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發工錢
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 作者:拾麥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孟昭擺完攤迴來,便把最近一段時間擺攤收到的銅板都拿了出來,從澱粉作坊的賬目裏拿出了部分銀子兌換成等額的銅板,用麻繩串起來,準備發工錢。
孟昭在祠堂側屋算賬的時候,裏正也從縣裏繳稅迴來了,二人又一起對了一遍賬目,核實沒有問題後,裏正出去喊了鄭娘子進去。
等鄭娘子出去的時候,旁邊做工的幾個人上前問道:“裏正找你有啥事。”
鄭娘子此時還有點呆愣,迴神後臉色複雜的對旁邊一人說,“裏正讓我喊你,讓你進去。”
“啥事啊,你先跟我說說。”
鄭娘子忍著笑意對她說,“別管了,你趕緊去吧。”
那人擦了擦手,滿臉疑惑的進了側屋,進去後便發現孟昭與裏正坐在桌子後麵,桌上還放著一個箱子。
裏正拿出一張紙正色念道:“宋玉娘,共做工25天,每日工錢55文,共計1375文,本月額外津貼100文,另外你還帶了兩個水缸,租金20文,這是一共一兩銀加495文,你數一下。”
宋玉娘都驚呆了,她活了快三十年,還沒做過工錢這麽高的活計。
別說她了,她男人去縣裏做工,整天起早貪黑,一月也就賺個一兩多銀子。
可她現在呢,每日在村子裏呆著,早上喂完了雞鴨,吃好了早飯才出門,中午還給了休息時間,若是家裏有人做好了飯,吃完還能在家睡個午覺。
晚上酉時便又下工了,除非農忙的時候,完全不耽擱家裏的活計。
這天底下哪還有這麽好的差事啊。
裏正把銀子遞給她,宋玉娘立馬揣到了懷裏,孟昭好笑道:
“你就不數一數?”
宋玉娘急忙道:“不用,不用,我信得過你們,絕對不會少給。”
“好,那你出去的時候喊李杏兒來一趟。”
宋玉娘這會理解了鄭娘子剛才的心情,就是那種想笑,但又不好意思笑的感覺,心裏又想著這筆錢應該拿來幹什麽,買些什麽東西,有點暈乎乎的。
猛地迴神想起還要叫人,趕緊去喊李杏兒。
等孟昭跟裏正把工錢挨個都發完,院子裏眾人互相對了下眼神,各個都心領神會。
“你發多少。”
“你先說你發了多少。”
“嘿,你這人真是。”說罷用手指比了一個數字。
那人驚訝道:“你咋比我多50文。”
對方瞪了她一眼,“咱們用的那個石磨可是從我家裏拉過來的,還有那個推車,都是我帶來的,這不是應該的。”
那人倒也不會生氣,畢竟這麽高的工錢,她怎麽都是樂意的。
發了工錢眾人都十分高興,幾個相熟的聚在一起,說著小話。
“這馬上入秋了,前年的被子蓋著薄,我得再加一層棉花。”
“我閨女馬上定親,我得給她做兩身新衣裳,顯得有麵兒。”
“我就想趕緊把之前賣的兩畝地再買迴來。”
等孟昭出來的時候,就看到眾人也沒心思幹活了,淨想著安排工錢呢。
隨即把眾人喊到一起,訓誡道:
“雖說大家收到工錢,心裏頭高興,但也不要因此耽擱了手裏的活。”
“這隻是第一個月的工錢,你們能不能領到下個月的工錢,能不能以後每個月都領到工錢,還要看你們自己的。”
這麽好又這麽賺錢的活,誰不願意一直幹,眾人鬥誌滿滿,紛紛說自己一定會好好幹。
看到他們積極性這麽高,孟昭也不打壓,高興道:
“好,隻要大家好好幹,工錢絕對少不了。”
日落西斜,孟昭吃完飯,便拉著顧氏,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娘,再過一段時間就要入秋了,要是今年運河結冰,咱們這盒飯的生意也做不了,所以我合計著,在縣裏租個帶院子的鋪子,賣點鹵肉,您看怎麽樣。”
“這自然是好的,你的手藝這麽好,不開鋪子浪費了。”對於生意上的事,顧母都聽孟昭的,她想幹什麽她都支持。
“行,那我就讓我爹幫我看著點縣裏的鋪子,到時候咱們就開個鹵味店。”
顧氏點了點頭,讓孟昭等一下,迴到房間拿了一個小箱子出來,放到了孟昭手上。
“昭昭,這些是你發給娘的工錢,除了一些日常花銷,其他的娘都攢著呢,你在鎮上租鋪子,肯定需要很多錢,這些錢你收著。”
看見顧氏如此,孟昭心中滿是感動。
卻又把錢推了迴去,“娘,您就不要操心了,這些日子我攢了不少錢,租鋪子的錢是夠的,這錢您就自己留著吧,給自己跟孩子們買點東西也好。”
雖說錢用不到,但顧氏的這份心意孟昭心領了。
“娘現在哪用錢呀,青和說不用我管,我跟青澤青瑜吃住都在家裏,根本就沒有用錢的地方。”
昭昭這些時日這麽辛苦,估計就是為了在縣裏租鋪子做準備,自己也沒什麽能幫的上忙的,就這點積蓄,隻能都拿出來湊一下。
“誰說的,要是以後天涼了,娘不得給自己做身衣服,做條棉被,咱們去了縣裏,娘平常沒事也能出去逛逛街,哪都是用錢的地方。您放心好了,要是我這錢不夠,一定不會跟你客氣的。”
看孟昭不收,顧氏隻得把錢收了迴去,“好,那這錢我就還留著,迴頭我去鎮上買幾尺布料跟棉花,給你跟孩子們都做一床新被子,再給你做兩套秋裝,你成日裏在外麵走動,得有兩身好看的衣服才行。”
孟昭隻能連連答應,閑暇時她也一直在給開鋪子做準備。
某日賣完盒飯準備收攤的時候來了位顧客,那人留著胡子,大約四五十歲,看起來略顯嚴肅,開口問道:“請問是孟姑娘麽?”
孟昭聽他問話,便能大概猜到來意。“我是,您是來請我做宴席嗎?”
“姑娘猜的不錯,我之前曾在趙府吃過姑娘做的一次席麵,現在想起來都迴味無窮,三日後家中有貴客登門,苦於找不到好的廚子,忽的想起了姑娘,特來請姑娘幫忙。”
那人一邊說話一邊撫摸著胡子,仿佛還在迴憶當時的美味,看著比剛才未開口的時候溫和了許多。
最近孟昭這麽忙,原本是不想接宴席的單子,但看這人衣服做工精良,還是用的上乘布料,便猜到他家境應當不錯,要是把菜做好,多賺點銀錢,也好多點保障,便開口問道:
“您是要做幾桌。”
“不用多,一桌足以,不過此次宴席上的人都頗有身份,還望姑娘盡心而為。”
“您放心,我一定盡力。”這幾個月她做了好幾次宴席,對流程已經非常熟悉。
因著看這人這麽重視,孟昭便也更上心些,想要詢問一下宴席上眾人的大概身份,好根據身份,選擇不同的菜色起不同的菜名。
詢問中發現這人竟是縣學的教諭,他要宴請的是前段時間新上任的縣令大人。
怪不得這人這麽重視,也怪不得當初趙世達誘惑沈青和去宴席的時候說能弄到縣學的入學資格,原來他是真的有門道。
雖說隻有一桌,但時間緊張,況且又有大人物在場,孟昭對此頗為上心。
孟昭在祠堂側屋算賬的時候,裏正也從縣裏繳稅迴來了,二人又一起對了一遍賬目,核實沒有問題後,裏正出去喊了鄭娘子進去。
等鄭娘子出去的時候,旁邊做工的幾個人上前問道:“裏正找你有啥事。”
鄭娘子此時還有點呆愣,迴神後臉色複雜的對旁邊一人說,“裏正讓我喊你,讓你進去。”
“啥事啊,你先跟我說說。”
鄭娘子忍著笑意對她說,“別管了,你趕緊去吧。”
那人擦了擦手,滿臉疑惑的進了側屋,進去後便發現孟昭與裏正坐在桌子後麵,桌上還放著一個箱子。
裏正拿出一張紙正色念道:“宋玉娘,共做工25天,每日工錢55文,共計1375文,本月額外津貼100文,另外你還帶了兩個水缸,租金20文,這是一共一兩銀加495文,你數一下。”
宋玉娘都驚呆了,她活了快三十年,還沒做過工錢這麽高的活計。
別說她了,她男人去縣裏做工,整天起早貪黑,一月也就賺個一兩多銀子。
可她現在呢,每日在村子裏呆著,早上喂完了雞鴨,吃好了早飯才出門,中午還給了休息時間,若是家裏有人做好了飯,吃完還能在家睡個午覺。
晚上酉時便又下工了,除非農忙的時候,完全不耽擱家裏的活計。
這天底下哪還有這麽好的差事啊。
裏正把銀子遞給她,宋玉娘立馬揣到了懷裏,孟昭好笑道:
“你就不數一數?”
宋玉娘急忙道:“不用,不用,我信得過你們,絕對不會少給。”
“好,那你出去的時候喊李杏兒來一趟。”
宋玉娘這會理解了鄭娘子剛才的心情,就是那種想笑,但又不好意思笑的感覺,心裏又想著這筆錢應該拿來幹什麽,買些什麽東西,有點暈乎乎的。
猛地迴神想起還要叫人,趕緊去喊李杏兒。
等孟昭跟裏正把工錢挨個都發完,院子裏眾人互相對了下眼神,各個都心領神會。
“你發多少。”
“你先說你發了多少。”
“嘿,你這人真是。”說罷用手指比了一個數字。
那人驚訝道:“你咋比我多50文。”
對方瞪了她一眼,“咱們用的那個石磨可是從我家裏拉過來的,還有那個推車,都是我帶來的,這不是應該的。”
那人倒也不會生氣,畢竟這麽高的工錢,她怎麽都是樂意的。
發了工錢眾人都十分高興,幾個相熟的聚在一起,說著小話。
“這馬上入秋了,前年的被子蓋著薄,我得再加一層棉花。”
“我閨女馬上定親,我得給她做兩身新衣裳,顯得有麵兒。”
“我就想趕緊把之前賣的兩畝地再買迴來。”
等孟昭出來的時候,就看到眾人也沒心思幹活了,淨想著安排工錢呢。
隨即把眾人喊到一起,訓誡道:
“雖說大家收到工錢,心裏頭高興,但也不要因此耽擱了手裏的活。”
“這隻是第一個月的工錢,你們能不能領到下個月的工錢,能不能以後每個月都領到工錢,還要看你們自己的。”
這麽好又這麽賺錢的活,誰不願意一直幹,眾人鬥誌滿滿,紛紛說自己一定會好好幹。
看到他們積極性這麽高,孟昭也不打壓,高興道:
“好,隻要大家好好幹,工錢絕對少不了。”
日落西斜,孟昭吃完飯,便拉著顧氏,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娘,再過一段時間就要入秋了,要是今年運河結冰,咱們這盒飯的生意也做不了,所以我合計著,在縣裏租個帶院子的鋪子,賣點鹵肉,您看怎麽樣。”
“這自然是好的,你的手藝這麽好,不開鋪子浪費了。”對於生意上的事,顧母都聽孟昭的,她想幹什麽她都支持。
“行,那我就讓我爹幫我看著點縣裏的鋪子,到時候咱們就開個鹵味店。”
顧氏點了點頭,讓孟昭等一下,迴到房間拿了一個小箱子出來,放到了孟昭手上。
“昭昭,這些是你發給娘的工錢,除了一些日常花銷,其他的娘都攢著呢,你在鎮上租鋪子,肯定需要很多錢,這些錢你收著。”
看見顧氏如此,孟昭心中滿是感動。
卻又把錢推了迴去,“娘,您就不要操心了,這些日子我攢了不少錢,租鋪子的錢是夠的,這錢您就自己留著吧,給自己跟孩子們買點東西也好。”
雖說錢用不到,但顧氏的這份心意孟昭心領了。
“娘現在哪用錢呀,青和說不用我管,我跟青澤青瑜吃住都在家裏,根本就沒有用錢的地方。”
昭昭這些時日這麽辛苦,估計就是為了在縣裏租鋪子做準備,自己也沒什麽能幫的上忙的,就這點積蓄,隻能都拿出來湊一下。
“誰說的,要是以後天涼了,娘不得給自己做身衣服,做條棉被,咱們去了縣裏,娘平常沒事也能出去逛逛街,哪都是用錢的地方。您放心好了,要是我這錢不夠,一定不會跟你客氣的。”
看孟昭不收,顧氏隻得把錢收了迴去,“好,那這錢我就還留著,迴頭我去鎮上買幾尺布料跟棉花,給你跟孩子們都做一床新被子,再給你做兩套秋裝,你成日裏在外麵走動,得有兩身好看的衣服才行。”
孟昭隻能連連答應,閑暇時她也一直在給開鋪子做準備。
某日賣完盒飯準備收攤的時候來了位顧客,那人留著胡子,大約四五十歲,看起來略顯嚴肅,開口問道:“請問是孟姑娘麽?”
孟昭聽他問話,便能大概猜到來意。“我是,您是來請我做宴席嗎?”
“姑娘猜的不錯,我之前曾在趙府吃過姑娘做的一次席麵,現在想起來都迴味無窮,三日後家中有貴客登門,苦於找不到好的廚子,忽的想起了姑娘,特來請姑娘幫忙。”
那人一邊說話一邊撫摸著胡子,仿佛還在迴憶當時的美味,看著比剛才未開口的時候溫和了許多。
最近孟昭這麽忙,原本是不想接宴席的單子,但看這人衣服做工精良,還是用的上乘布料,便猜到他家境應當不錯,要是把菜做好,多賺點銀錢,也好多點保障,便開口問道:
“您是要做幾桌。”
“不用多,一桌足以,不過此次宴席上的人都頗有身份,還望姑娘盡心而為。”
“您放心,我一定盡力。”這幾個月她做了好幾次宴席,對流程已經非常熟悉。
因著看這人這麽重視,孟昭便也更上心些,想要詢問一下宴席上眾人的大概身份,好根據身份,選擇不同的菜色起不同的菜名。
詢問中發現這人竟是縣學的教諭,他要宴請的是前段時間新上任的縣令大人。
怪不得這人這麽重視,也怪不得當初趙世達誘惑沈青和去宴席的時候說能弄到縣學的入學資格,原來他是真的有門道。
雖說隻有一桌,但時間緊張,況且又有大人物在場,孟昭對此頗為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