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下午兩點的時候,賀家垸蓄洪區的水位才和大堤外漳水河的水位差不多一樣高。原本看上去很高大的漳水河大堤,此刻卻像是一個小堤梗一般,隻有四五米寬,矮塌塌地趴在一片汪洋之中。這條蜿蜒曲折、連綿數公裏的堤上,駐紮著將近一千戶從賀家垸內轉移上來的村民。他們在堤上安營紮寨,蝸居在一個一個自家搭建的各式各樣的小帳篷裏。堤上除了臨時駐紮著男女老少外,還有少量的水牛,雞鴨、土狗,個別家庭還有小型拖拉機也停在堤麵上。
這條蜿蜒曲折的“堤梗”,猶如一條巨龍般橫亙在這片大地的水中央上,它的兩側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南側是波濤洶湧、滾滾東流的漳水河洪水,河水奔騰咆哮,如同一群狂野不羈的駿馬,帶著無盡的力量和激情,向著東方疾馳而去。
而北側則是一片寧靜的賀家垸蓄洪區,這裏的水麵十分平靜,宛如一麵巨大的古銅鏡,在水麵上,靜靜地漂浮著大量雜物、草堆、圍滿雜草的樹冠,這些雜物仿佛是被時間遺忘的遺物,默默地訴說著剛剛發生的故事。此外,還有零星的幾個半截房屋,它們孤零零地矗立在水中,仿佛是被洪水吞噬後的遺跡,讓人不禁想起昨天還生活在這裏的村民。
這些半截房屋見證著洪水的兇猛和無情,也讓江春生等所有工作組的人員,感受著賀家垸近千戶村民“舍小家、為大家”的大無畏精神和淳樸善良的品質。
南北兩邊一動一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南側的漳水河洪水洶湧澎湃,展現出大自然的強大力量;而北側的賀家垸蓄洪區,則在寧靜中蘊含著無情。因為在它那看似寧靜的水下,是近千戶農民的家園和辛勤耕耘的莊稼。
而中間的“堤梗”,仿佛是一道隔離帶,上麵活躍的大量的受災村民,斷斷續續的還有多處炊煙在堤上升起,顯示出頑強的生機。
“嘟~嘟~嘟~”下遊傳來了響亮的汽笛聲。這聲音仿佛是一道希望的曙光,劃破了寂靜的空氣。在波濤洶湧的洪水上空迴蕩
“船來了!船來了!”堤上的孩子們開始歡唿雀躍起來,他們興奮地跳著、叫著,臉上洋溢著喜悅。這些孩子已經在這裏等待了很久,他們期待著抗洪救災船隻帶來的食物和物資。
江春生聽到汽笛聲後,緩緩抬起頭,目光投向東邊遠處漳水河上高高立起的船舶桅杆。那高聳的桅杆像是一座燈塔,指引著希望的方向。看著那艘漸漸靠近的船隻,江春生心中湧起一股暖意。
他轉頭看了一眼身旁的王宜軍,隻見他也正注視著那艘船,眼中閃爍著同樣的期盼。接著,江春生又將目光投向了不遠處正在與兩名區裏的幹部交談的杜副主任。杜副主任神情嚴肅,但眼神中卻透露出對未來的信心。
“總算送吃的來了吧!”江春生仿佛是自言自語般說道。這句話不僅表達了他對食物到來的渴望,更反映出大家對生活恢複正常的期待。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每一份食物都顯得如此珍貴,它們不僅僅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更是帶給人們希望和勇氣的力量源泉。
他們從昨天中午為止,直到現在,整整一天一夜時間,還沒有吃任何東西,僅僅隻是在朱組長家的帳篷裏。喝了一點用靜置後的洪水,在簡易的地鍋稻草灶上燒出的開水。
“小江!走吧!船應該會停在早上燃燒草堆的地方。我們過去領點吃的來。再不吃東西就撐不住了。”王宜軍道。
“好!”江春生點頭,
他倆跟杜副主任和兩個區幹部打過招唿,並表示幫他們一起帶吃的過來,就轉身朝下遊走去。
孩子們早已興高采烈的朝停船的地點跑過去了。江春生和王宜軍一路穿行在斷斷續續的簡易帳篷之間,每個帳篷都占據了堤麵大半個區域,雖然隻留下了一米來寬的通道,但也並不影響行走的通過。
他們艱難地前行著,快要走到目的地時。他們已經走了差不多五六百米,此時,一條救援物資運輸船清晰、完整的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之中。這條船並不是那種大型貨輪,但也不小,足以承載大量的救援物資。它是一條紅白相間的三層結構的小型駁船,外觀整潔幹淨,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
走近一看,發現船上還拉著多條紅底白字的條幅,上麵寫著各種標語和問候語。這些標語表達了政府與社會各界對賀家垸受災民眾的支持和敬意,同時也展示了社會各界對他們的關心和幫助。
一條條的標語:
\"向英雄的賀家垸廣大農民們學習!致敬!\";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臨江縣70萬人民向你們問好!\";
\"鬆江市160萬人民向你們問好!\";
\"向''舍小家為大家''的賀家垸廣大農民們學習!致敬!\"
……
這些話語充滿了溫暖和力量,飽含了四麵八方的問候和祝福,讓人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團結和互助精神。
鄉政府與村村委會兩級農村基層組織,有序的組織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搬運救援物資,他們分成了兩撥人,一部分人與船上的運送人員一起排成一字長蛇陣,將船上的救援物資往大堤上傳送;另一部分人則負責將這些卸下來的物資分類堆放好。
大堤上已經堆積起了一大堆生活用品和食品,其中包括各種飲料餅幹、麵包、蛋糕等,還有大米、麵條、油鹽醬醋以及涼席、蚊香、清涼油、篷布……等等。
在人群中,一群少年兒童顯得格外興奮,他們手舞足蹈地向救援物資跑去,並迫不及待地打開領到的食品包裝,開始品嚐裏麵的食物。他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笑聲響徹整個大堤,仿佛這是一場盛大的聚會。這些孩子們一邊吃著餅幹麵包,一邊喝著各種飲料,同時還不忘分享自己的喜悅和感受,讓其他人也能感受到這份快樂。而其他村民們則在一旁微笑地看著這群孩子,眼中流露出內心的欣慰和感動。
江春生和王宜軍兩人手中提著剛領取到的食物和飲品,腳下的步伐變得格外輕快,不一會兒就迴到了朱組長家的帳篷旁。他們的歸來讓杜主任和其他兩位區裏的幹部都鬆了一口氣,五個人圍坐在帳篷前,開始分享這些來之不易的救援食品。
麵包、餅幹、汽水、橙汁等食物和飲品被一一擺放在地上,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期待的神情。在這一刻,他們仿佛忘記了疲憊,眼中隻有眼前的食品。
江春生拿起一塊麵包,用力咬了一口,感受著那久違的飽腹感。他的嘴角揚起一絲滿足的微笑,心中暗暗感慨:“終於有東西吃了!”
一旁的王宜軍也毫不客氣地拿起一包餅幹,大口咀嚼起來。可能是感到有點下咽,他打開一瓶汽水,大大的喝了一口,突然自言自語的道:“要是有瓶裝的純涼水喝就好了。這些帶甜味的飲料喝的都不解渴。”
江春生剛剛喝完一瓶汽水,看著玻璃瓶上的標簽,心裏頓時產生了與王宜軍同樣的感受。喝飲料不如喝白水。
杜副主任看著倆人狼吞虎咽的樣子,笑著說:“你們兩個小夥子慢點吃,別噎壞了。”他的聲音充滿了關懷。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食物不僅僅是一種物質享受,更是一種精神慰藉。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的肚子漸漸填飽,心情也逐漸放鬆下來。他們知道,接下來還有更多的困難需要麵對,但至少現在,他們可以暫時放下憂慮,享受這片刻的寧靜與滿足。
這條蜿蜒曲折的“堤梗”,猶如一條巨龍般橫亙在這片大地的水中央上,它的兩側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南側是波濤洶湧、滾滾東流的漳水河洪水,河水奔騰咆哮,如同一群狂野不羈的駿馬,帶著無盡的力量和激情,向著東方疾馳而去。
而北側則是一片寧靜的賀家垸蓄洪區,這裏的水麵十分平靜,宛如一麵巨大的古銅鏡,在水麵上,靜靜地漂浮著大量雜物、草堆、圍滿雜草的樹冠,這些雜物仿佛是被時間遺忘的遺物,默默地訴說著剛剛發生的故事。此外,還有零星的幾個半截房屋,它們孤零零地矗立在水中,仿佛是被洪水吞噬後的遺跡,讓人不禁想起昨天還生活在這裏的村民。
這些半截房屋見證著洪水的兇猛和無情,也讓江春生等所有工作組的人員,感受著賀家垸近千戶村民“舍小家、為大家”的大無畏精神和淳樸善良的品質。
南北兩邊一動一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南側的漳水河洪水洶湧澎湃,展現出大自然的強大力量;而北側的賀家垸蓄洪區,則在寧靜中蘊含著無情。因為在它那看似寧靜的水下,是近千戶農民的家園和辛勤耕耘的莊稼。
而中間的“堤梗”,仿佛是一道隔離帶,上麵活躍的大量的受災村民,斷斷續續的還有多處炊煙在堤上升起,顯示出頑強的生機。
“嘟~嘟~嘟~”下遊傳來了響亮的汽笛聲。這聲音仿佛是一道希望的曙光,劃破了寂靜的空氣。在波濤洶湧的洪水上空迴蕩
“船來了!船來了!”堤上的孩子們開始歡唿雀躍起來,他們興奮地跳著、叫著,臉上洋溢著喜悅。這些孩子已經在這裏等待了很久,他們期待著抗洪救災船隻帶來的食物和物資。
江春生聽到汽笛聲後,緩緩抬起頭,目光投向東邊遠處漳水河上高高立起的船舶桅杆。那高聳的桅杆像是一座燈塔,指引著希望的方向。看著那艘漸漸靠近的船隻,江春生心中湧起一股暖意。
他轉頭看了一眼身旁的王宜軍,隻見他也正注視著那艘船,眼中閃爍著同樣的期盼。接著,江春生又將目光投向了不遠處正在與兩名區裏的幹部交談的杜副主任。杜副主任神情嚴肅,但眼神中卻透露出對未來的信心。
“總算送吃的來了吧!”江春生仿佛是自言自語般說道。這句話不僅表達了他對食物到來的渴望,更反映出大家對生活恢複正常的期待。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每一份食物都顯得如此珍貴,它們不僅僅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更是帶給人們希望和勇氣的力量源泉。
他們從昨天中午為止,直到現在,整整一天一夜時間,還沒有吃任何東西,僅僅隻是在朱組長家的帳篷裏。喝了一點用靜置後的洪水,在簡易的地鍋稻草灶上燒出的開水。
“小江!走吧!船應該會停在早上燃燒草堆的地方。我們過去領點吃的來。再不吃東西就撐不住了。”王宜軍道。
“好!”江春生點頭,
他倆跟杜副主任和兩個區幹部打過招唿,並表示幫他們一起帶吃的過來,就轉身朝下遊走去。
孩子們早已興高采烈的朝停船的地點跑過去了。江春生和王宜軍一路穿行在斷斷續續的簡易帳篷之間,每個帳篷都占據了堤麵大半個區域,雖然隻留下了一米來寬的通道,但也並不影響行走的通過。
他們艱難地前行著,快要走到目的地時。他們已經走了差不多五六百米,此時,一條救援物資運輸船清晰、完整的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之中。這條船並不是那種大型貨輪,但也不小,足以承載大量的救援物資。它是一條紅白相間的三層結構的小型駁船,外觀整潔幹淨,給人一種安心的感覺。
走近一看,發現船上還拉著多條紅底白字的條幅,上麵寫著各種標語和問候語。這些標語表達了政府與社會各界對賀家垸受災民眾的支持和敬意,同時也展示了社會各界對他們的關心和幫助。
一條條的標語:
\"向英雄的賀家垸廣大農民們學習!致敬!\";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臨江縣70萬人民向你們問好!\";
\"鬆江市160萬人民向你們問好!\";
\"向''舍小家為大家''的賀家垸廣大農民們學習!致敬!\"
……
這些話語充滿了溫暖和力量,飽含了四麵八方的問候和祝福,讓人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團結和互助精神。
鄉政府與村村委會兩級農村基層組織,有序的組織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搬運救援物資,他們分成了兩撥人,一部分人與船上的運送人員一起排成一字長蛇陣,將船上的救援物資往大堤上傳送;另一部分人則負責將這些卸下來的物資分類堆放好。
大堤上已經堆積起了一大堆生活用品和食品,其中包括各種飲料餅幹、麵包、蛋糕等,還有大米、麵條、油鹽醬醋以及涼席、蚊香、清涼油、篷布……等等。
在人群中,一群少年兒童顯得格外興奮,他們手舞足蹈地向救援物資跑去,並迫不及待地打開領到的食品包裝,開始品嚐裏麵的食物。他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笑聲響徹整個大堤,仿佛這是一場盛大的聚會。這些孩子們一邊吃著餅幹麵包,一邊喝著各種飲料,同時還不忘分享自己的喜悅和感受,讓其他人也能感受到這份快樂。而其他村民們則在一旁微笑地看著這群孩子,眼中流露出內心的欣慰和感動。
江春生和王宜軍兩人手中提著剛領取到的食物和飲品,腳下的步伐變得格外輕快,不一會兒就迴到了朱組長家的帳篷旁。他們的歸來讓杜主任和其他兩位區裏的幹部都鬆了一口氣,五個人圍坐在帳篷前,開始分享這些來之不易的救援食品。
麵包、餅幹、汽水、橙汁等食物和飲品被一一擺放在地上,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期待的神情。在這一刻,他們仿佛忘記了疲憊,眼中隻有眼前的食品。
江春生拿起一塊麵包,用力咬了一口,感受著那久違的飽腹感。他的嘴角揚起一絲滿足的微笑,心中暗暗感慨:“終於有東西吃了!”
一旁的王宜軍也毫不客氣地拿起一包餅幹,大口咀嚼起來。可能是感到有點下咽,他打開一瓶汽水,大大的喝了一口,突然自言自語的道:“要是有瓶裝的純涼水喝就好了。這些帶甜味的飲料喝的都不解渴。”
江春生剛剛喝完一瓶汽水,看著玻璃瓶上的標簽,心裏頓時產生了與王宜軍同樣的感受。喝飲料不如喝白水。
杜副主任看著倆人狼吞虎咽的樣子,笑著說:“你們兩個小夥子慢點吃,別噎壞了。”他的聲音充滿了關懷。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食物不僅僅是一種物質享受,更是一種精神慰藉。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的肚子漸漸填飽,心情也逐漸放鬆下來。他們知道,接下來還有更多的困難需要麵對,但至少現在,他們可以暫時放下憂慮,享受這片刻的寧靜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