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剛剛升起,李杏兒幹完家裏的活,便準備前往祠堂做工。


    剛出門便被隔壁的嬸娘攔下來,瞅著四周沒人,拉著她的袖子偷摸問道:“杏兒,你在祠堂那作坊做工,說給你多少錢沒。”


    李杏兒搖了搖頭,那嬸娘立馬一副果然如此的樣子,“我猜就是這樣,你咋這麽傻,這給不給錢都不知道,就去上趕著做工。”


    “嬸娘,裏正之前說過,工錢要做滿一個月才發的。”


    “這你也信,裏正要是有錢,咋不送孫子去縣裏念書,咋不把自家房子蓋起來。”


    李杏兒覺得不會這樣,想要解釋一二。


    “這作坊不是裏正開的,是孟昭開的,她在縣裏賣吃食賺了錢,大家都是知道的,而且裏正她兒媳婦都在裏麵做工,要是騙人的,幹嘛讓自家人也去。”


    那嬸娘自詡多活幾年,見識的人多,頗為不屑。


    “這誰家賺了錢不是捂得嚴嚴實實的,哪有她家那麽出風頭的,要是真賺錢,還能分給你們。”


    李杏兒這些天與孟昭共事,覺得她不是這樣的人,開口辯解。


    “人家在縣裏賣吃食,不也是在村子裏收菜。”說罷斜眼瞥了那人一眼,“嬸娘,我記得你也去孟昭家裏賣過雞蛋,哪迴不都是當場就結清了麽。”


    說罷便直接走了,不想在這聽她的喪氣話。


    李杏兒走後,那人在她身後啐了一口,“呸,真是不識好人心,活該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


    這些話本身說的人也不多,架不住祠堂作坊那邊風聲緊,平常不讓人進去。


    這裏麵具體做的是什麽東西,用來幹嘛的,賣給誰,什麽都不知道。


    慢慢的,風言風語便傳開了。


    起初做工的眾人還當沒聽到,時間長了,心中也難免有些不安,但也沒耽擱手裏的活,不管咋說,月底就能知道了。


    經過孟昭的一係列改善,作坊那邊的製作速度加快了不少,這還沒到月底,第一批的三千斤便都已備齊。


    不過孟昭也不敢停歇,繼續加大馬力製作,少說也要備足一月的庫存,這樣才能有抗風險能力。


    天氣慢慢轉涼,山間的清晨又格外的冷,一陣風刮過,剛起床的孟昭忍不住打了個寒顫,瞬間就醒了神。


    今日就是春風樓來拿貨的日子,不好讓他們直接去祠堂,孟昭便安排人早些將貨物都運到裏正家裏,孟昭過去時,眾人正在忙著裝車。


    “辛苦大家了,今天來的這麽早。”


    “這算啥,以前在地主家幹活的時候,天還沒亮就得起來幹活,早就習慣了。”


    這話倒是沒撒謊,他們若是在地主那邊做工,整日都是起早貪黑,連牲口都不如,更別說有人跟他們說句辛苦了。


    雖說眾人沒有不滿,孟昭還是覺得有些不合適,作坊剛建起來,許多規矩條陳都沒定好,工資與各項福利待遇也沒說清楚。


    以後還是要有一個明確的上工下工的時間,額外的勞動都應該算作加班。


    貨物一包包的運出祠堂,從村子裏路過,許多村民都能看得到。


    “這就是祠堂那個作坊做的東西,這一包包的都是啥呀。”


    “聽說是用土豆做的,你沒見玉梅帶著一幫人成日在河邊削土豆。”


    “這是幹啥用的,能賣出去麽,這要賺不了銀子,豈不是白忙活。”


    “可不是,這錢哪有那麽好賺,還不如我兒子,我花了錢把他送到縣裏去當學徒了,雖說這前兩年沒工錢,但等學了一門手藝,還不是吃喝不愁。”


    等眾人把東西運到裏正家裏放好,春風樓也來人了。


    春風樓不愧是家大業大,直接來了五六輛驢車,車板又長又寬,一看就是專門拉貨的。


    領頭的是春風樓的小二,名叫陳小武,這些時日,雖說沒到交貨的時間,但也已經提前交付了一小部分,主要用於春風樓研究新菜色。


    因為跑了兩趟腿,後來蕭宥之有什麽要跟孟昭說的,也都派他過來。


    二人互相打了個招唿,便開始裝貨。


    孟昭越瞅那幾輛驢車越眼饞,幾頭毛驢各個油光水滑的,個頭也大。


    目前澱粉作坊,不管是去收土豆,還是操作石磨石碾,都是人工來拉,費力不說,速度還慢,這要是都換上驢子,那效率還不蹭蹭漲。


    孟昭越看越喜歡,下定了決心,攢錢,必須攢錢,她也要成為有車一族(驢車)。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陳小武遞給了孟昭一個錢袋子,裏麵裝著的是第一個月的貨款,整整75兩。


    孟昭與裏正對視一眼,都放下了心,之前的100兩定金,主要都用來買原材料還有交土豆的定金。


    雖說還有不少剩餘,但他們一直不敢多花,現如今有了貨款,終於沒有那麽緊張了。


    待送走陳小武的車隊,孟昭與裏正便開始算賬,第一件事就是交稅,現如今的商稅還不太高。


    不過恐怕以後就不成了,朝廷一旦開打,就需要大量的開支,民生是國之根本,朝廷不會輕易動,那麽商人就是第一批被加稅的。


    孟昭看過原著,與她設想的大差不差,要想解決這個危險,隻有兩個辦法,第一個是上麵有人,她目前做不到。


    第二個辦法就是不能太貪,要適當放利,孟昭掏出了之前列的一個工人待遇說明給裏正看。


    裏正接過紙張一看,被上麵的數字驚呆了,“工錢這麽高?”


    孟昭點了點頭,在她的設想裏,一個普通四口之家,如果有一個人在她的作坊裏做工,那麽他的工錢至少要能保證他們家四口人的正常吃穿才可以。


    如果他們家有兩個人在她的作坊裏做工,那麽就能在維持正常吃穿的情況下,再滿足一些其他的需求,類似蓋房子,買牲口,治病買藥,給子女提供教育等,這才是一個良好狀態。


    一味壓榨,從來都不是長久的事,所以工錢是不能少的。


    裏正作為最想讓整個村子好的人,自然也不會對此提出異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麥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麥穗並收藏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