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川柏一本正經地跟李治講“一家親”的理念。
“千萬不要聽那些人說的,新羅人恭敬、無辜、可憐……一家人就要齊心協力!怎麽能剝奪新羅人為大唐效力的權利呢?金春秋願意帶隊去挖礦,覺悟很高,我們不能打擊他的積極性。”
李治:“……”
每天刷新對張川柏的認識。
“最近長安城多了不少‘客人’,都是來參加正旦大朝會的。你出入要小心一點,帶好隨從。”李治關切地說。
他怕大唐的神仙小郎君被藩屬國和鄰邦的使臣套麻袋。
張川柏雖然沒有親自上過戰場,發明的武器、軍械,卻給敵人造成重大傷害。
再加上方才那番話,若是讓突厥、新羅乃至高句麗遺民聽到,都想殺之而後快。
張川柏知道李治聽進去了自己的話,樂嗬嗬地笑:“殿下放心。”
他是真的覺得,自己在幹好事,幫助新羅融入大唐。
做唐人,對番邦小國百姓而言,是光宗耀祖的事!
……
貞觀二十三年如期而至,長安城舉辦了盛大的正旦大朝會。
皇帝李世民和往年一樣,親自出席了大朝會。
泱泱大唐,萬國來朝。
雞林州人金春秋入朝,請求按照中原的樣式,改革新羅服飾。
一家人,就該說一樣的話,穿一樣的服飾。
皇帝允許了,賜給他一套冬季的禮服。
去年叛亂被俘虜的龜茲王布失畢及其丞相那利,被押送到長安。
皇帝嚴厲責備之後,將他們釋放,任命布失畢為左武衛中郎將。
突厥車鼻可汗不來朝賀,朝廷派右驍衛郎將高侃調發迴紇、仆骨等部族去攻打……
張川柏看著高高在上的皇帝,感受到什麽是“天子”。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
大唐,是天下各國的主人。
陛下,是天下各國的阿耶。
二月,朝廷設立瑤池都督府,隸屬西域都護。任命左衛將軍阿史那賀魯為瑤池都督。
三月,朝廷設置豐州都督府,燕然都護李素立兼任都督。
在風雲變幻的天下大勢麵前,張川柏忽然很焦慮。
焦慮得,家人都看在眼裏。
“三郎,你臉上怎麽長痘了?”吳秀關切地說,“你這個年紀,長痘也正常。千萬不要摳,容易留下痘印。”
“嗯。”張川柏心不在焉地迴答。
吳秀又說:“讓大郎給你開一點外用的藥,男子漢大丈夫,臉也是很重要的。”
“嗯。”
阿娘說得對。
張川柏去製藥房找張遠誌。
聞到藥房濃鬱的藥味,他的心才安定一些。
“大蒜素,還有嗎?”
“有啊!”張遠誌看看張川柏的臉,“就這麽幾顆痘,用不上大蒜素。你是內火旺,我給你開一劑清熱解毒的茶飲。”
“好。”張川柏應了一聲。
“你焦慮什麽?”張遠誌輕聲問。
張川柏想說什麽,話到嘴邊又換了個說法:“去年冬日下了兩場雪,過後就一直是晴天。今年開春以來,一直沒下雨。關中旱情,陛下和太子都憂心忡忡,我怎麽能不焦慮。”
這也是實情。
“這事啊!”張遠誌歎道,“你又不是龍王,你焦慮也沒用。要我說,你就是想得太多。三郎,你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其他的,不要太操心。”
神仙都不可能麵麵俱到,何況你呢?
“嗯。”
張川柏點點頭。
盡人事聽天命。
張遠誌配了一包桑菊飲,遞給張川柏:“加點糖,清清甜甜,一天喝三杯,好好睡覺,說不定,雨就下來了。”
哪有春天不下雨的呢?
早晚總是會下的。
求雨,是長安城道士、和尚的工作。
張川柏喝了三天桑菊飲,天上一片烏雲飄過,春雨淅淅瀝瀝地下來。
張家人都在歡唿:“下雨了!下雨了!”
“三郎這一迴,總算可以安心睡覺了!”
“誰像我們家三郎啊,連下不下雨,都那麽操心!”
張川柏望著天空,和家人一起笑。
因為這一場難得的春雨,三月辛酉日,皇帝親臨顯道門外,大赦天下。
皇帝宣讀大赦天下的聖旨時,張川柏也在文武百官的隊伍中。
他跟皇帝的距離有些遠,看不清皇帝的臉色。
丁卯日,朝廷敕令,太子在金液門處理朝政!
作為東宮屬官,張川柏的工作量陡然增加,忙得沒空想太多的事。
……
另一邊。
天選司農丞張衍去年秋日順利抵達林邑,正趕上晚稻收割。
有大唐使臣的名義,收集稻種不難。
稻穀收割之後要曬幹,還要等明年夏日季風起才能返航,張衍一行三十多人在林邑暫住。
前幾年,王玄策出使中天竺,隨行的就是三十多人。
張衍出使林邑,三十多人足夠了。
蜀地大富豪陳元敬隨行。
他們此行的目標,是高產的占城稻。但來都來了,順便看看林邑還有什麽物產。
想當初,隋文帝就是聽說林邑富饒,閑著也是閑著,派兵來攻打。
一行來自天朝上國的使臣,大搖大擺穿行在城裏郊外,發現這個地方確實挺富庶的。
“林邑人擅長鍛造鐵器,周圍小國的人,都來此購買。”陳元敬說,“當然,鐵器還是大唐的最好,隻不過大唐不允許對外販賣鐵器。”
停頓一瞬,陳元敬補充:“還有就是,從遙遠波斯等國來的海商,都在林邑中轉補給,在此購買水手、船工、奴隸,一來二去,這裏就形成了大城。”
“嗯。”張衍點點頭。
陳元敬提議:“來都來了,我們帶些林邑奴、鐵器迴去?”
來都來了。
殺傷力很大。
“盡量平等交換,不要硬來。”張衍說,“林邑正在內亂,我們要小心一點。”
來之前,川柏也沒有說,林邑換上了一個傀儡女王啊!
三郎的神仙老師,有時候也不是很靠譜?
來都來了,要不要趁機做點什麽?
……
貞觀二十三年,夏。
張衍載著滿滿的稻種、鐵器、奴隸,順著海岸經過北邊的安南,再前往廣州。
到安南,就已經進入大唐領土。
或者說……從今往後,林邑也是大唐領土。
張衍看看船艙裏的林邑女王黎女、和俘虜若幹人。
是的!
他遇到了跟王玄策一樣的事。
一不小心,卷入林邑內亂。
一夜喊殺聲後,天亮了,城裏的海商戰戰兢兢地推開門,接受了一個新消息:
林邑女王黎女宣布,大唐使臣助她平叛,林邑願意歸屬大唐,成為大唐的一部分!
黎女帶著林邑臣民,跟隨使臣去大唐進貢。
……
張川柏暗暗焦慮了幾個月。
四月,皇帝親臨翠微宮。
皇帝得了痢疾,太子李治日夜不離皇帝身邊,連續幾天都沒有好好吃飯,長出了白頭發。
皇帝看在眼裏,既欣慰又心疼。
張遠誌帶著大蒜素,趕到了翠微宮。
張遠誌的資格遠遠比不上太醫令,更不能和當世神醫相比,但他有幾樣特效藥啊!
大蒜素治療痢疾,就是對症的特效藥。
……
出使林邑的使臣返迴的消息,從廣州快馬加鞭傳迴。
據說,帶的東西有一點點多。
張川柏立刻向太子請求:“我要去接我阿耶!”
“好。”李治笑道,“你和張京墨都去,張遠誌留下。”
父子之情,他可以理解。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了,李治還是太子!
……
“好多船啊!”
“出使的時候是三十多人,迴來的時候是幾千人?”
“使臣在林邑幹了什麽?”
張川柏一進廣州,就聽到滿城的議論聲。
幹了什麽?
當然是揚我國威啊!
泱泱大唐,四海賓服!
(正文完)
“千萬不要聽那些人說的,新羅人恭敬、無辜、可憐……一家人就要齊心協力!怎麽能剝奪新羅人為大唐效力的權利呢?金春秋願意帶隊去挖礦,覺悟很高,我們不能打擊他的積極性。”
李治:“……”
每天刷新對張川柏的認識。
“最近長安城多了不少‘客人’,都是來參加正旦大朝會的。你出入要小心一點,帶好隨從。”李治關切地說。
他怕大唐的神仙小郎君被藩屬國和鄰邦的使臣套麻袋。
張川柏雖然沒有親自上過戰場,發明的武器、軍械,卻給敵人造成重大傷害。
再加上方才那番話,若是讓突厥、新羅乃至高句麗遺民聽到,都想殺之而後快。
張川柏知道李治聽進去了自己的話,樂嗬嗬地笑:“殿下放心。”
他是真的覺得,自己在幹好事,幫助新羅融入大唐。
做唐人,對番邦小國百姓而言,是光宗耀祖的事!
……
貞觀二十三年如期而至,長安城舉辦了盛大的正旦大朝會。
皇帝李世民和往年一樣,親自出席了大朝會。
泱泱大唐,萬國來朝。
雞林州人金春秋入朝,請求按照中原的樣式,改革新羅服飾。
一家人,就該說一樣的話,穿一樣的服飾。
皇帝允許了,賜給他一套冬季的禮服。
去年叛亂被俘虜的龜茲王布失畢及其丞相那利,被押送到長安。
皇帝嚴厲責備之後,將他們釋放,任命布失畢為左武衛中郎將。
突厥車鼻可汗不來朝賀,朝廷派右驍衛郎將高侃調發迴紇、仆骨等部族去攻打……
張川柏看著高高在上的皇帝,感受到什麽是“天子”。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
大唐,是天下各國的主人。
陛下,是天下各國的阿耶。
二月,朝廷設立瑤池都督府,隸屬西域都護。任命左衛將軍阿史那賀魯為瑤池都督。
三月,朝廷設置豐州都督府,燕然都護李素立兼任都督。
在風雲變幻的天下大勢麵前,張川柏忽然很焦慮。
焦慮得,家人都看在眼裏。
“三郎,你臉上怎麽長痘了?”吳秀關切地說,“你這個年紀,長痘也正常。千萬不要摳,容易留下痘印。”
“嗯。”張川柏心不在焉地迴答。
吳秀又說:“讓大郎給你開一點外用的藥,男子漢大丈夫,臉也是很重要的。”
“嗯。”
阿娘說得對。
張川柏去製藥房找張遠誌。
聞到藥房濃鬱的藥味,他的心才安定一些。
“大蒜素,還有嗎?”
“有啊!”張遠誌看看張川柏的臉,“就這麽幾顆痘,用不上大蒜素。你是內火旺,我給你開一劑清熱解毒的茶飲。”
“好。”張川柏應了一聲。
“你焦慮什麽?”張遠誌輕聲問。
張川柏想說什麽,話到嘴邊又換了個說法:“去年冬日下了兩場雪,過後就一直是晴天。今年開春以來,一直沒下雨。關中旱情,陛下和太子都憂心忡忡,我怎麽能不焦慮。”
這也是實情。
“這事啊!”張遠誌歎道,“你又不是龍王,你焦慮也沒用。要我說,你就是想得太多。三郎,你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其他的,不要太操心。”
神仙都不可能麵麵俱到,何況你呢?
“嗯。”
張川柏點點頭。
盡人事聽天命。
張遠誌配了一包桑菊飲,遞給張川柏:“加點糖,清清甜甜,一天喝三杯,好好睡覺,說不定,雨就下來了。”
哪有春天不下雨的呢?
早晚總是會下的。
求雨,是長安城道士、和尚的工作。
張川柏喝了三天桑菊飲,天上一片烏雲飄過,春雨淅淅瀝瀝地下來。
張家人都在歡唿:“下雨了!下雨了!”
“三郎這一迴,總算可以安心睡覺了!”
“誰像我們家三郎啊,連下不下雨,都那麽操心!”
張川柏望著天空,和家人一起笑。
因為這一場難得的春雨,三月辛酉日,皇帝親臨顯道門外,大赦天下。
皇帝宣讀大赦天下的聖旨時,張川柏也在文武百官的隊伍中。
他跟皇帝的距離有些遠,看不清皇帝的臉色。
丁卯日,朝廷敕令,太子在金液門處理朝政!
作為東宮屬官,張川柏的工作量陡然增加,忙得沒空想太多的事。
……
另一邊。
天選司農丞張衍去年秋日順利抵達林邑,正趕上晚稻收割。
有大唐使臣的名義,收集稻種不難。
稻穀收割之後要曬幹,還要等明年夏日季風起才能返航,張衍一行三十多人在林邑暫住。
前幾年,王玄策出使中天竺,隨行的就是三十多人。
張衍出使林邑,三十多人足夠了。
蜀地大富豪陳元敬隨行。
他們此行的目標,是高產的占城稻。但來都來了,順便看看林邑還有什麽物產。
想當初,隋文帝就是聽說林邑富饒,閑著也是閑著,派兵來攻打。
一行來自天朝上國的使臣,大搖大擺穿行在城裏郊外,發現這個地方確實挺富庶的。
“林邑人擅長鍛造鐵器,周圍小國的人,都來此購買。”陳元敬說,“當然,鐵器還是大唐的最好,隻不過大唐不允許對外販賣鐵器。”
停頓一瞬,陳元敬補充:“還有就是,從遙遠波斯等國來的海商,都在林邑中轉補給,在此購買水手、船工、奴隸,一來二去,這裏就形成了大城。”
“嗯。”張衍點點頭。
陳元敬提議:“來都來了,我們帶些林邑奴、鐵器迴去?”
來都來了。
殺傷力很大。
“盡量平等交換,不要硬來。”張衍說,“林邑正在內亂,我們要小心一點。”
來之前,川柏也沒有說,林邑換上了一個傀儡女王啊!
三郎的神仙老師,有時候也不是很靠譜?
來都來了,要不要趁機做點什麽?
……
貞觀二十三年,夏。
張衍載著滿滿的稻種、鐵器、奴隸,順著海岸經過北邊的安南,再前往廣州。
到安南,就已經進入大唐領土。
或者說……從今往後,林邑也是大唐領土。
張衍看看船艙裏的林邑女王黎女、和俘虜若幹人。
是的!
他遇到了跟王玄策一樣的事。
一不小心,卷入林邑內亂。
一夜喊殺聲後,天亮了,城裏的海商戰戰兢兢地推開門,接受了一個新消息:
林邑女王黎女宣布,大唐使臣助她平叛,林邑願意歸屬大唐,成為大唐的一部分!
黎女帶著林邑臣民,跟隨使臣去大唐進貢。
……
張川柏暗暗焦慮了幾個月。
四月,皇帝親臨翠微宮。
皇帝得了痢疾,太子李治日夜不離皇帝身邊,連續幾天都沒有好好吃飯,長出了白頭發。
皇帝看在眼裏,既欣慰又心疼。
張遠誌帶著大蒜素,趕到了翠微宮。
張遠誌的資格遠遠比不上太醫令,更不能和當世神醫相比,但他有幾樣特效藥啊!
大蒜素治療痢疾,就是對症的特效藥。
……
出使林邑的使臣返迴的消息,從廣州快馬加鞭傳迴。
據說,帶的東西有一點點多。
張川柏立刻向太子請求:“我要去接我阿耶!”
“好。”李治笑道,“你和張京墨都去,張遠誌留下。”
父子之情,他可以理解。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了,李治還是太子!
……
“好多船啊!”
“出使的時候是三十多人,迴來的時候是幾千人?”
“使臣在林邑幹了什麽?”
張川柏一進廣州,就聽到滿城的議論聲。
幹了什麽?
當然是揚我國威啊!
泱泱大唐,四海賓服!
(正文完)