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主意好,小小啊,接下來要是我不在家,你就幫忙照顧一下,對了每天將這幾盆苗的情況記錄下來。”
“啊?可是爸,我不懂這一塊啊?萬一我照顧不好怎麽辦?萬一我一個大意養死了怎麽辦?”
虞小小隻覺得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她這種粗心大意的人,怕是難以勝任啊。
“不用太有心理壓力,你就按照自己的節奏給我照顧著,眼下我需要的是數據。”
反正這些年,能活到最後的苗,不是長勢不好,就是種下地後,半路夭折了,要不然就是最後顆粒無收,眼下他需要的是源源不斷的失敗數據,隻有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才能進一步的改進,在一個就是,大冬天的育苗,不一定就能長成,畢竟這作物是有生長周期,也是季節性的。
有些作物,一年一熟產量太低,壓根就無法保證一年大家的糧食供應,他如今要麵臨的問題是,是怎麽讓作物增產,在產量增產的同時,還試著能不能做到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甚至讓它們在惡劣的情況也能不受影響。
這些都是需要源源不斷的數據來判斷的,在一個就是,這些年他們所收集的數據,那都是他們農科院同事自己記錄的,那國內種地麵積那麽廣,那麽多人種地,每個人的習慣不同,每個地方的氣候不同,他們院裏就那麽幾個人,不可能每天東奔西跑的去測溫度測氣候,畢竟國內太大了,他們眼下除了要育種,培養出能增長的糧食種子來,還要根據每個地方送來的土壤進行分析,什麽樣的土質種什麽樣的作物才是最合適的,還有就是他眼下也研究不是那麽懂種地的種出來的作物是個什麽情況。
如果不是眼下停電了,這些問題他都是要去跟同事探討,甚至要拿出方案來,畢竟如果能在年底,培育出比往年更好的種子,就不耽誤來年的春耕。
“那我要是養死了,爸你不會生氣吧?”
虞小小在答應幫忙前,她還是將最關心的問題先問出來,畢竟她可不保證,經過她手的時候,都能活下來,畢竟當初她可是能將最好養活的菊花都給養死的人。
“養不活也沒關係,迴頭小小你隻要把數據記錄下來,比如是第幾天死的,症狀是怎麽樣,還有是種在什麽土壤裏死的,你隻需要將這些情況給記錄下來。”
“爸,土不都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的,這次我特意用了幾種土來育苗,雖然都長出來啊,但能不能長大,長到什麽程度還不好說呢,小小你來,我教你認土!”
程爸見虞小小問這話,還以為她是對這個來了興趣,實際上她是純屬搞不清楚,種地的土還有好幾種。
“你看啊,這幾個盆裏裝的分別都是褐土,土壤大多是一塊一塊的,這淤泥土,比較肥沃,吸水性也好,黃土很好認,這個黑土啊很肥沃的,看到沒有,這長出來的苗都要壯實一些,最後這種像沙粒一樣的是沙土,也好認,迴頭你就隻要每天記錄澆水情況以及苗的生長情況就好。”
虞小小:……
不是就一個種地的土怎麽還分那麽多種類?她怎麽有一種瞬間進入農業頻道的感覺,也不知道這程爸是在哪裏找到那麽多種土的,不過為了防止她記混了,她得給這幾盆苗標個序號。
“這個很好認的,小小你平時也不用怎麽照顧,隻要別讓這些苗凍到就成。”
“行,我知道了!”
“那就麻煩小小你了。”
程爸沒想到對方那麽痛快就答應了下來,他也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這些土壤其實都是各地送來的樣品土,畢竟每個地方地形氣候不一樣,這土壤也不一樣,統一作物,怕是不太可能,所以他得篩選出,每種土壤最適合的種什麽作物,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地不會被浪費,從而還能促進糧食的增產。
這下好了,虞小小除了每天要學習外,她還給自己接了一個活,每天記錄這些苗的生長過程。
白天程爸程媽輪流給她補基礎,抽空她還要照顧以及記錄苗的生長情況,晚上又落到程銘好手裏,一天的時間被安排的滿滿當當的。
哪怕沒有電,她也不會覺得日子無聊,畢竟她已經騰不出多餘的時間來了。
當第二個星期都還沒有通電後,大家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哪怕屋外雪下的不大,不會造成很嚴重的雪災,但停電帶來了太多的不方便,甚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資緊缺。
首先就是蠟燭漲價,從最開始一毛錢兩根,在大家哄搶下,如今已經漲到兩毛一根,甚至到了後麵還賣斷貨了,其次就是停電導致糧食,不管是粗糧還是細糧又或者是大米,沒有機器打出來,就隻能從遠處調,一來一迴路程遠不說,在有些人的惡意製造恐慌下,糧食也跟著漲價了。
哪怕大家也覺得這個價格不合理,但大家都在搶購,如今糧食都限購了,不想被餓死的話,就隻能咬咬牙花高價買。
漸漸的大家都渴望早點通電,隻有恢複了通電,那秩序才能恢複到以往,不然不是被餓死就是要被凍死。
如今糧食都漲價了,那取暖的煤塊更別說,甚至有些人在見到苗頭不對的情況下,一大早就囤了不少,隨後又高價賣出去賺差價,為了不少人趁著停電這段時間賺了不少黑心錢呢。
就在大家都將陷入恐慌時,政府出手了,嚴厲的打擊那些想趁亂賺黑心錢的商販,有些人是見好就收,也有些貪心不足的,這一段時間抓了不少這種呢。
就在外麵怎麽不太平的時候,程家這邊倒是挺平靜的,平日裏該幹嘛就幹嘛,畢竟早在一開始,程銘好他們就買好了年貨。
除了沒肉吃,其他的都不缺。
“聽說如今這外麵有錢都難買到東西,幸虧聽銘好你的,早早將年貨買了迴來,不然這會兒我們又哪裏能安心的坐在家裏。”
程媽還是挺佩服兒子這敏銳的洞察力的,心想在大家都還沒反應過來時,他就能看出不對勁了。
“這沒什麽,時間長了就有經驗了。”
畢竟從小到大,他又不是一次兩次被他爸媽丟在家裏,這隻要每年雪下的大一些,停電時間長一些,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一開始他也跟那些沒準備的人一樣恐慌,經曆的次數多了,他也就有經驗了。
“啊?可是爸,我不懂這一塊啊?萬一我照顧不好怎麽辦?萬一我一個大意養死了怎麽辦?”
虞小小隻覺得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她這種粗心大意的人,怕是難以勝任啊。
“不用太有心理壓力,你就按照自己的節奏給我照顧著,眼下我需要的是數據。”
反正這些年,能活到最後的苗,不是長勢不好,就是種下地後,半路夭折了,要不然就是最後顆粒無收,眼下他需要的是源源不斷的失敗數據,隻有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才能進一步的改進,在一個就是,大冬天的育苗,不一定就能長成,畢竟這作物是有生長周期,也是季節性的。
有些作物,一年一熟產量太低,壓根就無法保證一年大家的糧食供應,他如今要麵臨的問題是,是怎麽讓作物增產,在產量增產的同時,還試著能不能做到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甚至讓它們在惡劣的情況也能不受影響。
這些都是需要源源不斷的數據來判斷的,在一個就是,這些年他們所收集的數據,那都是他們農科院同事自己記錄的,那國內種地麵積那麽廣,那麽多人種地,每個人的習慣不同,每個地方的氣候不同,他們院裏就那麽幾個人,不可能每天東奔西跑的去測溫度測氣候,畢竟國內太大了,他們眼下除了要育種,培養出能增長的糧食種子來,還要根據每個地方送來的土壤進行分析,什麽樣的土質種什麽樣的作物才是最合適的,還有就是他眼下也研究不是那麽懂種地的種出來的作物是個什麽情況。
如果不是眼下停電了,這些問題他都是要去跟同事探討,甚至要拿出方案來,畢竟如果能在年底,培育出比往年更好的種子,就不耽誤來年的春耕。
“那我要是養死了,爸你不會生氣吧?”
虞小小在答應幫忙前,她還是將最關心的問題先問出來,畢竟她可不保證,經過她手的時候,都能活下來,畢竟當初她可是能將最好養活的菊花都給養死的人。
“養不活也沒關係,迴頭小小你隻要把數據記錄下來,比如是第幾天死的,症狀是怎麽樣,還有是種在什麽土壤裏死的,你隻需要將這些情況給記錄下來。”
“爸,土不都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的,這次我特意用了幾種土來育苗,雖然都長出來啊,但能不能長大,長到什麽程度還不好說呢,小小你來,我教你認土!”
程爸見虞小小問這話,還以為她是對這個來了興趣,實際上她是純屬搞不清楚,種地的土還有好幾種。
“你看啊,這幾個盆裏裝的分別都是褐土,土壤大多是一塊一塊的,這淤泥土,比較肥沃,吸水性也好,黃土很好認,這個黑土啊很肥沃的,看到沒有,這長出來的苗都要壯實一些,最後這種像沙粒一樣的是沙土,也好認,迴頭你就隻要每天記錄澆水情況以及苗的生長情況就好。”
虞小小:……
不是就一個種地的土怎麽還分那麽多種類?她怎麽有一種瞬間進入農業頻道的感覺,也不知道這程爸是在哪裏找到那麽多種土的,不過為了防止她記混了,她得給這幾盆苗標個序號。
“這個很好認的,小小你平時也不用怎麽照顧,隻要別讓這些苗凍到就成。”
“行,我知道了!”
“那就麻煩小小你了。”
程爸沒想到對方那麽痛快就答應了下來,他也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這些土壤其實都是各地送來的樣品土,畢竟每個地方地形氣候不一樣,這土壤也不一樣,統一作物,怕是不太可能,所以他得篩選出,每種土壤最適合的種什麽作物,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地不會被浪費,從而還能促進糧食的增產。
這下好了,虞小小除了每天要學習外,她還給自己接了一個活,每天記錄這些苗的生長過程。
白天程爸程媽輪流給她補基礎,抽空她還要照顧以及記錄苗的生長情況,晚上又落到程銘好手裏,一天的時間被安排的滿滿當當的。
哪怕沒有電,她也不會覺得日子無聊,畢竟她已經騰不出多餘的時間來了。
當第二個星期都還沒有通電後,大家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哪怕屋外雪下的不大,不會造成很嚴重的雪災,但停電帶來了太多的不方便,甚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資緊缺。
首先就是蠟燭漲價,從最開始一毛錢兩根,在大家哄搶下,如今已經漲到兩毛一根,甚至到了後麵還賣斷貨了,其次就是停電導致糧食,不管是粗糧還是細糧又或者是大米,沒有機器打出來,就隻能從遠處調,一來一迴路程遠不說,在有些人的惡意製造恐慌下,糧食也跟著漲價了。
哪怕大家也覺得這個價格不合理,但大家都在搶購,如今糧食都限購了,不想被餓死的話,就隻能咬咬牙花高價買。
漸漸的大家都渴望早點通電,隻有恢複了通電,那秩序才能恢複到以往,不然不是被餓死就是要被凍死。
如今糧食都漲價了,那取暖的煤塊更別說,甚至有些人在見到苗頭不對的情況下,一大早就囤了不少,隨後又高價賣出去賺差價,為了不少人趁著停電這段時間賺了不少黑心錢呢。
就在大家都將陷入恐慌時,政府出手了,嚴厲的打擊那些想趁亂賺黑心錢的商販,有些人是見好就收,也有些貪心不足的,這一段時間抓了不少這種呢。
就在外麵怎麽不太平的時候,程家這邊倒是挺平靜的,平日裏該幹嘛就幹嘛,畢竟早在一開始,程銘好他們就買好了年貨。
除了沒肉吃,其他的都不缺。
“聽說如今這外麵有錢都難買到東西,幸虧聽銘好你的,早早將年貨買了迴來,不然這會兒我們又哪裏能安心的坐在家裏。”
程媽還是挺佩服兒子這敏銳的洞察力的,心想在大家都還沒反應過來時,他就能看出不對勁了。
“這沒什麽,時間長了就有經驗了。”
畢竟從小到大,他又不是一次兩次被他爸媽丟在家裏,這隻要每年雪下的大一些,停電時間長一些,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一開始他也跟那些沒準備的人一樣恐慌,經曆的次數多了,他也就有經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