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視察豬場
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 作者:拾麥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一早,鳳娥嬸子就精神抖擻地拉著沈芸去了汐水街的鋪子,聽昭昭說那邊灶台裝完之後還沒清理,她得趕緊去把鋪子收拾幹淨了。
另外新招的那三個人,她也得把做活的時候要注意的事教給她們,昭昭的要求多,當初她來的時候就學了挺長時間的,要是不提前教會她們,等到開店忙活起來,豈不是要拖她們的後腿。
至於通府街這邊,素雲、淑華兩個嬸子已經做得十分不錯,也能幫著顧氏帶帶新人。
出門前,孟昭偶然瞥見衛靜雲正蹲在爐灶前燒火,瘦弱的身軀看著連衣服都撐不起來,便想攔一攔,“靜雲,大夫說你還沒好,不能做活,要不你還是繼續歇著吧。”
聽到孟昭關切的話語,衛靜雲笑著搖了搖頭,“沒事的昭昭,吃了這些天的藥,我覺著已經好多了,再說了,別的活我也不會做,隻是幫著燒燒火,還是沒問題的。”
院子裏嬸子們總是一邊說話一邊做活,雖然都是些平凡瑣碎的事情,但在衛靜雲聽來,卻充滿了煙火氣,讓她覺得心裏頭暖烘烘的,格外熱鬧。
孟昭端詳著衛靜雲,見她這兩日臉色紅潤了些,精神頭也比之前足了許多,就沒有繼續阻攔,默許了她繼續在外麵幫忙。
自己則趕著驢車帶著小川還有那條大狗迴了沈家村,那狗子昨日美美地吃了頓飽飯,這會兒仿佛渾身都充滿了使不完的勁兒,歡快地吐著舌頭,一直跑在驢車前頭,這要在縣城裏,可沒這麽大的地方讓它撒歡的跑。
剛進村子沒多久,這裏正就跟在村子設了監控一樣,立馬趕了過來。
“孟昭,孟昭,等一等。”
聽到叫聲,孟昭趕忙嘞了一下驢嚼子,讓驢車停了下來,跳下車詢問,“裏正?怎麽了,是有什麽事麽?”
這些日子她一直忙著鋪子的事,分身乏術,便把澱粉作坊裏的一些賬目搬到了許韻蓉那裏,讓她幫自己盯著些,所以目前作坊裏要是遇到什麽事情,裏正通常都是先報給許韻蓉知曉。
裏正喘著粗氣,緩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是這麽迴事,最近不是要提高產量麽,你娘讓我再多招一些工人,我這尋摸了一圈,村子裏合適的女子都已經招的差不多了,再招恐怕標準就要放低一些,剛好你過來,所以我就想問問,這事應該怎麽辦?”
孟昭微微皺了皺眉頭,“目前澱粉作坊裏一共多少人。”
“算上我一共有四十一個,二十七個女人,十四個男人,這開荒結束了,村子裏倒是有挺多男人在家沒事,要不多招些男人進來?”
孟昭搖了搖頭,“咱們主要是出去拉土豆的時候,男子用的多些,但是作坊裏的日常活計,女子做的更好,沒有必要招太多的男子。”
說完後,低下頭認真地思索了一會兒,“這周邊的幾個村子裏,有沒有想要來作坊做工的。”
裏正頗為自豪,“咱們作坊條件這麽好,要是放開,想來的人多著呢,隻是咱們不是說這作坊的事盡量不外傳麽,所以就沒招過外村的。”
自從跟春風樓深度合作後,對於這澱粉的製作工藝和相關消息,孟昭便沒有太防備,畢竟即便被人學了去,那人頂多也是做點澱粉自己用,或者小範圍售賣,要真是能做起來,受影響的也不會隻有她,蕭家那邊也不會坐視不管。
一個作坊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要接受擴張,隻在小圈子裏用人,隻會限製自身的發展潛力。
“沒事,外村的人也可以招,但這不熟悉的人挑選起來要更小心謹慎,那些偷奸耍滑、嘴巴不嚴愛亂說的人絕對不能要,可以盡量去尋一些家境比較困難,但是為人踏實肯幹的。”
挑選家境困難的,一方麵是給她們一條活路,另一方麵也是出於作坊的利益,這樣不需要付出過多,就能得到員工的滿意。
看孟昭這麽說裏正也沒有反駁,雖說他更傾向於收村子裏的人,但到底還是更在意澱粉作坊的發展。
現在作坊裏一共才四十人,按照目前的量,少說也要再招二十人,所以裏正迴去後,立馬去了周邊的三個村子。
他對沈家村的人十分了解,可對別的村子裏的人,就不太清楚了,最好的辦法還是找對應村子熟識的裏正或者族老安排。
前些日子,沈家村大規模地四處收購土豆,引起了不小轟動,大家夥都知道,沈家村有個大作坊,可這作坊究竟是用來做什麽的,不管是沈家村的裏正,還是作坊的工人,都閉口不談,他們也打聽不出來情況。
但大家都是住在一個地方的,小道消息傳的極快,比如說,沈家村的男子娶媳婦,彩禮比別的村子的人出得都要多一些,從沈家村嫁出去的閨女,嫁妝也比別的村子裏的多,在普通農戶眼裏,這就說明了沈家村的人有錢。
那些已經嫁到沈家村的婆子媳婦,迴娘家的時候穿的都是新衣裳,手裏提的東西也比別人豐盛不少。
在這個迴娘家提了兩斤肉一壇酒就能傳遍整個村子的地方,眾人就更加好奇起來。
還是後來沈家村的人開始去外麵賣澱粉,這消息靈通的便多少知道些,但這澱粉幾十文一斤,對於能不能填飽肚子還不知道的普通農戶,實在是不太關心,隻是心裏羨慕,這沈家村真是有福氣。
於是當別的村子的裏正族老聽沈裏正說要招人的時候,各個摩拳擦掌,心裏盤算著優先安排自己家人進去。
然而,沈裏正作為在村子裏管理事務、經驗豐富且心思縝密的人,豈能不清楚他們心中的這些小九九,當即把招人的條件一條一條說出來,還說送過來的人要是不符合標準,那麽下迴再招人,就繞開他們的村子。
這話一說,那些人也不敢瞎搗鼓了,趕緊按著標準去給裏正找人。
等跟裏正說完話,孟昭就趕著驢車繼續去往養豬場,為了安全和避免影響村民,養豬場建的比較偏,過了一會兒,他們來到門前。
聽到驢車的動靜,順兒跟石頭迫不及待地從屋裏跑了出來查看,看見果然是孟昭來了,高興的不行。
倆人一直在這兒呆著,也沒什麽娛樂設施,他們也不識字,孟昭想給他們找點書看也不行,成天不知道多無聊。
所以孟昭每次來的時候都會給他們帶點好吃的,這迴不還給他們一人帶了一身厚實的棉衣。
雖說他們也不是實在親戚,但到底是孟大山從老家帶過來的,隻要給她好好幹活,孟昭就會額外關照一些。
另外新招的那三個人,她也得把做活的時候要注意的事教給她們,昭昭的要求多,當初她來的時候就學了挺長時間的,要是不提前教會她們,等到開店忙活起來,豈不是要拖她們的後腿。
至於通府街這邊,素雲、淑華兩個嬸子已經做得十分不錯,也能幫著顧氏帶帶新人。
出門前,孟昭偶然瞥見衛靜雲正蹲在爐灶前燒火,瘦弱的身軀看著連衣服都撐不起來,便想攔一攔,“靜雲,大夫說你還沒好,不能做活,要不你還是繼續歇著吧。”
聽到孟昭關切的話語,衛靜雲笑著搖了搖頭,“沒事的昭昭,吃了這些天的藥,我覺著已經好多了,再說了,別的活我也不會做,隻是幫著燒燒火,還是沒問題的。”
院子裏嬸子們總是一邊說話一邊做活,雖然都是些平凡瑣碎的事情,但在衛靜雲聽來,卻充滿了煙火氣,讓她覺得心裏頭暖烘烘的,格外熱鬧。
孟昭端詳著衛靜雲,見她這兩日臉色紅潤了些,精神頭也比之前足了許多,就沒有繼續阻攔,默許了她繼續在外麵幫忙。
自己則趕著驢車帶著小川還有那條大狗迴了沈家村,那狗子昨日美美地吃了頓飽飯,這會兒仿佛渾身都充滿了使不完的勁兒,歡快地吐著舌頭,一直跑在驢車前頭,這要在縣城裏,可沒這麽大的地方讓它撒歡的跑。
剛進村子沒多久,這裏正就跟在村子設了監控一樣,立馬趕了過來。
“孟昭,孟昭,等一等。”
聽到叫聲,孟昭趕忙嘞了一下驢嚼子,讓驢車停了下來,跳下車詢問,“裏正?怎麽了,是有什麽事麽?”
這些日子她一直忙著鋪子的事,分身乏術,便把澱粉作坊裏的一些賬目搬到了許韻蓉那裏,讓她幫自己盯著些,所以目前作坊裏要是遇到什麽事情,裏正通常都是先報給許韻蓉知曉。
裏正喘著粗氣,緩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是這麽迴事,最近不是要提高產量麽,你娘讓我再多招一些工人,我這尋摸了一圈,村子裏合適的女子都已經招的差不多了,再招恐怕標準就要放低一些,剛好你過來,所以我就想問問,這事應該怎麽辦?”
孟昭微微皺了皺眉頭,“目前澱粉作坊裏一共多少人。”
“算上我一共有四十一個,二十七個女人,十四個男人,這開荒結束了,村子裏倒是有挺多男人在家沒事,要不多招些男人進來?”
孟昭搖了搖頭,“咱們主要是出去拉土豆的時候,男子用的多些,但是作坊裏的日常活計,女子做的更好,沒有必要招太多的男子。”
說完後,低下頭認真地思索了一會兒,“這周邊的幾個村子裏,有沒有想要來作坊做工的。”
裏正頗為自豪,“咱們作坊條件這麽好,要是放開,想來的人多著呢,隻是咱們不是說這作坊的事盡量不外傳麽,所以就沒招過外村的。”
自從跟春風樓深度合作後,對於這澱粉的製作工藝和相關消息,孟昭便沒有太防備,畢竟即便被人學了去,那人頂多也是做點澱粉自己用,或者小範圍售賣,要真是能做起來,受影響的也不會隻有她,蕭家那邊也不會坐視不管。
一個作坊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要接受擴張,隻在小圈子裏用人,隻會限製自身的發展潛力。
“沒事,外村的人也可以招,但這不熟悉的人挑選起來要更小心謹慎,那些偷奸耍滑、嘴巴不嚴愛亂說的人絕對不能要,可以盡量去尋一些家境比較困難,但是為人踏實肯幹的。”
挑選家境困難的,一方麵是給她們一條活路,另一方麵也是出於作坊的利益,這樣不需要付出過多,就能得到員工的滿意。
看孟昭這麽說裏正也沒有反駁,雖說他更傾向於收村子裏的人,但到底還是更在意澱粉作坊的發展。
現在作坊裏一共才四十人,按照目前的量,少說也要再招二十人,所以裏正迴去後,立馬去了周邊的三個村子。
他對沈家村的人十分了解,可對別的村子裏的人,就不太清楚了,最好的辦法還是找對應村子熟識的裏正或者族老安排。
前些日子,沈家村大規模地四處收購土豆,引起了不小轟動,大家夥都知道,沈家村有個大作坊,可這作坊究竟是用來做什麽的,不管是沈家村的裏正,還是作坊的工人,都閉口不談,他們也打聽不出來情況。
但大家都是住在一個地方的,小道消息傳的極快,比如說,沈家村的男子娶媳婦,彩禮比別的村子的人出得都要多一些,從沈家村嫁出去的閨女,嫁妝也比別的村子裏的多,在普通農戶眼裏,這就說明了沈家村的人有錢。
那些已經嫁到沈家村的婆子媳婦,迴娘家的時候穿的都是新衣裳,手裏提的東西也比別人豐盛不少。
在這個迴娘家提了兩斤肉一壇酒就能傳遍整個村子的地方,眾人就更加好奇起來。
還是後來沈家村的人開始去外麵賣澱粉,這消息靈通的便多少知道些,但這澱粉幾十文一斤,對於能不能填飽肚子還不知道的普通農戶,實在是不太關心,隻是心裏羨慕,這沈家村真是有福氣。
於是當別的村子的裏正族老聽沈裏正說要招人的時候,各個摩拳擦掌,心裏盤算著優先安排自己家人進去。
然而,沈裏正作為在村子裏管理事務、經驗豐富且心思縝密的人,豈能不清楚他們心中的這些小九九,當即把招人的條件一條一條說出來,還說送過來的人要是不符合標準,那麽下迴再招人,就繞開他們的村子。
這話一說,那些人也不敢瞎搗鼓了,趕緊按著標準去給裏正找人。
等跟裏正說完話,孟昭就趕著驢車繼續去往養豬場,為了安全和避免影響村民,養豬場建的比較偏,過了一會兒,他們來到門前。
聽到驢車的動靜,順兒跟石頭迫不及待地從屋裏跑了出來查看,看見果然是孟昭來了,高興的不行。
倆人一直在這兒呆著,也沒什麽娛樂設施,他們也不識字,孟昭想給他們找點書看也不行,成天不知道多無聊。
所以孟昭每次來的時候都會給他們帶點好吃的,這迴不還給他們一人帶了一身厚實的棉衣。
雖說他們也不是實在親戚,但到底是孟大山從老家帶過來的,隻要給她好好幹活,孟昭就會額外關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