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裏鄉外
一
今年清明,我迴了趟老家。因為提前打過電話,所以堂哥早就在路口等著了。從縣城到我們村,如今也不過二十來分鍾的車程。路上,堂哥跟我說,這次迴來,最好去看看四叔。我問,四叔咋啦?堂哥說,年紀大了,身體也差了,去年臘月還大病了一場,差點沒搶救過來。
四叔大名程永貴,是父親的堂弟。父親是大伯的長子,按族裏的輩分,我喊他四叔。四叔家離我家不遠,隔了兩戶人家。小時候,我常去他家玩。四叔雖然沒上過學,可腦子靈光,懂得不少東西。村裏哪家有個紅白喜事,或是起屋上梁,都愛找他幫忙拿主意。
車到村口,遠遠就看見村裏的老槐樹。那棵老槐樹,據說有上百年的曆史了。小時候,我們一群孩子常在樹下玩耍,捉迷藏、打彈珠,夏天的時候,還會爬到樹上掏鳥窩。老槐樹的枝葉依舊繁茂,隻是樹下,再沒有了我們當年的歡聲笑語。
到家後,母親早已準備好了一桌飯菜。吃飯的時候,母親也說起了四叔。她說,四叔現在一個人過,雖說幾個孩子都在城裏,條件也還不錯,可四叔就是不願意去城裏住。我問,四嬸呢?母親歎了口氣,說,你四嬸走了都快三年了。我這才想起,三年前我在外地出差,沒能迴來參加四嬸的葬禮。
吃完飯,我決定去看看四叔。四叔家的房子還是老樣子,青磚黑瓦,門口有個小院子。院子裏種著些蔬菜,豆角、辣椒、茄子,長得鬱鬱蔥蔥。我走進院子,喊了聲“四叔”。四叔正在屋裏看電視,聽到我的聲音,趕忙從屋裏迎了出來。
“喲,是你啊,都長成大小夥子了。”四叔拉著我的手,上下打量著。我發現,四叔真的老了,頭發全白了,臉上的皺紋也更深了。
我們在院子裏坐下,四叔給我倒了杯茶。茶是自家種的,喝起來有股淡淡的清香。我問起四叔的身體,四叔擺了擺手,說,老毛病了,不礙事。然後,四叔就跟我聊起了村裏的事,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誰家又蓋了新房,村裏的水泥路修到了哪家門口……四叔說得津津有味,我也聽得入神。
正說著,四叔突然問我:“你還記得你小時候,在我家偷紅薯吃的事不?”我一下子愣住了,沒想到四叔還記得這件事。那時候,我也就七八歲的樣子,有一天,我和小夥伴們在村裏玩,玩著玩著就餓了。不知道是誰提議去四叔家偷紅薯吃,大家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我們就偷偷溜進了四叔家的紅薯地,挖了幾個紅薯,然後跑到村後的樹林裏,用撿來的幹柴生了堆火,把紅薯埋在火裏烤。正當我們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四叔突然出現了。我們嚇得撒腿就跑,四叔在後麵追了一陣,沒追上,也就算了。
“那時候,你們這些孩子啊,可調皮了。”四叔笑著說,“不過,看到你們吃得那麽香,我也挺高興的。”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四叔,那時候不懂事,讓您見笑了。”
四叔擺了擺手,說:“這有啥,小孩子嘛,哪個不調皮。再說了,那點紅薯,也不算啥。”
和四叔聊了很久,直到天色漸暗,我才起身告辭。臨走的時候,四叔非要我帶些自家種的蔬菜迴去。我推辭不過,隻好收下。
迴到家,我把蔬菜交給母親。母親說,這些菜可都是綠色食品,在城裏可買不到。我想起和四叔的聊天,心裏有些感慨。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家鄉的一切似乎都慢了下來。這裏的人,依舊過著簡單而質樸的生活,他們珍惜著彼此之間的情誼,守護著這片養育他們的土地。
二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跟著四叔去田裏幹活。那時候,家裏的農活多,父母忙不過來,四叔就經常過來幫忙。每次去田裏,四叔都會帶上我,說是讓我去見識見識。
春天的時候,我們會去田裏插秧。四叔彎著腰,熟練地把秧苗插進泥裏,一行行,整整齊齊。我也學著四叔的樣子,可插進去的秧苗,不是東倒西歪,就是深淺不一。四叔笑著說:“別著急,慢慢來,多插幾次就好了。”在四叔的耐心指導下,我漸漸掌握了插秧的技巧。雖然插得還不是很好,但也有了點樣子。
插完秧,我們會坐在田埂上休息。四叔會從口袋裏掏出一把花生,遞給我。那花生,是自家種的,又香又脆。我們一邊吃著花生,一邊看著藍天白雲,聽著鳥兒在枝頭歌唱。那時候,我覺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夏天,是農忙的季節。我們要給稻田除草、施肥,還要收割麥子。四叔總是天不亮就起床,帶著我去田裏幹活。太陽火辣辣地照著,汗水濕透了我們的衣裳。可四叔從不喊累,他總是說:“莊稼人,就是靠天吃飯,這點苦算啥。”
收割麥子的時候,四叔拿著鐮刀,動作麻利地割著麥子。我跟在後麵,把割好的麥子捆成一捆一捆的。有時候,麥芒會紮到我的皮膚,又癢又疼。我忍不住抱怨,四叔就會說:“這點小傷算啥,想當年,我像你這麽大的時候,啥活沒幹過。”在四叔的鼓勵下,我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收完麥子,我們會把麥子拉到打穀場上。打穀場上,早已聚集了很多人。大家都忙著打麥子,機器的轟鳴聲、人們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四叔把麥子倒進打穀機裏,金黃的麥粒就從機器的另一頭源源不斷地流出來。看著那一堆堆的麥粒,我心裏充滿了喜悅。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田裏的稻子熟了,一片金黃。我們又開始忙著收割稻子。四叔說,秋天的太陽雖然沒有夏天那麽毒,但也很曬,要注意防曬。於是,他給我戴上了一頂草帽。收割稻子的時候,四叔會教我如何使用鐮刀,如何把稻子割得又快又好。在四叔的幫助下,我學會了很多農活。
冬天,田裏的活少了,可四叔也閑不下來。他會在家裏編竹籃、竹筐,拿到集市上去賣。四叔的手藝很好,編出來的竹籃、竹筐又結實又好看,很受歡迎。我經常坐在一旁,看著四叔編竹籃。四叔的手很巧,一根根竹子在他的手裏,就像有了生命一樣,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個精美的竹籃。
跟著四叔去田裏幹活的日子,雖然辛苦,但也充滿了樂趣。那些美好的迴憶,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三
在村裏,四叔是個熱心腸的人。誰家有個困難,他都會主動去幫忙。
記得有一年,村裏的李大爺生病了,家裏沒錢治病。四叔知道後,二話不說,就把自己攢的錢拿了出來,還發動村裏的人一起捐款。在四叔的帶動下,大家紛紛伸出援手,很快就湊齊了李大爺的醫藥費。李大爺的病好了以後,對四叔感激不盡。
還有一次,村裏的張大哥家的房子漏雨了。那時候,正是雨季,雨下個不停。張大哥一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四叔知道後,馬上帶著工具去了張大哥家。他爬上屋頂,仔細地檢查了漏雨的地方,然後開始修補。四叔在屋頂上忙了一整天,終於把房子修好了。張大哥拉著四叔的手,激動地說:“四叔,多虧了你,要不然,我們一家都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四叔不僅幫助村裏的人解決生活上的困難,還經常調解村裏的糾紛。村裏的人,難免會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矛盾。每當這個時候,四叔就會出麵調解。四叔說話公道,大家都信服他。在四叔的調解下,很多矛盾都得到了化解,村裏的關係也更加和諧了。
有一次,村裏的兩戶人家因為宅基地的問題發生了爭執,差點打了起來。四叔聽說後,趕緊趕到現場。他把兩戶人家的人叫到一起,耐心地聽他們講述事情的經過。然後,四叔根據村裏的老規矩,又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兩戶人家聽了四叔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最終達成了和解。
四叔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總是默默地為村裏的人付出,不求迴報。在村裏人的眼裏,四叔是個大好人,是大家的主心骨。
四
隨著時間的推移,村裏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都去城裏打工了。四叔的幾個孩子也不例外,他們在城裏買了房子,安了家。孩子們都想讓四叔去城裏享享清福,可四叔就是不願意。
四叔說:“我在這村裏住了一輩子,習慣了。城裏的生活,我過不慣。再說了,村裏還有這麽多老鄰居,我舍不得離開他們。”
盡管四叔不願意去城裏,但孩子們還是經常迴來看他。每次孩子們迴來,四叔都會特別高興。他會早早地去集市上買些孩子們喜歡吃的東西,然後在家裏準備一桌豐盛的飯菜。
孩子們迴來的時候,也會跟四叔講講城裏的新鮮事。四叔雖然沒去過城裏,但對城裏的事情也很感興趣。他會問孩子們,城裏的房子是不是很高,城裏的馬路是不是很寬,城裏的人是不是都很有錢……孩子們會一一給四叔解答。
四叔雖然年紀大了,但他的心卻很年輕。他會跟著村裏的年輕人一起學習新的農業技術,嚐試種植一些新的農作物。四叔說,時代在進步,我們不能落後。
有一年,村裏引進了一種新的蔬菜品種,很多人都不敢嚐試種植。四叔卻第一個站了出來,他說:“我來試試,如果成功了,大家再跟著種。”四叔按照技術員的指導,精心地種植著這種蔬菜。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四叔種的蔬菜獲得了豐收。而且,這種蔬菜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價格也比普通蔬菜高很多。看到四叔成功了,村裏的人紛紛效仿,大家的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叔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勇於嚐試,敢於創新。他用自己的行動,為村裏的人樹立了榜樣。
五
這次迴老家,我在村裏待了幾天。這幾天裏,我和四叔聊了很多。四叔跟我講了他小時候的事,講了他和村裏人的故事,也講了他對未來的期望。
四叔說,他希望村裏的年輕人能夠多迴來看看,多為村裏做點貢獻。他說,村裏的發展離不開年輕人,隻有年輕人迴來了,村裏才有希望。
我告訴四叔,現在國家很重視農村的發展,出台了很多優惠政策,鼓勵年輕人迴鄉創業。很多年輕人也看到了農村的發展機遇,紛紛迴到了家鄉。四叔聽了,很高興,他說:“這就好,這就好。我相信,我們的村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離開村子的那天,四叔來送我。他站在村口,一直看著我遠去的背影。我迴頭望去,看到四叔的身影在陽光下顯得有些孤單。我突然覺得,我應該多迴來看看四叔,多陪陪他。
車子越開越遠,四叔的身影漸漸消失在我的視線裏。但四叔的音容笑貌,卻永遠留在了我的心裏。我知道,無論我走到哪裏,家鄉的這片土地,還有像四叔這樣的人,都會是我永遠的牽掛。
一
今年清明,我迴了趟老家。因為提前打過電話,所以堂哥早就在路口等著了。從縣城到我們村,如今也不過二十來分鍾的車程。路上,堂哥跟我說,這次迴來,最好去看看四叔。我問,四叔咋啦?堂哥說,年紀大了,身體也差了,去年臘月還大病了一場,差點沒搶救過來。
四叔大名程永貴,是父親的堂弟。父親是大伯的長子,按族裏的輩分,我喊他四叔。四叔家離我家不遠,隔了兩戶人家。小時候,我常去他家玩。四叔雖然沒上過學,可腦子靈光,懂得不少東西。村裏哪家有個紅白喜事,或是起屋上梁,都愛找他幫忙拿主意。
車到村口,遠遠就看見村裏的老槐樹。那棵老槐樹,據說有上百年的曆史了。小時候,我們一群孩子常在樹下玩耍,捉迷藏、打彈珠,夏天的時候,還會爬到樹上掏鳥窩。老槐樹的枝葉依舊繁茂,隻是樹下,再沒有了我們當年的歡聲笑語。
到家後,母親早已準備好了一桌飯菜。吃飯的時候,母親也說起了四叔。她說,四叔現在一個人過,雖說幾個孩子都在城裏,條件也還不錯,可四叔就是不願意去城裏住。我問,四嬸呢?母親歎了口氣,說,你四嬸走了都快三年了。我這才想起,三年前我在外地出差,沒能迴來參加四嬸的葬禮。
吃完飯,我決定去看看四叔。四叔家的房子還是老樣子,青磚黑瓦,門口有個小院子。院子裏種著些蔬菜,豆角、辣椒、茄子,長得鬱鬱蔥蔥。我走進院子,喊了聲“四叔”。四叔正在屋裏看電視,聽到我的聲音,趕忙從屋裏迎了出來。
“喲,是你啊,都長成大小夥子了。”四叔拉著我的手,上下打量著。我發現,四叔真的老了,頭發全白了,臉上的皺紋也更深了。
我們在院子裏坐下,四叔給我倒了杯茶。茶是自家種的,喝起來有股淡淡的清香。我問起四叔的身體,四叔擺了擺手,說,老毛病了,不礙事。然後,四叔就跟我聊起了村裏的事,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誰家又蓋了新房,村裏的水泥路修到了哪家門口……四叔說得津津有味,我也聽得入神。
正說著,四叔突然問我:“你還記得你小時候,在我家偷紅薯吃的事不?”我一下子愣住了,沒想到四叔還記得這件事。那時候,我也就七八歲的樣子,有一天,我和小夥伴們在村裏玩,玩著玩著就餓了。不知道是誰提議去四叔家偷紅薯吃,大家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我們就偷偷溜進了四叔家的紅薯地,挖了幾個紅薯,然後跑到村後的樹林裏,用撿來的幹柴生了堆火,把紅薯埋在火裏烤。正當我們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四叔突然出現了。我們嚇得撒腿就跑,四叔在後麵追了一陣,沒追上,也就算了。
“那時候,你們這些孩子啊,可調皮了。”四叔笑著說,“不過,看到你們吃得那麽香,我也挺高興的。”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四叔,那時候不懂事,讓您見笑了。”
四叔擺了擺手,說:“這有啥,小孩子嘛,哪個不調皮。再說了,那點紅薯,也不算啥。”
和四叔聊了很久,直到天色漸暗,我才起身告辭。臨走的時候,四叔非要我帶些自家種的蔬菜迴去。我推辭不過,隻好收下。
迴到家,我把蔬菜交給母親。母親說,這些菜可都是綠色食品,在城裏可買不到。我想起和四叔的聊天,心裏有些感慨。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家鄉的一切似乎都慢了下來。這裏的人,依舊過著簡單而質樸的生活,他們珍惜著彼此之間的情誼,守護著這片養育他們的土地。
二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跟著四叔去田裏幹活。那時候,家裏的農活多,父母忙不過來,四叔就經常過來幫忙。每次去田裏,四叔都會帶上我,說是讓我去見識見識。
春天的時候,我們會去田裏插秧。四叔彎著腰,熟練地把秧苗插進泥裏,一行行,整整齊齊。我也學著四叔的樣子,可插進去的秧苗,不是東倒西歪,就是深淺不一。四叔笑著說:“別著急,慢慢來,多插幾次就好了。”在四叔的耐心指導下,我漸漸掌握了插秧的技巧。雖然插得還不是很好,但也有了點樣子。
插完秧,我們會坐在田埂上休息。四叔會從口袋裏掏出一把花生,遞給我。那花生,是自家種的,又香又脆。我們一邊吃著花生,一邊看著藍天白雲,聽著鳥兒在枝頭歌唱。那時候,我覺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夏天,是農忙的季節。我們要給稻田除草、施肥,還要收割麥子。四叔總是天不亮就起床,帶著我去田裏幹活。太陽火辣辣地照著,汗水濕透了我們的衣裳。可四叔從不喊累,他總是說:“莊稼人,就是靠天吃飯,這點苦算啥。”
收割麥子的時候,四叔拿著鐮刀,動作麻利地割著麥子。我跟在後麵,把割好的麥子捆成一捆一捆的。有時候,麥芒會紮到我的皮膚,又癢又疼。我忍不住抱怨,四叔就會說:“這點小傷算啥,想當年,我像你這麽大的時候,啥活沒幹過。”在四叔的鼓勵下,我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收完麥子,我們會把麥子拉到打穀場上。打穀場上,早已聚集了很多人。大家都忙著打麥子,機器的轟鳴聲、人們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四叔把麥子倒進打穀機裏,金黃的麥粒就從機器的另一頭源源不斷地流出來。看著那一堆堆的麥粒,我心裏充滿了喜悅。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田裏的稻子熟了,一片金黃。我們又開始忙著收割稻子。四叔說,秋天的太陽雖然沒有夏天那麽毒,但也很曬,要注意防曬。於是,他給我戴上了一頂草帽。收割稻子的時候,四叔會教我如何使用鐮刀,如何把稻子割得又快又好。在四叔的幫助下,我學會了很多農活。
冬天,田裏的活少了,可四叔也閑不下來。他會在家裏編竹籃、竹筐,拿到集市上去賣。四叔的手藝很好,編出來的竹籃、竹筐又結實又好看,很受歡迎。我經常坐在一旁,看著四叔編竹籃。四叔的手很巧,一根根竹子在他的手裏,就像有了生命一樣,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個精美的竹籃。
跟著四叔去田裏幹活的日子,雖然辛苦,但也充滿了樂趣。那些美好的迴憶,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
三
在村裏,四叔是個熱心腸的人。誰家有個困難,他都會主動去幫忙。
記得有一年,村裏的李大爺生病了,家裏沒錢治病。四叔知道後,二話不說,就把自己攢的錢拿了出來,還發動村裏的人一起捐款。在四叔的帶動下,大家紛紛伸出援手,很快就湊齊了李大爺的醫藥費。李大爺的病好了以後,對四叔感激不盡。
還有一次,村裏的張大哥家的房子漏雨了。那時候,正是雨季,雨下個不停。張大哥一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四叔知道後,馬上帶著工具去了張大哥家。他爬上屋頂,仔細地檢查了漏雨的地方,然後開始修補。四叔在屋頂上忙了一整天,終於把房子修好了。張大哥拉著四叔的手,激動地說:“四叔,多虧了你,要不然,我們一家都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四叔不僅幫助村裏的人解決生活上的困難,還經常調解村裏的糾紛。村裏的人,難免會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矛盾。每當這個時候,四叔就會出麵調解。四叔說話公道,大家都信服他。在四叔的調解下,很多矛盾都得到了化解,村裏的關係也更加和諧了。
有一次,村裏的兩戶人家因為宅基地的問題發生了爭執,差點打了起來。四叔聽說後,趕緊趕到現場。他把兩戶人家的人叫到一起,耐心地聽他們講述事情的經過。然後,四叔根據村裏的老規矩,又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兩戶人家聽了四叔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最終達成了和解。
四叔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總是默默地為村裏的人付出,不求迴報。在村裏人的眼裏,四叔是個大好人,是大家的主心骨。
四
隨著時間的推移,村裏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都去城裏打工了。四叔的幾個孩子也不例外,他們在城裏買了房子,安了家。孩子們都想讓四叔去城裏享享清福,可四叔就是不願意。
四叔說:“我在這村裏住了一輩子,習慣了。城裏的生活,我過不慣。再說了,村裏還有這麽多老鄰居,我舍不得離開他們。”
盡管四叔不願意去城裏,但孩子們還是經常迴來看他。每次孩子們迴來,四叔都會特別高興。他會早早地去集市上買些孩子們喜歡吃的東西,然後在家裏準備一桌豐盛的飯菜。
孩子們迴來的時候,也會跟四叔講講城裏的新鮮事。四叔雖然沒去過城裏,但對城裏的事情也很感興趣。他會問孩子們,城裏的房子是不是很高,城裏的馬路是不是很寬,城裏的人是不是都很有錢……孩子們會一一給四叔解答。
四叔雖然年紀大了,但他的心卻很年輕。他會跟著村裏的年輕人一起學習新的農業技術,嚐試種植一些新的農作物。四叔說,時代在進步,我們不能落後。
有一年,村裏引進了一種新的蔬菜品種,很多人都不敢嚐試種植。四叔卻第一個站了出來,他說:“我來試試,如果成功了,大家再跟著種。”四叔按照技術員的指導,精心地種植著這種蔬菜。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四叔種的蔬菜獲得了豐收。而且,這種蔬菜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價格也比普通蔬菜高很多。看到四叔成功了,村裏的人紛紛效仿,大家的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叔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勇於嚐試,敢於創新。他用自己的行動,為村裏的人樹立了榜樣。
五
這次迴老家,我在村裏待了幾天。這幾天裏,我和四叔聊了很多。四叔跟我講了他小時候的事,講了他和村裏人的故事,也講了他對未來的期望。
四叔說,他希望村裏的年輕人能夠多迴來看看,多為村裏做點貢獻。他說,村裏的發展離不開年輕人,隻有年輕人迴來了,村裏才有希望。
我告訴四叔,現在國家很重視農村的發展,出台了很多優惠政策,鼓勵年輕人迴鄉創業。很多年輕人也看到了農村的發展機遇,紛紛迴到了家鄉。四叔聽了,很高興,他說:“這就好,這就好。我相信,我們的村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離開村子的那天,四叔來送我。他站在村口,一直看著我遠去的背影。我迴頭望去,看到四叔的身影在陽光下顯得有些孤單。我突然覺得,我應該多迴來看看四叔,多陪陪他。
車子越開越遠,四叔的身影漸漸消失在我的視線裏。但四叔的音容笑貌,卻永遠留在了我的心裏。我知道,無論我走到哪裏,家鄉的這片土地,還有像四叔這樣的人,都會是我永遠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