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天空高遠,白雲悠悠。
這一日,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正是出遊的好時光。懷素、懷仁、黃益與劉宇生四人早已約定好今日一同遊覽雲母山。
然而,劉宇生的叔叔劉迥卻始終對侄子獨自外出感到有些不放心,於是跟前兩次一樣,安排了劉創文陪同前往。
眾人自黃葉渡口渡過瀟水後,便駕駛著馬車沿著湘桂古道緩緩前行。
一路向南,大約走了十幾裏路,便來到了一條名為賢水河的小河畔。他們紛紛下車,沿著清澈的賢水河的岸邊,逆流而上……
繼續行進了約摸十裏地上下,一座巍峨的大山赫然出現在眼前。
這座大山高聳入雲,氣勢磅礴,讓人不禁為之驚歎。經過一番打聽,他們得知這座大山正是傳說中的雲母山。
有了之前在九嶷山和舜皇山遊玩的經驗,懷素一行人深知在陌生的環境中尋找向導的重要性。
於是,他們決定在大山腳下尋找一位熟悉當地情況的人作為向導。經過一番尋找,他們終於找到了一位周姓老獵人。
這位老獵人看上去經驗豐富,對雲母山的地形和環境非常了解。懷素等人與他交談後,覺得他是一個可靠的人選,便邀請他擔任他們的向導。
……
出發的路上,周姓獵戶指著雲母山道:“這座山上,因盛產五色雲母石,被當地人稱之為雲母山( 雲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藥)。”
接著,遙指著由山上奔流而下,一條清澈蜿蜒的小溪道:“這就是雲母溪。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家就在秀美的雲母溪畔。”
然後一邊走,一邊給眾人講起了何仙姑的故事。
相傳,何仙姑家裏很窮,父親早逝,母女二人相依為命。
母親染病,長年臥病在床,小小年紀的何仙姑就能操持家務了,每天到山上采摘野果奉養母親。
村人們都誇她聰明伶俐,是個十分孝順的乖女兒。十四歲那年,何仙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位“神人”給她吃了一些雲母粉,從此她就感到身子輕飄飄的,上山下山竟不費一丁點力氣。她整天笑嘻嘻的,幫鄉親們幹這幹那,像一位花仙子似的。
有一天,何仙姑在山上摘野果時,遇到了一位奇異的老者。老者見她小小年紀就上山采野果奉養母親,就給了一顆仙桃給她吃,並告訴她:吃了這顆桃子就會長生不老。老者還指點她如何進行修煉。
不久,何仙姑按照老者的指點,住進了虎形山,在山下的一個石洞——紅玉洞裏進行修煉。
傳說山下的賢水河裏有一條鯉魚,得道成精後,專幹危害老百姓的壞事。
每年的春夏時節,它就唿風喚雨,把賢水河攪得濁浪排空,滾滾洪水淹沒賢水河兩岸的莊稼和農舍。鯉魚精趁此機會吞食農家小孩和家畜,老百姓恨透了它,卻又拿它毫無辦法。
在紅玉洞裏潛心修煉的何仙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發誓要製服這條作惡多端的鯉魚精,為民除害。幾年之後,當鯉魚精又施淫威時,何仙姑手執雙刃劍,從紅玉洞裏一躍而出,輕飄飄地站在濁浪排空的波峰浪尖之上,指著鯉魚精厲聲吼道:“孽障,看我今天怎麽收拾你!”那鯉魚精自恃得道成精,法力無邊,見一個黃毛小丫頭跟它叫板,頓時惱羞成怒,騰空一躍,欲把何仙姑吞入腹中。
何仙姑躲過鯉魚精咄咄逼人的氣勢,在山上、空中、水裏經過一番殊死的較量,鯉魚精敗下陣來。
何仙姑欲殺了它為民除害,鯉魚精苦苦地哀求道:“求仙姑劍下留情,放我一條生路,在下再也不敢為非作歹、傷害百姓了。我甘願作你的坐騎,永遠伺候你。”何仙姑見鯉魚精真心悔過,也就原諒了它,將它作了自己的坐騎。
在後來飄海時,這條改過自新的鯉魚精還真的幫何仙姑大顯了一番神通哩!
何仙姑製服鯉魚精、修道成仙的事,很快就稟報到了朝廷。唐光宅年間,武則天知道了此事,就派了使臣來,要何仙姑去京城麵聖。何仙姑心裏不願,在路過永州時,便甩開了使臣,在永州隱居下來。
天寶九年(公元750年,也就是三年前),都虛觀會鄉人齋,有五色雲起於麻姑仙壇,眾皆見之,有仙子飄緲而出。道士蔡天一,識其為何仙姑。
人們這才知道何仙姑已經成仙升天了。後來人們還得知,給何仙姑雲母粉和桃子吃的那位“神人”、“異人”,就是何仙姑的師傅呂洞賓……
大家一路前行,一路說笑。
懷素迴想起上次在“臨江鮮”酒樓品嚐到那鮮美爽口的魚湯喝螺時,記憶猶新。
當時,他一邊品味著這道獨特的佳肴,一邊聆聽著周亦銘講述它背後的故事。
據周亦銘所言,這道魚湯喝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何仙姑與八仙返迴故裏的一次經曆。
當他們來到賢水河時,看到河水中遍布著田螺,以及遊動的鯽魚,何仙姑靈機一動,決定就地取材,創造出一道美食。
於是,她將田螺與鯽魚一同烹製,巧妙地融合了兩者的鮮味,熬製出了一鍋香氣撲鼻、味道醇厚的魚湯。這道創新的菜品不僅讓八仙們讚不絕口,也成為了當地的特色美食,流傳至今。
懷素沉浸在這段有趣的傳說中,對何仙姑的創意和廚藝深感欽佩。他想象著當年八仙圍坐在一起,品嚐著這道美味佳肴的場景,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向往之情。
於是便好奇地問周獵戶:“周叔,我曾聽聞零陵一道名為‘魚湯喝螺’的小吃,乃是何仙姑親手所創。此事當真?”
周獵戶聽懷素提及魚湯喝螺,不禁勾起了內心深處的饞蟲。他暗自思忖道:“看這小僧模樣,想必也是個好吃之人,這下可算是找到知音嘍!”
想到此處,他喜不自禁地開口說道:“那還能有假不成?三年之前,何仙姑重返故鄉,與八仙一同前來。那時節,我正巧在河畔。瞧著他們談笑風生,從我眼前悠然飄過。何仙姑瞥見河中滿地的田螺,心生一計,笑語盈盈地表示要做一道美味佳肴,以供眾仙品嚐佐酒。此事乃我親眼目睹,豈會有半點虛假?”
言罷,周獵戶滿臉欣喜之色,宛如孩童般純真燦爛的笑容在臉上綻放開來!
似乎這般與仙家們近距離的邂逅,讓他也沾染到了些許仙氣,很快就能位列仙班似的。
這一日,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正是出遊的好時光。懷素、懷仁、黃益與劉宇生四人早已約定好今日一同遊覽雲母山。
然而,劉宇生的叔叔劉迥卻始終對侄子獨自外出感到有些不放心,於是跟前兩次一樣,安排了劉創文陪同前往。
眾人自黃葉渡口渡過瀟水後,便駕駛著馬車沿著湘桂古道緩緩前行。
一路向南,大約走了十幾裏路,便來到了一條名為賢水河的小河畔。他們紛紛下車,沿著清澈的賢水河的岸邊,逆流而上……
繼續行進了約摸十裏地上下,一座巍峨的大山赫然出現在眼前。
這座大山高聳入雲,氣勢磅礴,讓人不禁為之驚歎。經過一番打聽,他們得知這座大山正是傳說中的雲母山。
有了之前在九嶷山和舜皇山遊玩的經驗,懷素一行人深知在陌生的環境中尋找向導的重要性。
於是,他們決定在大山腳下尋找一位熟悉當地情況的人作為向導。經過一番尋找,他們終於找到了一位周姓老獵人。
這位老獵人看上去經驗豐富,對雲母山的地形和環境非常了解。懷素等人與他交談後,覺得他是一個可靠的人選,便邀請他擔任他們的向導。
……
出發的路上,周姓獵戶指著雲母山道:“這座山上,因盛產五色雲母石,被當地人稱之為雲母山( 雲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藥)。”
接著,遙指著由山上奔流而下,一條清澈蜿蜒的小溪道:“這就是雲母溪。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家就在秀美的雲母溪畔。”
然後一邊走,一邊給眾人講起了何仙姑的故事。
相傳,何仙姑家裏很窮,父親早逝,母女二人相依為命。
母親染病,長年臥病在床,小小年紀的何仙姑就能操持家務了,每天到山上采摘野果奉養母親。
村人們都誇她聰明伶俐,是個十分孝順的乖女兒。十四歲那年,何仙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位“神人”給她吃了一些雲母粉,從此她就感到身子輕飄飄的,上山下山竟不費一丁點力氣。她整天笑嘻嘻的,幫鄉親們幹這幹那,像一位花仙子似的。
有一天,何仙姑在山上摘野果時,遇到了一位奇異的老者。老者見她小小年紀就上山采野果奉養母親,就給了一顆仙桃給她吃,並告訴她:吃了這顆桃子就會長生不老。老者還指點她如何進行修煉。
不久,何仙姑按照老者的指點,住進了虎形山,在山下的一個石洞——紅玉洞裏進行修煉。
傳說山下的賢水河裏有一條鯉魚,得道成精後,專幹危害老百姓的壞事。
每年的春夏時節,它就唿風喚雨,把賢水河攪得濁浪排空,滾滾洪水淹沒賢水河兩岸的莊稼和農舍。鯉魚精趁此機會吞食農家小孩和家畜,老百姓恨透了它,卻又拿它毫無辦法。
在紅玉洞裏潛心修煉的何仙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發誓要製服這條作惡多端的鯉魚精,為民除害。幾年之後,當鯉魚精又施淫威時,何仙姑手執雙刃劍,從紅玉洞裏一躍而出,輕飄飄地站在濁浪排空的波峰浪尖之上,指著鯉魚精厲聲吼道:“孽障,看我今天怎麽收拾你!”那鯉魚精自恃得道成精,法力無邊,見一個黃毛小丫頭跟它叫板,頓時惱羞成怒,騰空一躍,欲把何仙姑吞入腹中。
何仙姑躲過鯉魚精咄咄逼人的氣勢,在山上、空中、水裏經過一番殊死的較量,鯉魚精敗下陣來。
何仙姑欲殺了它為民除害,鯉魚精苦苦地哀求道:“求仙姑劍下留情,放我一條生路,在下再也不敢為非作歹、傷害百姓了。我甘願作你的坐騎,永遠伺候你。”何仙姑見鯉魚精真心悔過,也就原諒了它,將它作了自己的坐騎。
在後來飄海時,這條改過自新的鯉魚精還真的幫何仙姑大顯了一番神通哩!
何仙姑製服鯉魚精、修道成仙的事,很快就稟報到了朝廷。唐光宅年間,武則天知道了此事,就派了使臣來,要何仙姑去京城麵聖。何仙姑心裏不願,在路過永州時,便甩開了使臣,在永州隱居下來。
天寶九年(公元750年,也就是三年前),都虛觀會鄉人齋,有五色雲起於麻姑仙壇,眾皆見之,有仙子飄緲而出。道士蔡天一,識其為何仙姑。
人們這才知道何仙姑已經成仙升天了。後來人們還得知,給何仙姑雲母粉和桃子吃的那位“神人”、“異人”,就是何仙姑的師傅呂洞賓……
大家一路前行,一路說笑。
懷素迴想起上次在“臨江鮮”酒樓品嚐到那鮮美爽口的魚湯喝螺時,記憶猶新。
當時,他一邊品味著這道獨特的佳肴,一邊聆聽著周亦銘講述它背後的故事。
據周亦銘所言,這道魚湯喝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何仙姑與八仙返迴故裏的一次經曆。
當他們來到賢水河時,看到河水中遍布著田螺,以及遊動的鯽魚,何仙姑靈機一動,決定就地取材,創造出一道美食。
於是,她將田螺與鯽魚一同烹製,巧妙地融合了兩者的鮮味,熬製出了一鍋香氣撲鼻、味道醇厚的魚湯。這道創新的菜品不僅讓八仙們讚不絕口,也成為了當地的特色美食,流傳至今。
懷素沉浸在這段有趣的傳說中,對何仙姑的創意和廚藝深感欽佩。他想象著當年八仙圍坐在一起,品嚐著這道美味佳肴的場景,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向往之情。
於是便好奇地問周獵戶:“周叔,我曾聽聞零陵一道名為‘魚湯喝螺’的小吃,乃是何仙姑親手所創。此事當真?”
周獵戶聽懷素提及魚湯喝螺,不禁勾起了內心深處的饞蟲。他暗自思忖道:“看這小僧模樣,想必也是個好吃之人,這下可算是找到知音嘍!”
想到此處,他喜不自禁地開口說道:“那還能有假不成?三年之前,何仙姑重返故鄉,與八仙一同前來。那時節,我正巧在河畔。瞧著他們談笑風生,從我眼前悠然飄過。何仙姑瞥見河中滿地的田螺,心生一計,笑語盈盈地表示要做一道美味佳肴,以供眾仙品嚐佐酒。此事乃我親眼目睹,豈會有半點虛假?”
言罷,周獵戶滿臉欣喜之色,宛如孩童般純真燦爛的笑容在臉上綻放開來!
似乎這般與仙家們近距離的邂逅,讓他也沾染到了些許仙氣,很快就能位列仙班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