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又聊了約半個時辰。劉大人的侄子劉宇生外去迴府了,見到懷素和黃益在此,驚喜有加,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劉迥對侄子使個眼色,示意侄子帶懷素和黃益出去轉轉,他與周老板單獨聊聊。
劉宇生就拉著懷素和黃益出了書房,去院子裏去玩。這下可把黃益高興壞了,終於從插不上話的尷尬境地中解脫出來了。
三人在小院的亭子裏坐著,欣賞著院裏的花草和魚池裏遊弋的魚。開心的聊著,聊零陵的山水、曆史、傳說及趣聞等。偶爾聊及詩詞及書法,黃益一臉嫌棄,生無可戀的表情。
看黃益插不上話的表情,懷素就感覺好笑,於是岔開話題。說秋收後,準備跟黃益去零陵名山九嶷山去遊學,並將關於九嶷山的秀美和神奇說給劉宇生聽。劉宇生聽了也心動不已,充滿了對九嶷山的神奇向往和期待,但他不好表現出來,得問過叔父再說。
三人這下有了共同的話題,聊的不亦樂乎。男人嘛,對名山大川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
愉快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知不覺間就到了晚宴時間。
晚宴設在宴會廳的左邊的小廳。就劉迥及其侄子,加周亦銘、懷素、黃益五人。是劉大人純私人方麵的宴會,所以沒那麽嚴肅刻板,大家隨意聊天,喝酒,氣氛相當融洽。
其實,劉迥在來零陵之前,就跟黃欽之有較深交集了,也可以說黃欽之對劉迥有救命之恩。
來零陵後,黃欽之跟劉迥說過,在零陵郡要想有所作為,跟零陵首富周亦銘搞好關係非常有必要。周亦銘讀書人出身,後棄文從商,還是有家國情懷和濟世之心的。
在黃欽之的壽宴上,又結識了少年懷素,其字乃零陵一絕,愛好書畫的劉迥,自然要結識一番。正好懷素和周亦銘關係密切,於是就有了宴請周亦銘和懷素之事,當然,與懷素兄弟相稱的黃益,又是恩人之後,自然也在邀請之列。
剛才,劉迥在書房跟周亦銘聊的比較愉快。周亦銘對劉迥的清濂早有耳聞,加上其又平易近人,不擺官架等。所以周亦銘表態,全力支持劉迥在零陵的工作。
當然,投桃報李,劉迥也表示,在不損害朝廷和百姓利益的前提下,也會適當關照周亦銘。
所以,在所有要辦的事情已落實好了。隻談吃喝,及各地的趣聞軼事、各人的興趣愛好等,自然氣氛就熱烈啦!
說著說著,就說到了周亦銘與懷素結識的事情上麵了,眾人屏心靜氣,聽周亦銘娓娓道來:“說到跟懷素賢侄的相識,可以括刮為四個字‘因字結緣’。”
"有一次,我路過零陵城外的一處叫‘屈麻子客棧’的酒樓。酒樓各方麵都還行,既不出眾也不一般。唯有客棧的題字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當時,我就打聽到此字為一個叫懷素的和尚所題,就有了結識一番的想法。"
“當時,我偶然所得王義之《蘭亭集序》高仿本一冊,就起了請懷素臨摹一本的想法。後來,就托人請懷素賢侄見了一麵,並談好了臨摹《蘭亭集序》的事情。沒想到懷素賢侄給了我意外的驚喜,比我預想的還好出了許多,加上我們性格相投,就以叔侄相稱了。”
說完,嗬嗬笑了起來。劉大人聽後,也哈哈大笑道:"好一個‘因字結緣’,好一個‘性格相投,叔侄相稱’啊!讓本官好生羨慕啊!”
“說起來,劉大人與懷素也是‘因字結緣’啊!那幅李白的《將進酒》就是啊!”
周亦銘說完,眾人一對眼,齊聲大笑起來,把宴會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這時,劉宇生感慨道:“想必懷素大師的臨摹的《蘭亭集序》一定是精彩絕倫吧!”
劉迥心想,這個侄子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啊!
此時的懷素,喝到興起,又聊的開心,便豪氣幹雲道:“這有何難,拿筆墨紙硯來,我再寫一本就是。”
劉迥反應迅速,連忙大喊:“來人,筆墨伺候!”。廳外有人應聲而去,不一會就拿來了筆墨紙硯。
黃益欲上前磨墨,被劉宇生搶先一步磨起了墨,於是黃益就給紙鋪好在桌上。懷素不慌不忙,飲了一杯,看了看紙張的尺寸和大小,心裏先布局和演示了一番。
然後,又瞄了一眼磨墨的劉宇生,又給自己倒了一杯,一飲而盡。
來到桌旁,提筆、蘸墨、下筆,但見筆走龍蛇,如狂風驟雨,如落花飛雪,如驚雷閃電。一眨眼的功夫,一幅布白巧妙,瀟灑飄逸,骨格清秀,點畫遒美的《蘭亭集序》就呈現在眾人麵前。
這時,周亦銘心裏五味雜陳,懷素的書法愈發見長了,家裏收藏的那幅《蘭亭集序》雖說也是精品,但跟這幅比,氣勢上似乎差那麽一點點。
而劉迴劉大人,心中竊喜。平生第一次有些厚顏道:“懷素賢侄啊!跟你周叔周亦銘相比,你我叔侄也算是‘因字結緣’啊!從《將進酒》到《遠離別》,再到今天的《蘭亭集序》。為叔今天高興啊,認了個好賢侄!也給劉宇生找了一個好夥伴。”
說著,從腰間掏出一塊玉牌,遞給懷素:“以後賢侄多多來刺史府走動走動,這個是刺史府的通行令牌。可暢行無阻!"
劉宇生也暗喜,聽叔叔這話,今秋跟懷素和黃益秋遊九嶷山,似乎有戲。
黃益也為素弟高興,素弟的字寫得好,連達官貴人都趨之若鶩。以後必前程遠大,他這個做兄弟的,也覺得臉上有光。
看來,今天刺史府這酒宴,是個皆大歡喜的局麵啊!
當然,收獲最大的就是刺史劉大人。政務民生方麵,得到了零陵郡首富周亦銘的支持和口頭承諾,又結識了少年奇才懷素大師,並收獲了其現書佳作《蘭亭集序》。
人逢喜事精神爽!
劉大人舉杯致謝眾人,眾人共飲一杯,今晚的酒宴基本上就接近尾聲了!
令劉大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酒後還有驚喜……。
劉迥對侄子使個眼色,示意侄子帶懷素和黃益出去轉轉,他與周老板單獨聊聊。
劉宇生就拉著懷素和黃益出了書房,去院子裏去玩。這下可把黃益高興壞了,終於從插不上話的尷尬境地中解脫出來了。
三人在小院的亭子裏坐著,欣賞著院裏的花草和魚池裏遊弋的魚。開心的聊著,聊零陵的山水、曆史、傳說及趣聞等。偶爾聊及詩詞及書法,黃益一臉嫌棄,生無可戀的表情。
看黃益插不上話的表情,懷素就感覺好笑,於是岔開話題。說秋收後,準備跟黃益去零陵名山九嶷山去遊學,並將關於九嶷山的秀美和神奇說給劉宇生聽。劉宇生聽了也心動不已,充滿了對九嶷山的神奇向往和期待,但他不好表現出來,得問過叔父再說。
三人這下有了共同的話題,聊的不亦樂乎。男人嘛,對名山大川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
愉快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不知不覺間就到了晚宴時間。
晚宴設在宴會廳的左邊的小廳。就劉迥及其侄子,加周亦銘、懷素、黃益五人。是劉大人純私人方麵的宴會,所以沒那麽嚴肅刻板,大家隨意聊天,喝酒,氣氛相當融洽。
其實,劉迥在來零陵之前,就跟黃欽之有較深交集了,也可以說黃欽之對劉迥有救命之恩。
來零陵後,黃欽之跟劉迥說過,在零陵郡要想有所作為,跟零陵首富周亦銘搞好關係非常有必要。周亦銘讀書人出身,後棄文從商,還是有家國情懷和濟世之心的。
在黃欽之的壽宴上,又結識了少年懷素,其字乃零陵一絕,愛好書畫的劉迥,自然要結識一番。正好懷素和周亦銘關係密切,於是就有了宴請周亦銘和懷素之事,當然,與懷素兄弟相稱的黃益,又是恩人之後,自然也在邀請之列。
剛才,劉迥在書房跟周亦銘聊的比較愉快。周亦銘對劉迥的清濂早有耳聞,加上其又平易近人,不擺官架等。所以周亦銘表態,全力支持劉迥在零陵的工作。
當然,投桃報李,劉迥也表示,在不損害朝廷和百姓利益的前提下,也會適當關照周亦銘。
所以,在所有要辦的事情已落實好了。隻談吃喝,及各地的趣聞軼事、各人的興趣愛好等,自然氣氛就熱烈啦!
說著說著,就說到了周亦銘與懷素結識的事情上麵了,眾人屏心靜氣,聽周亦銘娓娓道來:“說到跟懷素賢侄的相識,可以括刮為四個字‘因字結緣’。”
"有一次,我路過零陵城外的一處叫‘屈麻子客棧’的酒樓。酒樓各方麵都還行,既不出眾也不一般。唯有客棧的題字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當時,我就打聽到此字為一個叫懷素的和尚所題,就有了結識一番的想法。"
“當時,我偶然所得王義之《蘭亭集序》高仿本一冊,就起了請懷素臨摹一本的想法。後來,就托人請懷素賢侄見了一麵,並談好了臨摹《蘭亭集序》的事情。沒想到懷素賢侄給了我意外的驚喜,比我預想的還好出了許多,加上我們性格相投,就以叔侄相稱了。”
說完,嗬嗬笑了起來。劉大人聽後,也哈哈大笑道:"好一個‘因字結緣’,好一個‘性格相投,叔侄相稱’啊!讓本官好生羨慕啊!”
“說起來,劉大人與懷素也是‘因字結緣’啊!那幅李白的《將進酒》就是啊!”
周亦銘說完,眾人一對眼,齊聲大笑起來,把宴會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這時,劉宇生感慨道:“想必懷素大師的臨摹的《蘭亭集序》一定是精彩絕倫吧!”
劉迥心想,這個侄子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啊!
此時的懷素,喝到興起,又聊的開心,便豪氣幹雲道:“這有何難,拿筆墨紙硯來,我再寫一本就是。”
劉迥反應迅速,連忙大喊:“來人,筆墨伺候!”。廳外有人應聲而去,不一會就拿來了筆墨紙硯。
黃益欲上前磨墨,被劉宇生搶先一步磨起了墨,於是黃益就給紙鋪好在桌上。懷素不慌不忙,飲了一杯,看了看紙張的尺寸和大小,心裏先布局和演示了一番。
然後,又瞄了一眼磨墨的劉宇生,又給自己倒了一杯,一飲而盡。
來到桌旁,提筆、蘸墨、下筆,但見筆走龍蛇,如狂風驟雨,如落花飛雪,如驚雷閃電。一眨眼的功夫,一幅布白巧妙,瀟灑飄逸,骨格清秀,點畫遒美的《蘭亭集序》就呈現在眾人麵前。
這時,周亦銘心裏五味雜陳,懷素的書法愈發見長了,家裏收藏的那幅《蘭亭集序》雖說也是精品,但跟這幅比,氣勢上似乎差那麽一點點。
而劉迴劉大人,心中竊喜。平生第一次有些厚顏道:“懷素賢侄啊!跟你周叔周亦銘相比,你我叔侄也算是‘因字結緣’啊!從《將進酒》到《遠離別》,再到今天的《蘭亭集序》。為叔今天高興啊,認了個好賢侄!也給劉宇生找了一個好夥伴。”
說著,從腰間掏出一塊玉牌,遞給懷素:“以後賢侄多多來刺史府走動走動,這個是刺史府的通行令牌。可暢行無阻!"
劉宇生也暗喜,聽叔叔這話,今秋跟懷素和黃益秋遊九嶷山,似乎有戲。
黃益也為素弟高興,素弟的字寫得好,連達官貴人都趨之若鶩。以後必前程遠大,他這個做兄弟的,也覺得臉上有光。
看來,今天刺史府這酒宴,是個皆大歡喜的局麵啊!
當然,收獲最大的就是刺史劉大人。政務民生方麵,得到了零陵郡首富周亦銘的支持和口頭承諾,又結識了少年奇才懷素大師,並收獲了其現書佳作《蘭亭集序》。
人逢喜事精神爽!
劉大人舉杯致謝眾人,眾人共飲一杯,今晚的酒宴基本上就接近尾聲了!
令劉大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酒後還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