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土豆需要大量用水,雖說院子裏有井,但畢竟不是取之不盡的,還是在河邊清洗好些。


    沒有現代的各種汙染,這山腳下的小溪清澈見底,幹淨的很。


    他們一起把車上的土豆搬下來,眾人圍在孟昭的身邊,等著要看怎麽做。


    “第一步呢,就是把這土豆的皮給削了,然後清洗幹淨。要注意的是,這些坑坑窪窪的地方,全部都要去掉。”


    其實現代的澱粉製作流程,土豆是不用削皮的,因為會降低產量,但前提條件是現代有許多的殺菌方式,即便不削皮,也能保證產品的幹淨衛生。


    但在古代,純手工製作,無法進行殺菌處理,隻能用最傳統的方式去削皮,隻保留完好的部分,雖說會降低產量增加製作難度,但至少不會影響產品質量。


    來做工的大部分都是女人,削皮對於他們來說非常簡單,孟昭一說便開始動起手來。


    現在她們削皮用的還是普通菜刀,危險不說,效率還低,孟昭在心裏把這事記下,她得趕緊把削皮刀弄出來。


    等都弄好後,孟昭讓她們把削好皮的土豆又都帶迴了祠堂。


    讓眾人分工合作把土豆切成塊,然後用石碾子或者石磨碾碎。


    在水缸上放一個墊了布的籮筐,把豆渣倒裏,一邊往上倒水一邊揉搓,讓麵漿都漏到底下的水缸裏。


    等差不多隻剩豆渣的時候,再用布把豆渣包起來,擠壓出最後的水分。


    正在孟昭用力擠壓紗布的時候,旁邊的鄭娘子說道:“孟昭,我力氣大,這活讓我來吧。”


    果然,她一接手,剛才孟昭感覺已經擰幹了的布包又嘩啦嘩啦流出了許多麵漿。


    她覺得自己力氣已經算是比較大的,誰知道跟真正幹慣了農活的女子對比,還是差的多。


    說到底澱粉的製作流程並不複雜,孟昭隻教了兩三遍,眾人便把步驟記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隻是要多注意孟昭提出的一些注意事項。


    裏正他們走了大約兩刻鍾,就到了目的地下河村,一行人拉著推車直奔村東頭的大瓦房。


    裏正上前一邊敲門一邊喊,“趙老弟,趙老弟你在家麽?”


    屋內的人趕緊放下手裏的活兒迎出來,見到是隔壁沈家村的裏正沈正泰,一邊請他進來一邊說:


    “沈老兄,今個怎麽有空來尋我,莫不是找我喝酒的。”


    裏正搖了搖頭,笑著說,“這倒不是,我來是找老弟你幫忙的。”


    “什麽事?”


    “我呢準備收點土豆,趙老弟你在村子裏人脈廣,勞煩你幫著打個招唿,看看哪家有願意賣的,都拿出來。”


    那人直接問道:“你準備收多少?”


    “最少1000斤。”


    那人聽的瞪圓了眼。“這麽多,你要這麽多土豆幹嘛。”


    這不年不節的,土豆又賣不上價,收這玩意幹嘛。


    “這你就別管了,我有用處,勞煩老弟你幫著說一聲,迴頭請你喝酒。”


    這有熟人就是好辦事,那人轉頭便去尋人,找的都是村子裏剛收了土豆的幾戶人家,剛一問,大家就都願意賣。


    裏正帶過來的沈大莊跟李三兒,都是幹活的好把式,搬起筐來個頂個的中用。


    顧雲也不甘示弱,一下就把一大筐土豆搬到了車上,少說也有大幾十斤。


    許平就差點事,但他也有優點,他在肉鋪做過工,認得稱,便在旁邊跟著裏正一起稱重。


    這邊裏正正帶著人忙著稱重裝車,那邊孟昭看著廢棄的土豆渣子卻犯了難。


    這土豆渣是個好東西,既能用來當飼料,又能發酵後當肥料來用,但這麽多的土豆渣,哪來那麽些牲畜吃呀。


    最好的辦法是做肥料,多少都能消耗完。


    可製作肥料需要發酵,發酵需要容器,為了沉澱澱粉,他們已經把能收集到的容器都用上了,根本沒有多餘的。


    一個產業的形成勢必也會產生諸多的配套產業,這些隻能在生產過程中一點點的去完善,短時間內,還沒法把土豆完全利用。


    孟昭跟李玉梅說:“在咱們這做工的,誰家養雞養豬了,這段時間都能直接把土豆渣帶迴家,蒸煮熟了就能直接當飼料,要是實在消耗不完,就隻能先直接扔了。”


    想想那麽多資源就這麽浪費了,孟昭真是心疼。


    她打聽過,目前土豆的產量極低,一畝地隻有2-3百斤,扣除需要繳納的賦稅人頭稅,能留在手裏的,也不過一百多斤,


    要知道在現代,土豆的畝產最多的已經高達萬斤,這其中的差距實在是太過巨大。


    若是能廢物利用一下,把沒用的土豆渣發酵成肥料,再用來提高土豆或者其他農作物的產量,那可真是一件大好事,她得好好研究一下。


    製作澱粉的間隙,孟昭還讓人去縣裏買了十匹麻布迴來,用來做澱粉袋子。


    “玉梅嫂子,咱們村有沒有日子過的不太好但會做衣服的婆子,可以讓她來縫袋子。”


    畢竟做澱粉也是個體力活,年齡大力氣小的都幹不了,但縫袋子這種事,要求卻不高。


    李玉梅沉思片刻,說出了一個人選,“就找李婆子吧,她年輕的時候繡花手藝可好了,這會年齡大了眼神不好,繡花是做不了了,可縫個麵袋子,還是沒問題的。”


    “而且,李婆子相公兒子兒媳都死了,就帶著一小孫女,平日裏日子過得淒苦,這活交給她,也好讓她賺個零花。”


    孟昭點了點頭,讓李玉梅去安排這事。


    等她教完工人們如何確定土豆渣還需不需要過水,便看見李玉梅帶著李婆子過來了,旁邊跟著的,竟然就是當初賣給她青梅的沈芸。


    沈芸看見孟昭在,趕忙湊了上去,“孟昭姐姐,你怎麽也在這。”


    “我也在這作坊裏,你是來幫你奶奶的?”


    小姑娘點點頭,“嗯嗯,平日裏在家,都是我幫奶奶穿針的。”


    第一次見麵,她以為這姑娘才十歲,後來才知道她竟然已經十二歲了。


    沈芸從小沒爹沒娘,跟著奶奶一起長大,過的都是苦日子,吃不飽穿不暖,個子自然長不高。


    一個袋子要裝50斤澱粉,孟昭要求高,針腳必須得密實,還得是來去縫,不然容易漏粉。


    所以做起來會慢一些,定的價格是一個口袋一文錢,祖孫倆一天大約能賺個二三十文。


    等這批袋子都做完,怎麽也能賺個200文左右,儉省點用,夠她們祖孫倆吃上一兩個月了。


    等裏正迴來時,把今日的賬本拿給孟昭看。


    土豆的收購價格是十文錢七斤,沈家村收了300斤,下河村收了1200斤,外加買的十匹麻布,一共支出了不到四兩銀子,這些都是現結的。


    之所以把賬目記錄的這麽詳細,除了方便後續的算賬外,也是為了另一件大的支出,那就是交稅。


    畢竟她們這是正式建了作坊,不是之前隨便擺個攤交個攤位費就成,得按照規定定時繳納商稅。


    關於交稅的事孟昭什麽都不清楚,全靠裏正從旁解釋。


    “太祖爺終結亂世不過二十多年,當今陛下年幼時也是隨著太祖爺四處征戰,見識過民間疾苦的,起初在稅收上,還相對寬限。”


    “不過這幾年,聽說北邊不太平,朝廷一直在訓練新兵,征集糧草,這稅收,慢慢就又上去了。”


    “尤其是這商稅,已經漲了好幾迴了,現如今大概是十五稅一。”


    春風樓的那張契約一共是675兩,自己的二成利是135兩,需要交8兩左右的稅。


    這個比例在孟昭心裏,還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麥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麥穗並收藏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