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天的忙碌,晚飯後孟昭總算是有了點休息時間,迴到房間,把門關上,仿佛也隔絕了外界的喧囂。


    現如今她的生意越做越多,單憑腦子哪裏記得過來,平日裏趁著點閑暇時光,她便記記賬,順便用來練字。


    現如今已經小有成效,至少不會有一張紙寫不了幾個字的那種情況了。


    孟昭把收錢的錢匣子抬到桌子上,先把出門時裏麵就有的200文取了出來,剩下的便都是今日的入賬,邊角處的兩塊碎銀子孟昭拿出來稱了一下,一共有二兩。


    她之前在夜市賣串串曾遇到一位喜歡吃鹵牛肉的食客,知道她開業便來捧場,孟昭今日準備的幾斤牛肉,他直接買了一半迴去,其中一塊銀子就是他付的。


    因他來得早,孟昭差點就沒找開,下迴出門還得先多備點銅錢才成,免得遇到大手筆的顧客。


    其餘的銅錢,孟昭每數100枚便堆成一個小堆,等湊夠10堆,再用麻繩穿起來合成一吊錢。


    錢匣子裏的銅錢被她一點一點數出來,最終一共穿了六吊錢零420個銅板,再加上剛才的二兩碎銀子,今日一共收了八兩零420文。


    孟昭拿起賬本記錄下來,隨後又開始翻看之前買菜的賬單。


    一筆一筆她都記得清楚,單那十幾斤的牛肉就花了將近五百文,加上跟他爹娘買的豬肉一共付了一兩半。


    村裏送過來的蔬菜,雞鴨還有兔子,一共支付了七百文,他在縣裏買的雞鴨和魚,也花了三百多文,


    除此之外,她鹵肉需要用到許多香料,價格也不便宜,孟昭算了一個大概的用量,再加上所需的柴火租金,也得有大幾百文。


    不過幸好這些鹵汁她會留有一些老鹵,可以重複用,這樣不僅能讓以後的鹵味味道更好,也能節省一部分香料錢,


    再加上人工成本,現如今顧氏的手藝也學的差不多了,碼頭上的一些簡單菜色都是她來掌勺,孟昭便每日給她開了一百文。


    鳳娥嬸子每日七十文,沈芸年齡小,每日隻開了三十文,再加兩個孩子平日裏幫忙,孟昭會給他們發些零花錢,這每日人工成本加一起,就是二百文出頭,


    這開了鋪子,朝廷的稅收比例也高了不少,裏外裏一算,單成本就得有四兩銀子,那她今日的收益應當能有四兩半左右。


    她全程都在收錢,記得清楚,今日大部分顧客的付款金額都超過了四十文,還有許多一下買了上百文的,其中很多都是像錢嬸子那般原本隻買了一點,後來看今日有折扣又加了一些。


    若是等開業這幾天結束,折扣沒有了,恐怕她的單價就會降到每位二三十文。


    算完賬,孟昭心裏也大概有了成算,不管怎麽說,確實是賺到了錢,哪怕以後每天隻賺三兩銀子,一個月就是九十兩,也遠超孟昭的預估了。


    幾千枚銅板堆在箱子裏,她費了好大力氣才搬迴的院子,這應該就是甜蜜的負擔吧。


    留下小部分銅錢備用,銀子裝到錢袋裏,與穿好的銅板一起放到箱子裏,等以後攢夠了,就去錢莊兌成銀錠,方便存放。


    ***


    現如今孟昭有了鋪子,也算有了接頭的地方, 今日裏正與一家糧鋪簽好契約後,便直接來了鋪子,等了好一會兒,孟昭才尋著個人少的時候,過去與他說話。


    裏正先是把最近作坊裏的情況跟孟昭報告了一下,目前作坊運轉良好,沒有出現什麽意外情況。


    聽完裏正的話,孟昭便把昨日與蕭宥之的契約拿了出來。


    裏正看著契約十分驚訝,若論有本事,恐怕整個作坊的人都比不上一個孟昭,他們幾人成日跑前跑後磨破了嘴皮子,才能簽訂了每月幾十斤上百斤的契約,孟昭這不聲不響,就又談成了這麽一大樁生意。


    仔細看完契約內容後,裏正微微皺眉,緩緩開口道:“若是再加上這每月兩千斤,作坊裏的人手就不夠了,需得再加人才成。”


    孟昭聽聞點了點頭,這是肯定的,“不僅要加人,還得買幾頭騾子,平日裏不管是去收土豆或者推磨都用的上,而且作坊裏的土豆渣也都能當做飼料來用,飼養成本呢也不算太高。”


    “成,這騾子我等下就去挑,一定選幾頭體格健壯的,這樣帶迴去就能立刻用,不耽誤事兒。”


    隨後孟昭又提出了另一件讓她擔心的事,“裏正,現如今咱們的產量這麽大,村子周邊的土豆能供應及麽。”


    這話讓裏正也不禁皺起了眉頭,“這也是我近來犯愁的事,這些時日,咱們收土豆去的地方是越來越遠,好些地方去一趟得大半天。”


    “於是我便想了個法子,讓一些村子派人來送貨,這倒是方便了不少,隻是這價格就貴了一些,不過買了騾子後,應該就能好些了。”


    雖說這買了騾子之後能增加運量節省人工,但是治標不治本,青石縣本就不是盛產土豆的地方,若是在運輸原材料上耗費太多人力物力,實在是得不償失。


    這事還得想其他法子解決,當下最好的辦法就隻能是先鼓勵村民耕種。


    “裏正,要不就從作坊的收益裏支出一部分,用購買一批農具,鼓勵村民開墾荒地,種植土豆,您看行不行。”


    正安朝建國以來,一直鼓勵農民開墾荒地,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稅收,不過對於農戶來說,倒也是件好事。


    可這開墾荒地十分麻煩,需得先規劃測量,然後把地麵上的荒草障礙物都清除幹淨。


    再就是開荒的最大難題,翻地,在沒有耕牛的情況下,單靠人工根本翻不深,不能把深處的優質土壤翻出來,即便種了糧食,收成也好不了。


    裏正立馬響應道:“這個方法可以,因為有了這個作坊,這些日子裏其實有不少人想著來年要多種土豆,我呢一直也沒答應。”


    孟昭聽聞裏正的話,心中不禁有些好奇。裏正見狀,便耐心地解釋起來:“雖說這土豆能賣錢,但它不能交稅,朝廷收的田稅還是米、粟,所以我就擔心,要是村民們都一股腦兒地去種土豆,等到需要交稅的時候,還得用賣土豆換來的錢去買糧食交稅。”


    “萬一到時候糧價上漲,大家買土豆賺來的錢買不夠要交的稅糧,那後果可就太嚴重了。”


    孟昭這才明白過來,這古代社會的規則她確實有許多不懂的地方,幸虧有裏正從旁指點,才讓她避免了許多問題。


    裏正繼續說道:“要是開墾荒地的話就很合適,原來的地照樣種糧交稅,用開墾出來的荒地種土豆賣錢。”


    孟昭對此也表示認可,具體村子裏的地適合種什麽作物,裏正比她要清楚的多,這些事,還是交由裏正來決定的好。


    等二人聊完,孟昭送走了裏正,卻發現顧氏在那邊犯了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麥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麥穗並收藏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