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正見狀,趕忙拿來冊子讓村民們認領,冊子上記錄的是他提前勘察好的地塊,這些地塊大小不同,村民們可以根據自家的能力去選擇認領哪一塊。


    像陳阿叔那種家裏人多的,便可以自己認下一塊地。


    若是家裏人手少的,也可以組成小隊一起去開荒,原先分了家的兄弟,看單打獨鬥沒法認下整塊地,商量後決定兩家一起。


    還有那些家裏老弱較多的家庭,也紛紛湊到一起,心想大不了多湊一些人,合夥認下一塊地,到時候全家老小齊上陣,總能把荒地開墾出來。


    一個下午過去,裏正準備的十一塊地都被認領完了,開心的跟孟昭報告。


    “這十一塊地加起來有二百畝呢!若是都開墾出來,明年種上土豆,一季下來,大約能收獲五萬斤,要是種兩季,那就是整整十萬斤啊!把這些土豆都加工成澱粉,能產出兩萬斤!這可真是幫咱們解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 裏正眉飛色舞地算著賬,神情中全是興奮。


    孟昭聽了也十分高興,“這可多虧了裏正您,這段日子,您忙裏忙外,光是縣衙就跑了好幾趟,真是辛苦您了,要是沒有您勞心勞力,這事兒可沒這麽順利。”


    “可千萬別這麽說。” 裏正擺了擺手,


    “你都不知道我這段時間有多開心,雖說每天都在外麵奔走,但我感覺我這身體可比往年硬朗多了,我家老婆子還說呢,我現在腰杆都比從前直了不少,看著年輕了好幾歲。”


    孟昭仔細打量了一下裏正,還真是如此,這人一旦有了奔頭,精神頭足,確實比孟昭最初見到他的時候年輕了許多。


    等二人說完話,裏正不敢耽擱,趕忙拿著那份開荒計劃書去往縣衙。畢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雖然朝廷大力鼓勵開荒,但在這片土地上開展任何行動之前,都得按規矩提前向縣衙匯報,容不得半點兒馬虎。


    ***


    青石縣是個偏遠小城,在農業上表現平平,沒有聲名遠揚的特產,在商業上也沒有拿得出手的產業,就連在科舉上,也是毫無建樹,幾年沒有出過進士了。


    前麵的幾任縣令,都是抱著一種得過且過的心理,不求有什麽政績,隻求不出現差錯,安穩度過任期,攢夠了時間,換個富庶的地方。


    在這種消極態度的影響下,整個青石縣就像一潭死水,毫無生機。


    汪銜自上任以來,先是大刀闊斧地擴招縣學,廣納學子,給年輕人提供機會,再是開放夜市,促進商業交流,增加稅收。


    近日,為了鼓勵百姓開荒,他不辭辛勞,四處奔走,申請降低三年的田稅,這些時日他殫精竭慮,隻為給這一縣百姓尋得一條生路。


    “大人,這是今天送上來的開荒計劃書,您請過目。”侍從雙手捧著冊子恭敬地送了過來。


    “放下吧。”汪銜頭也沒抬地迴道。


    侍從聞言將冊子輕輕放下,然後躬身退了出去。


    待汪銜仔細看完手中的一樁結案書後,這才拿起侍從剛剛放下的冊子翻閱起來。


    這一看不要緊,當目光觸及沈家村的那份計劃時,他不禁大為驚訝。


    據他所知,這沈家村不過百戶人家,在縣裏,根本排不上名號,然而,呈上來的開荒數字卻是足足有二百畝,他心中不禁泛起嘀咕,擔心這數量有誤,趕緊喊了戶房的人進來。


    “這沈家村說要開荒二百畝,數量是否有誤?”汪銜眉頭微皺,目光銳利地看向戶房之人。


    “迴大人,沈家村的裏正沈正泰前來遞交帖子的時候,下官曾專門詢問過,他說數字確定無誤。” 戶房負責人神色恭謹的迴答。


    汪銜心中愈發好奇,接著問道:“那這沈家村人口情況如何?”


    “迴大人,根據這些年的稅收情況來看,沈家村人口並無太大變化。” 那人迴答完後,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麽,又補充道,“若說有什麽不同之處,應當就是這幾個月沈家村多了一筆數目不小的商稅,據說是村子裏新開了作坊。”


    汪銜聽聞,暗自思忖,莫非這開荒數量與這作坊有關?於是便吩咐道:“你去找這沈家村的裏正問一下是何情況,有結果後來向我報告。”


    那戶官接了命令,躬身應道:“是,大人。” 隨後便悄然退下。


    ***


    裏正去了衙門後,孟昭一直沒走,她這次迴來,不止是為了宣布要開荒,還有一個事便是為了教大家如何使用新農具。


    為了這次開荒,孟昭可謂是煞費苦心,熬夜繪製了許多圖紙,又與工匠探討了好幾輪,這才確定了下來。


    她在原本的農具上做了一些升級,雖說改動不大,但卻能極大提高效率,擔心大家會有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才留下給眾人講解一番。


    眾人的目光齊聚在孟昭帶來的農具上,各個眉開眼笑,嶄新不說,做工用料也十分紮實,用起來一定會無比順手。


    在場的人都是經驗豐富的老農戶,孟昭稍作提點,他們便明白了這些農具的與眾不同來,一時間,眾人望向孟昭的眼神裏滿是欽佩。


    李阿叔說道:“青安媳婦,你可真是太聰明了,我種了一輩子地,都是有什麽東西用什麽東西,從沒想過這從小用到大的農具,竟然還有升級這一說。”


    “這新農具看上去就好用。有了它,我一個人就能墾出兩畝地的荒!”


    “孟昭,真是太感激你了,你這可真是給咱們沈家村幫了天大的忙啊!”


    孟昭謙遜地迴應道:“這可不是我的功勞,我哪裏有這麽大的本事,這些農具的改良,都是我從書裏學來的。”


    沈阿田滿臉疑惑,“書裏?書裏寫的不都是啥教作詩的麽,咋可能還有教種地的。”


    孟昭聞言反駁道:“誰說書裏全是教作詩的,書裏的學問可大著呢!不光有教種地的,還有教做飯的,教織布的,各式各樣,無所不有,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人隻有讀了書認了字,眼光才能看的更長遠。”


    話音剛落,旁邊就有人趕忙附和:“這沈家真是厲害,不僅出了個沈青和這麽個讀書人,青安媳婦也是個讀書人,竟然會這麽多的東西。”


    孟昭聽了誇讚,尷尬地笑了笑,她在現代怎麽說上了十幾年的學,有個讀書人的頭銜也不算心虛。


    而聽了孟昭這一番話,沈阿田的心中像是被投入了一塊巨石,激起了千層巨浪,之前李杏兒想讓沈大力念書,他滿心厭煩,在他的觀念裏,讀書就是為了做官。


    可天底下讀書的人那麽多,又有幾個能做官呢?他們一家子種地的,讓孩子去讀書,那就是把銀子往海裏扔,根本不會有什麽迴報。


    可他沒想到,書裏竟然有寫那麽多的東西,讀書也不僅是為了做官,還能有別的出路。


    就像孟昭這樣,會做飯,能開鋪子,現在還能弄出些新農具,難不成,讀書竟然真的有這麽好。


    孟昭不知道她的一番話給現場多少人埋下了讀書的種子,隻知道大家都熱情高漲,等裏正迴來後,迫不及待交了押金,就要去地裏施展一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麥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麥穗並收藏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