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決賽項目:診脈
穿越文化斷層世界,我直接殺瘋了 作者:喜歡小紅花的老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快,三名患者被人用擔架抬了上來。
主持人隨即宣布決賽項目:診脈。
依舊是積分製度,不過這一次稍有不同。
六名成功入圍決賽的選手,共同對三名患者診療。
使用的方法被規定在中醫最基礎的診療辦法:望聞問切這個範圍內。
選手需要憑借自己的經驗、智慧,對患者進行診療,並開具對症下藥的藥方。
比賽舞台上的每一名患者,都已經由最專業的裁判團進行提前診療。
確定了一個13個分數點。
每一個分數點,判定為2積分。
也就是說,如果哪一位選手能夠同時獲得13個分數點。
就能一次性獲得26積分!
一下子,就能拉開與其他選手的積分差距!
不得不說,這樣用心的規則設計,確實符合孫開仁追求完美,甚至到了吹毛求疵地步的人設。
觀眾們大致在心裏估算了一下,覺得這個賽製的確非常合理。
既能讓有些“偏科”的選手,在總決賽裏看見一絲希望。
又能全麵驗證所有選手的成績。
可以說,這樣的比賽賽製完全可以成為日後醫學類大賽的標杆。
現在華夏境內大多數醫學類競賽並不會太注重考慮選手之間個人因素。
許多時候,完全就是一刀切。
比如前幾個月在某地舉辦的一場醫學比賽,比賽項目隻有一個,那就是理論考試。
這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並不是所有人都擅長理論作答,有些醫學從小就在醫學世家的環境下熏陶,本身的實踐經驗非常豐富。
但是可能理論能力捉襟見肘。
孫開仁舉辦的“第一屆孫思邈醫學研討會”就完全不存在這種一刀切的情況。
比賽采用積分製度,將選手分成不同小組,先進行組內角逐,最後再來進行冠軍爭奪。
最關鍵的是,每一項比賽采用積分統計,而不是純粹的分數計算。
哪怕有些十分偏科的選手,隻要能闖入決賽,拿到所有分數點,依然有機會獲得冠軍。
這樣的比賽初看十分複雜,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仔細一想,竟然還是最公平的!
觀眾們唏噓不已。
看向孫開仁的目光有些複雜。
……
主持人介紹完比賽規則。
包括沈複在內,所有選手再次登台。
這一次,大家不分先後順序,想要先對哪一名患者進行診斷都可以。
反正分數點一共就13個,看誰最後能找出最多的積分點,獲得本次大賽的冠軍!
趙莊第一個迫不及待上前,他目前的積分是最尷尬的。
剛好卡在第四名,而且還跟後兩名積分持平。
如果不在決賽打破這種情況,他將徹底無緣前三名的名次。
要知道,本屆比賽不僅僅隻有冠軍能獲得豐厚的獎勵。
第二名也不差啊,雖然從1個億掉到了三百萬,但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
趙莊也想搏一把!
看看有沒有機會成為前三名!
他想要一馬當先,其他選手自然不甘落後。
尤其是第五名李陽,第六名夏風鍾。
哪一個不是為了前三名而來的?
3人立刻行動,都想要搶在其他人前麵,率先為患者進行診療。
反觀沈複、葉雨晴和何金三個總積分最高的選手,倒一點也不急。
何金好奇地打量著沈複,之前他並不認識這個男人,這次的比賽,本以為是自己與葉雨晴之間的巔峰對決!
沒想到,竟然有人超越他們倆,直接站在總積分第一的寶座上。
葉雨晴也在好奇地打量沈複,她倒是聽說過一些有關沈複的事情,不過,起初她並不在意。
畢竟像杭城舉辦的“醫學發展大會”那種中小型賽事,這些年來葉雨晴也沒少參加。
獲得的冠軍也有五指之數。
因此,一個剛剛斬獲一場醫學比賽冠軍的年輕人,葉雨晴不覺得他能帶給自己什麽威脅。
沈複也在觀察其他參賽選手。
“她就是葉雨晴?”
沈複看向葉雨晴,眼裏有幾分意外。
倒不是驚豔於對方漂亮的長相和高挑的身材。
而是第一次碰見能夠在比賽上緊追自己積分的選手。
自己可是擁有複數曆史拚圖的,這個葉雨晴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如此?
雖然暫時看起來,葉雨晴落後於自己。
但是誰敢說,她沒有其他底牌呢?
“果然,這一次比賽簡簡單,高手雲集。”
葉雨晴帶給沈複幾分危機感。
令他不得不重視對方。
“你就是沈複吧?我叫葉雨晴,認識一下?”
葉雨晴突然伸出手,主動跟沈複打招唿。
兩人禮節性握手,立即分開。
“幸會,葉小姐也姓葉,不知道跟葉孤城老前輩之間?……”
葉雨晴無所謂地點頭:“葉爺爺是我們葉家的長輩,是我葉家旁支一脈。”
原來是親戚關係。
沈複心裏有數了。
葉雨晴是有家學淵源的,難怪能夠在如此年輕的歲數,擁有這麽強的實力。
簡單認識了一下,前三名的三人不再多聊。
比賽是有時間限製的,趙莊他們已經開始為第二名患者診療。
期間,幾人盡可能通過詢問和診脈,判斷病人身上的疾病。
一開始的兩名患者還好。
到了第三人,那是個倔老頭。
問什麽都不說,也不搭話,也不動。
幾人頓時無奈,雖然單靠查探病人的脈象就能發現一些端倪。
但是,如果不能通過病人的描述確定身體到底是哪裏不舒服,會增加誤診的風險。
這裏可是決賽現場,那麽多專業人士都在台下盯著呢。
萬一出現誤診,他們的臉可就丟大了!
夏風鍾顯得有些煩躁。
因為第三名病人單單才脈象上來看十分紊亂,心脈、腎脈和肝髒等等都有不小的問題。
如果不知道這名病人平時哪裏不舒服,飲食情況是什麽,他根本無法判斷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果然,這13個分數點都不是那麽好拿的。
沈複三人也開始行動。
葉雨晴率先看向第一名老者,查看了對方的眼球、舌苔,並進行把脈過後,詢問了一些問題。
重點是病人經常服用的藥物。
這個信息是可以詢問的,但是不能詢問病人的病史。
因為每一人的病史都被計算為一個分數點。
比如如果該病人說自己平時經常吃二甲雙胍,獲取這個信息點沒問題,但是不能問病人是不是有糖尿病史,幾年了,什麽型。
診斷出三名病人身上的病症有分數點計算。
其他分數點則從病因是否準確、治療方案是否正確、中醫調養等幾個方麵進行打分。
為了這次比賽,孫開仁可謂煞費苦心。
……
沈複也看向第二人。
中醫治病方法其實都差不多,不過沈複與其他人不同。
他上來就開始診脈,而且就診完就換人。
主持人隨即宣布決賽項目:診脈。
依舊是積分製度,不過這一次稍有不同。
六名成功入圍決賽的選手,共同對三名患者診療。
使用的方法被規定在中醫最基礎的診療辦法:望聞問切這個範圍內。
選手需要憑借自己的經驗、智慧,對患者進行診療,並開具對症下藥的藥方。
比賽舞台上的每一名患者,都已經由最專業的裁判團進行提前診療。
確定了一個13個分數點。
每一個分數點,判定為2積分。
也就是說,如果哪一位選手能夠同時獲得13個分數點。
就能一次性獲得26積分!
一下子,就能拉開與其他選手的積分差距!
不得不說,這樣用心的規則設計,確實符合孫開仁追求完美,甚至到了吹毛求疵地步的人設。
觀眾們大致在心裏估算了一下,覺得這個賽製的確非常合理。
既能讓有些“偏科”的選手,在總決賽裏看見一絲希望。
又能全麵驗證所有選手的成績。
可以說,這樣的比賽賽製完全可以成為日後醫學類大賽的標杆。
現在華夏境內大多數醫學類競賽並不會太注重考慮選手之間個人因素。
許多時候,完全就是一刀切。
比如前幾個月在某地舉辦的一場醫學比賽,比賽項目隻有一個,那就是理論考試。
這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並不是所有人都擅長理論作答,有些醫學從小就在醫學世家的環境下熏陶,本身的實踐經驗非常豐富。
但是可能理論能力捉襟見肘。
孫開仁舉辦的“第一屆孫思邈醫學研討會”就完全不存在這種一刀切的情況。
比賽采用積分製度,將選手分成不同小組,先進行組內角逐,最後再來進行冠軍爭奪。
最關鍵的是,每一項比賽采用積分統計,而不是純粹的分數計算。
哪怕有些十分偏科的選手,隻要能闖入決賽,拿到所有分數點,依然有機會獲得冠軍。
這樣的比賽初看十分複雜,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仔細一想,竟然還是最公平的!
觀眾們唏噓不已。
看向孫開仁的目光有些複雜。
……
主持人介紹完比賽規則。
包括沈複在內,所有選手再次登台。
這一次,大家不分先後順序,想要先對哪一名患者進行診斷都可以。
反正分數點一共就13個,看誰最後能找出最多的積分點,獲得本次大賽的冠軍!
趙莊第一個迫不及待上前,他目前的積分是最尷尬的。
剛好卡在第四名,而且還跟後兩名積分持平。
如果不在決賽打破這種情況,他將徹底無緣前三名的名次。
要知道,本屆比賽不僅僅隻有冠軍能獲得豐厚的獎勵。
第二名也不差啊,雖然從1個億掉到了三百萬,但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
趙莊也想搏一把!
看看有沒有機會成為前三名!
他想要一馬當先,其他選手自然不甘落後。
尤其是第五名李陽,第六名夏風鍾。
哪一個不是為了前三名而來的?
3人立刻行動,都想要搶在其他人前麵,率先為患者進行診療。
反觀沈複、葉雨晴和何金三個總積分最高的選手,倒一點也不急。
何金好奇地打量著沈複,之前他並不認識這個男人,這次的比賽,本以為是自己與葉雨晴之間的巔峰對決!
沒想到,竟然有人超越他們倆,直接站在總積分第一的寶座上。
葉雨晴也在好奇地打量沈複,她倒是聽說過一些有關沈複的事情,不過,起初她並不在意。
畢竟像杭城舉辦的“醫學發展大會”那種中小型賽事,這些年來葉雨晴也沒少參加。
獲得的冠軍也有五指之數。
因此,一個剛剛斬獲一場醫學比賽冠軍的年輕人,葉雨晴不覺得他能帶給自己什麽威脅。
沈複也在觀察其他參賽選手。
“她就是葉雨晴?”
沈複看向葉雨晴,眼裏有幾分意外。
倒不是驚豔於對方漂亮的長相和高挑的身材。
而是第一次碰見能夠在比賽上緊追自己積分的選手。
自己可是擁有複數曆史拚圖的,這個葉雨晴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如此?
雖然暫時看起來,葉雨晴落後於自己。
但是誰敢說,她沒有其他底牌呢?
“果然,這一次比賽簡簡單,高手雲集。”
葉雨晴帶給沈複幾分危機感。
令他不得不重視對方。
“你就是沈複吧?我叫葉雨晴,認識一下?”
葉雨晴突然伸出手,主動跟沈複打招唿。
兩人禮節性握手,立即分開。
“幸會,葉小姐也姓葉,不知道跟葉孤城老前輩之間?……”
葉雨晴無所謂地點頭:“葉爺爺是我們葉家的長輩,是我葉家旁支一脈。”
原來是親戚關係。
沈複心裏有數了。
葉雨晴是有家學淵源的,難怪能夠在如此年輕的歲數,擁有這麽強的實力。
簡單認識了一下,前三名的三人不再多聊。
比賽是有時間限製的,趙莊他們已經開始為第二名患者診療。
期間,幾人盡可能通過詢問和診脈,判斷病人身上的疾病。
一開始的兩名患者還好。
到了第三人,那是個倔老頭。
問什麽都不說,也不搭話,也不動。
幾人頓時無奈,雖然單靠查探病人的脈象就能發現一些端倪。
但是,如果不能通過病人的描述確定身體到底是哪裏不舒服,會增加誤診的風險。
這裏可是決賽現場,那麽多專業人士都在台下盯著呢。
萬一出現誤診,他們的臉可就丟大了!
夏風鍾顯得有些煩躁。
因為第三名病人單單才脈象上來看十分紊亂,心脈、腎脈和肝髒等等都有不小的問題。
如果不知道這名病人平時哪裏不舒服,飲食情況是什麽,他根本無法判斷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果然,這13個分數點都不是那麽好拿的。
沈複三人也開始行動。
葉雨晴率先看向第一名老者,查看了對方的眼球、舌苔,並進行把脈過後,詢問了一些問題。
重點是病人經常服用的藥物。
這個信息是可以詢問的,但是不能詢問病人的病史。
因為每一人的病史都被計算為一個分數點。
比如如果該病人說自己平時經常吃二甲雙胍,獲取這個信息點沒問題,但是不能問病人是不是有糖尿病史,幾年了,什麽型。
診斷出三名病人身上的病症有分數點計算。
其他分數點則從病因是否準確、治療方案是否正確、中醫調養等幾個方麵進行打分。
為了這次比賽,孫開仁可謂煞費苦心。
……
沈複也看向第二人。
中醫治病方法其實都差不多,不過沈複與其他人不同。
他上來就開始診脈,而且就診完就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