天的果園也是我們的最愛。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像一個個小燈籠。我們會偷偷地鑽進果園,趁看園的大爺不注意,摘下幾個蘋果,咬上一口,酸甜的汁水瞬間充滿口腔。被大爺發現後,我們就像小猴子一樣,在果樹間穿梭逃竄,大爺在後麵追得氣喘籲籲,卻也帶著寵溺的笑。
三
冬天,村子被白雪覆蓋,宛如一個童話世界。屋頂上、樹枝上、田野裏,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早上起來,我會和爺爺一起掃雪。厚厚的積雪踩上去嘎吱嘎吱響,每掃出一片空地,都覺得特別有成就感。掃完雪後,我們會在院子裏堆雪人。用胡蘿卜做鼻子,用煤球做眼睛,再給雪人戴上爺爺的舊帽子,一個可愛的雪人就誕生了。
下雪天不能出去玩的時候,我就會坐在溫暖的炕頭上,聽奶奶講故事。奶奶肚子裏好像有講不完的故事,從嫦娥奔月到牛郎織女,從孫悟空大鬧天宮到白蛇傳。我聽得入迷,仿佛置身於那些神奇的世界裏。
過年是冬天最讓人期待的事情。進入臘月,村子裏就開始有了年味兒。大人們忙著準備年貨,殺年豬、做豆腐、蒸饅頭。孩子們則盼望著新衣服和壓歲錢。年三十那天,家家戶戶貼上紅紅的春聯,掛上大紅燈籠。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看著黑白電視裏的春節聯歡晚會,笑聲不斷。
吃完年夜飯,我會和小夥伴們拿著鞭炮到街上放。鞭炮劈裏啪啦地響著,照亮了黑暗的夜空。我們在煙霧中嬉笑玩耍,感受著新年帶來的喜悅。那時候,過年的快樂是如此簡單而純粹。
四
春天,萬物複蘇,村子從沉睡中醒來。河邊的柳樹抽出嫩綠的新芽,小草也從土裏探出了頭。
爺爺會在院子裏整理出一塊菜地,種上各種蔬菜。我幫著他澆水、施肥,看著種子一點點發芽、長大。菜園裏的蔬菜種類繁多,有翠綠的黃瓜、紅彤彤的西紅柿、長長的豆角。每次看到這些新鮮的蔬菜,我都忍不住流口水。
春天也是放風箏的好時節。我和小夥伴們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風箏,跑到村外的田野上。迎著風,風箏越飛越高,我們在下麵歡唿雀躍。有時候風箏線會斷掉,看著風箏飄向遠方,心裏雖然有些失落,但很快又被新的快樂所取代。
村子裏的大人們開始忙碌起來,他們要為新一年的耕種做準備。購買種子、化肥,修理農具。他們談論著今年的種植計劃,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春天的夜晚,格外寧靜。躺在院子裏的涼席上,仰望著星空,繁星閃爍,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耳邊傳來陣陣蛙鳴,和著輕柔的晚風,讓人心曠神怡。
五
村裏的學校是一座破舊的瓦房,桌椅板凳也都有些破舊。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知識的渴望。每天早上,我們背著書包,哼著小曲兒,蹦蹦跳跳地去學校。
教室裏沒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隻有一塊黑板、幾支粉筆。老師在講台上認真地講課,我們在下麵聚精會神地聽著。那時候,我們最喜歡上的課是語文課,老師會給我們朗讀優美的課文,教我們認識一個個有趣的漢字。
課間休息時,我們會在操場上玩耍。男生們喜歡踢毽子、跳繩,女生們則喜歡跳皮筋、扔沙包。操場雖然不大,但充滿了我們的歡聲笑語。
學校還會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春遊。我們會排著整齊的隊伍,去村外的山上遊玩。一路上,我們欣賞著美麗的風景,感受著大自然的魅力。到了山上,我們會找一片草地,坐下來分享各自帶來的零食,然後一起做遊戲。
在學校裏,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收獲了珍貴的友誼。和同學們一起度過的時光,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迴憶之一。
六
九十年代的鄉村,娛樂活動雖然不多,但每一項都充滿了樂趣。
夏天的晚上,村子裏會在打麥場放電影。消息一傳開,孩子們早早地就搬著小板凳去占位置。電影開始前,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玩耍。當電影的畫麵出現在白色的幕布上時,所有人都安靜下來,沉浸在精彩的劇情中。電影結束後,我們還會模仿電影裏的情節,迴家後和小夥伴們一起表演。
農閑的時候,村裏的老人們會聚集在大樹下,下象棋、拉家常。他們一邊下棋,一邊討論著村裏的大小事情。小孩子們則在一旁圍觀,有時候也會忍不住插上幾句嘴。
過年的時候,村裏還會組織一些傳統的活動,比如舞龍舞獅。舞龍的隊伍在村子裏穿梭,龍身隨著舞動的人上下翻騰,栩栩如生。舞獅的人則把獅子表演得活靈活現,時而跳躍,時而翻滾。我們跟在隊伍後麵,看得目不轉睛,不停地鼓掌叫好。
這些簡單的娛樂活動,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童年充滿了色彩。
七
鄉村的鄰裏關係淳樸而深厚。哪家有了困難,大家都會伸出援手。
記得有一次,鄰居張大爺家的房子漏雨了,爸爸和村裏的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主動去幫忙修理。他們爬上屋頂,更換破損的瓦片,忙得滿頭大汗。張大爺在一旁看著,眼裏滿是感激。
農忙的時候,這種互相幫助的場景更是常見。今天你幫我家收割麥子,明天我幫你家種玉米。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度過農忙的日子。
村裏的女人們也會互相幫忙。做衣服、納鞋底的時候,她們會湊在一起,一邊幹活一邊聊天。哪家做了好吃的,也會端上一碗給鄰居嚐嚐。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我學會了關愛他人,懂得了分享的快樂。這種鄰裏之間的情誼,是城市裏所難以體會到的。
八
隨著時間的推移,村裏的年輕人開始陸續外出打工。他們背著行囊,離開家鄉,去外麵的世界尋找機會。
我的表哥也在其中。他走的那天,一家人都去送他。表哥信誓旦旦地說,要在外麵闖出一番名堂。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我心裏既有些不舍,又充滿了期待。
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過年的時候會迴到村子。他們帶迴了外麵世界的新鮮事物,也帶迴了新的思想和觀念。村子裏漸漸有了一些變化,一些人家裝上了電話,村裏的小商店也多了一些時髦的商品。
然而,這些變化也讓村子裏少了一些往日的寧靜。年輕人的離去,讓村子裏多了許多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每次看到那些孩子眼巴巴地望著村口,盼望著父母歸來的眼神,我的心裏都會一陣發酸。
九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鄉村的美食卻有著獨特的味道。
奶奶做的手擀麵是我最愛的美食之一。她把麵粉和水揉成麵團,然後用擀麵杖擀成薄薄的麵餅,再切成細細的麵條。麵條在鍋裏翻滾著,散發出誘人的香氣。出鍋後,加上一勺自家做的肉醬,撒上蔥花,那味道,至今想起來都讓人垂涎欲滴。
夏天,奶奶還會給我做涼粉。她把綠豆澱粉加水攪拌均勻,然後在鍋裏不停地攪拌,直到變成濃稠的糊狀。倒入碗中放涼後,切成小塊,加上醋、蒜汁、辣椒油等調料,吃起來清涼爽口,是消暑的佳品。
秋天,村裏的果園豐收了。我們會用新鮮的水果做各種美食。比如用蘋果和紅棗熬製的果脯,香甜可口;用葡萄做的葡萄酒,雖然度數不高,但充滿了果香。
這些美食,不僅滿足了我的味蕾,更承載著我對童年、對奶奶深深的思念。
十
1999 年,世紀之交的那一年,村子裏依舊保持著它的寧靜與質樸。
這一年,我即將小學畢業,麵臨著升學的選擇。我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可能會離開這個生活了多年的村子,去外麵的世界闖蕩。
在這最後的時光裏,我更加珍惜在村子裏的每一刻。我會和小夥伴們一起去河邊捉魚,去田野裏放風箏,去果園裏偷蘋果。我會幫爺爺在菜園裏幹活,聽奶奶講那些古老的故事。
我知道,無論未來走到哪裏,這個充滿迴憶的鄉村,都會是我永遠的根。這裏的一草一木,這裏的每一個人,都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成為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在那個九十年代的鄉村,我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那些溫暖的日光,那些質樸的人們,那些簡單而美好的生活,構成了我心中最難忘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