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訓練基地
諜戰:我是螺絲刀,臥底76號 作者:春暖留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水董山將文件緩緩合上,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眼中閃爍著難以掩飾的興奮。
他抬頭看向丁木村和李斯群,微微點頭,聲音中帶著幾分讚許:“你們這份計劃和情報,很有價值,大日本帝國需要你們這樣的‘人才’。”
說罷,他將文件小心地放在一旁,端起桌上的茶盞,輕抿一口,繼續道:“不過,此事事關重大,我需要迴東京參謀本部匯報,由上麵再做定奪。”
丁木村和李斯群聽聞,臉上雖有一絲失落,但更多的是期待,他們深知這已經是極大的認可。
還沒等他們開口,清水董山話鋒一轉:“不過,為了讓你們的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不至於因為一些瑣事耽誤進程,我也不能讓你們毫無準備地幹等著。”
他放下茶盞,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我可以作主把郊外的一處國軍軍營交給你們,作為訓練基地使用。
那裏場地寬敞,設施也還算完備,足夠你們用來訓練新招募的特工。”
丁木村和李斯群驚喜不已,連忙起身鞠躬致謝,嘴裏不停地說著感激的話語。
清水董山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坐下,接著說道:“在我離開上海這段時間,你們要好好利用這個基地,把人員組織起來,開展初步的訓練。
這份計劃書裏提到的各項事務,都要穩步推進。
我會安排專人與你們對接,有任何問題,及時匯報。”
兩人連連點頭,眼中滿是鬥誌。
清水董山吃過午飯便匆匆離開了。
走之前,他信誓旦旦地承諾,第二天就迴日本向參謀本部匯報此事。
為此,李斯群特意送上了二十根黃澄澄小金魚,並滿臉堆笑地承諾事成之後另有重謝。
清水董山接過小金條時,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臉上的貪婪盡顯無遺。
最後,李斯群親自用防彈車把他送迴了虹口,一路上小心翼翼,生怕有半點閃失。
當天下午,丁木村和李斯群懷揣著清水董山交付的手續,迫不及待地奔赴蒲淞鎮。
當他們站在這座前國軍軍營前時,眼前的景象讓二人不禁相視一笑,內心的喜悅溢於言表。
軍營坐落碑坊路旁,向東就是滬西,向北就是江橋鎮,交通非常方便,這為日後輸送人員與物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若是驅車前往市區,也不過短短十幾分鍾的車程。
踏入軍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寬闊的操場,平整的地麵由堅實的砂石鋪就,麵積足有兩個足球場大小。
平日裏,這裏可用於特工們進行體能訓練,到了特殊時刻,還能作為集合點,容納下成百上千的人員。
操場四周,矗立著一排高大的法國梧桐。這些梧桐樹樹幹粗壯,枝葉繁茂,投下一片片濃密的綠蔭。
看著這些樹,李斯群嘴角浮起一抹嘲諷的輕笑,對丁木村說道:“當年蔣光頭為了討老婆歡心,在金陵大麵積種法國梧桐,沒想到全國各地都跟著跟風,連這軍營裏也種上了。”
丁木村冷哼一聲,滿臉不屑:“哼,勞民傷財,就為了這點兒女情長,也難怪他會丟了這大好江山。”
操場的一側,是一座小型簡易靶場。靶場規模不大,地麵上還殘留著一些曾經使用過的彈殼,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黯淡的金屬光澤。
不過,對於練習手槍和衝鋒槍的射擊來說,這裏卻恰到好處。
靶場周圍設有堅固的防護設施,厚實的沙袋堆砌成圍牆,沙袋表麵的粗麻纖維在歲月的侵蝕下已經略顯破舊,但依然穩穩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能有效阻擋流彈,保障訓練安全。
丁木村走到靶位前,撿起地上一片毛瑟手槍彈的橋夾,興奮地對李斯群說:“看這靶場,用來訓練特工的射擊技能,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
走進軍營內部,這裏的建築布局合理,功能齊全。
主體營房是幾排平房,雖曆經風雨洗禮,牆壁上布滿了斑駁的水漬和裂縫,但依然能看出當初的規整。
此外,還有專門的食堂,隻是如今食堂裏一片狼藉,桌椅和炊具全都不見了。
食堂後方,是一個空間巨大的倉庫,倉庫的大門半掩著,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這裏不僅能存放各類物資,稍加整理,還能作為臨時的武器彈藥儲備庫。
然而,整個營房如今破敗不堪,設施設備早已不複存在,門窗也都不翼而飛,隻剩下空蕩蕩的窗框和門框。遠處的圍牆邊,還有幾個老鄉正拿著工具,專心致誌地撬著磚頭。
李斯群興奮地在軍營裏來迴踱步,一邊走一邊對丁木村說道:“你看,這裏稍加改建,不出半月,就能成為我們的特工搖籃!到時候,我們在上海灘可就有了自己的根基,輝煌騰達指日可待!”
“小波!去把那幾個沒眼力見的癟三趕走!”丁木村皺著眉頭,不耐煩地指著還在撬磚頭的老鄉對李海波喊道。
隨後,他轉頭附和著李斯群,臉上露出一絲狡黠的算計:“不用等半個月,先把這裏接管下來。
明天我們不是要動身去港島嗎?我們走了,兄弟們也別閑著,把之前聯係的幾個中統老鬼都叫過來當教官,先讓他們教授兄弟練習近身搏鬥、射擊和駕駛車輛。
至於修繕的事情,等小鬼子的錢到位了再說,可不能我們自己再掏腰包了。”
李海波得令後,立刻帶著侯勇幾人氣勢洶洶地朝著那幾個老鄉衝了過去,嘴裏還罵罵咧咧的。嚇唬老百姓誰不會,盒子炮一亮,保準比丁老蔫還老實。
而丁木村和李斯群則繼續在軍營裏謀劃著他們的罪惡計劃,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站在權力巔峰,肆意踐踏他人生命的醜惡景象。
下午下班比較早,迴到家時,屋內靜悄悄的,孩子們還沒迴來。無所事事的李海波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新仔他們這會應該在火車站賣報紙吧,要不我去看看?”
他抬頭看向丁木村和李斯群,微微點頭,聲音中帶著幾分讚許:“你們這份計劃和情報,很有價值,大日本帝國需要你們這樣的‘人才’。”
說罷,他將文件小心地放在一旁,端起桌上的茶盞,輕抿一口,繼續道:“不過,此事事關重大,我需要迴東京參謀本部匯報,由上麵再做定奪。”
丁木村和李斯群聽聞,臉上雖有一絲失落,但更多的是期待,他們深知這已經是極大的認可。
還沒等他們開口,清水董山話鋒一轉:“不過,為了讓你們的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不至於因為一些瑣事耽誤進程,我也不能讓你們毫無準備地幹等著。”
他放下茶盞,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我可以作主把郊外的一處國軍軍營交給你們,作為訓練基地使用。
那裏場地寬敞,設施也還算完備,足夠你們用來訓練新招募的特工。”
丁木村和李斯群驚喜不已,連忙起身鞠躬致謝,嘴裏不停地說著感激的話語。
清水董山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坐下,接著說道:“在我離開上海這段時間,你們要好好利用這個基地,把人員組織起來,開展初步的訓練。
這份計劃書裏提到的各項事務,都要穩步推進。
我會安排專人與你們對接,有任何問題,及時匯報。”
兩人連連點頭,眼中滿是鬥誌。
清水董山吃過午飯便匆匆離開了。
走之前,他信誓旦旦地承諾,第二天就迴日本向參謀本部匯報此事。
為此,李斯群特意送上了二十根黃澄澄小金魚,並滿臉堆笑地承諾事成之後另有重謝。
清水董山接過小金條時,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臉上的貪婪盡顯無遺。
最後,李斯群親自用防彈車把他送迴了虹口,一路上小心翼翼,生怕有半點閃失。
當天下午,丁木村和李斯群懷揣著清水董山交付的手續,迫不及待地奔赴蒲淞鎮。
當他們站在這座前國軍軍營前時,眼前的景象讓二人不禁相視一笑,內心的喜悅溢於言表。
軍營坐落碑坊路旁,向東就是滬西,向北就是江橋鎮,交通非常方便,這為日後輸送人員與物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若是驅車前往市區,也不過短短十幾分鍾的車程。
踏入軍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寬闊的操場,平整的地麵由堅實的砂石鋪就,麵積足有兩個足球場大小。
平日裏,這裏可用於特工們進行體能訓練,到了特殊時刻,還能作為集合點,容納下成百上千的人員。
操場四周,矗立著一排高大的法國梧桐。這些梧桐樹樹幹粗壯,枝葉繁茂,投下一片片濃密的綠蔭。
看著這些樹,李斯群嘴角浮起一抹嘲諷的輕笑,對丁木村說道:“當年蔣光頭為了討老婆歡心,在金陵大麵積種法國梧桐,沒想到全國各地都跟著跟風,連這軍營裏也種上了。”
丁木村冷哼一聲,滿臉不屑:“哼,勞民傷財,就為了這點兒女情長,也難怪他會丟了這大好江山。”
操場的一側,是一座小型簡易靶場。靶場規模不大,地麵上還殘留著一些曾經使用過的彈殼,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黯淡的金屬光澤。
不過,對於練習手槍和衝鋒槍的射擊來說,這裏卻恰到好處。
靶場周圍設有堅固的防護設施,厚實的沙袋堆砌成圍牆,沙袋表麵的粗麻纖維在歲月的侵蝕下已經略顯破舊,但依然穩穩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能有效阻擋流彈,保障訓練安全。
丁木村走到靶位前,撿起地上一片毛瑟手槍彈的橋夾,興奮地對李斯群說:“看這靶場,用來訓練特工的射擊技能,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
走進軍營內部,這裏的建築布局合理,功能齊全。
主體營房是幾排平房,雖曆經風雨洗禮,牆壁上布滿了斑駁的水漬和裂縫,但依然能看出當初的規整。
此外,還有專門的食堂,隻是如今食堂裏一片狼藉,桌椅和炊具全都不見了。
食堂後方,是一個空間巨大的倉庫,倉庫的大門半掩著,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這裏不僅能存放各類物資,稍加整理,還能作為臨時的武器彈藥儲備庫。
然而,整個營房如今破敗不堪,設施設備早已不複存在,門窗也都不翼而飛,隻剩下空蕩蕩的窗框和門框。遠處的圍牆邊,還有幾個老鄉正拿著工具,專心致誌地撬著磚頭。
李斯群興奮地在軍營裏來迴踱步,一邊走一邊對丁木村說道:“你看,這裏稍加改建,不出半月,就能成為我們的特工搖籃!到時候,我們在上海灘可就有了自己的根基,輝煌騰達指日可待!”
“小波!去把那幾個沒眼力見的癟三趕走!”丁木村皺著眉頭,不耐煩地指著還在撬磚頭的老鄉對李海波喊道。
隨後,他轉頭附和著李斯群,臉上露出一絲狡黠的算計:“不用等半個月,先把這裏接管下來。
明天我們不是要動身去港島嗎?我們走了,兄弟們也別閑著,把之前聯係的幾個中統老鬼都叫過來當教官,先讓他們教授兄弟練習近身搏鬥、射擊和駕駛車輛。
至於修繕的事情,等小鬼子的錢到位了再說,可不能我們自己再掏腰包了。”
李海波得令後,立刻帶著侯勇幾人氣勢洶洶地朝著那幾個老鄉衝了過去,嘴裏還罵罵咧咧的。嚇唬老百姓誰不會,盒子炮一亮,保準比丁老蔫還老實。
而丁木村和李斯群則繼續在軍營裏謀劃著他們的罪惡計劃,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站在權力巔峰,肆意踐踏他人生命的醜惡景象。
下午下班比較早,迴到家時,屋內靜悄悄的,孩子們還沒迴來。無所事事的李海波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新仔他們這會應該在火車站賣報紙吧,要不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