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旱情加重
年代:我在塞罕壩植樹 作者:十一星毒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一晃就來到了1958年的初春。
這幾個月就如同夏天預測的一般,一場雪都沒有下。
“夏工,這麽下去,那幾棵樹還能活嘛?”
夏天和馮程坐在一起,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
“那誰能說的好呢!”
“我怕再過幾個月,我們連吃飯都成問題。”
夏天深邃的目光看向遠方。
“這麽曬下去,別說樹苗能不能活?”
“人能不能活都是個問題啊!”
“也不知道壩下的情況怎麽樣?”
“誰知道呢?”
壩下。
圍場縣林業局。
曲和正在組織人手,進行抗旱活動。
今年開春以來,一場春雨都沒有下。
而且並不止圍場縣一處出現了這種情況。
承德地區,整個熱河省,乃至於全國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
林業部的覃秋豐副部長,在去年收到遞交上來的報告之後。
第一時間便把他上交到了政務院。
政務院也十分重視。
先生親自作出了指示,讓各地務必做好抗旱準備。
……
時間一晃又是幾個月。
這幾個月的時間裏。
夏天和馮程也在壩上,每天都要去水源地打水。
去年種下去的500多棵樹苗,已經幹死了200多棵。
剩下的除了係統贈送的種子,長出來的苗子之外。
全部都是半死不拉活的。
就連係統說百分百存活的69棵樹苗,都是一個樣。
“哎,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夏天看著幹死的樹苗,嘴裏念念有詞。
“種樹大業,剛剛開始,便在這賊老天的影響下,就這麽半道而廢了嘛?”
不提壩上,壩下林業局的日子也不好過。
全國大旱。
壩下的苗圃裏的苗子,今年也有很多承受不住幹旱,都紛紛枯死了。
在這艱難的局勢下,曲和整日忙得焦頭爛額。
他不僅要統籌規劃局裏的物資。
還要到縣府開會,參加縣府的組織救災。
承德地區林業局的局長於正來同誌,也沒有閑著。
每日都奔波於抗旱救災的路上。
林業部。
覃秋豐坐在主位上,神情凝重的看著底下的林業部的領導們。
“這場大旱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結束。”
“這場災難不僅影響的是我們林業係統,還有農業係統。”
“而且,更重要的是,農業他們還在忙著搞運動!”
“雖然政務院已經下達了命令,讓各地抗旱救災。”
“但是農業係統他們那邊的運動,估計一時半會也停不下來。”
“這天災,夾雜著人禍。”
“受苦的還是老百姓啊!”
覃秋豐有些感慨的說道。
林業部的領導們,也是低下了頭。
偌大的會議室中,一時竟是鴉雀無聲。
誰也不知道這場災難會什麽時候結束。
政務院。
先生也是親自主持召開了一場會議。
畢竟要是在這麽下去,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會議結束後,一道道命令從海裏緊急下發,傳向各地。
林業部。
覃秋豐也主持召開了一場大會。
因為全國各地受災嚴重,糧食欠收。
大家便把目光放到了可食用的樹皮上。
這為全國各地的林業事業,造成了很大的負擔。
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樹死了,可以再種。
但是人一旦沒了,那可真就是沒了。
所以覃秋豐召開會議的目的是。
讓各地的林業部門,不要阻止老百姓剝樹皮的行為
………………我是分割線………………
以下是1958-1962年幹旱情況的介紹:
內容有些無聊枯燥,大家可以跳過。
隻是為了大家對那幾年有個認識。
1958年 - 1-5月:雲南西部負距平40%-80%,為重旱。
- 3-5月:雲南大部、川黔南部、兩廣大部、福建南部負距平30%-85%,部分重旱。
- 5-8月:黑龍江中部、吉林大部、遼寧西部和中部負距平30%-60%,部分重旱。
- 6-7月:長江下遊地區負距平50%-85%,部分重旱。
- 6-9月:湖南東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負距平35%-70%,部分重旱。
1959年 - 3-5月:黃河上遊大部分及河北北部、內蒙大部、遼寧南部負距平25%-50%,為旱。
- 4-5月:黑龍江北部負距平30%-50%,部分重旱。
- 4-6月:吉林中部負距平30%-50%,部分重旱。
- 7-9月:渭河、黃河下遊以南-南嶺地區負距平30%-80%,大部重旱。
- 10-12月:華南大部地區負距平30%-85%,重旱。
1960年 - 59.10-60.2:華南大部地區負距平40%-90%,重旱。
- 59.10-60.4:廣東西部、中部與海南島負距平50%-70%,重旱。
- 59.11-60.5:雲南、四川南部、貴州西部負距平45%-80%,大部重旱。
- 3-5月:遼寧西部、河北東北部、內蒙東南部負距平50%-70%,重旱。
- 3-6月:渭河、黃河中下遊、海河地區負距平25%-80%,部分重旱。
- 7-8月:長江中遊地區負距平45%-85%,局部重旱。
1961年 - 3-6月:華北大部、東北西部、山東北部負距平30%-60%,部分重旱。
- 4-8月:河南南部、湖北北部負距平40%-65%,重旱。
- 6(中)-7月:長江下遊部分地區負距平45%-80%,旱。
- 6(中)-8月:貴州北部、四川東南部以及長江下遊部分地區負距平45%-85%,重旱。
1962年 - 1-3月:兩廣北部、湘贛南部負距平50%-80%,重旱。
- 1-4月:廣東沿海、海南島負距平40%-80%,重旱。
- 3-5月:雲南西部、四川西南部和北部、甘南和黃淮之間負距平35%-80%,重旱。
- 3-6月:內蒙中部、山陝河北北部、京津地區負距平65%-90%,重旱。
- 3-7(上)月: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負距平50%-90%,重旱。
- 4-6月:黑龍江大部、吉林西北部負距平30%-55%,旱。
- 7-8月:廣東大部、湖南中南部負距平45%-75%,旱。
- 7-9月:湖南東部、江西南部、福建南部負距平35%-65%,旱。
- 8-10月:華北地區,東北平原西部負距平50%-80%,重旱。
以上內容來自國家氣象局分析發布和出版的權威性資料文獻,水利部統計歸納的資料和研究出版的,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匯編的《中國災情報告》,概括其記載、歸納與研究。
按照《中國災情報告》記載,1958年,“1-8月,全國大麵積旱災……冀、晉、陝、甘、青與西南川、滇、黔及華南粵、桂等省區。春旱時間長,波及麵廣,嚴重影響農作物播種、生長。河北省中部、東部連續200多天無雨雪……5月中旬……西南、華南及冀東持續幹旱。入夏,華東、東北800多萬頃農田受旱。吉林省266條小河、1384座水庫幹枯,為近30年未有的大旱。年內,旱災波及24個省區2236萬公頃農田。”
1959年,“1-4月,冀、黑嚴重春旱。因去冬以來降水稀少,春旱影響河北省150萬公頃小麥生長,成災62萬公頃,另有20萬公頃耕地需挑水點種;黑龍江省……150萬公頃耕地受旱2寸多深,少數4-5寸深,為曆史少見。”7-9月,渭河、黃河中下遊以南、南嶺、武夷山以北廣大區域普遍少雨,閩、粵60天無雨,遂“波及豫、魯、川、皖、鄂、湘、黑、陝、晉等20個省區的旱災分別占其77.3%(受災3380.6萬公頃)和82.9%(成災1117.3萬公頃),受災範圍之大在50年代是前所未有的。”
1960年,持續旱情擴大:“1-9月,以北方為主的特大旱災。上半年,北方大旱。魯、豫、冀、晉、內蒙、甘、陝7省區大多自去秋起缺少雨雪,有些地區旱期長達300-400天,受災麵積達2319.1萬公頃,成災1420萬公頃;其中魯、豫、冀三省受災均在530萬公頃左右,合計1598.6萬公頃,成災808.5萬公頃左右。山東省與河南省伏牛山-沙河以北地區大部分河道斷流,濟南至範縣的黃河也有40多天斷流或接近斷流,800萬人缺乏飲用水。夏秋季節,南方皖、蘇、鄂、湘、粵、滇、川7省區因旱受災麵積都在66.6萬公頃以上(按:廣東、海南旱情持續了7個月,西南各省冬春連旱),川、鄂2省成災198.1萬公頃。除西藏外,大陸各省區旱災麵積高達3812.46萬公頃,為建國以來最高記錄”;“本年災情是建國後最重的,也是近百年少有的”。是年大旱,除黃河外,還有不少河流斷流,如永定河、瀦龍河斷流5個月;子牙河及滏陽河衡水以下河道,自1959年11月斷流,直到1960年7月18日才有來水;山東境內12條主要河流,有汶河、濰河等8條斷流。
1961年,旱情持續:“1-9月,全國範圍的特大旱災。全國旱區受災麵積達3784.6萬公頃,成災1865.4萬公頃,主要分布於華北平原及長江中下遊地區、黃土高原、西遼河流域”。是年3-6月,海河水係的趙王河、瀦龍河平均流量距平偏少一半以上。西遼河通遼站3-6月平均流量僅0.123秒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99%!安徽省正陽關、蚌埠和江蘇洪澤湖各站6-8月平均流量較年均值偏少8成。湖北襄陽專區8個縣325條大小河流,斷流312條。
1962年,“1-9月,全國大麵積旱災。去冬以來,南方湘西北、粵北、川北、蘇北、皖中地區雨雪稀少,2月約有100萬公頃呈旱象;3月,旱區擴至豫、鄂、黔、陝等省,共計360萬公頃……甘肅河西走廊、內蒙唿倫貝爾和烏蘭察布地區、晉北、冀西北、吉西北地區,旱期長達200-400天,甚至井幹河斷、人畜吃水困難……年內,旱災波及北方為主的24個省區(市)2174.6萬公頃農田,成災麵積878.4萬公頃。”
根據對災情、受災麵積等資料圖表的分析,證實這三年發生了持續的嚴重自然災害;同時分析了各種決策錯誤帶來的不同影響,重點把糧食作為決定國家經濟興衰的生命線和因果關係鏈的比較指數,用計量方法分析當時農村因災減產、因決策錯誤減產、因高征購而減少糧食存量之間的比例狀況。
據國家統計局、民政部編撰的《1949-1995中國災情報告》記載,1959年全國出現了“受災範圍之大,在1950年代是前所未有的嚴重自然災害”,受災麵積達4463萬公頃,且集中在主要產糧區河南、山東、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龍江等省區。1960年,災情繼續擴大,北方持續爆發特大旱災。進入1961年後,大旱蔓延黃河、淮河和整個長江流域,河北、山東、河南三個主要產糧區的小麥比上一年最低水平又減產50%。
再加上中國從1959年至1961年期間由於“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嚴重“左”傾錯誤,加上從1959年到1961年,中國農田連續幾年遭受大麵積自然災害所導致的全國性的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機,新中國麵臨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
……
這幾個月就如同夏天預測的一般,一場雪都沒有下。
“夏工,這麽下去,那幾棵樹還能活嘛?”
夏天和馮程坐在一起,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
“那誰能說的好呢!”
“我怕再過幾個月,我們連吃飯都成問題。”
夏天深邃的目光看向遠方。
“這麽曬下去,別說樹苗能不能活?”
“人能不能活都是個問題啊!”
“也不知道壩下的情況怎麽樣?”
“誰知道呢?”
壩下。
圍場縣林業局。
曲和正在組織人手,進行抗旱活動。
今年開春以來,一場春雨都沒有下。
而且並不止圍場縣一處出現了這種情況。
承德地區,整個熱河省,乃至於全國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
林業部的覃秋豐副部長,在去年收到遞交上來的報告之後。
第一時間便把他上交到了政務院。
政務院也十分重視。
先生親自作出了指示,讓各地務必做好抗旱準備。
……
時間一晃又是幾個月。
這幾個月的時間裏。
夏天和馮程也在壩上,每天都要去水源地打水。
去年種下去的500多棵樹苗,已經幹死了200多棵。
剩下的除了係統贈送的種子,長出來的苗子之外。
全部都是半死不拉活的。
就連係統說百分百存活的69棵樹苗,都是一個樣。
“哎,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夏天看著幹死的樹苗,嘴裏念念有詞。
“種樹大業,剛剛開始,便在這賊老天的影響下,就這麽半道而廢了嘛?”
不提壩上,壩下林業局的日子也不好過。
全國大旱。
壩下的苗圃裏的苗子,今年也有很多承受不住幹旱,都紛紛枯死了。
在這艱難的局勢下,曲和整日忙得焦頭爛額。
他不僅要統籌規劃局裏的物資。
還要到縣府開會,參加縣府的組織救災。
承德地區林業局的局長於正來同誌,也沒有閑著。
每日都奔波於抗旱救災的路上。
林業部。
覃秋豐坐在主位上,神情凝重的看著底下的林業部的領導們。
“這場大旱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結束。”
“這場災難不僅影響的是我們林業係統,還有農業係統。”
“而且,更重要的是,農業他們還在忙著搞運動!”
“雖然政務院已經下達了命令,讓各地抗旱救災。”
“但是農業係統他們那邊的運動,估計一時半會也停不下來。”
“這天災,夾雜著人禍。”
“受苦的還是老百姓啊!”
覃秋豐有些感慨的說道。
林業部的領導們,也是低下了頭。
偌大的會議室中,一時竟是鴉雀無聲。
誰也不知道這場災難會什麽時候結束。
政務院。
先生也是親自主持召開了一場會議。
畢竟要是在這麽下去,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會議結束後,一道道命令從海裏緊急下發,傳向各地。
林業部。
覃秋豐也主持召開了一場大會。
因為全國各地受災嚴重,糧食欠收。
大家便把目光放到了可食用的樹皮上。
這為全國各地的林業事業,造成了很大的負擔。
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樹死了,可以再種。
但是人一旦沒了,那可真就是沒了。
所以覃秋豐召開會議的目的是。
讓各地的林業部門,不要阻止老百姓剝樹皮的行為
………………我是分割線………………
以下是1958-1962年幹旱情況的介紹:
內容有些無聊枯燥,大家可以跳過。
隻是為了大家對那幾年有個認識。
1958年 - 1-5月:雲南西部負距平40%-80%,為重旱。
- 3-5月:雲南大部、川黔南部、兩廣大部、福建南部負距平30%-85%,部分重旱。
- 5-8月:黑龍江中部、吉林大部、遼寧西部和中部負距平30%-60%,部分重旱。
- 6-7月:長江下遊地區負距平50%-85%,部分重旱。
- 6-9月:湖南東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負距平35%-70%,部分重旱。
1959年 - 3-5月:黃河上遊大部分及河北北部、內蒙大部、遼寧南部負距平25%-50%,為旱。
- 4-5月:黑龍江北部負距平30%-50%,部分重旱。
- 4-6月:吉林中部負距平30%-50%,部分重旱。
- 7-9月:渭河、黃河下遊以南-南嶺地區負距平30%-80%,大部重旱。
- 10-12月:華南大部地區負距平30%-85%,重旱。
1960年 - 59.10-60.2:華南大部地區負距平40%-90%,重旱。
- 59.10-60.4:廣東西部、中部與海南島負距平50%-70%,重旱。
- 59.11-60.5:雲南、四川南部、貴州西部負距平45%-80%,大部重旱。
- 3-5月:遼寧西部、河北東北部、內蒙東南部負距平50%-70%,重旱。
- 3-6月:渭河、黃河中下遊、海河地區負距平25%-80%,部分重旱。
- 7-8月:長江中遊地區負距平45%-85%,局部重旱。
1961年 - 3-6月:華北大部、東北西部、山東北部負距平30%-60%,部分重旱。
- 4-8月:河南南部、湖北北部負距平40%-65%,重旱。
- 6(中)-7月:長江下遊部分地區負距平45%-80%,旱。
- 6(中)-8月:貴州北部、四川東南部以及長江下遊部分地區負距平45%-85%,重旱。
1962年 - 1-3月:兩廣北部、湘贛南部負距平50%-80%,重旱。
- 1-4月:廣東沿海、海南島負距平40%-80%,重旱。
- 3-5月:雲南西部、四川西南部和北部、甘南和黃淮之間負距平35%-80%,重旱。
- 3-6月:內蒙中部、山陝河北北部、京津地區負距平65%-90%,重旱。
- 3-7(上)月: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負距平50%-90%,重旱。
- 4-6月:黑龍江大部、吉林西北部負距平30%-55%,旱。
- 7-8月:廣東大部、湖南中南部負距平45%-75%,旱。
- 7-9月:湖南東部、江西南部、福建南部負距平35%-65%,旱。
- 8-10月:華北地區,東北平原西部負距平50%-80%,重旱。
以上內容來自國家氣象局分析發布和出版的權威性資料文獻,水利部統計歸納的資料和研究出版的,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匯編的《中國災情報告》,概括其記載、歸納與研究。
按照《中國災情報告》記載,1958年,“1-8月,全國大麵積旱災……冀、晉、陝、甘、青與西南川、滇、黔及華南粵、桂等省區。春旱時間長,波及麵廣,嚴重影響農作物播種、生長。河北省中部、東部連續200多天無雨雪……5月中旬……西南、華南及冀東持續幹旱。入夏,華東、東北800多萬頃農田受旱。吉林省266條小河、1384座水庫幹枯,為近30年未有的大旱。年內,旱災波及24個省區2236萬公頃農田。”
1959年,“1-4月,冀、黑嚴重春旱。因去冬以來降水稀少,春旱影響河北省150萬公頃小麥生長,成災62萬公頃,另有20萬公頃耕地需挑水點種;黑龍江省……150萬公頃耕地受旱2寸多深,少數4-5寸深,為曆史少見。”7-9月,渭河、黃河中下遊以南、南嶺、武夷山以北廣大區域普遍少雨,閩、粵60天無雨,遂“波及豫、魯、川、皖、鄂、湘、黑、陝、晉等20個省區的旱災分別占其77.3%(受災3380.6萬公頃)和82.9%(成災1117.3萬公頃),受災範圍之大在50年代是前所未有的。”
1960年,持續旱情擴大:“1-9月,以北方為主的特大旱災。上半年,北方大旱。魯、豫、冀、晉、內蒙、甘、陝7省區大多自去秋起缺少雨雪,有些地區旱期長達300-400天,受災麵積達2319.1萬公頃,成災1420萬公頃;其中魯、豫、冀三省受災均在530萬公頃左右,合計1598.6萬公頃,成災808.5萬公頃左右。山東省與河南省伏牛山-沙河以北地區大部分河道斷流,濟南至範縣的黃河也有40多天斷流或接近斷流,800萬人缺乏飲用水。夏秋季節,南方皖、蘇、鄂、湘、粵、滇、川7省區因旱受災麵積都在66.6萬公頃以上(按:廣東、海南旱情持續了7個月,西南各省冬春連旱),川、鄂2省成災198.1萬公頃。除西藏外,大陸各省區旱災麵積高達3812.46萬公頃,為建國以來最高記錄”;“本年災情是建國後最重的,也是近百年少有的”。是年大旱,除黃河外,還有不少河流斷流,如永定河、瀦龍河斷流5個月;子牙河及滏陽河衡水以下河道,自1959年11月斷流,直到1960年7月18日才有來水;山東境內12條主要河流,有汶河、濰河等8條斷流。
1961年,旱情持續:“1-9月,全國範圍的特大旱災。全國旱區受災麵積達3784.6萬公頃,成災1865.4萬公頃,主要分布於華北平原及長江中下遊地區、黃土高原、西遼河流域”。是年3-6月,海河水係的趙王河、瀦龍河平均流量距平偏少一半以上。西遼河通遼站3-6月平均流量僅0.123秒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99%!安徽省正陽關、蚌埠和江蘇洪澤湖各站6-8月平均流量較年均值偏少8成。湖北襄陽專區8個縣325條大小河流,斷流312條。
1962年,“1-9月,全國大麵積旱災。去冬以來,南方湘西北、粵北、川北、蘇北、皖中地區雨雪稀少,2月約有100萬公頃呈旱象;3月,旱區擴至豫、鄂、黔、陝等省,共計360萬公頃……甘肅河西走廊、內蒙唿倫貝爾和烏蘭察布地區、晉北、冀西北、吉西北地區,旱期長達200-400天,甚至井幹河斷、人畜吃水困難……年內,旱災波及北方為主的24個省區(市)2174.6萬公頃農田,成災麵積878.4萬公頃。”
根據對災情、受災麵積等資料圖表的分析,證實這三年發生了持續的嚴重自然災害;同時分析了各種決策錯誤帶來的不同影響,重點把糧食作為決定國家經濟興衰的生命線和因果關係鏈的比較指數,用計量方法分析當時農村因災減產、因決策錯誤減產、因高征購而減少糧食存量之間的比例狀況。
據國家統計局、民政部編撰的《1949-1995中國災情報告》記載,1959年全國出現了“受災範圍之大,在1950年代是前所未有的嚴重自然災害”,受災麵積達4463萬公頃,且集中在主要產糧區河南、山東、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龍江等省區。1960年,災情繼續擴大,北方持續爆發特大旱災。進入1961年後,大旱蔓延黃河、淮河和整個長江流域,河北、山東、河南三個主要產糧區的小麥比上一年最低水平又減產50%。
再加上中國從1959年至1961年期間由於“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嚴重“左”傾錯誤,加上從1959年到1961年,中國農田連續幾年遭受大麵積自然災害所導致的全國性的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機,新中國麵臨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