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迴到攤位後,顧氏上前詢問,“昭昭,怎麽聊了這麽久,是有什麽事麽?”


    “那人是春風樓的管事,是來找我合作的。”


    “春風樓。”顧氏十分驚訝,那可是青石縣最大的酒樓,聽說裏麵最便宜的一道菜都要幾十文。


    她之前幹活那地方的老板去過一次,據說隻一桌就花了快二兩銀子,夠他們一家吃兩三個月的了。


    “昭昭,你們是要怎麽合作。”


    “還沒定呢,明日去春風樓看下才能決定。”


    事情還沒談妥,她沒有提前說,幾人收拾好東西,準備去孟家肉鋪。


    遠遠瞧見孟昭他們過來,肉鋪前的小夥子便想朝後院喊人。


    “小平小平,別喊了,我去尋他們,你幫我娘把要的肉切了。”


    許平今年剛滿十二歲,是孟昭的表弟,姨母早亡,他自小與父親一起長大,前兩年姨父也病逝了,獨留一個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在家種田。


    孟昭爹娘看他年齡逐漸大了,便想把他帶在身邊,學門手藝,以後多少是個依靠。


    抱著做好的衣服,孟昭往後院走去。


    孟大山正在分豬,提起豬後腿,找到關節後直接下刀,握著刀柄的手腕微微一轉,就將整個後腿卸下來了。


    察覺到身後有人,孟大山一迴頭就看著自己閨女在旁邊看著,“昭昭,你來了咋不喊一聲,今天要啥,爹去給你切。”


    “不用了爹,小平正切著呢,是之前要給你們做的衣服做好了,娘呢,一起過來試下。”


    “你娘睡著呢,我去喊她。”


    沒等孟大山去喊人,許韻蓉就端著茶壺出來了,“不用喊,我醒了,昭昭,忙活一天累了吧,快來喝點水歇歇。”


    孟昭笑著接過杯子,喝了一大口。“娘,我不累,快來試試新衣服,要是穿著不合適,還能再改改。”


    她爹娘都不是愛推辭的性格,早在孟昭給他們量尺碼的時候他們就知道閨女要給他們做衣服了。


    這些天早都等不及了,看見衣服拿過來,高興的跟什麽似的,趕忙去屋裏試衣服。


    “昭昭,這衣服簡直太好了,爹穿著正好合身。”


    “我這身也是,這麵料真是舒服,透氣的很呢,針腳也密實,我閨女的眼光就是不一樣。”


    孟昭給他們選的都是藍色的布料,穿著跟情侶裝似得,許韻蓉本就生的漂亮,心裏又高興,穿著新衣服年輕了好幾歲。


    給孟大山做的是身長袍,平日裏他殺豬殺多了,身上難免帶著一點兇狠氣息,附近的一些小孩,看見他就要哭,現如今穿上這衣服氣質都柔和了許多。


    “哇,娘你也太好看了,這顏色襯的您膚色更白了些,若是讓那不認識的人來猜,恐怕都以為娘不過二十出頭。”


    隨後又看了看自家父親,“爹穿了新衣服也很好看,看著也跟娘更般配了。”


    許韻蓉被孟昭逗的哈哈大笑,孟大山也在旁邊憨笑,恨不得這會兒就穿著衣服出去顯擺一圈,讓那些之前嚼舌頭,說他把閨女寵壞了的人看看。


    他閨女能辦事,會說話,做的飯菜他們哪迴看見了都要流口水,自己是一口不給他們嚐,要是饞了,那就自己買去。


    離開時他們又給孟昭帶了幾根大骨頭,讓她迴去燉湯喝,因著衣服是顧氏做的,許韻蓉還特意拉著顧氏的手道了謝。


    迴村時,沈家村村口的大樹下,坐了不少男女老少,正在乘涼聊天。


    “誒,顧氏他們這是收攤迴來了,今天又這麽早,我聽說他們在碼頭的生意可好了,天天都有人排著隊買。”


    “我聽說他們這娘倆不少賺錢,光在村子裏收菜就不知道收了多少。”


    “可不是麽,不過也是該她們賺錢,迴迴從沈家路過,都能聞到香味,幸虧當初我家建房子沒建到他家附近,要不然,不得天天給饞死。”


    “我之前去縣裏,還吃過他們家的盒飯呢,你還真別說,味道是真的好,要不是太貴了,真想天天吃。”


    他們一行走到村裏,剛好遇到迴家的裏正。


    “青安他媳婦,今天怎麽樣,還有沒有那黑了心的給你不好的東西。”


    孟昭彎唇笑了笑,“沒有,鄉親們給我拿的都是好東西,比我在縣裏買的可新鮮多了,這還得多謝您,要不是您幫忙,我們這生意,做的也沒這麽順利。”


    “嗨,這有什麽,都是鄉裏鄉親的,你們這一家也不容易,以後要是遇到什麽事,盡管來找我,老爺子我一把年紀,說話還是管用的。”


    昨天吃了孟昭給的菠菜餅,那叫一個香呦,今早自己讓老婆子也照著做一迴,雞蛋油都沒少放,可咋就沒那個味呢。


    孟昭又笑著道謝,心裏想的卻是跟春風樓的生意。


    她想跟春風樓談的合作就是澱粉,經過她這麽一段時間的觀察,或許跟土豆在目前還沒有被大範圍種植有關,澱粉在這裏,真的還沒有出現過。


    澱粉這東西,雖然沒有油鹽這麽不可或缺,但卻能給菜色增鮮不少,許多菜色離了澱粉,還真就沒有那個滋味了。


    尤其是這酒樓生意,要的就是跟家裏的飯菜與眾不同,沒點特色,怎麽能讓別人進店消費。


    但在沒有機械化的現在,光做夠自己用的那些,已經讓們她累的不成樣子了,若是準備賣澱粉,自然不可能隻靠自家。


    她第一個想起的,便是村子裏的村民。


    村子裏經常有人沒事坐在樹下或者院門口聊天閑侃,並不是這些人吃喝充足閑的沒事幹,而是大多數的人都找不到能做活的地方。


    男人們還好,能出去打打短工扛扛大包,女人們就難了,能做的活計少,哪怕給地主洗衣服,都得托關係才能去。


    多的是隻能在家種種菜養養雞,好去縣裏換點微薄的錢財貼補家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拾麥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拾麥穗並收藏從擺攤賣盒飯開始暴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