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沈夫子
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 作者:拾麥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見顧氏站在櫃台前麵,看著麵前的一盆鹵肉,嘴裏不知道在嘟囔著些什麽,排在後麵的食客看隊伍一直沒動,等得有些不耐煩了,於是便催促道:
“好了沒有,這都多久了。”
“就是啊,不就是結個賬嘛,怎麽這麽慢。”
原本就有點緊張的顧氏,聽見有人催促,頓時就忘了剛才算到什麽地方了,孟昭看她著急,趕忙上去接手,“娘,你跟我說下這位顧客都點了些什麽。”
顧氏仿佛盼來了救星,立馬說道:“這位顧客要了二兩的鹵牛肉,一個豬蹄,半根豬大腸,半斤的豬肘子,還有兩隻兔腿。”
孟昭一邊聽一邊在心裏默算,等顧氏說完,她也就算好了,“您的這份鹵肉一共90文,新店開業打八折,您付72文就成。”
那人聽後往旁邊站了站,掏出錢袋,數出銅板遞給顧氏。顧氏趕忙伸手接過,認真數了數,確認無誤後放進了錢箱,孟昭則繼續給排隊的眾人切鹵肉算賬。
等孟昭忙過這陣,顧氏滿臉愧疚地湊到她的身邊,低聲說:“昭昭,都是娘太笨了,這點事兒都做不好,讓你這麽辛苦。”
孟昭停下手中的動作,轉過身來,“娘,別這麽說,您的記性其實不差,剛才顧客要的東西您都記得清清楚楚呢,隻是算術有些差,而且有點緊張,以後多練練就好了。”
等她們賣完今日的鹵肉迴去,倆孩子正在院子裏念書,因著鋪子不大,人太多反而顯得雜亂,所以這些天便沒讓倆孩子去店裏,而是在家裏溫習沈青和留給他們的課業。
“嫂嫂,鍋裏有開水,你們用熱水刷洗吧。”
孟昭掀開鍋蓋一看,果然是兩大鍋熱水,頓時覺得十分舒心,這倆孩子年齡都還不大,就這麽懂事,知道她們用冷水洗刷容易受涼,便在她們快迴來的時候把水燒上。
要打滿這麽多水,又燒熱,恐怕費了不少功夫,孟昭摸了摸他倆的頭,“哎呦哎呦,我的兩個大寶貝,怎麽這麽乖呀。”
沈青瑜親昵地抱住孟昭的大腿,甜甜地說道:“嘿嘿,我們在家也沒事嘛,可以一邊念書一邊燒火,不費事的嫂嫂。”
孟昭捏了捏她那軟乎乎的小臉,叮囑他們,“你們願意幫忙是好事,嫂嫂很開心,但是燒火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一點好不好,不然嫂嫂也是會擔心的。”
兩個孩子乖巧地點了點頭,齊聲說道:“知道了,嫂嫂。” 說完,便蹦蹦跳跳地跑去幫顧氏幹活了。
等她們把東西都收拾完,孟昭把眾人召集在一起,宣布了一個消息。
“從今日開始,咱們每三天抽出半個時辰用來學習識字與算術,學習那天嬸子和小芸可以留在縣裏吃晚飯,若是以後冬天天冷,剛好院子裏還有一間空房,留下住一晚也沒事。”
聽到這個消息鳳娥嬸子十分驚訝,“啊,昭昭,我都這麽大年紀了也得學麽?”
孟昭點了點頭,“當然了嬸子,不管多大年紀,多學點東西,總歸是沒有壞處的,不止你要學,咱們每個人都得學,至少要學到能看得懂店鋪的所有菜譜,會寫一些常用字,能快速算出顧客購買的東西價值才行。”
鳳娥嬸子心裏自然明白讀書識字是好事,這世上不知道有多少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呢。
如今自己有這樣的好機會,哪有不學的道理,當下便表明了態度:“昭昭,你就放心吧,我肯定會好好學的。”
顧氏對此也很開心,要是她學會了算賬,就能讓昭昭多休息會,不用每天都站在櫃台前麵了。
而在聽完孟昭的這番話後,最興奮激動的莫過於沈芸了,她自小就知道,這念過書的人和沒念過書的人境遇有多天差地別,她做為一個女子,之前覺得讀書寫字都是奢望,沒想到來做工,竟然還有機會念書識字,當即反應熱烈。
“孟昭姐姐,我也一定好好學,是跟著孟昭姐姐學麽?”
孟昭笑著搖了搖頭,“那哪成,我自己都是半吊子,哪教的了你們,我特意給你們請了個夫子。”說罷還賣了個關子。
事情宣布完,眾人便著手做起了晚飯,她們中午吃的比較油膩,晚上便想吃的清淡一點。
孟昭挖了些麵,加水和上,趁著醒發的時候,讓鳳娥嬸子洗了些韭菜切成碎,往裏加上油,鹽,辣椒粉調味。
把醒發好的麵擀成一個大餅,將拌好的韭菜碎均勻平鋪在麵餅上,從一側開始往上卷,卷成長條後再切成四指長的小段。
鍋裏添水,倒進去一碗米,又往裏麵丟了幾顆紅棗,放上篦子,把切好的韭菜花卷放到篦子上,等米湯熬好,花卷也該蒸熟了。
等沈青和迴來後,眾人坐在長桌上一人一碗米湯,配上鹹香的韭菜辣子花卷,一起吃完了這頓晚飯。
飯後,鳳娥嬸子帶著滿臉的好奇問道:“昭昭,你請的夫子什麽時候過來呀?”
孟昭一臉神秘,笑著開口,“夫子不是已經到了麽。”
“啊?哪裏,我怎麽沒看到。”鳳娥嬸子一臉疑惑。
沈芸倒是明白了過來。“孟昭姐姐說的夫子是青和哥哥呀。”
孟昭這才笑著點了點頭,“對啊,你青和哥哥可是在縣學裏念書的,教我們幾個,那還不綽綽有餘。”
沈青和將最後一口米湯喝完,放下碗後也說道:“教學內容我已經準備好了,咱們什麽時候開始。”
孟昭使了個眼色,眾人立刻心領神會,七手八腳地忙活起來,轉眼間桌子就被收拾的幹幹淨淨,幾人一人搬個板凳坐在桌子前麵。
“二哥,二哥,要開始講課了。”
“青澤,你喊錯了,這會不應該喊二哥,要喊夫子才成。”
“好,好,沈夫子,該講課了。”
一下子被這麽多人盯著,沈青和還有些不太習慣,掩袖輕咳了兩聲,然後開口。
“今日要講的內容是九章算術的第一篇,方田。”
“今有田廣十五步,從十六步。問為田幾何?”
“好了沒有,這都多久了。”
“就是啊,不就是結個賬嘛,怎麽這麽慢。”
原本就有點緊張的顧氏,聽見有人催促,頓時就忘了剛才算到什麽地方了,孟昭看她著急,趕忙上去接手,“娘,你跟我說下這位顧客都點了些什麽。”
顧氏仿佛盼來了救星,立馬說道:“這位顧客要了二兩的鹵牛肉,一個豬蹄,半根豬大腸,半斤的豬肘子,還有兩隻兔腿。”
孟昭一邊聽一邊在心裏默算,等顧氏說完,她也就算好了,“您的這份鹵肉一共90文,新店開業打八折,您付72文就成。”
那人聽後往旁邊站了站,掏出錢袋,數出銅板遞給顧氏。顧氏趕忙伸手接過,認真數了數,確認無誤後放進了錢箱,孟昭則繼續給排隊的眾人切鹵肉算賬。
等孟昭忙過這陣,顧氏滿臉愧疚地湊到她的身邊,低聲說:“昭昭,都是娘太笨了,這點事兒都做不好,讓你這麽辛苦。”
孟昭停下手中的動作,轉過身來,“娘,別這麽說,您的記性其實不差,剛才顧客要的東西您都記得清清楚楚呢,隻是算術有些差,而且有點緊張,以後多練練就好了。”
等她們賣完今日的鹵肉迴去,倆孩子正在院子裏念書,因著鋪子不大,人太多反而顯得雜亂,所以這些天便沒讓倆孩子去店裏,而是在家裏溫習沈青和留給他們的課業。
“嫂嫂,鍋裏有開水,你們用熱水刷洗吧。”
孟昭掀開鍋蓋一看,果然是兩大鍋熱水,頓時覺得十分舒心,這倆孩子年齡都還不大,就這麽懂事,知道她們用冷水洗刷容易受涼,便在她們快迴來的時候把水燒上。
要打滿這麽多水,又燒熱,恐怕費了不少功夫,孟昭摸了摸他倆的頭,“哎呦哎呦,我的兩個大寶貝,怎麽這麽乖呀。”
沈青瑜親昵地抱住孟昭的大腿,甜甜地說道:“嘿嘿,我們在家也沒事嘛,可以一邊念書一邊燒火,不費事的嫂嫂。”
孟昭捏了捏她那軟乎乎的小臉,叮囑他們,“你們願意幫忙是好事,嫂嫂很開心,但是燒火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一點好不好,不然嫂嫂也是會擔心的。”
兩個孩子乖巧地點了點頭,齊聲說道:“知道了,嫂嫂。” 說完,便蹦蹦跳跳地跑去幫顧氏幹活了。
等她們把東西都收拾完,孟昭把眾人召集在一起,宣布了一個消息。
“從今日開始,咱們每三天抽出半個時辰用來學習識字與算術,學習那天嬸子和小芸可以留在縣裏吃晚飯,若是以後冬天天冷,剛好院子裏還有一間空房,留下住一晚也沒事。”
聽到這個消息鳳娥嬸子十分驚訝,“啊,昭昭,我都這麽大年紀了也得學麽?”
孟昭點了點頭,“當然了嬸子,不管多大年紀,多學點東西,總歸是沒有壞處的,不止你要學,咱們每個人都得學,至少要學到能看得懂店鋪的所有菜譜,會寫一些常用字,能快速算出顧客購買的東西價值才行。”
鳳娥嬸子心裏自然明白讀書識字是好事,這世上不知道有多少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呢。
如今自己有這樣的好機會,哪有不學的道理,當下便表明了態度:“昭昭,你就放心吧,我肯定會好好學的。”
顧氏對此也很開心,要是她學會了算賬,就能讓昭昭多休息會,不用每天都站在櫃台前麵了。
而在聽完孟昭的這番話後,最興奮激動的莫過於沈芸了,她自小就知道,這念過書的人和沒念過書的人境遇有多天差地別,她做為一個女子,之前覺得讀書寫字都是奢望,沒想到來做工,竟然還有機會念書識字,當即反應熱烈。
“孟昭姐姐,我也一定好好學,是跟著孟昭姐姐學麽?”
孟昭笑著搖了搖頭,“那哪成,我自己都是半吊子,哪教的了你們,我特意給你們請了個夫子。”說罷還賣了個關子。
事情宣布完,眾人便著手做起了晚飯,她們中午吃的比較油膩,晚上便想吃的清淡一點。
孟昭挖了些麵,加水和上,趁著醒發的時候,讓鳳娥嬸子洗了些韭菜切成碎,往裏加上油,鹽,辣椒粉調味。
把醒發好的麵擀成一個大餅,將拌好的韭菜碎均勻平鋪在麵餅上,從一側開始往上卷,卷成長條後再切成四指長的小段。
鍋裏添水,倒進去一碗米,又往裏麵丟了幾顆紅棗,放上篦子,把切好的韭菜花卷放到篦子上,等米湯熬好,花卷也該蒸熟了。
等沈青和迴來後,眾人坐在長桌上一人一碗米湯,配上鹹香的韭菜辣子花卷,一起吃完了這頓晚飯。
飯後,鳳娥嬸子帶著滿臉的好奇問道:“昭昭,你請的夫子什麽時候過來呀?”
孟昭一臉神秘,笑著開口,“夫子不是已經到了麽。”
“啊?哪裏,我怎麽沒看到。”鳳娥嬸子一臉疑惑。
沈芸倒是明白了過來。“孟昭姐姐說的夫子是青和哥哥呀。”
孟昭這才笑著點了點頭,“對啊,你青和哥哥可是在縣學裏念書的,教我們幾個,那還不綽綽有餘。”
沈青和將最後一口米湯喝完,放下碗後也說道:“教學內容我已經準備好了,咱們什麽時候開始。”
孟昭使了個眼色,眾人立刻心領神會,七手八腳地忙活起來,轉眼間桌子就被收拾的幹幹淨淨,幾人一人搬個板凳坐在桌子前麵。
“二哥,二哥,要開始講課了。”
“青澤,你喊錯了,這會不應該喊二哥,要喊夫子才成。”
“好,好,沈夫子,該講課了。”
一下子被這麽多人盯著,沈青和還有些不太習慣,掩袖輕咳了兩聲,然後開口。
“今日要講的內容是九章算術的第一篇,方田。”
“今有田廣十五步,從十六步。問為田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