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裝完就下場
讓我做妾?姐姐不裝了 作者:夏與冬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席間眾人聞言皆露出好奇之色。
林敏芝好奇問:“婆羅國的東西,怕是味道太過辛辣,未必合我中原人的胃口吧?”
虞蘇從容答道:“確實。早年大燕使節曾記載,這咖喱初嚐辛烈,但迴味綿長,頗受當地百姓喜愛。隻是傳入中原的香料多被調和,以迎合本地人的口味。畢竟,飲食講究因地製宜,不同地域的料理可有風味。”
劉夫人若有所思,又道:“虞小姐如此一說,倒是讓我對這咖喱多了幾分興趣。飲食文化雖有差異,但偶爾體驗下,也別有趣味。”
虞蘇點頭,笑道:“正是如此。飲食如人心,皆可因包容而更加豐富有趣。”
林夫人坐在一旁聽她侃侃而談,心裏不屑。
她本想說食不言寢不語,可桌上的人都開始交談。
自己這麽說肯定自討沒趣。
虞娟麗不滿,低聲嘀咕了句:“不就是胡餅,說得天花亂墜。”
眾人聽得連連點頭,有人笑道:“一塊小小的餅,竟有如此深遠的來曆,虞小姐果真是博學多才!既然如此,我也想出一道小小的謎題,‘青衣輕撫白玉麵,紅紗覆頂水晶心’,請問這是何物?”
眾人紛紛低頭思索,卻無人作答。
虞蘇輕笑,不假思索道:“謎底應是‘荔枝’吧?”
那夫人眼前一亮,連聲道:“虞小姐果然聰慧!正是荔枝。此物色澤嬌豔,汁水甘甜,據說楊貴妃便酷愛此果,甚至不惜千裏驛送,史稱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虞蘇點頭附和:“荔枝雖美,但性屬濕熱,若貪多反而傷身。享用美食固然可喜,但保持節製也很重要。”
聽到此處,另一位夫人笑著問:“虞小姐,那你說說看,究竟是養生更重要,還是享受美食更重要?”
虞蘇:“這倒不衝突。食物本身不僅為填飽肚子,更是與自然和生活的交流。若能既養身又養心,豈不兩全其美?就像這桌上的美饌,細細品味,不貪不急,才是長久之道。”
她稍作停頓,繼續道:“若為了養生,完全戒了美食,人生頗為無趣。”
林夫人眼睛一亮。
時下佛教盛行,不少人為了修行茹素多年。
比如衛夫人,早已多年不吃葷。
這虞蘇大談特談,叫大家不辜負美食,那叫信佛吃素的人怎麽辦?
林夫人冷笑一聲:“虞二姑娘這話我倒是不認同了。依你的言論,那信佛吃素之人,人生豈不是就是無趣?”
一時間,眾人安靜了下來,都想聽聽她怎麽說。
虞蘇聽言,不慌不忙地拿起茶盞,輕輕啜了一口茶,緩了會才道:“夫人此言差矣,素食的本意,是清淨內心、減輕殺業。
佛家吃素,正是因為這清淨之道。
這種取舍,是一種信仰和修行,與趣味無關,也與我們這些凡人享用美食之道不相悖。”
“對於我們這些凡人而言,美食承載著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對四時五味的感恩。所謂食有節,味有度,並不是讓人肆意享用,而是學會在美食中體會自然的恩賜,尊重生命與勞作。小女以為這與佛家講究慈悲為懷的本心,是異曲同工的。”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
林夫人冷笑一聲:“可虞小姐剛剛那番話,豈不是讓人覺得吃素便無趣了?”
虞蘇笑了,“我想林夫人誤會了。我也沒有說食素者不能享受美味。譬如這桌上的素什錦、豆腐羹,都是素食之中精妙的存在。
就像佛門弟子追求內心的安寧,用素食來修身養性,而不是為了壓抑對美食的追求。
同樣,世俗中人也可從肉食中體會另一種滋味,關鍵在於心境和態度,而非食材本身。”
說罷,她舉箸夾了一塊桌上的素什錦,“這道素什錦,就來源於佛門齋菜,用山珍野味代替葷腥,也十分鮮美。
若夫人嚐一嚐,便可知素食亦可有萬千滋味。
所以吃素不等於無趣。”
衛夫人輕輕放下筷子,心中卻波瀾起伏。
這也是她多年的困惑。
沒想到虞蘇竟能將她多年未解的心結輕輕點破。
吃素不等於無趣。衛夫人輕嚼著這句話。
剛開始茹素確實備受煎熬。
一日不吃肉,抓癢撓心。
總覺少了肉食,人生也黯然失色。
可漸漸地,日複一日的素齋卻帶來一種獨特的寧靜。
衛大人總笑她清湯寡水,缺了人間煙火,可她如今卻明白,那種心靈上的平和,也是煙火中的另一種風味。
這二小姐,真是個妙人。
“虞二小姐言之有理。素食與葷食,皆在於心。若能不執於一方,才是真正的修行。”
衛夫人滿麵笑意看著虞蘇,言語之中帶著幾分欣賞。
虞蘇一席話,既維護了信佛食素者的尊嚴,又未貶低食葷者的樂趣。
眾人看虞蘇的眼神也帶上了欣賞。
林夫人恨的牙癢癢,可她說不過,隻能訕訕閉口,不再言語。
用完飯後,丫鬟們魚貫而入端來溫水與香盥共眾人漱口。
眾人拿起漱盂,含上一口漱水,再輕輕吐入玉盆。
漱口水裏加入了檀香薄荷汁,清爽怡人。
虞蘇漱罷,便由丫鬟奉上絲帕輕輕拭唇。
緊接著,又有侍女奉來小碟蜜餞與一盞溫熱的清茶,助人消食解膩。
虞蘇隻品了一口,隨即起身,對眾人微微一笑:“適才多有叨擾,小女子失禮,現下乏了,先行告退。”
眾人見狀,紛紛禮貌頷首,讓她自便。
虞蘇離開後,衛夫人放下茶盞,心生幾分欣慰。
原以為這虞二小姐年輕氣盛,不懂分寸,卻不料舉止大方,分寸拿捏得宜,言談更是讓她心生好感。
心中敲定這樁婚事,連真遠大師的合八字都不想等了。
林敏芝好奇問:“婆羅國的東西,怕是味道太過辛辣,未必合我中原人的胃口吧?”
虞蘇從容答道:“確實。早年大燕使節曾記載,這咖喱初嚐辛烈,但迴味綿長,頗受當地百姓喜愛。隻是傳入中原的香料多被調和,以迎合本地人的口味。畢竟,飲食講究因地製宜,不同地域的料理可有風味。”
劉夫人若有所思,又道:“虞小姐如此一說,倒是讓我對這咖喱多了幾分興趣。飲食文化雖有差異,但偶爾體驗下,也別有趣味。”
虞蘇點頭,笑道:“正是如此。飲食如人心,皆可因包容而更加豐富有趣。”
林夫人坐在一旁聽她侃侃而談,心裏不屑。
她本想說食不言寢不語,可桌上的人都開始交談。
自己這麽說肯定自討沒趣。
虞娟麗不滿,低聲嘀咕了句:“不就是胡餅,說得天花亂墜。”
眾人聽得連連點頭,有人笑道:“一塊小小的餅,竟有如此深遠的來曆,虞小姐果真是博學多才!既然如此,我也想出一道小小的謎題,‘青衣輕撫白玉麵,紅紗覆頂水晶心’,請問這是何物?”
眾人紛紛低頭思索,卻無人作答。
虞蘇輕笑,不假思索道:“謎底應是‘荔枝’吧?”
那夫人眼前一亮,連聲道:“虞小姐果然聰慧!正是荔枝。此物色澤嬌豔,汁水甘甜,據說楊貴妃便酷愛此果,甚至不惜千裏驛送,史稱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虞蘇點頭附和:“荔枝雖美,但性屬濕熱,若貪多反而傷身。享用美食固然可喜,但保持節製也很重要。”
聽到此處,另一位夫人笑著問:“虞小姐,那你說說看,究竟是養生更重要,還是享受美食更重要?”
虞蘇:“這倒不衝突。食物本身不僅為填飽肚子,更是與自然和生活的交流。若能既養身又養心,豈不兩全其美?就像這桌上的美饌,細細品味,不貪不急,才是長久之道。”
她稍作停頓,繼續道:“若為了養生,完全戒了美食,人生頗為無趣。”
林夫人眼睛一亮。
時下佛教盛行,不少人為了修行茹素多年。
比如衛夫人,早已多年不吃葷。
這虞蘇大談特談,叫大家不辜負美食,那叫信佛吃素的人怎麽辦?
林夫人冷笑一聲:“虞二姑娘這話我倒是不認同了。依你的言論,那信佛吃素之人,人生豈不是就是無趣?”
一時間,眾人安靜了下來,都想聽聽她怎麽說。
虞蘇聽言,不慌不忙地拿起茶盞,輕輕啜了一口茶,緩了會才道:“夫人此言差矣,素食的本意,是清淨內心、減輕殺業。
佛家吃素,正是因為這清淨之道。
這種取舍,是一種信仰和修行,與趣味無關,也與我們這些凡人享用美食之道不相悖。”
“對於我們這些凡人而言,美食承載著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對四時五味的感恩。所謂食有節,味有度,並不是讓人肆意享用,而是學會在美食中體會自然的恩賜,尊重生命與勞作。小女以為這與佛家講究慈悲為懷的本心,是異曲同工的。”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
林夫人冷笑一聲:“可虞小姐剛剛那番話,豈不是讓人覺得吃素便無趣了?”
虞蘇笑了,“我想林夫人誤會了。我也沒有說食素者不能享受美味。譬如這桌上的素什錦、豆腐羹,都是素食之中精妙的存在。
就像佛門弟子追求內心的安寧,用素食來修身養性,而不是為了壓抑對美食的追求。
同樣,世俗中人也可從肉食中體會另一種滋味,關鍵在於心境和態度,而非食材本身。”
說罷,她舉箸夾了一塊桌上的素什錦,“這道素什錦,就來源於佛門齋菜,用山珍野味代替葷腥,也十分鮮美。
若夫人嚐一嚐,便可知素食亦可有萬千滋味。
所以吃素不等於無趣。”
衛夫人輕輕放下筷子,心中卻波瀾起伏。
這也是她多年的困惑。
沒想到虞蘇竟能將她多年未解的心結輕輕點破。
吃素不等於無趣。衛夫人輕嚼著這句話。
剛開始茹素確實備受煎熬。
一日不吃肉,抓癢撓心。
總覺少了肉食,人生也黯然失色。
可漸漸地,日複一日的素齋卻帶來一種獨特的寧靜。
衛大人總笑她清湯寡水,缺了人間煙火,可她如今卻明白,那種心靈上的平和,也是煙火中的另一種風味。
這二小姐,真是個妙人。
“虞二小姐言之有理。素食與葷食,皆在於心。若能不執於一方,才是真正的修行。”
衛夫人滿麵笑意看著虞蘇,言語之中帶著幾分欣賞。
虞蘇一席話,既維護了信佛食素者的尊嚴,又未貶低食葷者的樂趣。
眾人看虞蘇的眼神也帶上了欣賞。
林夫人恨的牙癢癢,可她說不過,隻能訕訕閉口,不再言語。
用完飯後,丫鬟們魚貫而入端來溫水與香盥共眾人漱口。
眾人拿起漱盂,含上一口漱水,再輕輕吐入玉盆。
漱口水裏加入了檀香薄荷汁,清爽怡人。
虞蘇漱罷,便由丫鬟奉上絲帕輕輕拭唇。
緊接著,又有侍女奉來小碟蜜餞與一盞溫熱的清茶,助人消食解膩。
虞蘇隻品了一口,隨即起身,對眾人微微一笑:“適才多有叨擾,小女子失禮,現下乏了,先行告退。”
眾人見狀,紛紛禮貌頷首,讓她自便。
虞蘇離開後,衛夫人放下茶盞,心生幾分欣慰。
原以為這虞二小姐年輕氣盛,不懂分寸,卻不料舉止大方,分寸拿捏得宜,言談更是讓她心生好感。
心中敲定這樁婚事,連真遠大師的合八字都不想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