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雪夜棋局
重生劉協,打造日不落大漢 作者:風簾翠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學藏書閣的桐油燈將人影拉長投在青磚地上,劉循的指尖懸在《鹽鐵論》竹簡上方,遲遲不敢落下。窗外雪粒敲打窗欞的聲響,讓他想起離蜀那日江邊的冰雹。孫嬬倚在檀木書架旁,手中景元通寶在指間翻飛如蝶,銅錢撞擊的輕響與漏壺滴水聲織成無形的網。
"少公子怕了?"她忽然開口,驚得劉循手肘撞翻硯台。墨汁潑在"山海鹽鐵皆歸於民"八字上,蜿蜒如黑蟒。
少年慌忙用袖口去擦,蜀錦雲紋頓時汙濁一片:"學生隻是不解,若鹽鐵歸民,朝廷如何製衡豪強?"
銅錢突然釘入案幾,距他手指僅半寸。"上月河東衛氏私開鹽井,陛下賜了他們三十架新式水車。"孫嬬袖中滑出半片染血的木牌,"衛氏族長此刻正在將作監舂米,說是要體會百姓疾苦。"牌上"衛"字的朱漆已然斑駁,邊緣還沾著鹽粒。
劉循盯著鹽粒在燭火下泛起的微光,忽然想起三日前那個赤腳踩碓的白發老者。當時自己還詫異將作監怎會用這般老邁的罪囚,卻不想是名震河東的衛氏家主。
南宮暖閣的地龍燒得太旺,賈詡攪動藥盅的熱氣模糊了眉眼。劉協半倚在貂絨軟墊上,鎏金虎符的缺口映著燭火,像道猙獰的傷口。"袁本初倒是舍得,連並州兵符都仿得這般精細。"
"可惜鎏金層薄了半分。"賈詡舀起湯藥吹了吹,氤氳水汽中浮現大誰長的玄鐵麵具,"公孫瓚的使者帶著烏桓狼骨刀進了楊府,刀柄嵌著東珠。"
藥盞相碰的脆響驚起簷下寒鴉。劉協突然咳嗽起來,帕子上的血花落在虎符紋路間:"楊德祖左手勾益州,右手搭幽州,倒是忙得很。"他屈指彈飛虎符,銅器撞在門框上的聲響似戰鼓初擂,"告訴曹孟德,河內那五千套鐵甲該見光了。"
城南湯餅鋪的幌子在雪夜中凍成硬板,楊修搓著發僵的手指,看蒸汽在胡須上凝成冰晶。木門吱呀作響,裹著灰鼠裘的身影帶來股混著檀香的寒氣。
"太學的《鹽鐵論》可還合意?"楊修用鐵鉗撥弄炭盆,火星濺在來人的鹿皮靴上。劉循解裘衣的手頓了頓,盯著炭盆旁凝成糊狀的湯餅:"楊侍郎約我夜半相會,總不會是為論經。"
蘸著麵湯在案上畫出的簡圖蜿蜒如蛇,楊修的指甲在"汶山"二字上叩出凹痕:"少公子可知這礦脈走向像什麽?"麵湯痕跡突然被炭火烘幹,映出龍形暗影,"龍脈斷,則王氣絕。"
梆子聲穿透雪幕時,劉循發現案角多了枚益州私鑄錢。綠鏽在火光下泛著慘綠,與孫嬬那枚景元通寶的金光判若雲泥。他攥緊錢幣邊緣,昨日賑災棚裏百姓捧著新粟的笑臉突然浮現,那些皴裂的手掌與記憶中江邊餓殍的手掌重疊。
將作監的熔爐映紅了半邊夜空,鐵水注入陶範的流光竟與那夜麵湯痕跡有八分相似。孫嬬的佩劍突然橫在劉循頸前:"少公子可知汶山硃砂淬火的陌刀,上月剛破開公孫瓚的玄鐵重甲?"
劍身映出流動的鐵水,暗紋如血管脈絡。工匠正將硃砂粉撒入熔爐,升騰的青煙裏浮動著血色光暈。劉循的後背滲出冷汗,昨夜楊修"保劉氏宗祠"的低語在耳畔炸響,卻又被鍾聲擊碎。
"龍脈?"清朗男聲自陰影處傳來。劉協披著雪狐大氅踏入工坊,指尖丹砂粉末簌簌飄落,"少公子可讀過《禹貢》?"他抓起把鐵砂任其從指縫流瀉,"禹分九州時,可沒給劉氏單獨劃條龍脈。"
綠萼梅在夜雪中綻開第二朵時,賈詡正將密信火漆印在"曹"字上。暖閣深處傳來棋子落枰的脆響,劉協獨自對著《山河社稷圖》上的殘局,手中黑子懸在幽州方位。
"陛下在等什麽?"孫嬬捧著藥盞立在屏風後,看燭火將天子身影投在並州山脈上。
黑子截斷大龍的瞬間,南宮簷角的銅鈴被風雪驚動。"等楊修把龍脈之說傳給袁本初。"劉協轉頭時眸中跳動著棋枰反光,"你猜袁紹是會保河內鐵甲,還是保虛無縹緲的王氣?"
藥盞泛起漣漪。孫嬬望著棋局,忽然發現白子走勢竟與益州礦脈圖如出一轍。她無意識撫上發間梅簪,前日溶洞中機關獸眼窩裏的琥珀晶石,此刻想來竟與新鑄陌刀的寒光相似。
雪地上忽有車轍印通向楊府方向,很快被新雪掩埋。更夫梆聲混著夜梟啼叫傳來時,劉協指尖的白子正點在汶山方位。熔爐方向的夜空突然升起赤色煙花,那是甘寧水師抵達彭蠡澤的信號。
"該收網了。"天子攏了攏大氅,袖中滑落的金丸滾到孫嬬腳邊。她俯身拾起時,發現丸麵陰刻著"景元"二字,內裏中空處藏著張薄如蟬翼的絹布——上麵密密麻麻記載著楊修半月來所有密會地點。
藏書閣的漏壺滴下子時最後一滴水,劉循終於將私鑄錢投入炭盆。綠鏽在烈焰中剝落,露出內裏慘白的鉛芯。他忽然明白父親為何堅持用蜀道艱險作借口——鉛芯錢流通越廣,益州百姓越是離不開劉氏的"賑濟"。
暖閣藥爐騰起的新煙裹著苦澀,賈詡將熬化的阿膠倒入玉碗:"楊修今晨向袁紹飛鴿傳書,用的正是龍脈之說。"老謀士的咳嗽聲裏帶著笑意,"本初已派顏良前往河內。"
劉協舀起勺藥汁淋在棋局上,黑子遇水顯出朱砂紋路:"告訴夏侯惇,虎牢關的屯田兵該換裝了。"他突然劇烈咳嗽起來,血沫濺在"河內"二字上,將絹布地圖染得愈發鮮豔。
孫嬬握緊袖中金丸時,南宮外牆忽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戍衛舉起的火把照亮來人身穿的驛卒服色,背插的三根翎羽在雪夜中格外醒目——這是八百裏加急的標記。
"陛下!漢中急報!"染血的文書被高舉過頭頂,"張魯聯合羌人攻破陽平關,米賊五鬥米教眾正在褒斜道聚集!"
劉協撫過腰間湛盧劍的雲紋,忽然輕笑出聲:"來得正好。"他轉頭望向將作監方向的火光,"新鑄的三千張神臂弩,總得見見血才能開鋒。"
綠萼梅的第三朵花苞就在這時綻開,幽香混著硝石氣息飄入暖閣。孫嬬望著天子映在窗紙上的剪影,忽然發覺那株梅樹的姿態,竟與沙盤上蜿蜒的漢江走向一模一樣。
"少公子怕了?"她忽然開口,驚得劉循手肘撞翻硯台。墨汁潑在"山海鹽鐵皆歸於民"八字上,蜿蜒如黑蟒。
少年慌忙用袖口去擦,蜀錦雲紋頓時汙濁一片:"學生隻是不解,若鹽鐵歸民,朝廷如何製衡豪強?"
銅錢突然釘入案幾,距他手指僅半寸。"上月河東衛氏私開鹽井,陛下賜了他們三十架新式水車。"孫嬬袖中滑出半片染血的木牌,"衛氏族長此刻正在將作監舂米,說是要體會百姓疾苦。"牌上"衛"字的朱漆已然斑駁,邊緣還沾著鹽粒。
劉循盯著鹽粒在燭火下泛起的微光,忽然想起三日前那個赤腳踩碓的白發老者。當時自己還詫異將作監怎會用這般老邁的罪囚,卻不想是名震河東的衛氏家主。
南宮暖閣的地龍燒得太旺,賈詡攪動藥盅的熱氣模糊了眉眼。劉協半倚在貂絨軟墊上,鎏金虎符的缺口映著燭火,像道猙獰的傷口。"袁本初倒是舍得,連並州兵符都仿得這般精細。"
"可惜鎏金層薄了半分。"賈詡舀起湯藥吹了吹,氤氳水汽中浮現大誰長的玄鐵麵具,"公孫瓚的使者帶著烏桓狼骨刀進了楊府,刀柄嵌著東珠。"
藥盞相碰的脆響驚起簷下寒鴉。劉協突然咳嗽起來,帕子上的血花落在虎符紋路間:"楊德祖左手勾益州,右手搭幽州,倒是忙得很。"他屈指彈飛虎符,銅器撞在門框上的聲響似戰鼓初擂,"告訴曹孟德,河內那五千套鐵甲該見光了。"
城南湯餅鋪的幌子在雪夜中凍成硬板,楊修搓著發僵的手指,看蒸汽在胡須上凝成冰晶。木門吱呀作響,裹著灰鼠裘的身影帶來股混著檀香的寒氣。
"太學的《鹽鐵論》可還合意?"楊修用鐵鉗撥弄炭盆,火星濺在來人的鹿皮靴上。劉循解裘衣的手頓了頓,盯著炭盆旁凝成糊狀的湯餅:"楊侍郎約我夜半相會,總不會是為論經。"
蘸著麵湯在案上畫出的簡圖蜿蜒如蛇,楊修的指甲在"汶山"二字上叩出凹痕:"少公子可知這礦脈走向像什麽?"麵湯痕跡突然被炭火烘幹,映出龍形暗影,"龍脈斷,則王氣絕。"
梆子聲穿透雪幕時,劉循發現案角多了枚益州私鑄錢。綠鏽在火光下泛著慘綠,與孫嬬那枚景元通寶的金光判若雲泥。他攥緊錢幣邊緣,昨日賑災棚裏百姓捧著新粟的笑臉突然浮現,那些皴裂的手掌與記憶中江邊餓殍的手掌重疊。
將作監的熔爐映紅了半邊夜空,鐵水注入陶範的流光竟與那夜麵湯痕跡有八分相似。孫嬬的佩劍突然橫在劉循頸前:"少公子可知汶山硃砂淬火的陌刀,上月剛破開公孫瓚的玄鐵重甲?"
劍身映出流動的鐵水,暗紋如血管脈絡。工匠正將硃砂粉撒入熔爐,升騰的青煙裏浮動著血色光暈。劉循的後背滲出冷汗,昨夜楊修"保劉氏宗祠"的低語在耳畔炸響,卻又被鍾聲擊碎。
"龍脈?"清朗男聲自陰影處傳來。劉協披著雪狐大氅踏入工坊,指尖丹砂粉末簌簌飄落,"少公子可讀過《禹貢》?"他抓起把鐵砂任其從指縫流瀉,"禹分九州時,可沒給劉氏單獨劃條龍脈。"
綠萼梅在夜雪中綻開第二朵時,賈詡正將密信火漆印在"曹"字上。暖閣深處傳來棋子落枰的脆響,劉協獨自對著《山河社稷圖》上的殘局,手中黑子懸在幽州方位。
"陛下在等什麽?"孫嬬捧著藥盞立在屏風後,看燭火將天子身影投在並州山脈上。
黑子截斷大龍的瞬間,南宮簷角的銅鈴被風雪驚動。"等楊修把龍脈之說傳給袁本初。"劉協轉頭時眸中跳動著棋枰反光,"你猜袁紹是會保河內鐵甲,還是保虛無縹緲的王氣?"
藥盞泛起漣漪。孫嬬望著棋局,忽然發現白子走勢竟與益州礦脈圖如出一轍。她無意識撫上發間梅簪,前日溶洞中機關獸眼窩裏的琥珀晶石,此刻想來竟與新鑄陌刀的寒光相似。
雪地上忽有車轍印通向楊府方向,很快被新雪掩埋。更夫梆聲混著夜梟啼叫傳來時,劉協指尖的白子正點在汶山方位。熔爐方向的夜空突然升起赤色煙花,那是甘寧水師抵達彭蠡澤的信號。
"該收網了。"天子攏了攏大氅,袖中滑落的金丸滾到孫嬬腳邊。她俯身拾起時,發現丸麵陰刻著"景元"二字,內裏中空處藏著張薄如蟬翼的絹布——上麵密密麻麻記載著楊修半月來所有密會地點。
藏書閣的漏壺滴下子時最後一滴水,劉循終於將私鑄錢投入炭盆。綠鏽在烈焰中剝落,露出內裏慘白的鉛芯。他忽然明白父親為何堅持用蜀道艱險作借口——鉛芯錢流通越廣,益州百姓越是離不開劉氏的"賑濟"。
暖閣藥爐騰起的新煙裹著苦澀,賈詡將熬化的阿膠倒入玉碗:"楊修今晨向袁紹飛鴿傳書,用的正是龍脈之說。"老謀士的咳嗽聲裏帶著笑意,"本初已派顏良前往河內。"
劉協舀起勺藥汁淋在棋局上,黑子遇水顯出朱砂紋路:"告訴夏侯惇,虎牢關的屯田兵該換裝了。"他突然劇烈咳嗽起來,血沫濺在"河內"二字上,將絹布地圖染得愈發鮮豔。
孫嬬握緊袖中金丸時,南宮外牆忽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戍衛舉起的火把照亮來人身穿的驛卒服色,背插的三根翎羽在雪夜中格外醒目——這是八百裏加急的標記。
"陛下!漢中急報!"染血的文書被高舉過頭頂,"張魯聯合羌人攻破陽平關,米賊五鬥米教眾正在褒斜道聚集!"
劉協撫過腰間湛盧劍的雲紋,忽然輕笑出聲:"來得正好。"他轉頭望向將作監方向的火光,"新鑄的三千張神臂弩,總得見見血才能開鋒。"
綠萼梅的第三朵花苞就在這時綻開,幽香混著硝石氣息飄入暖閣。孫嬬望著天子映在窗紙上的剪影,忽然發覺那株梅樹的姿態,竟與沙盤上蜿蜒的漢江走向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