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講道理
重生劉協,打造日不落大漢 作者:風簾翠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哦?什麽?”
劉協看了他一眼,隨後緩緩說道,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
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製度,以立田裏,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聽不懂?”
看著張大那疑惑地神色,劉協笑道,
“如今大道已經消失不見,天下成為世家的。
人們隻敬愛自己的父母,隻疼愛自己的子女,對待財務和出力都是為了自己,天子諸侯把父子相傳、兄弟相傳作為禮製。
禮義作為準則,用禮義擺正君臣的關係,使父子關係淳厚,使兄弟關係和睦,使夫妻關係和諧,用禮義來建立製度,來建立戶籍,按照禮義把有勇有謀的人當作賢者,按照禮義把自己看作有功。
因此奸詐之心由此產生,戰亂也由此興起。
以禮義指示人們要遵循固定的規範。如果有不遵循禮義的人,在位的就會被罷免,老百姓把這當作禍害。
這可以稱為小小的安定。”
劉協喝了口酒潤了潤嗓子,補充道,
“這就是,小康。”
張大聽到後眼神中不禁閃過一抹光芒,不禁欽佩地說道,
“你看來看了不少書啊?”
劉協隻是笑笑,並沒有解釋什麽,這對他來說隻是小兒科,這些在他前世都是被他翻爛的經典了。
這對他來說都是信手拈來。
“這是儒家的治世之論,雖然有很多不完備之處,但也有不少可以吸收借鑒的。”
“貨惡其棄於地也:貨指一切糧食和一切物資,惡是不願意的意思,棄是糟蹋、浪費、損失的意思。
不可以將糧食糟蹋,不可以將物資浪費。
好像現在糧食過剩的人家,不可以拋到大海中,不可用火焚掉,那是暴殄天物,將來必受報應。
不必藏於己:有物資要互相交換,不必藏私,認為奇貨可居,以待善價。
更不可操縱把持,應該以貨易貨,公平交易,這個人沒有,那個人有,可以交換。利己利人,何樂而不為!
如果不肯這樣做,那就是貨棄於地藏於己的行為。
無論何事,不為自己打算,而為眾生著想。
要有舍己為人的精神,這是做人起碼的道理。”
劉協坐在這裏侃侃而談,都是些宏篇大論,張大卻出奇地認真聽著,
“天下為公:人人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自然大公無私。
若能達到這種程度,那就是天下為公。
言顧行,行顧言,沒有欺詐行為。
人與人之間要和睦,家與家之間要和睦,國與國之間要和睦。
大家講道義,不講利害,自然無戰爭。”
聽到這,張大忍不住問道,
“那為什麽人不獨親其親?隻有是自己的親人,自己才能信得過啊!”
劉協則是不緊不慢地飲了一杯酒,繼續道,
“故人不獨親其親:因為這樣大公無私的緣故,所以人人相親相愛。
不但孝順自己的父母,也要孝順他人的父母。
“使老有所終”設備完善的安老院,好好照顧老年人,令他們快樂,享受晚年。”
劉協不緊不慢地繼續說道,
如果人人生活安定,豐衣足食,盜竊自然消失。人民皆因饑荒而搞革命,弄得民不聊生,十室九空,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所謂勝者王侯,敗者賊,也就是亂賊。
如果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飯吃,亂賊自然消滅!”
“這樣,便能天下一統!”
張大聽完之後直接跪伏在地,激動地大聲道,
“公子,大才啊!”
此時的張大看著眼前的劉協滿臉複雜。
就這會兒兩人的談話,讓張大對劉協可以說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本來他對劉協這個人的看法並不高,就一個未經世事的小屁孩兒。
但是現在看上去這個一直被他輕視的少年,實際上是一個有著經天緯地之才的人。
也就在這一刻,張大突然就明白了那位為什麽對劉協這麽在意。
隨後他仿佛做好了什麽決定,目光則變得平淡了下來。
張大裝作不經意地掃了一眼一旁的刀疤臉,隨後起身將其拉到一旁,
並且將手裏的一包東西遞給了他,低聲囑咐道,
“一會兒我讓你去倒酒的時候,把酒壺換成鴛鴦壺,你再把這東西放進去。”
刀疤臉一臉驚訝地看著他,但是很快他就反應過來了,畢竟這樣的事他們原來也幹過不少,刀疤臉已經見怪不怪了。
刀疤臉低聲應道,隨後便跟著張大迴到了劉協麵前緩緩坐下。
劉協此時正沉浸在剛剛自己說的話,根本沒注意到剛剛張大和刀疤臉的動靜。
此時張大端起酒壺倒酒,隨後裝作一副驚訝的表情,
“這壺酒這麽快就喝完了?”
劉協此時反應過來,剛才他隻顧著自顧自地在講,也沒注意到自己喝了多少酒。
劉協此時還在驚歎著自己的酒量,跟張大對飲兩壺酒還沒有絲毫的醉意。
“去,再去倒壺酒來。”
張大說道,隨後旁邊的刀疤臉便接過酒壺屁顛屁顛地跑去倒酒了。
不多時,刀疤臉就端著一壺酒迴來了,恭恭敬敬地遞到了張大麵前。
張大端起酒壺,鄭重地給劉協倒了杯酒,隨後又給自己倒了杯酒。
但是劉協沒看到的是,張大在倒酒的時候悄悄地晃了一下酒壺。
雖然壺還是同一個壺,但是倒出來的酒卻已經不是一樣的酒了。
張大滿麵春風地端起酒杯,對著劉協笑道,
“今日與公子對飲,在下獲益良多,來日公子交完贖金,我定送公子安安全全地迴去!在此祝公子前程似錦!”
言罷,張大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劉協見此,盡管看這人有些許不爽,但是看在態度上,劉協還是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劉協看了他一眼,隨後緩緩說道,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
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製度,以立田裏,以賢勇知,以功為己。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聽不懂?”
看著張大那疑惑地神色,劉協笑道,
“如今大道已經消失不見,天下成為世家的。
人們隻敬愛自己的父母,隻疼愛自己的子女,對待財務和出力都是為了自己,天子諸侯把父子相傳、兄弟相傳作為禮製。
禮義作為準則,用禮義擺正君臣的關係,使父子關係淳厚,使兄弟關係和睦,使夫妻關係和諧,用禮義來建立製度,來建立戶籍,按照禮義把有勇有謀的人當作賢者,按照禮義把自己看作有功。
因此奸詐之心由此產生,戰亂也由此興起。
以禮義指示人們要遵循固定的規範。如果有不遵循禮義的人,在位的就會被罷免,老百姓把這當作禍害。
這可以稱為小小的安定。”
劉協喝了口酒潤了潤嗓子,補充道,
“這就是,小康。”
張大聽到後眼神中不禁閃過一抹光芒,不禁欽佩地說道,
“你看來看了不少書啊?”
劉協隻是笑笑,並沒有解釋什麽,這對他來說隻是小兒科,這些在他前世都是被他翻爛的經典了。
這對他來說都是信手拈來。
“這是儒家的治世之論,雖然有很多不完備之處,但也有不少可以吸收借鑒的。”
“貨惡其棄於地也:貨指一切糧食和一切物資,惡是不願意的意思,棄是糟蹋、浪費、損失的意思。
不可以將糧食糟蹋,不可以將物資浪費。
好像現在糧食過剩的人家,不可以拋到大海中,不可用火焚掉,那是暴殄天物,將來必受報應。
不必藏於己:有物資要互相交換,不必藏私,認為奇貨可居,以待善價。
更不可操縱把持,應該以貨易貨,公平交易,這個人沒有,那個人有,可以交換。利己利人,何樂而不為!
如果不肯這樣做,那就是貨棄於地藏於己的行為。
無論何事,不為自己打算,而為眾生著想。
要有舍己為人的精神,這是做人起碼的道理。”
劉協坐在這裏侃侃而談,都是些宏篇大論,張大卻出奇地認真聽著,
“天下為公:人人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自然大公無私。
若能達到這種程度,那就是天下為公。
言顧行,行顧言,沒有欺詐行為。
人與人之間要和睦,家與家之間要和睦,國與國之間要和睦。
大家講道義,不講利害,自然無戰爭。”
聽到這,張大忍不住問道,
“那為什麽人不獨親其親?隻有是自己的親人,自己才能信得過啊!”
劉協則是不緊不慢地飲了一杯酒,繼續道,
“故人不獨親其親:因為這樣大公無私的緣故,所以人人相親相愛。
不但孝順自己的父母,也要孝順他人的父母。
“使老有所終”設備完善的安老院,好好照顧老年人,令他們快樂,享受晚年。”
劉協不緊不慢地繼續說道,
如果人人生活安定,豐衣足食,盜竊自然消失。人民皆因饑荒而搞革命,弄得民不聊生,十室九空,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所謂勝者王侯,敗者賊,也就是亂賊。
如果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飯吃,亂賊自然消滅!”
“這樣,便能天下一統!”
張大聽完之後直接跪伏在地,激動地大聲道,
“公子,大才啊!”
此時的張大看著眼前的劉協滿臉複雜。
就這會兒兩人的談話,讓張大對劉協可以說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本來他對劉協這個人的看法並不高,就一個未經世事的小屁孩兒。
但是現在看上去這個一直被他輕視的少年,實際上是一個有著經天緯地之才的人。
也就在這一刻,張大突然就明白了那位為什麽對劉協這麽在意。
隨後他仿佛做好了什麽決定,目光則變得平淡了下來。
張大裝作不經意地掃了一眼一旁的刀疤臉,隨後起身將其拉到一旁,
並且將手裏的一包東西遞給了他,低聲囑咐道,
“一會兒我讓你去倒酒的時候,把酒壺換成鴛鴦壺,你再把這東西放進去。”
刀疤臉一臉驚訝地看著他,但是很快他就反應過來了,畢竟這樣的事他們原來也幹過不少,刀疤臉已經見怪不怪了。
刀疤臉低聲應道,隨後便跟著張大迴到了劉協麵前緩緩坐下。
劉協此時正沉浸在剛剛自己說的話,根本沒注意到剛剛張大和刀疤臉的動靜。
此時張大端起酒壺倒酒,隨後裝作一副驚訝的表情,
“這壺酒這麽快就喝完了?”
劉協此時反應過來,剛才他隻顧著自顧自地在講,也沒注意到自己喝了多少酒。
劉協此時還在驚歎著自己的酒量,跟張大對飲兩壺酒還沒有絲毫的醉意。
“去,再去倒壺酒來。”
張大說道,隨後旁邊的刀疤臉便接過酒壺屁顛屁顛地跑去倒酒了。
不多時,刀疤臉就端著一壺酒迴來了,恭恭敬敬地遞到了張大麵前。
張大端起酒壺,鄭重地給劉協倒了杯酒,隨後又給自己倒了杯酒。
但是劉協沒看到的是,張大在倒酒的時候悄悄地晃了一下酒壺。
雖然壺還是同一個壺,但是倒出來的酒卻已經不是一樣的酒了。
張大滿麵春風地端起酒杯,對著劉協笑道,
“今日與公子對飲,在下獲益良多,來日公子交完贖金,我定送公子安安全全地迴去!在此祝公子前程似錦!”
言罷,張大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劉協見此,盡管看這人有些許不爽,但是看在態度上,劉協還是端起酒杯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