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阿姨家返程後,梁小珠的心依然沉醉於去程的奇妙景致。年僅 3 歲多的她,坐輪船的經曆就像一場夢幻之旅,讓她興奮難抑。遙想當年,那輪船的票據與如今隨處可見的地鐵單程票竟有著驚人的相似度。然而,時光倒流至那個年代,ic 智能係統尚未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當時,這些票據的迴收工作依賴於一個個體積龐大、外形酷似信箱的帶鎖大木箱。
那些船票皆由圓形塑料精心打造而成,質地輕盈,拿在手中幾乎感受不到重量。每一張船票的表麵,都印有輪船公司獨有的標識符號,仿佛是它們的專屬印記。不僅如此,這些船票的色彩也是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呈現出淡雅的淺藍,宛如澄澈天空的一角;有的則散發著甜美的粉紅氣息,恰似春日裏盛開的桃花;還有的猶如清新的檸檬黃一般,給人帶來陽光般溫暖與活力的感覺。
正是憑借著這五彩斑斕的船票顏色,各個碼頭能夠巧妙地區分不同線路的船隻,從而確保旅客們順利登船,開啟他們或長或短的水上之旅。大人們牽著小珠的手,緩緩地走向了那個獨特的售票窗口。遠遠望去,它就像一個從巨大摩天輪中精心分離出來的小巧遊樂廂,充滿了童話般的色彩和神秘氣息;又仿佛是隱匿於高山風景區中的纜車小屋,給人一種寧靜而別致的感覺。
當他們靠近時,發現這個售票窗口雖然麵積不大,但設計卻十分精巧。其外形流暢自然,線條優美,令人眼前一亮。
售票員微笑著坐在裏麵,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他根據旅客們要去的不同目的地,出售著價格各不相同的船票。這些船票大部分都很便宜,隻需不到兩塊錢就能買到一張。然而,如果有人想要乘坐前往較遠對岸的輪船,那麽票價可能會稍微高一些。為了方便區分,售票員還特意準備了各種顏色的塑料小圓票,每種顏色代表著不同的航線和價格。
大人們順利地購買好了船票之後,便領著小珠走進了旁邊的等候區。這個等候區的空間大小跟普通的小屋差不多,四周牆壁雪白幹淨,地麵則鋪著灰色的地磚,顯得簡潔大方。屋內的窗戶是用鐵絲編織而成的,不僅牢固可靠,而且能夠讓充足的光線透進來,使得整個房間明亮而溫馨。
特別是在那些陽光格外燦爛的日子裏,金色的光芒毫無阻礙地灑進屋裏,將每一個角落都照得通亮無比。同時,由於靠近岸邊,清新的空氣不斷湧入,即使在炎熱的夏天,就算不開風扇,人們在這裏也絲毫感受不到悶熱,反而能享受到陣陣涼爽的微風輕輕拂過麵龐所帶來的舒適感。
當遠方歸航的輪船在離岸不遠之處鳴起清脆的笛音,示意即將靠岸時,等候區的人們紛紛起身,準備進入閘口。閘口的模樣類似早期地鐵的進出口,有一個小小的鐵製圓輪裝置,每當一人進入,圓輪便會輕輕搬動一下,僅能容納一根金屬杠通過,以此精準地控製人流速度,有效避免了擁擠踐踏等意外狀況的發生。旁邊還有不同寬度的通道,較寬些的是專門供自行車通行的自行車道,而在最邊緣處,更為寬闊的則是機動車通道,三條通道規劃科學,界限分明,保障了各類交通工具的有序通行。在上下班高峰期,推著自行車的人群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大家都秩序井然地推著自行車朝著船的方向走去,準備上船。
通過閘口後,是一段約四五米長且頗為寬闊的斜坡,斜坡上畫滿了減速帶,兩側設有護手圍欄,防止乘客不慎掉落水中。然而,行走其間仍需格外小心,因為扶手是鏤空的,倘若大意,仍有失足落水的危險。靠近岸邊準備上船時,還需留意船與岸之間那道小小的縫隙。盡管船長在靠岸時已經拋下船錨,將船緊緊固定在岸邊,使其免受風浪的漂離,但由於水浪的持續衝擊,船身仍會與岸邊產生大約 50 厘米左右的間隔,並且會輕微地內外移動。此時,穿著高跟鞋的女士們就得加倍小心,以免鞋跟被卡在縫隙之中,陷入尷尬境地。而那些推著自行車的人們也都十分自覺,在下斜坡時便下車推行,畢竟人多擁擠,根本無法騎車緩慢下行。
登上船後,大家會各自尋找位置坐下或站立。船上的座位不像公交車那般成列擺放,而是沿著船的邊緣安置了一排,數量並不多,因此大約有一半的乘客需要站著。好在每趟旅程都較為短暫,快的話 5 分鍾左右就能抵達彼岸。當船離岸還有大約 10 米的時候,船員便會拉響汽笛,發出清脆的鳴笛聲示意,讓岸上的工作人員做好迎接輪船靠岸的準備工作,協助拋錨固定以及開啟輪船的閘門。輪船的閘門十分寬廣,是依靠左右挪動的滑輪來實現開關的。每次關閉閘門之後,船員都會迅速地用一把特製的鎖,將門邊的兩個金屬柱子緊緊扣住並鎖牢,防止在航行過程中閘門因意外而挪動或打開。等到船離岸僅有大約 1 米時,身手矯健的船員便會一個箭步,提前撲通一聲跳上岸邊。他們不僅要再次檢查並加固船錨的固定,確保萬無一失,還要迅速地打開剛才鎖上的閘門,好讓乘客們能夠順利有序地登岸。而此時,岸邊的工作人員也早已做好準備,安排在這邊等待渡輪的乘客有序下船渡江。不過,通常情況下不會讓他們提前進入閘口,必須要在船員仔細確認船上的乘客都已經平安上岸,並且沒有任何人員、財物或物件遺留在船上之後,才會允許新一批的乘客登上輪船。有時候,如果船上有較多的垃圾、雜物需要清理,那麽下一個航班的開啟時間就會稍微延長一些,估計輪船公司內部有著相應的計劃與規定,比如在多少乘客上岸之後就要進行一次全麵的衛生打掃,正因如此,輪船上才能始終保持著整潔幹淨、一塵不染的環境。
在阿珠的記憶長河中,渡輪之旅還承載著許多難忘的身影。那便是常常在船上出現的盲人婦女們。她們有的手持輔助走路的盲人拐杖,摸索著在船上一邊緩緩前行,一邊向船上的乘客們推銷自己親手精心鹵製的南乳花生,以此來換取些許生活費用;有的則隻是拿著一個碗或杯子,默默地向大家乞討。阿珠心中不禁疑惑,這些盲人是如何能夠如此順利地上下船的呢?後來她才漸漸明白,原來在他們這群人中,通常都會有一個視力正常的人。正是這個人在前麵引領著大家,如同黑暗中的明燈,為他們指引方向,才使得他們不至於在上下船的過程中摔倒受傷。阿珠記得,在現實世界那悠悠流逝的時光之中,每一次當她懷揣著一顆無比虔誠之心,步伐輕盈地朝著那座靜謐而莊重的草木堂緩緩走去,準備去做禮拜的時候,仿佛命運之手在冥冥之中輕輕撥動了一根神秘的弦。令人感到奇妙的是,幾乎每一次這樣的時刻,她都會與那位麵容慈祥、和藹可親的老奶奶不期而遇。這位老奶奶總是麵帶微笑,那笑容宛如春日暖陽般溫暖人心;她的眼神充滿了慈愛和善意,讓人僅僅隻是看一眼便能感受到無盡的關懷。每當她們相遇,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仿佛時間也在此刻悄然駐足。這位老奶奶總是引領著一支由盲人長者組成的隊伍一同前行。這支隊伍規模不大不小,大概有七八位成員。隻見 ta 們彼此間緊緊地將肩膀搭在一起,形成了一條規整有序的長龍狀隊列。ta 們步履緩慢而沉穩,一步一步地朝著那神聖莊嚴的教堂邁進,去參與當周盛大的禮拜儀式。
讓人感到無比驚訝的是,他們竟然擁有著一種仿佛亙古不變的座位排列方式。每當踏入那莊嚴肅穆的教堂大門之後,他們就如同被設定好了程序一般,毫不猶豫地朝著位於二樓靠後的方向大步走去。然後,又以極其精準的步伐和角度,穩穩當當地坐在倒數第六七行左右的特定位置之上,分毫不差。
要知道,在這個看似平常的角落之中,其實早就已經有一群滿懷愛心且激情四溢的義工朋友們在此默默守候許久了。這些心地善良的人們,總是會提前為他們悉心籌備好那些厚重無比、體積碩大的盲文聖經本以及讚美詩本。
瞧瞧那些本子吧,它們的尺寸簡直大得超乎想象,比起我們日常所見的普通 a4 紙張可要大出許多呢!而每一本的厚度更是令人瞠目結舌,足有一隻手掌豎著立起來那麽高呀!若是粗略地估量一番,其厚度定然不會少於整整十五厘米之多。這厚厚的一摞本子,承載著無盡的關愛與溫暖,靜靜等待著主人們的翻閱和誦讀。如此厚實的書本,承載著滿滿的信仰與希望,仿佛也成為了這座教堂裏一道獨特而溫暖的風景線。阿珠每次看到他們,都會覺得其中有一個人的麵容看起來特別熟悉。如今迴想起來,她覺得那個人應該就是當年在輪船上跟著父親賣南乳花生的那個女孩。阿珠清晰地記得那個小姑娘獨特的臉型,方方圓圓的臉蛋,雖然能看出家庭並不富裕,但臉上依舊肉嘟嘟的,十分可愛。她的眼睛雖然緊閉著,卻仿佛有著一種別樣的寧靜與堅韌,能想象到倘若那小女孩是視力正常的人的話定必是擁有一雙大大的眼睛。
自幼,這些經曆就像一顆飽含生命力的種子,深深埋在阿珠的心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在這份溫暖與善意的滋養下,阿珠長大後便積極投身於社區與教堂的義工工作。她有時會化身為青少年的貼心輔導員,用自己的經驗與愛心為孩子們指引方向;有時又成為幫助精神病康複者進行手工作畫康複治療的耐心導師,用藝術的力量助力他們重新找迴生活的信心與樂趣;有時則擔任社區服務機構各項服務推廣的熱情推廣大使,努力將愛與關懷傳遞到每一個角落。
人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梁小珠無疑是幸運的。在她 3 歲時所接觸到的周圍環境,滿是慈善與友愛,如同春日暖陽,溫柔地照耀著她幼小的心靈。而在她成長的漫漫征途中,每一位出現的伯樂和老師,也都如同璀璨星辰,以各自的言傳身教、默默奉獻,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源源不斷地為她輸送著勇於麵對生活困難的強大正能量。
後來,當她再次登上這熟悉的渡輪時,往昔的情懷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一切仿佛都未曾改變。她還記得有一位著名的歌星曾演唱過一首流行歌曲《昨夜的渡輪上》,那動人的旋律中滿溢著豪情與理想,恰似唱出了當年年幼的梁小珠在渡輪上所目睹的一切。在阿珠心中,生活就如同這首歌曲一般,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美好。音樂的魅力宛如永不熄滅的燈塔,始終堅定地鼓舞著阿珠,讓她在麵對這紛繁複雜的江湖,形形色色、變幻莫測的人和事,以及千變萬化的時空與種種爭鬥時,雖然深知前行之路充滿艱難險阻,但依然能夠心懷勇氣與希望,坦然接受挑戰,盡情享受這充滿波瀾與輝煌的人生旅程。而在這一路走來的記憶畫卷裏,除了那一份份如春風拂麵般珍貴的善意,還有那個如同穿越時光而來的小姑娘梁小珠,她的身影成為了阿珠心中一抹最為獨特、最為難忘的亮色,永遠閃耀著溫暖與希望的光輝。
那些船票皆由圓形塑料精心打造而成,質地輕盈,拿在手中幾乎感受不到重量。每一張船票的表麵,都印有輪船公司獨有的標識符號,仿佛是它們的專屬印記。不僅如此,這些船票的色彩也是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呈現出淡雅的淺藍,宛如澄澈天空的一角;有的則散發著甜美的粉紅氣息,恰似春日裏盛開的桃花;還有的猶如清新的檸檬黃一般,給人帶來陽光般溫暖與活力的感覺。
正是憑借著這五彩斑斕的船票顏色,各個碼頭能夠巧妙地區分不同線路的船隻,從而確保旅客們順利登船,開啟他們或長或短的水上之旅。大人們牽著小珠的手,緩緩地走向了那個獨特的售票窗口。遠遠望去,它就像一個從巨大摩天輪中精心分離出來的小巧遊樂廂,充滿了童話般的色彩和神秘氣息;又仿佛是隱匿於高山風景區中的纜車小屋,給人一種寧靜而別致的感覺。
當他們靠近時,發現這個售票窗口雖然麵積不大,但設計卻十分精巧。其外形流暢自然,線條優美,令人眼前一亮。
售票員微笑著坐在裏麵,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他根據旅客們要去的不同目的地,出售著價格各不相同的船票。這些船票大部分都很便宜,隻需不到兩塊錢就能買到一張。然而,如果有人想要乘坐前往較遠對岸的輪船,那麽票價可能會稍微高一些。為了方便區分,售票員還特意準備了各種顏色的塑料小圓票,每種顏色代表著不同的航線和價格。
大人們順利地購買好了船票之後,便領著小珠走進了旁邊的等候區。這個等候區的空間大小跟普通的小屋差不多,四周牆壁雪白幹淨,地麵則鋪著灰色的地磚,顯得簡潔大方。屋內的窗戶是用鐵絲編織而成的,不僅牢固可靠,而且能夠讓充足的光線透進來,使得整個房間明亮而溫馨。
特別是在那些陽光格外燦爛的日子裏,金色的光芒毫無阻礙地灑進屋裏,將每一個角落都照得通亮無比。同時,由於靠近岸邊,清新的空氣不斷湧入,即使在炎熱的夏天,就算不開風扇,人們在這裏也絲毫感受不到悶熱,反而能享受到陣陣涼爽的微風輕輕拂過麵龐所帶來的舒適感。
當遠方歸航的輪船在離岸不遠之處鳴起清脆的笛音,示意即將靠岸時,等候區的人們紛紛起身,準備進入閘口。閘口的模樣類似早期地鐵的進出口,有一個小小的鐵製圓輪裝置,每當一人進入,圓輪便會輕輕搬動一下,僅能容納一根金屬杠通過,以此精準地控製人流速度,有效避免了擁擠踐踏等意外狀況的發生。旁邊還有不同寬度的通道,較寬些的是專門供自行車通行的自行車道,而在最邊緣處,更為寬闊的則是機動車通道,三條通道規劃科學,界限分明,保障了各類交通工具的有序通行。在上下班高峰期,推著自行車的人群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大家都秩序井然地推著自行車朝著船的方向走去,準備上船。
通過閘口後,是一段約四五米長且頗為寬闊的斜坡,斜坡上畫滿了減速帶,兩側設有護手圍欄,防止乘客不慎掉落水中。然而,行走其間仍需格外小心,因為扶手是鏤空的,倘若大意,仍有失足落水的危險。靠近岸邊準備上船時,還需留意船與岸之間那道小小的縫隙。盡管船長在靠岸時已經拋下船錨,將船緊緊固定在岸邊,使其免受風浪的漂離,但由於水浪的持續衝擊,船身仍會與岸邊產生大約 50 厘米左右的間隔,並且會輕微地內外移動。此時,穿著高跟鞋的女士們就得加倍小心,以免鞋跟被卡在縫隙之中,陷入尷尬境地。而那些推著自行車的人們也都十分自覺,在下斜坡時便下車推行,畢竟人多擁擠,根本無法騎車緩慢下行。
登上船後,大家會各自尋找位置坐下或站立。船上的座位不像公交車那般成列擺放,而是沿著船的邊緣安置了一排,數量並不多,因此大約有一半的乘客需要站著。好在每趟旅程都較為短暫,快的話 5 分鍾左右就能抵達彼岸。當船離岸還有大約 10 米的時候,船員便會拉響汽笛,發出清脆的鳴笛聲示意,讓岸上的工作人員做好迎接輪船靠岸的準備工作,協助拋錨固定以及開啟輪船的閘門。輪船的閘門十分寬廣,是依靠左右挪動的滑輪來實現開關的。每次關閉閘門之後,船員都會迅速地用一把特製的鎖,將門邊的兩個金屬柱子緊緊扣住並鎖牢,防止在航行過程中閘門因意外而挪動或打開。等到船離岸僅有大約 1 米時,身手矯健的船員便會一個箭步,提前撲通一聲跳上岸邊。他們不僅要再次檢查並加固船錨的固定,確保萬無一失,還要迅速地打開剛才鎖上的閘門,好讓乘客們能夠順利有序地登岸。而此時,岸邊的工作人員也早已做好準備,安排在這邊等待渡輪的乘客有序下船渡江。不過,通常情況下不會讓他們提前進入閘口,必須要在船員仔細確認船上的乘客都已經平安上岸,並且沒有任何人員、財物或物件遺留在船上之後,才會允許新一批的乘客登上輪船。有時候,如果船上有較多的垃圾、雜物需要清理,那麽下一個航班的開啟時間就會稍微延長一些,估計輪船公司內部有著相應的計劃與規定,比如在多少乘客上岸之後就要進行一次全麵的衛生打掃,正因如此,輪船上才能始終保持著整潔幹淨、一塵不染的環境。
在阿珠的記憶長河中,渡輪之旅還承載著許多難忘的身影。那便是常常在船上出現的盲人婦女們。她們有的手持輔助走路的盲人拐杖,摸索著在船上一邊緩緩前行,一邊向船上的乘客們推銷自己親手精心鹵製的南乳花生,以此來換取些許生活費用;有的則隻是拿著一個碗或杯子,默默地向大家乞討。阿珠心中不禁疑惑,這些盲人是如何能夠如此順利地上下船的呢?後來她才漸漸明白,原來在他們這群人中,通常都會有一個視力正常的人。正是這個人在前麵引領著大家,如同黑暗中的明燈,為他們指引方向,才使得他們不至於在上下船的過程中摔倒受傷。阿珠記得,在現實世界那悠悠流逝的時光之中,每一次當她懷揣著一顆無比虔誠之心,步伐輕盈地朝著那座靜謐而莊重的草木堂緩緩走去,準備去做禮拜的時候,仿佛命運之手在冥冥之中輕輕撥動了一根神秘的弦。令人感到奇妙的是,幾乎每一次這樣的時刻,她都會與那位麵容慈祥、和藹可親的老奶奶不期而遇。這位老奶奶總是麵帶微笑,那笑容宛如春日暖陽般溫暖人心;她的眼神充滿了慈愛和善意,讓人僅僅隻是看一眼便能感受到無盡的關懷。每當她們相遇,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仿佛時間也在此刻悄然駐足。這位老奶奶總是引領著一支由盲人長者組成的隊伍一同前行。這支隊伍規模不大不小,大概有七八位成員。隻見 ta 們彼此間緊緊地將肩膀搭在一起,形成了一條規整有序的長龍狀隊列。ta 們步履緩慢而沉穩,一步一步地朝著那神聖莊嚴的教堂邁進,去參與當周盛大的禮拜儀式。
讓人感到無比驚訝的是,他們竟然擁有著一種仿佛亙古不變的座位排列方式。每當踏入那莊嚴肅穆的教堂大門之後,他們就如同被設定好了程序一般,毫不猶豫地朝著位於二樓靠後的方向大步走去。然後,又以極其精準的步伐和角度,穩穩當當地坐在倒數第六七行左右的特定位置之上,分毫不差。
要知道,在這個看似平常的角落之中,其實早就已經有一群滿懷愛心且激情四溢的義工朋友們在此默默守候許久了。這些心地善良的人們,總是會提前為他們悉心籌備好那些厚重無比、體積碩大的盲文聖經本以及讚美詩本。
瞧瞧那些本子吧,它們的尺寸簡直大得超乎想象,比起我們日常所見的普通 a4 紙張可要大出許多呢!而每一本的厚度更是令人瞠目結舌,足有一隻手掌豎著立起來那麽高呀!若是粗略地估量一番,其厚度定然不會少於整整十五厘米之多。這厚厚的一摞本子,承載著無盡的關愛與溫暖,靜靜等待著主人們的翻閱和誦讀。如此厚實的書本,承載著滿滿的信仰與希望,仿佛也成為了這座教堂裏一道獨特而溫暖的風景線。阿珠每次看到他們,都會覺得其中有一個人的麵容看起來特別熟悉。如今迴想起來,她覺得那個人應該就是當年在輪船上跟著父親賣南乳花生的那個女孩。阿珠清晰地記得那個小姑娘獨特的臉型,方方圓圓的臉蛋,雖然能看出家庭並不富裕,但臉上依舊肉嘟嘟的,十分可愛。她的眼睛雖然緊閉著,卻仿佛有著一種別樣的寧靜與堅韌,能想象到倘若那小女孩是視力正常的人的話定必是擁有一雙大大的眼睛。
自幼,這些經曆就像一顆飽含生命力的種子,深深埋在阿珠的心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在這份溫暖與善意的滋養下,阿珠長大後便積極投身於社區與教堂的義工工作。她有時會化身為青少年的貼心輔導員,用自己的經驗與愛心為孩子們指引方向;有時又成為幫助精神病康複者進行手工作畫康複治療的耐心導師,用藝術的力量助力他們重新找迴生活的信心與樂趣;有時則擔任社區服務機構各項服務推廣的熱情推廣大使,努力將愛與關懷傳遞到每一個角落。
人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梁小珠無疑是幸運的。在她 3 歲時所接觸到的周圍環境,滿是慈善與友愛,如同春日暖陽,溫柔地照耀著她幼小的心靈。而在她成長的漫漫征途中,每一位出現的伯樂和老師,也都如同璀璨星辰,以各自的言傳身教、默默奉獻,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源源不斷地為她輸送著勇於麵對生活困難的強大正能量。
後來,當她再次登上這熟悉的渡輪時,往昔的情懷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一切仿佛都未曾改變。她還記得有一位著名的歌星曾演唱過一首流行歌曲《昨夜的渡輪上》,那動人的旋律中滿溢著豪情與理想,恰似唱出了當年年幼的梁小珠在渡輪上所目睹的一切。在阿珠心中,生活就如同這首歌曲一般,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與美好。音樂的魅力宛如永不熄滅的燈塔,始終堅定地鼓舞著阿珠,讓她在麵對這紛繁複雜的江湖,形形色色、變幻莫測的人和事,以及千變萬化的時空與種種爭鬥時,雖然深知前行之路充滿艱難險阻,但依然能夠心懷勇氣與希望,坦然接受挑戰,盡情享受這充滿波瀾與輝煌的人生旅程。而在這一路走來的記憶畫卷裏,除了那一份份如春風拂麵般珍貴的善意,還有那個如同穿越時光而來的小姑娘梁小珠,她的身影成為了阿珠心中一抹最為獨特、最為難忘的亮色,永遠閃耀著溫暖與希望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