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跟了崇禎迴到北京城後就成了救火隊員,到各處去鎮壓農民起義軍。隻是大明朝到了這個時候他真的無力迴天了……


    崇禎皇帝朱由檢迴到北京城之後也想著進行改革,隻是他要進行改革阻力實在是太大了,因為東林黨人沒人願意讓出自己手裏的蛋糕。崇禎一怒之下也殺了幾個官員,查抄了他們的家產,隻是令他失望的是隻查抄上來幾千兩銀子,這讓他懷疑達輝朗他們所說的北京城被攻破時讓李自成搜出五千萬兩銀子這件事情是否屬實?看來我大明朝的官員也是很廉潔的嘛!隻是他哪裏知道那些抄家的官員在這裏麵撈了多少……


    崇禎想讓大明的海軍護衛著朝廷的商隊去賺錢,隻可惜去了幾次就隻掙了幾百兩銀子,連給水師的軍餉都不夠……而且不但沒掙著什麽錢還讓海盜打劫了幾次損失慘重,於是這件事又不了了之了……


    反正這崇禎是讓他的手下幹什麽就賠什麽,真的如達輝朗所說是真的把褲衩子都賠沒了。


    相反之下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為此掙下了千萬身家……


    到了最後竟連大明的鹽都要賠錢了,本來一個國家的鹽稅是這個國家重要的財政來源,可大明的鹽稅到好是越掙越少,到了崇禎末年的時候一年就隻剩下一萬多兩銀子了,是前朝的百分之一左右……


    崇禎也曾管四大家族借過銀子,剛開始的五年遼王屬地和四大家族都上過一些稅,再加上又借了崇禎一百萬兩銀子,讓崇禎拿著這筆錢去剿滅起義軍,哪知道這些起義軍卻是越剿越多……五年後當遼王封地的神仙軍全部撤出遼王封地之後崇禎就再也借不到錢了……


    崇禎十二年(1639年)後金軍第四次入關後在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禍害了兩年多,崇禎向四大家族借錢無果遷怒於盧象升,讓被分拆後的天雄軍一部讓盧象升率領與後金軍決戰,盧象升知道自己手下的五千老弱殘兵不是後金軍的對手遂向掌管了關寧軍的高起潛求援,高起潛借口後金軍強大自己的盔甲防護力又不足管盧象升索要他的鈦合金戰甲和防彈衣,盧象升乖乖送上……


    隻是高起潛收到鈦合金戰甲和防彈衣以後仍然見死不救致盧象升在巨鹿戰死。而高起潛因身穿鈦合金戰甲和防彈衣讓後金軍誤以為他和京城達氏有關係而放了他一條生路……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拂曉,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景山上吊而死,衣袋內留下遺書,大致意思是:我因無德,幹犯天怒,降下這場大災,雖有達氏先祖給我出了無數好的建議,然而還是讓各位大臣害了我。我死後無臉見祖宗,自己去掉冠帽,用頭發蓋住臉麵。現在任憑盜賊分裂,但不要傷害百姓一人……


    ……


    後金於1636年改國號為大清以後,連續多次入關攻擊大明,隻是每一次進攻大明都是繞開遼王封地,至崇禎在景山吊死大明朝亡了以後達三貴引清軍入關才占領了這裏,此時遼王封地的神仙軍已經撤離這裏快十年了……


    皇太極於1643年因突發腦梗死在盛京城,由年僅六歲的福臨繼位,多爾袞監國。而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又不和以至被經常穿小鞋,直至多爾袞死後才好了許多,成為滿清的十二個鐵帽子王爺之一……


    滿清根據當初和達輝朗的約定開疆拓土,因道路險阻和後勤運輸的困難向東隻打到庫頁島附近,向西打到了今日的阿富汗就再也無力西進。


    而這時候小冰河時期正是最嚴重之時,寒冷的北方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所以沒有向北擴張。向南擴張又遇到海外達氏一族的勢力範圍……


    不過就算是這樣大清朝的國土麵積仍然是不輸於強漢、盛唐……


    ……


    神仙軍在整個崇禎三年都是在建各種工廠、開發各種礦山,水泥廠、玻璃廠、火柴廠等先後建立,剛開始時人力資源緊張,好在袁崇煥攻打劉家口關城時準備讓五千百姓當炮灰,當戰鬥結束之時還有三千多百姓僥幸生還,而這些百姓也成了劉家口關城的第一批建設者……


    達輝朗是在崇禎三年的四月春耕結束之後召開了遼王封地的第一次全民代表大會,在這次會議上他提出了準備將神仙軍的權力交接給京城達氏一族……


    神仙軍內部對於達輝朗要交權也是表現各異,又是達輝朗和達非常兩個去做思想工作才取得了共識,使得神仙軍的權利交接在這一年的五月份開始順利執行。


    達輝朗是在這一年的六月初離開大明的,因時空排斥的越來越強烈,使達輝朗一到大明就感覺有了重病一般,他的離開也讓劉家口關城的軍民十分的不舍,以至於多年以後劉家口關城的軍民提起他的名字還有人掉眼淚……


    達輝朗離開大明的第三天遠在江南的京城達氏和那四大家族的大隊人馬才趕到,又是錯失了和達輝朗和達非常以及張氏族人見麵的機會,很多人又將此事當成了是他們一生之中的最大憾事。


    遼王封地的百姓在崇禎三年的秋收獲得了大豐收,水稻、玉米、小麥、土豆等等獲得了大明朝耕地最少三倍的產量,以至於讓這裏的百姓在這一年的秋收以後都吃上了飽飯。


    遼王封地在達輝朗離開的五年內有了很大的發展,這裏商業繁榮,人口也是越聚越多,儼然成為了大明朝的一塊世外桃源……


    達輝朗走後的第三年,遼王封地的海軍開始出海了,在四大家族的幫助之下也將大量過來的難民送往南海之地,他們將在那裏重新紮根開始新生活……


    至達輝朗離開大明之後的第五年秋天,遼王封地的軍民已經大部分離開了這裏去了南海各地,留下的少量人員也在第二年的秋天全部撤離,至此共有四十多萬人從遼王封地撤離,他們走後遼王封地被那些早就對這裏垂誕三尺的官員、豪強占據,隻是他們占據之後因為各種天災和他們自身的貪婪,再加上沒有技術使這裏又逐漸的開始荒廢……


    ……


    本書的第一部分明末風雲就到此結束了,第二部分抗聯英烈登上了序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別人不一樣的穿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哥哥曾經年輕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哥哥曾經年輕過並收藏和別人不一樣的穿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