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建作坊
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 作者:拾麥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雲到的時候,小平已經在院子裏等著了,孟昭介紹他們二人認識,隨後又領著他們一起去找裏正。
孟昭到的時候,裏正和三位族老已經在等著了。
他們已經從裏正那裏聽說了澱粉的事,不過並沒有把春風樓的名字透露給他們,隻說是有客商要買,與春風樓合作這事還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看見孟昭過來,幾人趕緊迎了上來。
裏正熱切問道:“青安媳婦,合同簽了麽?”
孟昭點了點頭,“簽了。”
幾人頓時鬆了一口氣,生怕到手的餡餅就這麽飛了。
“青安媳婦,我們真是不知道該怎麽謝你了,你願意把這活交給村子裏的人來做,實在是幫了村子大忙了。”
“是啊,這真是天大的好事,不然這個冬天,估摸著許多人家吃飯都成了難事了。”
孟昭笑著說道:“諸位客氣了,這都是我這個沈家媳婦應該做的,咱們別站在外麵說話了,趕緊把事情辦了才好。”
聽孟昭這麽說,幾人趕緊進屋,把紙筆準備好,孟昭口述,裏正紙筆,列出了一個契約。
孟昭與村子合作,提供配方與前期訂單,後續隻要是沈家村售出的澱粉,統一抽兩成毛利。
剩餘八成,在扣除原材料成本、包裝成本、運輸成本、人工成本等所有成本後的利潤,歸沈家村所有。
這部分利潤,由裏正代管,三位族老及孟昭監督,隻可用於沈家村的建設與發展,類似修橋鋪路,關懷老弱貧困,以後若是有機會,還可以建立村學,招聘夫子。
契約立成後,幾人挨個簽字畫押,一人留了一份。
一切準備工作做好後,就要開始正式建作坊了。
首先是選址問題,裏正提了個建議,就是先暫定在村子裏的祠堂。
一是祠堂空地大,能施展的開。
二是祠堂附近人家少,平日裏沒啥大事也沒人過去。
三是當初想著祠堂要時常供奉,擔心萬一走水,在院中挖了口井,而且離附近的河水也不過幾百米,取水更方便。
剛聽到這個建議,孟昭還擔心幾位族老不同意,畢竟這是整個族裏的祠堂,十分重要的場地,一旦定在這裏,平日裏做工吵吵嚷嚷的,擔心吵到列祖列宗。
沒想到幾位族老沒有一個阻止的,紛紛表示附和。
“人都吃不飽了,哪還有族人去供奉,老祖宗若是看見咱們有了賺錢的營生,隻會是高興,絕不會怪咱們。”
“是啊,老祖宗們絕不會因此生氣,再說了,等到以後穩定了,咱們可以再選其他地方,也不會一直在祠堂的。”
選址定了之後,便考慮起了分工問題。
目前作坊隻需要兩個部門,一個是采購部,用來購買原材料或者製作所需要的工具。
另一個就是生產部,負責澱粉的製作。
裏正主動說道:“我在外麵人頭熟,先負責帶著人去外麵收土豆。”
孟昭點了頭,那就剩負責生產的了,這事裏正肯定是屬意孟昭,但孟昭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還得另找人選。
於是生產部的負責人暫時空著,先把人招起來,再慢慢選合適的負責人。
“要在村子裏招人做工,青安媳婦,我先給你推薦個人。”
“是誰?”孟昭好奇。
“老大媳婦,你進來。”裏正朝外麵喊了一聲,
裏正的大兒媳婦李玉梅走了進來,笑著跟孟昭說道:“青安媳婦,你想找什麽人,盡管跟我說,咱們這村子裏的婆子媳婦,我最是清楚了,你要啥人我都能給你找上。”
孟昭早就看出來裏李玉梅是個爽利的性子,二人因為收菜,還算熟悉,孟昭也不客氣,直接說了要求。
“那些平日裏喝了酒就四處亂說亂侃,或者平日裏嘴巴大愛四處嚷嚷的都不能要,咱們這事,還得保密才行。”
“若是哪家的婆子媳婦,平日裏喜歡幫襯娘家,什麽都往娘家送,也不能要。”
“還有那些好賭的,若是在外麵欠了錢的,最好連他們家的所有人都不能收。”
“這法子要是被人賣了或者傳到了外村,咱們這生意可就不好做了。”
說完這些,屋裏的眾人都連連點頭,這可是他們往後的飯碗,可不能讓人給端走了。
最終決定先招十名女子,四名男子,外加孟昭帶過來的顧雲還有小平。
具體挑誰就要看李玉梅還有幾位族老的建議了。
之所以選的女子多些,也是孟昭提的建議,男子到底找活計容易些,還是先緊著外麵的活計找。
女子找活計難,在村子裏閑著也是閑著,剛好來澱粉作坊做點事情,況且做慣了農活的女子,幹起活來,也不比男人差。
孟昭把之前列的一個需要的物品清單交給了裏正,讓他提前準備好。
又讓李玉梅去負責招人,第一批貨要的急,最好能盡快開始。
孟昭把顧雲還有小平帶到裏正麵前。
“這是我的兩個表弟,都是實誠性子,麻煩您平日裏多帶著點他們。”
裏正平日裏出門在外,見的人極多,現如今跟著他出去跑跑,多學點為人處事,比直接跟著孟昭做澱粉要好些。
另外他讓顧雲還有小平過來,除了幫她盯著點外,也是不想讓澱粉作坊裏隻有姓沈的。
當一個團體裏隻有一種勢力後,是會非常排外的,還不如在最開始就安插兩個外村的,這樣以後再招外村的工人,也有個名頭。
裏正看了看二人,顧雲倒是人高馬大的,另一個就有些瘦弱了,但瞅著精神頭倒是挺足的,便點了點頭。
“那就讓他們兩個先跟我出去收土豆,等收貨的村子都穩定了,再做其他的。”
孟昭對此十分滿意,安排好兩人後,就迴去忙活自己的盒飯攤了。
孟昭到的時候,裏正和三位族老已經在等著了。
他們已經從裏正那裏聽說了澱粉的事,不過並沒有把春風樓的名字透露給他們,隻說是有客商要買,與春風樓合作這事還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看見孟昭過來,幾人趕緊迎了上來。
裏正熱切問道:“青安媳婦,合同簽了麽?”
孟昭點了點頭,“簽了。”
幾人頓時鬆了一口氣,生怕到手的餡餅就這麽飛了。
“青安媳婦,我們真是不知道該怎麽謝你了,你願意把這活交給村子裏的人來做,實在是幫了村子大忙了。”
“是啊,這真是天大的好事,不然這個冬天,估摸著許多人家吃飯都成了難事了。”
孟昭笑著說道:“諸位客氣了,這都是我這個沈家媳婦應該做的,咱們別站在外麵說話了,趕緊把事情辦了才好。”
聽孟昭這麽說,幾人趕緊進屋,把紙筆準備好,孟昭口述,裏正紙筆,列出了一個契約。
孟昭與村子合作,提供配方與前期訂單,後續隻要是沈家村售出的澱粉,統一抽兩成毛利。
剩餘八成,在扣除原材料成本、包裝成本、運輸成本、人工成本等所有成本後的利潤,歸沈家村所有。
這部分利潤,由裏正代管,三位族老及孟昭監督,隻可用於沈家村的建設與發展,類似修橋鋪路,關懷老弱貧困,以後若是有機會,還可以建立村學,招聘夫子。
契約立成後,幾人挨個簽字畫押,一人留了一份。
一切準備工作做好後,就要開始正式建作坊了。
首先是選址問題,裏正提了個建議,就是先暫定在村子裏的祠堂。
一是祠堂空地大,能施展的開。
二是祠堂附近人家少,平日裏沒啥大事也沒人過去。
三是當初想著祠堂要時常供奉,擔心萬一走水,在院中挖了口井,而且離附近的河水也不過幾百米,取水更方便。
剛聽到這個建議,孟昭還擔心幾位族老不同意,畢竟這是整個族裏的祠堂,十分重要的場地,一旦定在這裏,平日裏做工吵吵嚷嚷的,擔心吵到列祖列宗。
沒想到幾位族老沒有一個阻止的,紛紛表示附和。
“人都吃不飽了,哪還有族人去供奉,老祖宗若是看見咱們有了賺錢的營生,隻會是高興,絕不會怪咱們。”
“是啊,老祖宗們絕不會因此生氣,再說了,等到以後穩定了,咱們可以再選其他地方,也不會一直在祠堂的。”
選址定了之後,便考慮起了分工問題。
目前作坊隻需要兩個部門,一個是采購部,用來購買原材料或者製作所需要的工具。
另一個就是生產部,負責澱粉的製作。
裏正主動說道:“我在外麵人頭熟,先負責帶著人去外麵收土豆。”
孟昭點了頭,那就剩負責生產的了,這事裏正肯定是屬意孟昭,但孟昭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還得另找人選。
於是生產部的負責人暫時空著,先把人招起來,再慢慢選合適的負責人。
“要在村子裏招人做工,青安媳婦,我先給你推薦個人。”
“是誰?”孟昭好奇。
“老大媳婦,你進來。”裏正朝外麵喊了一聲,
裏正的大兒媳婦李玉梅走了進來,笑著跟孟昭說道:“青安媳婦,你想找什麽人,盡管跟我說,咱們這村子裏的婆子媳婦,我最是清楚了,你要啥人我都能給你找上。”
孟昭早就看出來裏李玉梅是個爽利的性子,二人因為收菜,還算熟悉,孟昭也不客氣,直接說了要求。
“那些平日裏喝了酒就四處亂說亂侃,或者平日裏嘴巴大愛四處嚷嚷的都不能要,咱們這事,還得保密才行。”
“若是哪家的婆子媳婦,平日裏喜歡幫襯娘家,什麽都往娘家送,也不能要。”
“還有那些好賭的,若是在外麵欠了錢的,最好連他們家的所有人都不能收。”
“這法子要是被人賣了或者傳到了外村,咱們這生意可就不好做了。”
說完這些,屋裏的眾人都連連點頭,這可是他們往後的飯碗,可不能讓人給端走了。
最終決定先招十名女子,四名男子,外加孟昭帶過來的顧雲還有小平。
具體挑誰就要看李玉梅還有幾位族老的建議了。
之所以選的女子多些,也是孟昭提的建議,男子到底找活計容易些,還是先緊著外麵的活計找。
女子找活計難,在村子裏閑著也是閑著,剛好來澱粉作坊做點事情,況且做慣了農活的女子,幹起活來,也不比男人差。
孟昭把之前列的一個需要的物品清單交給了裏正,讓他提前準備好。
又讓李玉梅去負責招人,第一批貨要的急,最好能盡快開始。
孟昭把顧雲還有小平帶到裏正麵前。
“這是我的兩個表弟,都是實誠性子,麻煩您平日裏多帶著點他們。”
裏正平日裏出門在外,見的人極多,現如今跟著他出去跑跑,多學點為人處事,比直接跟著孟昭做澱粉要好些。
另外他讓顧雲還有小平過來,除了幫她盯著點外,也是不想讓澱粉作坊裏隻有姓沈的。
當一個團體裏隻有一種勢力後,是會非常排外的,還不如在最開始就安插兩個外村的,這樣以後再招外村的工人,也有個名頭。
裏正看了看二人,顧雲倒是人高馬大的,另一個就有些瘦弱了,但瞅著精神頭倒是挺足的,便點了點頭。
“那就讓他們兩個先跟我出去收土豆,等收貨的村子都穩定了,再做其他的。”
孟昭對此十分滿意,安排好兩人後,就迴去忙活自己的盒飯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