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晨曦微露,東方的天空泛起魚肚白。懷素緩緩睜開雙眼,伸了個懶腰,然後坐起身來。


    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望向窗外,發現天色尚未完全亮起,但他感到精神煥發。


    然而,當他轉頭看向床邊時,驚訝地發現榮伯不見了蹤影。


    懷素心生疑惑,心想:“榮伯這麽早去哪兒了?”他不禁有些擔心起來。


    懷著滿心的疑問,懷素隨意披上一件外衣,便推開門走出房間。清晨的空氣清新宜人,彌漫著淡淡的花香和草香。懷素深吸一口氣,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


    走到院子裏,懷素突然看到門口的大樟樹。那棵樹高大挺拔,枝葉繁茂,宛如一把巨大的綠傘。


    懷素漫步於此,決定在這棵樟樹下練習拳法。


    他來到樟樹下,開始比劃起招式,一招一式間都充滿了力量與靈動。隨著時間的推移,懷素的拳法越發熟練,動作也越發流暢自然。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懷素停下手中的動作,額頭已布滿細密的汗珠,渾身濕漉漉的,仿佛被雨水淋濕一般。他輕輕喘著氣,雙手撐在膝蓋上,微微彎著腰。


    此刻,太陽已經升起,溫暖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灑下斑駁陸離的光影,映照在懷素的臉上。他抬起頭,感受著陽光的溫暖,心情格外舒暢。


    懷素的臉頰上掛著晶瑩的汗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五彩斑斕的光芒,如同珍珠般璀璨奪目。


    他靜靜地站在樟樹下,享受著這一刻的寧靜與美好。仿佛又迴到了童年時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


    ……


    沉醉在兒時美好迴憶中的懷素,佇立樹下,目光迷離,仿佛時間靜止一般。


    不知過了多久,一聲問候打破了這份寧靜與寂寥。


    \"貴兒啊,榮伯迴來了,捉了許多你喜歡吃的陽尖魚。\"


    懷素轉身,看到榮伯一身濕漉漉的,腰間別了一隻大的竹篇魚簍,裏麵裝滿了活蹦亂跳的魚,估計有十幾二十斤之多。


    懷素心中湧起一股感動,眼眶微微濕潤。昨天,自己隻是隨口一說,說最喜歡吃陽尖魚了。


    沒想到,榮伯卻將這件事牢牢地記在了心裏,一大早就去捉陽尖魚了。


    看著榮伯渾身濕透、略顯狼狽的樣子,懷素一時怔住,過了半天才反應過來,關切地說道:“榮伯,您快去換身幹爽的衣裳吧!可別感染風寒。”


    榮伯笑著點點頭,應道:“好的,我先去把衣服換了,然後再給你做魚吃。”


    說完,一老一少,先後走進了屋子。


    榮伯放下魚簍和捕魚工具,就去換衣裳去了。懷素則將魚簍裏的魚,倒在一個大木盆裏。


    然後,又給木盆裏倒了二桶水,木盆裏的魚立馬活蹦亂跳起來,濺起了一陣陣的水花。


    換好衣裳的榮伯,走了過來。看到活蹦亂跳的魚,欣慰的笑道:“我現在就做魚,咱叔侄倆,今早上就吃最新鮮的陽尖魚。”


    懷素聽到這話,臉上露出一絲期待的神色。


    榮伯走到廚房,開始準備食材。他熟練地處理著魚,將魚肉切成小塊,等待下鍋。


    懷素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榮伯忙碌的身影。他知道榮伯的廚藝很好,每次做出來的飯菜都非常美味。


    不一會兒,廚房裏就飄出了陣陣香氣。懷素深吸一口氣,感受著這股誘人的味道。


    榮伯端出了一盤香噴噴的紅燒陽尖魚,放在桌上。懷素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了一塊魚肉放入口中。


    魚肉鮮嫩多汁,口感細膩,味道鮮美至極。懷素忍不住讚歎道:“榮伯,您的手藝真是越來越好了!”


    榮伯笑著說:“哈哈,喜歡吃就多吃點,以後榮伯天天給你做好吃的。”


    懷素感動地點點頭,心裏充滿了溫暖。他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再次遇到榮伯這樣的好人。


    在這個寧靜的小屋裏,叔侄兩人享受著美食帶來的快樂,也感受到了彼此之間深厚的親情。


    就這樣,懷素在兒時的舊居,又住了數日,追尋著那些童年的快樂和記憶。


    直到懷雲找上門來,說刺史大人有事找他,這才戀戀不舍的離去。


    臨行前,懷素拉著榮伯的手道:“榮伯,你安心的住在這裏,我會常來看你的。有什麽需要,你直接去綠天庵找我或者懷雲。”


    榮伯應道:“去吧,正事要緊,榮伯就幫貴兒,守著這老宅,隨時恭候!”


    懷素這才依依不舍的告別,往刺史府而去。


    懷素趕到刺史府,隻見刺史李峴,正在組織長史、司馬、錄事參軍、泉陵縣令、縣丞及一眾鄉紳和民團領隊等要開大會。


    見懷素過來,周亦銘招手,示意其過去。


    待懷素過來,周亦銘輕聲道:“如今北麵,朝政動蕩。刺史李峴,有經緯之才,新帝欲召之身旁重用。不日就將赴任,刺史之職暫由長史代管。為維係零陵郡之安穩,所以召集大家開會。既為安撫,也為歡送。”


    懷素這才明白,李峴即將高就,心中頗為歡喜。喜中帶憂的是,北方局勢動蕩,反賊來勢洶洶,民不聊生。


    還好,南國這瀟湘大地,百業興旺,沒什麽大的影響。


    且刺史李峴,未雨綢繆,一開始就組建民團。以絕對的實力,坐鎮一方,讓宵小之輩,不敢輕舉妄動。


    大會上,李峴鄭重交待:“今家國動蕩,大家當以大局為重,全力支持長史趙大人,將零陵郡的安全、經濟、民生等工作做好,維係地方安定,確保一方平安……”


    會後,周亦銘,作為地方士紳代表,做了簡短發言:“刺史李大人,到任零陵郡以來,勤政愛民,政通人和。雖隻有短短一年多時間,卻深受零陵人民的厚愛。今奉旨進京,引為大用。我代表零陵人民,感謝李大人的大恩大德。特在今晚於萍島的‘瀟湘夜雨’酒樓,略備薄酒一杯,希望大家務必賞光,一同歡送李大人高就。”


    周亦銘的一番發言,讓大家產生了共鳴。


    大家齊唿:"我們一定到場,一起歡送李大人高就。”


    然後,陸續散場,或直赴萍島,或迴去準備一番,再去萍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醉僧懷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尋舜覓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尋舜覓柳並收藏醉僧懷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