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侯爺:「道慧老和尚的相麵批命之術可是遠近聞名,多少人上趕著求還求不來呢,你倒不領情。」


    潘清:「我說的都是真話。」


    小侯爺嘿嘿笑著上下打量她一遭:「實話說,今兒老和尚的話,本世子還真有些不信,我怎麽瞧著潘兄也不像能權傾朝野的樣兒,不過也沒準兒,以潘兄的才能,再尋了厲害的靠山混個封妻蔭子也不難。」說著瞥了衛九一眼:「衛兄,我說的可是?」


    潘清:「小侯爺想多了,當捕頭就好。」


    小侯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兒:「瞧你這點兒誌氣。」


    潘清:「潘清自來胸無大誌。「撂下話出走了。


    小侯爺:「我看你是白忙活了,這小子連點兒野心都沒有,能有什麽出息啊。」


    衛九:「野性助長貪欲,清弟是無欲則剛。」


    玉虛真人不知所蹤,真武廟一把火燒成了灰,唯一幸免的兩個活口應真老道與瘸子,在刑部押解進京的路上,被紫燕堂滅了口,那些救出來的姑娘,也隻知道是玉虛真人與應真老道,旁的一概不知,刑部發下海捕文書緝捕玉虛真人跟紫燕堂,卻如石沉大海,因無活口,紅鉛丸的案子隻能草草結案,那些幕後主使者得以自保終是鬆了一口氣。


    而冀州城裏除了往日香火鼎盛的真武廟燒成了一片廢墟,城外的亂葬崗子也變的不一樣了,知府衛大人請了道慧大師與隆興寺僧人在城外念了七日渡亡經,冀州府內有名的鄉紳豪富聞聽,紛紛掏腰包捐銀,在亂葬崗子上蓋了一座裏外三進的廟宇,道慧大師贈了廟名小隆興寺,待廟宇落成之日知府大人親自題寫匾額楹聯,懸於廟外,請了僧人供養在此,一時間善男信女皆來此燒香拜佛,香火旺盛。


    昔日人跡罕至的亂葬之地,也變得熱鬧起來,漸漸依著小隆興寺兩側有了許多買賣家,若是趕上初一十五,就更熱鬧了。


    小隆興寺旁邊有個單獨隔出的院子,是個布坊,正中的屋子一通打開,放了幾架織機,織布的聲音伴著寺廟裏的暮鼓晨鍾,禪意中添了幾絲人間煙火。


    衛九問了前頭管事的,一路尋到後頭院來,一進來瞧見屋裏的情景不經愣了愣,潘清竟坐在紡車前,旁邊是焦老六的婆娘,在哪兒教她織布呢。


    衛九忍不住停住腳,看了一會兒,竟不覺一個大男人織布有什麽不妥,這裏能變成如今的樣子,完全是清弟一手策劃打造出來的。


    衛九還記得她跟自己說要在此蓋個廟的時候,自己覺著她是開玩笑呢,可她卻是認真的,她先是請了道慧大師跟隆興寺的僧人來念了七日的渡亡經,接著又遊說阿康去尋姚半城牽頭捐銀子,還向阿康借了銀子,賃下了寺旁的兩個院子開了個布坊,為的是安置那幾個從真武廟救出來的姑娘。


    一共七個人,除了趙家的小翠迴了家,剩下的六個都無家可歸,她們咬死了說不知道家在何處,先頭那兩個懷了身孕的幾次尋死,後來被她說動搬來此處容身,又找了焦老六的媳婦兒過來教這些姑娘織布,她自己也搬了過來住在布坊旁邊的小院裏。


    衙門下了差便迴來,儼然把這兒當成了家,其實衛九知道,她費盡心力做這些為的就是這些無家可歸的姑娘,她憎厭權貴可對這些姑娘卻能傾盡全力,甚至不惜開口求了阿康,衛九是知道她的性子,她有傲骨,不屑於苟且,卻能為了這些不相幹的人求人。


    焦老六的媳婦兒一眼瞧見了院子裏的衛九,忙道:「衛大人來了,你還是趕緊出去吧,讓衛大人瞧見你一個男人織布可不妥當。」


    潘清:「男人怎麽就不能織布了,焦嫂子這話說的沒道理。」


    焦老六的媳婦兒笑道:「我可說不過你,不過這從古至今織布就都是女人的活兒,也沒見男人幹過啊,行了,你還是快去吧,衛大人這貴腳踏賤地,不能失禮。」


    潘清把手裏的紡錘放下,站了起來咕噥了一句:「誰求他來了。」不情不願的走了出去。


    老六媳婦兒看著兩人往旁邊走的身影,暗道,這遠遠瞧著還真般配,想著不禁搖搖頭,自己可是亂想什麽呢,兩個大男人般配什麽。


    衛九看了她一眼:「清弟剛那是……」


    潘清:「織布怎麽了。」


    衛九咳嗽了一聲:「沒,沒什麽,清弟高興就好。」說著兩人進了潘清住的院子,就見小侯爺正坐在院子裏跟淩霄說話。


    淩霄是潘清給她起的名字,是被賴五撿迴來的那個啞女,足足養了一個月才下床,仍幹不了什麽重活兒,小張大夫說至少半年才能養好,便如此,這輩子也不能有孕了,傷了根本。


    在古代女人基本等同於傳宗接代的工具,一個不能生育的女人在男人眼裏已經失去了所有價值,這是男人的想法,潘清並不這麽認為,如果一個女人除了生孩子便再無價值,豈不可悲,她自己的名字不想要了,潘清就給她起了淩霄這個名字,希望她跟淩霄花一樣堅韌。而且,她長得如此漂亮,隻是仍有些怯懦,小侯爺跟她說話,始終不曾抬頭,聽見腳步聲方才抬頭,看見潘清,小臉不自覺露出個笑,跑去端茶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俏嬌娘 卷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芯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芯蓉並收藏俏嬌娘 卷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