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狗:「反正就是潘大哥,他什麽都知道。」
李捕頭心道老潘家的小子記得好像叫潘清吧,小時候見過幾迴,記得生的極清秀個模樣,老潘送到縣裏私塾上了幾年,後來聽說不念了,也沒見跟著老潘出來學本事,倒不知老潘是怎麽個想法,算算今年有十五了吧……
潘清背著竹簍遠遠就瞧見胡同口大槐樹下的幾個孩子,正在哪兒惦著腳往這邊兒望,一人手裏拿著一串槐花,不時往嘴裏塞。
四月正是槐花開的時候,她家胡同口這顆大槐樹,就成了孩子們的樂園,槐花烙餅做菜也還成,這麽吃便有些淡淡的苦澀,卻是這些孩子的最愛,想來長大之後,這一抹清香裏夾雜著苦澀的滋味,便會成為他們童年裏最美的迴憶。
很奇怪,人越長大童年的事越會記得清楚,哪怕再狼狽的童年也是美好的,究其原因或許是長大了之後,見識了現實的殘酷醜陋,便會覺得童年的那種美好彌足珍貴,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去麵對的事情,不管美好與否,這就是人生。
村子裏的孩子們正等的不耐,忽瞧見那邊兒一個背著竹簍的身影,立馬高興了起來:「潘大哥迴來了,潘大哥迴來了,你們幾個快點兒快點兒,趕緊把摘的槐花拿過來。」邊說著邊把手裏的槐花一股腦塞進嘴裏,嚼了幾下吞了下去,提著一筐槐花,一縱從石頭上跳了下去,跑到潘清跟前兒,把手裏的筐往前一送:「潘大哥,你看這些槐花成不成,我叫他們專門撿著大串摘的?」
潘青看了看手裏滿滿一筐槐花笑著點點頭:「多謝你們了。」掃了一遭不禁道:「大狗今兒怎麽沒來?」
那小子一見潘清笑了,一張黑臉不由紅了紅,心說,潘大哥本來生的就俊,這一笑更好看了,比他們村西頭老趙家的三朵花還好看呢。
聽她問起王大狗,不禁搖搖頭:「平常王大狗來的最早,今兒不知怎麽迴事兒,上次說他阿奶的病重了,莫非去縣城抓藥了?」
旁邊一個小子道:「大狗家窮的都快揭不開鍋了,哪有閑錢抓藥啊,估摸是上迴聽潘大哥講的那個鬧鬼的故事,嚇得不敢出來了。」周圍小子紛紛笑了起來。
潘清卻不信,王大狗是這些小子裏膽子最大的一個,平常最喜歡纏著自己講故事,別看長得五大三粗卻是個膽大心細的孩子,今兒不來必是家裏有事兒耽擱住了。
忽想起爹一大早就被衙門的人叫走了,模糊聽見好像槐蔭村的樹林子裏死了人,難道是因為這件事?大狗沒過來,這事兒跟他有什麽幹係不成……
潘清承認,這些孩子裏自己對王大狗格外不同,因為每每看見王大狗,潘清總會想起自己的童年時期,孤獨渴望卻又無奈。
見孩子們都眼巴巴望著自己,知道他們等著自己說故事呢,潘清笑了笑,坐在槐樹下的大青石上,幾個小子立馬圍攏了過來,眼巴巴望著她,臉上既想聽又害怕,頗為糾結。
潘清心裏好笑,略想了想,打算給他們說個輕鬆些的故事:「今兒給你們講個有意思的,叫審籮筐的故事,話說某朝某代有個許大人,為官清正,斷案如神,老百姓都稱許青天,傳說他在剛當縣令的時候,一天乘著轎子出去,忽見一個十一二的小子懷裏抱著個籮筐蹲在路邊啼哭,心覺得奇怪,叫下人停轎,喚他前來問,好端端的哭什麽?」
那小子答:「我天不亮就起來了,在市集上賣了一早上油餅,好容易賺了一百錢,就放到這個籮筐裏,卻被人偷了去,想到沒錢給娘抓藥,才在路上哭的。」
許青天看了那籮筐一眼,撚了撚自己的胡子:「這個容易,既是籮筐把錢弄丟了,就審問這個籮筐不就好了。」
一個小子插嘴道:「這個許青天老糊塗了,籮筐是個啞巴物件兒,難道還能張嘴說話不成。」
旁邊的孩子推了他一把:「就你明白,閉嘴,聽潘大哥往後說。」
潘青:「說的是,那丟錢的小子也是這般說,許青天卻執意要審籮筐,不一會兒功夫,許大人審籮筐的事兒就傳開了,老百姓都好奇的不行,成群結隊的來縣衙想看看許青天怎麽審籮筐。
到了大堂卻見進口處擺了老大一個盆,內裝半盆清水,兩側有衙差肅立說,舉凡進去聽大人審案的,需投一個銅錢在盆裏。」
有個孩子不禁道:「這個許青天是個貪官,怎麽審案還收錢。」
潘青笑了:「老百姓心裏實在好奇,覺得一個錢也不多,便紛紛投了銅錢進去,忽一人也投了一枚錢進去,衙差卻吆喝一聲把人捆了起來說,你就是偷錢的賊。」
那人辯駁道:「小的冤枉,小的家裏有的是銀子,怎會偷人錢財。」
衙差打量他一遭,見此人果穿著一身綢緞袍子,腰上還插著一把白紙扇,打扮的甚體麵斯文,不免有些猶豫。
聽故事的孩子們插嘴:「是抓錯了吧,這人既穿著綢緞衣裳,自是有錢人,怎會當賊?」
潘清:「衙差也怕抓錯了,正要放了他。」許大人卻走出來說,這人正是偷錢的賊。
幾個孩子都搖頭:「怎麽可能,他穿的那麽體麵,做什麽想不開去當賊。」
李捕頭心道老潘家的小子記得好像叫潘清吧,小時候見過幾迴,記得生的極清秀個模樣,老潘送到縣裏私塾上了幾年,後來聽說不念了,也沒見跟著老潘出來學本事,倒不知老潘是怎麽個想法,算算今年有十五了吧……
潘清背著竹簍遠遠就瞧見胡同口大槐樹下的幾個孩子,正在哪兒惦著腳往這邊兒望,一人手裏拿著一串槐花,不時往嘴裏塞。
四月正是槐花開的時候,她家胡同口這顆大槐樹,就成了孩子們的樂園,槐花烙餅做菜也還成,這麽吃便有些淡淡的苦澀,卻是這些孩子的最愛,想來長大之後,這一抹清香裏夾雜著苦澀的滋味,便會成為他們童年裏最美的迴憶。
很奇怪,人越長大童年的事越會記得清楚,哪怕再狼狽的童年也是美好的,究其原因或許是長大了之後,見識了現實的殘酷醜陋,便會覺得童年的那種美好彌足珍貴,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去麵對的事情,不管美好與否,這就是人生。
村子裏的孩子們正等的不耐,忽瞧見那邊兒一個背著竹簍的身影,立馬高興了起來:「潘大哥迴來了,潘大哥迴來了,你們幾個快點兒快點兒,趕緊把摘的槐花拿過來。」邊說著邊把手裏的槐花一股腦塞進嘴裏,嚼了幾下吞了下去,提著一筐槐花,一縱從石頭上跳了下去,跑到潘清跟前兒,把手裏的筐往前一送:「潘大哥,你看這些槐花成不成,我叫他們專門撿著大串摘的?」
潘青看了看手裏滿滿一筐槐花笑著點點頭:「多謝你們了。」掃了一遭不禁道:「大狗今兒怎麽沒來?」
那小子一見潘清笑了,一張黑臉不由紅了紅,心說,潘大哥本來生的就俊,這一笑更好看了,比他們村西頭老趙家的三朵花還好看呢。
聽她問起王大狗,不禁搖搖頭:「平常王大狗來的最早,今兒不知怎麽迴事兒,上次說他阿奶的病重了,莫非去縣城抓藥了?」
旁邊一個小子道:「大狗家窮的都快揭不開鍋了,哪有閑錢抓藥啊,估摸是上迴聽潘大哥講的那個鬧鬼的故事,嚇得不敢出來了。」周圍小子紛紛笑了起來。
潘清卻不信,王大狗是這些小子裏膽子最大的一個,平常最喜歡纏著自己講故事,別看長得五大三粗卻是個膽大心細的孩子,今兒不來必是家裏有事兒耽擱住了。
忽想起爹一大早就被衙門的人叫走了,模糊聽見好像槐蔭村的樹林子裏死了人,難道是因為這件事?大狗沒過來,這事兒跟他有什麽幹係不成……
潘清承認,這些孩子裏自己對王大狗格外不同,因為每每看見王大狗,潘清總會想起自己的童年時期,孤獨渴望卻又無奈。
見孩子們都眼巴巴望著自己,知道他們等著自己說故事呢,潘清笑了笑,坐在槐樹下的大青石上,幾個小子立馬圍攏了過來,眼巴巴望著她,臉上既想聽又害怕,頗為糾結。
潘清心裏好笑,略想了想,打算給他們說個輕鬆些的故事:「今兒給你們講個有意思的,叫審籮筐的故事,話說某朝某代有個許大人,為官清正,斷案如神,老百姓都稱許青天,傳說他在剛當縣令的時候,一天乘著轎子出去,忽見一個十一二的小子懷裏抱著個籮筐蹲在路邊啼哭,心覺得奇怪,叫下人停轎,喚他前來問,好端端的哭什麽?」
那小子答:「我天不亮就起來了,在市集上賣了一早上油餅,好容易賺了一百錢,就放到這個籮筐裏,卻被人偷了去,想到沒錢給娘抓藥,才在路上哭的。」
許青天看了那籮筐一眼,撚了撚自己的胡子:「這個容易,既是籮筐把錢弄丟了,就審問這個籮筐不就好了。」
一個小子插嘴道:「這個許青天老糊塗了,籮筐是個啞巴物件兒,難道還能張嘴說話不成。」
旁邊的孩子推了他一把:「就你明白,閉嘴,聽潘大哥往後說。」
潘青:「說的是,那丟錢的小子也是這般說,許青天卻執意要審籮筐,不一會兒功夫,許大人審籮筐的事兒就傳開了,老百姓都好奇的不行,成群結隊的來縣衙想看看許青天怎麽審籮筐。
到了大堂卻見進口處擺了老大一個盆,內裝半盆清水,兩側有衙差肅立說,舉凡進去聽大人審案的,需投一個銅錢在盆裏。」
有個孩子不禁道:「這個許青天是個貪官,怎麽審案還收錢。」
潘青笑了:「老百姓心裏實在好奇,覺得一個錢也不多,便紛紛投了銅錢進去,忽一人也投了一枚錢進去,衙差卻吆喝一聲把人捆了起來說,你就是偷錢的賊。」
那人辯駁道:「小的冤枉,小的家裏有的是銀子,怎會偷人錢財。」
衙差打量他一遭,見此人果穿著一身綢緞袍子,腰上還插著一把白紙扇,打扮的甚體麵斯文,不免有些猶豫。
聽故事的孩子們插嘴:「是抓錯了吧,這人既穿著綢緞衣裳,自是有錢人,怎會當賊?」
潘清:「衙差也怕抓錯了,正要放了他。」許大人卻走出來說,這人正是偷錢的賊。
幾個孩子都搖頭:「怎麽可能,他穿的那麽體麵,做什麽想不開去當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